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常红云  王晓鹏 《河北医药》2012,34(12):1860-1862
脑血管病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在原来基础较高水平上有继续上升的趋势,我国现有脑血管病患者700万余,每年新发病约以200万左右的速度上升,其中脑梗死患者占约半数以上[1].而中青年(16~45岁)脑梗死患者逐渐增多,且有年轻化趋势.脑梗死是以脑部血流中断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为表现的脑部疾病,目前已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死因之一,由于其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病死率高的特点,为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与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且按照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其进行分组,并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且对其不良事件进行统计.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及死亡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单纯不稳定型心绞痛者,且随着该指标水平的升高其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概率也随之增高(P<0.05).结论 C-反应蛋白是判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糖尿病(DM)患者体内P-选择素(GD62-P)、C-反应蛋白(CRP)抗心磷脂抗体(ACA)水平进行联合检测,旨在探讨其对DM并发症早期评估和风险预测价值。方法60例DM患者被分成无并发症组(A组)和有并发症组(B组),C组为正常对照组。在未服用抗凝剂前或停服抗凝剂1周后,空腹采集血样立即离心血清-20℃保存待测。CRP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浊度法;GD62-P及ACA采用ELISA法。结果DM患者B组CRP高于C组,而A组与C组无显著差异;GD62-P在A、B组均升高,以B组升高显著(P<0.01);ACA在各组检出率表现不一,但仍以B组为高。三种检测指标的升高,大都集中在合并有心脑血管病变的患者中,上述指标的升高与DM血管病变发生率相一致。结论GD62-P、CRP、ACA联合检测对指导临床及早预防治疗糖尿病并发症,和对其并发症的风险评估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晓军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3):79+82-79,82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2月~2010年7月来本院治疗的85例UAP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的80例正常人群为对照组,对比两者CRP水平。同时将观察组中CRP水平超过10mg/L患者作为A组,反之,作为B组,对比两组心脏事件发生概率。结果:观察组患者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A组近期患心脏事件概率显著高于B组。结论:CRP浓度高低对UAP严重程度及后期心脏事件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应用普伐他汀治疗1周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变化。方法:将入院确诊的80例UA患者随机分为他汀治疗组(A组n=40,普伐他汀20ml/d,治疗1周)和常规治疗组(B组n=40),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hs-CRP和血脂水平;另设健康对照组(C组n=30)。结果:(1)治疗前UA患者与健康血清hs-CRP的含量差异有显著性(P<0.01);(2)治疗1周后A、B两组患者血清hs-CRP的含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成份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普伐他汀治疗可降低UA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水平,从而稳定斑块,使UA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单盲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丹红治疗组:常规治疗组30例,给予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及他汀类药物治疗,积极控制血压、血糖;丹红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2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日1次,2组疗程均10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hs-CRP、同型半胱氨酸、心率、血压及血脂水平。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下降,分别降至(2.37±0.26)mg/L和(1.25±0.21)mg/L,丹红治疗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也均明显降低,分别降至(14.22±3.56)ixmol/L和(12.87±4.52)0xmol/L,丹红治疗组降低更明显。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显著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 反应蛋白(CRP)和D 二聚体测定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前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于早期发作时测定血浆CRP及D 二聚体,缓解后再次检测;并选3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32例患者心绞痛早期发作时,血浆CRP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 <0 .0 5 ) ,而D 二聚体无明显变化(P >0 .0 5 )。缓解后,CRP迅速下降(P <0 .0 5 ) ,而D 二聚体却明显增高(P <0 .0 5 )。结论:CRP和D 二聚体水平变化可以反映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孕早中期血抗心磷脂抗体(ACA)、C-反应蛋白(CRP)、平均动脉压联合预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生,寻求一种简便、易行并具有临床价值的预测方法。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ACA,乳胶免疫比浊法测定血CRP,同时测量平均动脉压进行研究。结果妊高征孕妇在孕10~16周CRP值、CAC阳性率及mABP≥85mmHg的发生率均较正常妊娠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者联合预测指标,阳性预测值为81.81%,阴性预测值98.64%,敏感度91.66%,特异度97.32%。结论孕早中期联合检测血ACA、CRP、平均动脉压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陈荣  卢秀琼 《海峡药学》2009,21(11):121-122
目的观察软脉灵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病人后其血清C-反应蛋白(CRP)、纤堆蛋白原的变化。方法将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的72例病人随机分为软脉灵治疗组(42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软脉灵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软脉灵口服液(10mL,tid),8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RP、纤维蛋白原和血脂水平。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CRP、纤维蛋白原等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软脉灵组CRP、纤维蛋白原等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脉灵治疗可显著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清CRP及纤维蛋白原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L)、蛋白C(PC)、蛋白S(PS)与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关系。方法:检测266例ICVD患者血清aCL,94例的血浆蛋白C:抗原(PC:Ag)、总蛋白S(TPS)和游离蛋白S(FPS),同时测定19例ICVD患者蛋白C:活笥(PC:AC)。结果:ICVD患者aCL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1),且IgG型aCL比IgM型aCL阳性率升高(P〈0.01)。aC  相似文献   

11.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变化水平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定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患者心绞痛入院后及经正规治疗心绞痛缓解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的变化情况,以探讨其与心绞痛发作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81例于本院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入院后及经过治疗后病情相对稳定时的hs-CRP水平。并与同时期在门诊体检者中选取的健康对照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进行比较。结果各组间hs-CRP水平:正常对照组(2.74±0.76)ms/L;稳定型心绞痛组(4.06±0.92)ms/L;治疗前组(7.64±2.03)ms/L;治疗后组(5.41±1.39)ms/L。治疗前组与正常对照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上结果表明hs-CRP和UAP的发生有关系,所有心绞痛患者的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尤其在心绞痛发作时更是显著升高,hs-CRP可能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早期干预可能会减少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法舒地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 UAP患者175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90例,给予常规心内科降脂、抗凝等治疗措施;B组85例,在A组基础上给予法舒地尔治疗.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14d血浆CRP和Hcy水平,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B组总有效率91.8%,明显高于A组的80.0%(P<0.05).与A组比较,B组患者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均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14d,两组患者血浆CRP和Hcy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B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法舒地尔通过降低炎性标记物CRP和Hcy水平起到稳定UAP患者斑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诊断明确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辛伐他汀(浙江瑞邦药业有限公司生产)20mg,每日晚顿服,用药4周后观察治疗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浓度的变化。结果使用辛伐他汀治疗后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上升。结论应用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有效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水平,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具有多重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爱华  苏毅 《河北医药》2005,27(1):37-38
目的 研究C 反应蛋白 (CRP)升高与不稳定型心绞痛 (UA)患者的预后关系及用氟伐他汀干预后的结果。方法 将 17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CRP <4.0mg L的作为A组 ,将CRP >4.0mg L的分为B、C两组 ,C组给予氟伐他汀 40mg每晚 1次干预治疗。结果 A组 60例患者中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3例 ,无死亡 ;B组 5 8例患者中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16例 ,死亡 3例 ;C组 5 2例患者中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9例 ,死亡 2例。A、B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B、C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血清CRP是炎症反应的指标 ,炎症反应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起重要作用。CRP可以判断冠心病的严重程度 ,预测是否会出现急性心血管并发症 ,是冠心病形成的独立危险因子。在UA患者中早期使用氟伐他汀可减少斑块炎症 ,加强斑块的稳定性 ,防止新的粥样斑块形成 ,减少急性心血管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梁社生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7):2264-2265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其对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6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灯盏花素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为10天。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对照组为68.74%,治疗后心肌缺血总负荷治疗组为(15.3±3.78)mm/min,对照组为(23.89±5.38)mm/min,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1),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灯盏花素能有效地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与抗心磷脂抗体(ACA)的相关性。方法 用ELISA法对138例健康人、136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44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和13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ACA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ACA阳性率:健康组1.45%、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6.1%、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42.9%、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83.3%、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为34.8%;48例ACA阳性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有18例分别于3~26个月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为37.5%,ACA阴性的64例患者无急性心肌梗死发生;13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中,ACA阳性的48例有14例在2年内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为29.2%,90例ACA阴性者中仅有2例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为2.2%;1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年龄在30~42岁的16例患者ACA全部为阳性。结论 部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发病可能与ACA阳性有关,尤以急性心肌梗死相关性明显,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是否会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以及陈旧性心肌梗死是否再发梗死,ACA可能有预测价值;另外,ACA可能参与了年龄偏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7.
梁洁  孙尧 《河北医药》2009,31(3):273-274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和高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危险度分层中的作用。方法(1)按照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中的危险性分层将102例UAP患者分为低、中、高3个危险组;(2)测定102例UAP、20例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及46例对照者的血清Hcy和hs-CRP的含量,分别比较其在3组中的差异。结果(1)UAP组血清Hcy[(21±9)ng/L]、[hs-CRP(12.2±7.3)mg/L]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0.05,P〈0.01);(2)UAP患者低、中、高危组血清Hcy浓度分别为(17±6)ng/L、(21±8)ng/L、(25±10)ng/L,后2组与前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UAP患者低、中、高危组血清hs-CRP浓度分别为(9±5)mg/L、(12±7)mg/L、(16±8)mg/L,后2组与前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AP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明显升高,且随危险度分层的升高而升高,可作为UAP患者危险度分层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王朝争  王克志 《中国医药》2011,6(11):1321-1322,1325
目的 评价氯吡格雷对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不同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 将17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入院后所测hs-CRP水平分为2组,即A组(hs-CRP< 2.87 mg/L,86例),B组(hs-CRP≥2.87 mg/L,90例).再将A组完全随机分为A1组(对照组,42例)和A2组(氯吡格雷治疗组,44例);B组亦完全随机分为B1组(对照组,44例)和B2组(氯吡格雷治疗组,46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75 mg/d.随访1年,比较A1组与A2组、B1组与B2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急性心肌梗死、靶血管重建、卒中的情况.结果 A1组与A2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性死亡、急性心肌梗死、靶血管重建、卒中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1组与B2组心血管性死亡、急性心肌梗死、靶血管重建、卒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不同(A1、A2、B1、B2组分别为6、9、7、1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可减少基线hs-CRP水平增高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年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而不能减少基线hs-CRP水平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年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血清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并研究术后CRP浓度与远期临床疗效的联系。方法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47例,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PTCA术前、术后48h及术后1wk血清CRP,随访9mon内临床再狭窄发生率,比较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之间血清CRP值。25例冠脉造影(CAG)术前、术后48h的血清CRP作为对照。结果 PTCA术后48hCRP较术前显升高(P<0.01),而术后1wkCRP值和术前无差异,CAG术前、术后的CRP无显变化。随访期间有13例患诊断为临床再狭窄,其术后48h CRP较非再狭窄组显增高(P<0.01)。结论 PTCA术后48h血清CRP较术前显增高,与PTCA术后远期临床疗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