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对18例接触变电器材失火烟雾者进行了肺功能测定及血气分析。接触组除RV、RV/TLC及DI_(CO)外,VC、FVC、FEV_1/FVC、MMEF、PEFR/H、V_(75)/H、V_(50)/H、V_(25)/H及K_(CO)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有显著性。提示烟雾接触可损害肺通气功能、小气道功能及弥散功能,尤以小气道功能改变为明显。烟雾对远期肺功能的影响尚需进行随访。  相似文献   

2.
矽肺患者肺功能与动脉血气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88例矽肺病人和37名接尘工人进行了肺功能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表明各期矽肺的VC、FVC、FEV_1、MMF、FEV_1/FVC均值低于接尘组,而异常检出率则高于接尘组,通气功能的下降呈进行性,但早期不很明显,与接尘组无显著差异。各期矽肺组V_(50)及V_(25)均有明显降低,显示早期即有小气道的广泛损害。矽肺的通气功能损害类型,Ⅰ期矽肺组以阻塞型多见,Ⅱ、Ⅲ期矽肺组以混合型为主。RV和RV/TLC在Ⅲ期矽肺组有明显增高,表明矽肺晚期多并发肺气肿。另外DL_(CD)和K_(CD)在各矽肺组均低于接尘组,差异有显著性,说明矽肺早期即可有弥散功能的损害。血气分析表明PaO_2及SatO_2降低主要见于Ⅱ、Ⅲ期矽肺。Ⅲ期矽肺组有1/3患者(33.33%)在有低氧血症的同时合并有高碳酸血症。对比肺功能和血气分析结果,认为通气功能指标FEV_1、FEV_1/FVC、VC、FVC、MMF以及弥散功能指标DL_(CO)和K_(CO)为早期反映矽肺呼吸功能的灵敏指标。血气分析对病情和预后的判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对40名钨尘作业1~19年的工人(男27名,女13名)和40名年龄、身高、体重相配的无接尘史的对照组工人(男24名,女16名)测试肺功能。结果表明:(1)两组VC/VC_(PR)、FEV_(1.0)%、MVV/MVV_(PR)、V_(50)/H、V_(25)/H、小气道功能异常率及可疑异常率均无显著性差异。(2)观察组男工钨尘作业工龄对V_(50)/H和V_(25)/H有负直线相关关系(前者r=-0.35,P<0.05,后者r=-0.49, P<0.05),但对小气道功能影响较轻微。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煤工尘肺可产生肺量图肺功和小气道功能不同程度的损害,损害类型以阻塞型较多见,其次为混合型。肺功能损害与病变的进展有一致性,基本上随煤工尘肺期别的增高而逐步降低。FEV_(1.0)、FEV_(1.0)%、FEV_(1.0)/VCPR、FVC、VC、MMEF、V_(50)/H和V_(25)/H,可作为煤工尘肺肺功能测定的主要和常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分析尘肺病患者肺功能与血气分析的分布特征,筛选最敏感的检测指标,为劳动能力鉴定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秩和检验及χ2检验比较分析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的373例尘肺病患者肺功能与血气分析检测指标在不同尘肺期别、尘肺类型、工种、接尘工龄段以及不同组间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检测异常率的分布特征,肺功能指标包括FVC、FEV1、FEV1/FVC、MVV、RV/TLC、DLco,血气分析指标包括PaO2、PaCO2、pH。结果 不同尘肺期别中,FEV1/FVC(H = 4.338)、RV/TLC(H = 13.616)、PaO2(H = 4.071)、PaCO2(H = 8.680)及肺功能(χ2 = 12.205)、血气分析(χ2 = 5.737)检测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尘肺类型中,PaCO2(H = 8.7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种间各检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接尘工龄段间FEV1(H = 7.931)、FEV1/FVC(H = 9.060)和肺功能检测异常率(χ2 = 14.7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功能中FEV1、FEV1/FVC、RV/TLC,血气分析中PaO2为最敏感的指标,鉴定中可主要参考以上指标,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6.
茂名市大气污染对小学生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茂名市两个污染区和对照区共239名11~13岁小学生进行肺功能测定。结果指出污染区Ⅰ组和Ⅱ组小学生的FVC、FEV_1及Ⅰ组的PEF、V_(76)和V_(25)异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Ⅱ组FVC、FEV_1、PEF和V_(25)的异常率也高于Ⅰ组。这种现象与学生家庭成员吸烟因素无关,与茂名市大气污染,特别与SO_2和IP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甲醛接触对工人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430名受试者进行了肺功能测定,主要为FEV_(1.0)、FVC和FEV_(1.0)/FVC。根据空气中甲醛浓度分为三组;Ⅰ组(空气中甲醛0.70±0.24mg/m~2)、Ⅱ组(1.45±1.30mg/m~3)、Ⅲ组(2.97±2.01mg/m~3),另以无毒物接触史者作对照组。多因素分析表明,接触甲醛高于1mg/m~3可致FEV_(1.0)和FEV_(1.0)/FVC下降,并与接触工龄相关。FEV_(1.0)/FVC异常率在Ⅲ组明显增加,提示接触浓度在3mg/m~3对肺功能有较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室内空气污染与儿童肺功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我国四个城市1343名儿童冬季肺功能测定的结果表明,室内RP和SO_2污染比较严重的承德、上海燃煤家庭中儿童FVC、FEV_1、PEF、V_(75)、V_(50)和V_(25)较燃气家庭降低1.5~10.7%。上海燃煤组儿童FVC异常率比燃气组高。其中父母吸烟的女孩肺功能比不吸烟者低。居住在沈阳大气SO_2污染较重的工业区的燃煤组儿童FEV_1和V_(50)异常率比居民区儿童高,这与室内空气中RP和SO_2等污染物浓度有关,部分还有被动吸烟或室外污染因素的参与。  相似文献   

9.
对33名尿素作业工人和33名健康人员连续3年肺功能检查报告进行分析和对照,结果发现,3年中接触组各项肺功能指标中除VC/PR和FVC/RR外,其余各项每年均低于对照组,其中MMF、V_(50)/HT和V_(25)/HT 3项与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  相似文献   

10.
两种肺功能仪测定值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1例被测试者(一组为通气功能正常,另一组为通气功能异常)的通气、残气和弥散功能在两种肺功能仪进行随机测试分析。两种肺功能仪测定值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通气功能正常组DLCO、FEF25、FEF75.通气功能异常组FVC除外)。两组的相关系数r≥0.9(通气功能正常组MMF的r=0.7725.RV的r=0.808,通气功能异常组FEF75的r=0.58除外).p〈0.001.非常相关。两种不同测定原理的仪器大多数测定值差异不显著.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测定了某麻纺织厂488名接触黄麻粉尘工人和332名对照工人的肺功能。并进行了累计接尘量与肺功能损害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累计接尘量的增加,接触黄麻粉尘工人的肺功能损害程度有加重趋势。其中接尘组吸烟男工的FVC、FEV_1、MMF、V_(50)、V_(25)及女工的V_(50)、V_(25)呈显著下降(P<0.05或P<0.01)。随着累计接尘量的增加,肺功能异常率增大(P<0.05或P<0.01)。接触黄麻粉尘工人的累计接尘量与肺功都损害呈现接触水平-反应关系。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接尘对肺功能各指标均有明显影响,吸烟影响不显著,接尘和吸烟对FVC及FEV_1有交互影响(P<0.05或P<0.01)。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初步评价肺功能检测中反映小气道功能的指标对慢性咳嗽患者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09例慢性咳嗽患者进行常规肺功能检测和支气管激发试验,观察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小气道功能指标的差异,以及小气道功能异常与正常患者肺功能指标差异和支气管激发试验的阳性率.结果 109例患者中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60例,阴性49例.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患者峰值呼气流速、最大呼气中期流速75/25、呼气中段流速(FEF)25、FEF50、FEF75较阴性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活量、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9例患者中有48例提示小气道功能异常,其中39例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占81.2%;而小气道功能正常的6l例患者中,有21例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占34.4%,两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肺功能中反映小气道功能的指标能预测气道高反应性,对于大量不能开展支气管激发试验的基层医院,有助于发现早期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尤其对于合并小气道病变的年轻患者更重要.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空勤学员肺功能和血气分析特点和吸烟对其影响,本文对空勤学员和地勤人员各180名进行了常规肺功能检查和血气分析.空勤学员肺活量(VC),有力肺活量(FVC),一秒钟吸气量(FEV_1)和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均大于对照组(P<0.01);血pH,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碳酸氢盐(HCO_3),标准碱剩余(ABE)两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空勤学员组VC、FVC和FVE_1均与体表面积(BSA)呈正相关,计算出符合空勤学员的VC、FVC、FEV_1预计值公式.空勤学员吸烟者FVC、FEV_1和MMEF均小于不吸烟者,FEV两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FVC、MMEF差异显著(P<0.05);吸烟者PaCO_2轻度升高和氧分压(PaO_2)轻度下降,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常规肺功能测定对选拔飞行员是必要的,且应有适合空勤学员的预计值公式:在进入航校以前或在航校期间吸烟对飞行员的小气道已有一定程度的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尘肺病患者胸部螺旋CT与肺功能变化的关系,探讨尘肺病患者肺损伤的评估方式。 方法 检查91例尘肺病患者胸部螺旋CT和肺功能,对胸部CT不同影像改变与肺功能变化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胸部螺旋CT表现为双肺肺野不同区域弥漫性分布的圆形小阴影、小阴影聚集和大阴影;75.82%的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肺功能损伤,主要为限制性和混合性通气障碍以及弥散障碍;随着阴影分布扩大和聚集,肺功能损伤的异常率逐渐升高(P<0.05);大阴影组FEV1、MVV、DLCO与其他各组比较,VC、FVC、FEV1/FVC、RV/TLC与上肺野、上中肺野小阴影分布组比较,以及小阴影聚集组DLCO与上肺野、上中肺野小阴影分布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肺功能损伤类型和肺通气功能损伤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胸部螺旋CT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尘肺病患者肺功能变化,但它和肺功能是评价尘肺病肺损伤的两种独立方法,不能相互替代,两者联合检查有助于尘肺病的病情观察和诊断鉴定。  相似文献   

15.
肺通气功能测定在矽肺致残程度鉴定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以肺通气功能测定,鉴定矽肺患者的致残程度。方法:对310例矽肺患者肺通气功能资料作分析。结果:随着矽肺期别增加肺通气功能指标(VC、FEV1、FEV1/FVC、MVV)明显下降, RV/TLC%增加,尤以Ⅲ期矽肺组更为明显.通气功能障碍以限制性和气道阻塞性的混合性损害为主。随着矽肺期别增加,通气功能异常率增高,肺气肿发生率增加。结论:肺通气功能可客观地评价矽肺患者劳动能力丧失的程度,在致残程度鉴定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FEV1和RV/TLC%两项指标意义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患者营养状况对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49例COPD患者根据其营养状况分为营养正常组和营养不良组,再进行肺通气功能测定,观察指标包括最大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结果营养不良组与营养正常组比较,MVV、FVC、PEF、FEV1等反映呼吸肌的指标相差非常显著(P<0.001),且两组在COPD病程同一阶段(肺气肿、肺心病)肺通气功能各值比较也显示营养不良组呼吸肌力等指标比正常组降低明显(P<0.05)。结论COPD合并营养不良对与呼吸肌有关的肺通气功能指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Lung function in textile workers.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Acute changes in ventilatory function during a workshift with exposure to hemp, flax, and cotton dust were measured on Mondays in a group of 61 textile workers, all working on carding machines. In addition, single-breath diffusing capacity (DLCOSB) was measured before dust exposure on Monday in 30 of the 61 workers. Large acute reductions during dust exposure were recorded in maximum expiratory flow rate at 50% VC (MEF50%), ranging from 38 to 22%. Acute reductions of FEV1-0 were considerably smaller, ranging from 17 to 9%.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residual volume (RV) with very small and insignificant changes in total lung capacity (TLC). Although preshift FEV1-0 and FVC were decreased, DLCOSB was within normal limits. Plethysmographic measurements in six healthy volunteers exposed to hemp-dust extract confirmed the results obtained in textile workers, that is, that TLC does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during dust-induced airway constriction and that maximum expiratory flow rate at 50% VC (MEF50%) is a more sensitive test than FEV1-0 in detecting acute ventilatory changes caused by the dust extra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