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静  曾凯宏  林赟  杨咏涛  赵蓉 《四川医学》2012,33(12):2037-2038
目的探讨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6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0例,给予口服降糖药治疗,试验组采用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检测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相关营养指标,糖、脂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各项指标的改善均较对照组明显,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的营养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糖、脂代谢有着重要意义,临床应加强营养护理的建设和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荷芪散治疗糖尿病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搜集糖尿病前期患者5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2组均给予饮食和生活方式、二甲双胍治疗,试验组加服中药荷芪散,治疗16周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患者的体重指数(BMI)和腹围(AC),以及糖、脂代谢指标、瘦素(L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脂联素(APN)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BMI、血糖、血脂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LP和TNF-α水平下降,APN水平升高(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荷芪散能改善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其机制可能与调节LP、APN及TNF-α等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杨玉娇  陈志刚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0):1140-1142
目的评价社区糖尿病一体化管理对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脂控制的效果,为糖尿病患者社区管理个体化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将入选的糖尿病患者分为试验组138例和对照组139例,对照组按照传统分组管理模式,社区公共卫生医生按组定期随访,患者自主就诊;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全科医生、糖尿病专科医生参与,实现"公共卫生医生-全科医生-专科医生"一体化无缝式管理模式,随访1年,比较两组的HbA1c和血脂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后试验组的平均HbA1c较对照组净下降0.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三酰甘油(TG)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没有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体化管理模式在改善HbA1c和血脂(特别是TG)方面存在更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黄芪四君子汤结合个体化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收治的气阴两虚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4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个体化营养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黄芪四君子汤,持续1个月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糖、血脂水平变化以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FPG、2hPG以及HbAlc水平均较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FPG、2hPG、HbA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C、T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妊娠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四君子汤联合个体化营养干预可有效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水平的控制和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5.
《陕西医学杂志》2020,(1):68-71
目的:探究血液透析及血液灌注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空腹血糖(FPG)、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9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单纯接受血液灌注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P、IL-6、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FP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观综合性营养评分(SGA)及体质量指数(BMI)。结果:①治疗前两组患者CRP、IL-6水平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CRP及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两组患者Hb和Alb水平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Hb及Al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前两组患者SGA评分及BMI指数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SGA评分及BMI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前两组患者FBG及FINS水平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FBG及FIN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注能够显著缓解糖尿病肾病患者炎性状态,改善其营养状况及胰岛素抵抗现象,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改良保肾方Ⅱ号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均予基础治疗即:控制饮食、血糖、血压、血脂。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改良保肾方Ⅱ号中药汤剂,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滤过率、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61.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24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肾小球滤过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改良保肾方Ⅱ号能够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改善临床症状,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个体化处方饮食与单一处方饮食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脂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209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8例)和试验组(121例),试验组患者实行个体化处方饮食+胰岛素治疗,对照组患者实行单一处方饮食+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脂、FPG、FINS水平及HOMA-I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脂、FPG水平及HOMA-I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INS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T2DM患者血清TG水平与HOMA-IR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给予T2DM患者个体化处方饮食可降低血脂及胰岛素抵抗程度。  相似文献   

8.
张慧  杨志英 《吉林医学》2012,33(16):3369-3372
目的:探讨个体化营养治疗(MNT)和运动疗法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的联合治疗效果。方法:将76例GDM单胎孕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9例)给予低血糖指数个体化营养治疗和孕妇体操治疗,对照组(37例)给予常规饮食和运动指导,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孕妇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孕期体重和体质指数(BMI)的增长,新生儿出生体重和围产期结局。结果:试验组的FBG、2 hPBG和HbA1c的控制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增重、每周增重、孕期BMI增加、每周BMI增加及新生儿出生体重试验组均少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大儿发生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营养治疗联合运动疗法对GDM有积极的治疗作用,能有效控制血糖及孕期体重增长,新生儿出生体重理想,有助于改善围产期结局,促进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鹧鸪茶对高脂血症痰浊阻遏证患者的降脂效果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40例高脂血症痰浊阻遏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所有患者均按照指南推荐的运动方法进行降脂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鹧鸪茶治疗,治疗周期为8周。观察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体质量指数(BMI)和血脂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价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此外,在治疗结束后采集2组患者和10例健康人的新鲜粪便检测肠道菌群。【结果】(1)干预8周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5.0%(19/20),对照组为15.0%(3/20),组间比较,试验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治疗后,试验组的形体肥胖、头重如裹、呕吐痰涎、口淡及食少等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或P<0.01),而对照组仅形体肥胖及口淡等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改善(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对各项中医证候积分的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试验组的BM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的BMI较治疗前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耐量异常患者改善胰岛素抵抗治疗后血清铁蛋白(SF)的变化.方法:对80例糖耐量异常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严格进行饮食控制和适量运动,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SF、BMI及血糖、血脂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干预后的餐后2小时血糖(2hPG)、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与干预前比较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比较,IGT组2hPG、BMI、TG下降更为显著(P<0.05);试验组干预后HOMA-IR、SF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P<0.01),但对照组HOMA-IR、SF与治疗前比较降低不明显(P>0.05).结论:在糖尿病前期阶段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清铁蛋白水平,或许可以帮助延缓或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以益禀补肾、化痰通络为组方原则的回药伊消方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7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85例)和对照组(85例)。两组患者均在糖尿病饮食的基础上,予二甲双胍口服,每次500mg,每日3次,于每次餐前30min温开水送服。观察组加用回药伊消方,两组均连续用药半年为一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血清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TC、TG、LDL、HDL),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BG、FIns、HbAl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TG、TC、LDL-C明显降低(P<0.05或P<0.01),HDL-C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TG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C、LDL-C、HDL-C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同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的血流变学各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指标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回药伊消方可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改善血脂,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纠正血液流变异常,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在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1月北京市海淀区北太平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116例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管理,观察组给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比较两组管理满意度、血糖达标率、血压达标率、血脂达标率、体质量指数(BMI)异常率、腹型肥胖率、不良生活习惯情况。结果:观察组管理满意度评分,血糖、血压、血脂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前后,两组BMI异常率、腹型肥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前后,两组饮酒率、吸烟率、缺乏运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在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提高患者血糖、血压、血脂达标率及管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利拉鲁肽联合西格列汀对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及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采用利拉鲁肽联合西格列汀治疗;对照组选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糖、血脂、体重指数(BMI)、胰岛功能及脂肪因子等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水平与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对照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小时水平较高于研究组(P<0.01)。治疗前,两组BMI指标与体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体重、BMI指标教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对照组BMI指标与体重均高于研究组(P<0.01)。治疗前,两组胰岛β细胞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胰岛β细胞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  相似文献   

14.
董静芬  朱麒钱  屠昕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3):2629-2631
目的探讨应用随访管理数据库进行系统化随访管理在糖尿病患者干预中的效果。方法将住院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在住院期间接受糖尿病教育,观察组患者出院后运用随访管理数据库进行强化随访管理,对照组患者常规门诊随访。评价干预前和实施强化随访管理6个月后两组患者糖脂代谢等指标及糖尿病知识、自我管理水平的变化。结果经过6个月的管理,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体质量、腰围、体质指数(BMI)及血脂(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并且观察组HbA1c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糖尿病知识、自我管理效能和技能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随访管理数据库进行系统化随访管理,能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患者自我管理的信心,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血糖及各项代谢指标的达标率,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与吡咯列酮联合治疗对肥胖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1年1月在内分泌科就诊的初诊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1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4例。两组患者均予以饮食干预、运动疗法;对照组加用二甲双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吡格列酮。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PG、2hPG、空腹C肽、餐后2hC肽、FINS、2hINS比较,均明显降低,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后,观察组FPG、2hPG、空腹C肽、餐后2hC肽、FINS、2hINS与对照组比较,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MI、HbAIc、hc-CRP比较,均明显改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后,观察组BMI、HbAIc、hc-CRP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时存在协同治疗效应,是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林小鲁 《吉林医学》2011,(21):4383-4383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女性肥胖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初发2型肥胖型糖尿病女性患者120例按照挑选数字对照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单独应用格列吡嗪治疗,治疗组应用二甲双胍格列吡嗪治疗。结果:在凝血功能方面,治疗前,两组PT、APTT、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PT、APTT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Fib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其中,治疗组中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都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在血脂方面,治疗前,两组TG、TC、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TG、TC、LDL-C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不过治疗组中上述指标的下降程度都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能改善女性肥胖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状况,同时缓解凝血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陈鸿尔  郑亚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2,(34):115-116,119
目的探讨结构性自我血糖监测在2型糖尿病患者个体化饮食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糖尿病知识教育,出院后在家进行自我糖尿病饮食管理。对照组在复诊时来医院进行血糖监测,干预组在家进行结构性自我血糖监测,观察患者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的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运用24h膳食回顾法调查评价饮食的依从性。结果 6个月后,干预组的BMI﹑FBG﹑PBG﹑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饮食依从性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构性自我血糖监测在2型糖尿病个体化饮食管理中可有效提高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提供个性化的可视性血糖数据,帮助患者控制血糖和体重。  相似文献   

18.
李小囡  李可心  张英 《吉林医学》2012,(34):7476-7477
目的:评价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糖尿病住院患者20例(治疗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艾塞那肽治疗,随机选择与治疗组同时期住院,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小时血糖(PG2h)、糖化血红蛋白(HbA1c)无显著差异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FBG、PG2h、HbA1c、BMI、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两组治疗16周后FBG、PG2h、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6周后的BMI明显小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发生症状性低血糖及夜间低血糖次数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艾塞那肽可有效控制血糖,并且能明显降低BMI和低血糖发生次数。  相似文献   

19.
胥艳 《四川医学》2017,38(12):1400-1402
目的探讨分析在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时应用坦索罗辛加依帕司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来我院就诊并确诊为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96例,选取其中48例设为试验组,剩余48例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坦索罗辛结合依帕司他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单纯膀胱训练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改善,试验组患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残尿量均下降,试验组患者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最大尿流率、最大膀胱容量、膀胱压力指标均有改善,试验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尿白细胞阳性患者占比均下降,试验组患者降幅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时应用坦索罗辛加依帕司他可取得良好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较少,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肥胖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160例肥胖2型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综合干预组与对照组各80例,综合干预组采用个体化饮食、运动与健康教育等干预手段,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比较2组入组时及3、6个月后的血糖、血脂、血压、腰围(WC)、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综合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体重指数均有下降(P<0.05),干预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1)。结论:个体化综合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血脂,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