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3'-甲氧基葛根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梗死体积、自由基变化的影响,探讨3'-甲氧基葛根素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诱导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假手术组、模型组、3'-甲氧基葛根素2个剂量组(5,10 mg·kg~(-1)·d~(-1))和尼莫地平组(5 mg·kg~(-1)·d~(-1)).观察行为学的改变,脑梗死体积和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3'-甲氧基葛根素具有显著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减少梗死体积,显著提高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皮质SOD活力和降低MDA含量,其中10 mg·kg~(-1)的3'-甲氧基葛根素作用尤为显著.结论:3'-甲氧基葛根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蜈蚣提取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浆血管假血友病因子(vWF)和血小板生成素(TPO)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蜈蚣提取液高、中、低剂量组(0.7,0.35,0.175 g·kg-1)和益气活血方组(8.54 g·kg-1),造模后连续ig给药14 d,采用ELASA法测定大鼠血浆vWF和TPO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浆vWF和TPO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蜈蚣提取液高剂量组大鼠血浆vWF和TPO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益气活血方组大鼠血浆TPO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益气活血方组大鼠血浆vWF较模型组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蜈蚣提取液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浆vWF和TPO含量较模型组降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蜈蚣提取液能通过降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浆vWF和TPO的含量,改善脑缺血再灌注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吕文伟  张晓璐  刘芬  韩丹丹  陈霞 《中草药》2008,39(4):579-582
目的 探讨氧化苦参碱(OMT)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初步机制.方法 采用结扎大脑中动脉的方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路路通(31.25 mg/kg)组及OMT(35、70、105 mg/kg)组,以神经学评分及脑梗死面积作为观察指标,同时检测OMT对大鼠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环氧酶2(COX-2)水平的影响.结果 与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相比,OMT 105 mg/kg组可降低神经学评分(P<0.05),缩小脑梗死面积(P<0.05);与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比较,OMT 105 mg/kg组大鼠脑组织中MPO活性降低(P<0.05),COX-2表达减少(P<0.01).结论 OMT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OMT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所致炎症反应可能为其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莫诺苷透过局造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脑屏障的能力。方法:建立大鼠在体脑血分布模型,探讨神经保护剂莫诺苷在正常组大鼠、假手术组大鼠和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大鼠的脑靶向分布。采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3组大鼠尾静脉滴注莫诺苷溶液,待血药浓度达到稳态(55 min)后,取血和左右脑组织,采用已经建立的生物基质中莫诺苷浓度测定的LC-MS/MS方法测定大鼠血浆与脑组织中的莫诺苷浓度,并计算血脑分配系数(lg BB)。结果:莫诺苷在局造型脑缺血大鼠左右脑的lg BB分别为(1.36±0.44)和(2.26±0.13),但正常组大鼠和假手术组大鼠的lg BB值较低,药物透过该两组大鼠血脑屏障的能力较差,局造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大鼠的lg BB值明显高于正常组大鼠和假手术组大鼠。结论:较正常组大鼠和假手术组大鼠,莫诺苷可以明显透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的血脑屏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醒脑通脉胶囊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为研究对象,应用神经功能行为学评分、TTC染色、干湿重法测定脑水含量和ELISA法观察醒脑通脉胶囊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脑组织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含量的影响。结果:醒脑通脉胶囊大剂量组能降低模型大鼠神经功能行为学评分,大、小剂量组均能减少模型大鼠脑组织脑梗死范围,降低脑组织中PAF的含量(P<0.05或P<0.01)。结论:醒脑通脉胶囊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模型大鼠脑组织中PAF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脉疗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海马齿状回Jagged1表达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白脉疗法组,脑缺血1.5小时,分别再灌注7天、14天,通过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观察脑梗死面积,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观察皮层细胞形态变化,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齿状回Jagged1阳性细胞数量。结果 (1)TTC染色观察到正常脑组织呈鲜红色,梗死区脑组织呈苍白色,并且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可见梗死区扩大,白脉疗法组的脑梗死体积小于模型组,且14天时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HE染色表明白脉疗法组脑缺血大鼠皮层神经元的损伤程度低于模型组。(3)白脉疗法可以上调脑缺血大鼠海马齿状回SGZ的Jagged1表达,术后7天、14天Jagged1阳性细胞数高于模型组、假手术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白脉疗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可促进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齿状回区Jagged1的表达,Jagged1的表达增加可能是白脉疗法通过Notch通路促进脑缺血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血红素加氧酶(HO)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组织表达。[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SPF级雄性大鼠20只随机分为两组,缺血组15只参照Zea-logue方法造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2h再灌注24h模型,假手术对照组5只采用同样方法暴露颈动脉后缝合切口。观察脑组织形态结构,测定HO-1表达。[结果]假手术组脑组织形态结构正常,模型组大鼠大脑缺血区组织明显水肿。HO-1表达相同部位缺血组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血HO升高,HO-1参与了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眼针疗法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MACO)血清中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取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90只,并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30只)、缺血再灌注模型组(30只)、眼针治疗组(30只).各组按脑缺血再灌注后3 h、24 h、72 h 3个时间点再分为3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MACO)模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结果:眼针治疗组血清中TNF-α含量明显低于脑缺血模型组.结论:眼针治疗可以降低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血清中TNF-α浓度,进而减少TNF-α对血管内皮细胞刺激,抑制炎症反应、组织损伤和凝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左旋四氢巴马汀(L-tetrahydropalmatine,L-THP)在脑缺血再灌注时对凋亡相关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建立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基础上,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原位末端标记法,分别检测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及 L-THP 治疗组:海马 CAl 区 Caspase-3、Fas、c-Fos、c-Myc、P53阳性细胞及凋亡细胞数。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时,Caspase-3、Fas、c-Fos、C-Myc、P-53阳性细胞及细胞凋亡数均增加,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L-THP 可减少这几项参数,L-THP 治疗组与脑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在脑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过程中,L-THP 可通过抑制上述凋亡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减少神经元凋亡,对脑缺血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丹龙醒脑片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大脑中动脉栓塞1h再灌注47h法建立模型,以图像分析法检测脑梗死体积。结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模型组脑梗死体积显著增大(P<0.01),神经功能症状计分显著升高(P<0.01);丹龙醒脑大、中剂量片组脑梗死体积较模型组显著缩小(P<0.05),同时,大鼠神经功能症状计分下降(P<0.05)。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组织梗死体积增大,丹龙醒脑片能减少脑梗死体积、改善脑缺血后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11.
课题组基于1H-NMR研究人参总皂苷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大鼠血清代谢组的影响。实验将48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组(6 mg·kg-1·d-1)和人参总皂苷高、中、低剂量组(200,100,50 mg·kg-1·d-1)。实验采用预给药,造模前连续给药5 d,末次给药后2 h,开始造模,采用改良的Longa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假手术组只暴露左侧血管不做插线处理,所有大鼠只栓塞左侧大脑中动脉。2 h后轻轻撤出线栓,术后观察大鼠的外观,反应和活动情况,并进行神经症状评分。术后24 h各组眼后静脉丛采血,一定方法处理后采集1H-NMR谱,并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分析。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的乳酸、谷氨酸、牛磺酸、胆碱、葡萄糖、蛋氨酸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3-羟基丁酸、脂质和磷酸肌酸/肌酸的含量显著性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人参皂苷组的脂质、3-羟基丁酸酯、磷酸肌酸/肌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柠檬酸、胆碱、牛磺酸、葡萄糖和蛋氨酸的含量有变化,但没有显著性差异,乳酸和谷氨酸显著性降低(P<0.01)。结果表明人参总皂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有保护作用,也可以调节代谢紊乱,促进新陈代谢回归表型到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松果菊苷(ECH)对局灶型脑缺血大鼠纹状体细胞外液中羟自由基的影响,以探讨ECH对脑缺血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ECH高、低剂量组和川芎嗪(CXQ)组。各组大鼠给予相应的药物或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每天1次,连续7 d。给药第3天,脑纹状体埋置探针套管。末次给药1 h后,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MCAO),造模后立刻以水杨酸格林透析液进行微透析,将透析液注入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器(HPLC-ECD)测定各组纹状体细胞外液中2,3-二羟基苯甲酸(2,3-DHBA),2,5-二羟基苯甲酸(2,5-DHBA)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2,3-DHBA、 2,5-DHBA水平升高,与模型组比较,ECH高、低剂量组(30,15 mg·kg-1·d-1)和CXQ组(30 mg·kg-1·d-1) 2,3-DHBA,2,5-DHBA含量均有所降低。结论 ECH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对抗脑缺血后羟自由基的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3.
天舒胶囊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天舒胶囊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天舒胶囊低剂量组(0.6 g·kg-1)、天舒胶囊高剂量组(1.2 g·kg-1).口服给药5d后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90 min再灌注24 h模型.观察天舒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缺失症状、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体积及脑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检测各组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和血清磷酸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BB)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天舒胶囊明显降低脑梗死体积(低、高剂量脑梗死体积分别为29.11%,27.85%);血清CK-BB水平(低、高剂量分别为9.95,9.87 U·L-1)也明显降低(P<0.01),神经缺失症状和脑组织病理损害,神经细胞凋亡减少(P <0.01),脑组织含水量(低、高剂量分别为79.03%,78.89%)降低(P<0.05).结论:天舒胶囊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通过降低血清CK-BB水平、减少神经细胞凋亡,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4.
天麻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天麻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引起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14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天麻提取物高剂量组(150 mg.kg-1)、天麻提取物中剂量组(100 mg.kg-1)、天麻提取物低剂量组(50 mg.kg-1)、尼莫地平组(25 mg.kg-1),各组再分为缺血再灌注6,12,24 h 3个亚组,分别于再灌注6,12,24 h处死,经海马CAI区连续冠状切片,分别用TUNEL法观察神经细胞凋亡细胞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半胱氨酸蛋白酶8(caspase-8)蛋白阳性细胞数。结果:①再灌注6,12,24 h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神经元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再灌注6,12,24 h天麻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尼莫地平组细胞凋亡率与模型组的比较,明显降低(P<0.05,P<0.01)。②再灌注6,12,24 h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caspase-8阳性细胞数明显升高(P<0.05,P<0.01),再灌注6,12,24 h天麻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尼莫地平组caspase-8阳性细胞数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天麻能通过有效的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神经细胞的凋亡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青藤碱(sinomenine,Sin)对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P-选择素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高糖饮食加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霉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Sin低剂量治疗组和Sin高剂量治疗组.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Sin低(30 mg/kg),高剂量(60 mg/kg)治疗组于术前30 min分别给予大鼠腹腔注射.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缺血90 min再灌注24 h大鼠额顶部皮质P-选择素和ICAM-1表达,进行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和HE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及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 ①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24 h,P-选择素和ICAM-1表达均明显增加,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Sin高、低剂量治疗组均显著减少P-选择素和ICAM-1表达(均P<0.05),高、低剂量组之间差异亦具有显著性(P<0.05).②Sin治疗组脑梗死体积较缺血再灌注组减小,高、低剂量组之间差异亦具有显著性(P<0.05).③Sin高、低剂量治疗组脑组织缺血损伤病理学改变明显轻于缺血再灌注组,Sin高剂量治疗组缺血改变亦轻于低剂量治疗组.结论 Sin对糖尿病大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阶段P-选择素和ICAM-1所介导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不同亚区神经元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 D-aspartate receptor, NMDAR)蛋白表达变化规律及丹参酮B钠盐对其的影响,探讨丹参酮治疗脑缺血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栓线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参酮B钠盐低、中、高剂量组。参照Zea Longa EL的5级评分标准对其神经功能障碍进行评分;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缺血侧NMDAR1通道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丹参酮B钠盐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在CA1区,模型组、丹参酮B钠盐低剂量组、中剂量组NMDAR1的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丹参酮B钠盐高剂量组NMDAR1的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丹参酮B钠盐低剂量组(P<0.01)和丹参酮B钠盐中剂量组(P<0.05)。在CA3区,模型组、丹参酮B钠盐低剂量组NMDAR1的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P<0.01),丹参酮B钠盐中、高剂量组NMDAR1的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 丹参酮B钠盐可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丹参酮B钠盐通过降低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减少NMDAR1通道蛋白表达而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川芎嗪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面积及缺血脑组织单克隆抗体(ED1)、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川芎嗪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川芎嗪大、中、小剂量组,采用改良线拴法复制缺血再灌注脑梗死动物模型。川芎嗪大剂量组给予140mg/kg川芎嗪静脉注射,中剂量组给予120mg/kg静脉注射,小剂量组给予100mg/kg静脉注射。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从上述各组中取6只大鼠的脑组织取材制片、TTC染色、福尔马林固定后,采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评价川芎嗪是否能减少脑梗死面积;将各组另6只大鼠断头取脑制片后,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ED1、IL-1β和TNF-α的阳性表达。结果川芎嗪各治疗组可减少缺血90min、再灌注24h脑梗死面积,也可以减少脑梗死区域内的ED1、IL-1β和TNF-α的免疫阳性表达。结论川芎嗪可以减少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面积,其治疗效用可能与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和IL-1β、TNF-α的免疫阳性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 JAK1 和 STAT1 蛋白及 mRNA 的表达以及给予蚓激酶( lumbrokinase )后二者的变化。 方法 线拴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随机分为蚓激酶高剂量组( 1.2 mg·kg-1 )、蚓激酶中剂量组( 0.6 mg·kg-1 )、蚓激酶低剂量组( 0.3 mg·kg-1 )、阳性药脉络宁组( 1.1 mL·kg-1 )、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再灌注开始时给予蚓激酶,连续给药 3 d ,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 JAK1,STAT1 蛋白的表达,半定量 RT-PCR 方法检测 JAK1 mRNA,STAT1 mRNA 的表达。 结果 模型组 JAK1, STAT1 蛋白和 mRNA 的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蚓激酶 1.2 mg·kg -1 组和蚓激酶 0.6 mg·kg -1 组 JAK1 蛋白和 mRNA 的表达均高于模型组;蚓激酶 1.2 mg·kg-1 组 STAT1 蛋白和 mRNA 的表达均低于模型组。 结论 JAK1 有抗神经细胞凋亡作用, STAT1 有促进神经细胞凋亡作用,蚓激酶可能通过增加脑组织 JAK1 蛋白和 mRNA 表达、减少 STAT1 蛋白和 mRNA 的表达起到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