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人巨细胞病毒(HCMV)活动性感染的关系,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了44例临床确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外周血白细胞中HCMV-DNA,同时作病毒分离及HCMV-IgG、IgM测定。结果表明:HCMV-DNA阳性者14例,阳性率为32%;而病毒分离阳性者8例,阳性率为18%;HCMV-IgG、IgM阳性率分别为39%和23%。提示:(1)部分ITP患儿发病时有HCMV活动性感染;(2)PCR技术特异、敏感、快速,对ITP患儿的HCMV活动性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婴儿先天性巨结肠与巨细胞病毒感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解婴儿先天性巨结肠(HD)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关系,对19例2~18个月的HD患儿(经病理证实)的血清、尿和组织块用病毒分离和DNA探针杂交方法进行CMV检测。结果:19例HD患儿分离CMV的19份尿标本中2份污染,在17份尿标本中7份阳性,阳性率为41.2%;正常儿尿标本阳性率为14.4%(P<0.05)。19例HD血清中,CMVIgM抗体2例阳性,阳性率为10.5%;正常儿阳性率为8.0%(P>0.05)。19例HD痉挛段组织块中无一例CMV阳性,但6例HD痉挛段组织块CMV-DNA探针杂交全部阳性,其中2例强阳性,阳性率为100%。说明婴儿HD与CMV感染关系密切,CMV感染可能是包括HD在内的一些先天性畸形的重要致畸因素。  相似文献   

3.
巨细胞病毒所致婴儿肝脏损害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为探讨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所致婴儿肝损害的频率及转归,对47例血清抗CMVIg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于生后2周内、1、3、6、12月龄定期随访,应用ELISA法监测皿清抗CMVIgM和IgG、尿CMVDNA(应用原位杂交法)和动态观察肝脏病变;并除外胆道系统畸形、代谢性肝病、药物中毒性肝炎和甲、乙、丙型肝炎。结果表明,至周岁时40例婴儿感染CMV。其中52.5%(21/40)有肝脏受累。先天和围生期感染组肝损害发生率为75.0%(18/24),较生后感染组(3l16,18.8%)明显为高,而未感染儿未见肝损害。除4例为显性肝炎外,多表现为亚临床型。近半数病例(10/21)伴脾肿大。周岁时随访除1例围生期和2例生后感染儿好转外,其余各例肝脏病变均已恢复。表明本组婴儿早期CMV感染易累及肝脏,但肝损害多不重,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
临沂地区240例儿童,青少年EB病毒VCA—IgA和EA—IgA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240例儿童、青少年血清EB病毒VCA-IgA和EA-IgA抗体检测结果。VCA-IgA抗体阳性率为20.83%,几何平均滴度(GMT)为3.10;EA-IgA抗体阳性率为0.83%,GMT为2.52。与14例治疗前儿童鼻咽癌比较,差异均非常显著(P<0.001)。后者VCA-IgA抗体阳性率为82.35%,GMT为8.50;EA-IgA抗体阳性率为70.59%,GMT为6.39只有将VC  相似文献   

5.
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特异性IgG亚群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21例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简称肝炎组)与10例无症状巨细胞病毒感染婴儿(简称无症状组),应用ELISA方法进行抗巨细胞病毒(CMV)IgG亚群检测,肝炎组中13例做了恢复期的复查。结果表明,肝炎组抗CMVIgG_2、IgG_4值均为较低水平,无症状组抗CMVIgG_1、IgG_3,值明显高于肝炎组;肝炎组恢复期抗CMVIgG_3明显增高,而抗CMVIgG_1增高不显著。提示体液免疫反应特别是抗CMVIgG_3在抗CMV感染中起到一定作用,对CMV感染高危婴幼儿可考虑应用含高滴度抗CMV抗体的免疫球蛋白。  相似文献   

6.
柯萨奇病毒B组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对104例临床拟诊为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采用血清免疫印迹方法进行柯萨奇病毒B组(CBV)感染监侧,检出CBV特异性IgM阳性者32例,阳性率30.8%,与同期特异性CBVIgM阴性病例比较,CBVIgM阳性组发热,腹泻和皮疹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异常分别为36.0%和50.0%。提示北京地区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部分病例病原可能与CBV有关,并提示冬季也可发生CBV流行。  相似文献   

7.
三种不同类型抗心磷脂抗体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62例CoxB组病毒引起的病毒性心肌炎(VM)患儿和40名健康儿童的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A)。结果:VM组ACA-IgG、ACA-IgA、ACA-IgM阳性率(分别为45.2%、30.6%、33.9%)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2.5%、0、0);VM发病早期ACA-igA、ACA-IgM阳性显著多于ACA-igG阳性恩赐 ACA-IgG阳性者的CK-M  相似文献   

8.
套式聚合酶链反应加限制酶分析检测母婴巨细胞病毒感染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评价套式聚合酶链反应(套式PCR)加限制酶分析在孕妇巨细胞病毒感染及其母婴宫内传播检测中的应用,采用套式PCR加限制酶分析,病毒分离、电镜观察和特异性抗体测定,对各孕期孕妇外周血,脐血及死胎组织进行人巨细胞病毒(HCMV)检测。结果:367名孕妇HCMV阳性检出率为5.5%,其中,套式PCR检出率(4.9%)高于病毒分离(3.0%,P<0.05)。6份HCMVDNA阳性母血中,3份配对脐血HCMVDNA也阳性,母-脐传播率为3/6。3对被证实为母-婴宫内传播HCMV的标本中,2对套式PCR,病毒分离及特异性IgM、IgA均阳性,1对套式PCR、病毒分离、特异性IgA阳性,IgM阴性。提示:套式PCR能提高诊断HCMV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对孕妇及胎儿/新生儿HCMV感染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与小儿哮喘发作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柯萨奇 B 组病毒( C V B) 感染与哮喘发作的关系。方法 观察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102 例、上呼吸道感染182 例、非感染性疾病患儿71 例、健康儿童30 例。采用 E L I S A 法测定静脉血 C V B 抗原( C V B- Ag)和 Ig M 抗体( C V B- Ig M) 、免疫组化法测定 T 细胞亚群和[3 H] - Td R 标记法测定 N K 细胞活性。结果 ①哮喘患儿 C V B 感染率为578 % (59/102) ;②哮喘患儿 C D8 显著升高; C D3 、 C D4/ C D8 及 N K 细胞活性均明显下降( P <001) ;而 C V B 阳性哮喘患儿 N K 细胞活性又低于非 C V B 阳性哮喘儿( P < 005) , C D8 明显高于非 C V B 阳性哮喘儿( P < 001) 。结论  C V B 感染与哮喘发作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郑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毒血清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解郑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人群中病毒感染状况。采用酶联免疫法对118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巨细胞病毒(HCMV)和单纯疱疹病毒(HSV1)的IgM抗体测定,同时设定440例非感染病例和289例正常儿童为健康对照,并在年龄、性别、城乡和季节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RSV、AdV、HCMV、HSV1的阳性率分别为31.86%、14.7%、20.59%和20.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提示郑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人群中RSV、AdV、HCMV、HSV1的阳性率分别为31.86%、14.7%、20.59%和20.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提示郑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人群中RSV、AdV、HCMV和HSV1的感染率较高,临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VMC)和扩张型心肌病(DCM)的自身免疫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印转和放射免疫技术检测了30例VMC、14例DCM患儿血浆中抗心肌线粒体ADP/ATP运载蛋白(ANT)抗体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结果VMC和DCM患儿抗ANT抗体和GM-CSF的阳性率分别为73%和57%,而25例正常健康儿分别为0和12%(P均<0.01),且抗ANT抗体与GM-CSF的血浆水平呈正相关(r=0.4091,P<0.05)。结论小儿VMC和DCM的发病与心肌的自身免疫损伤有关,抗ANT抗体和GM-CSF均参与了这一过程。抗ANT抗体可作为小儿VMC和DCM的一种特异性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儿骨髓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情况,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法检测骨髓细胞HCMV-DNA及间接发免疫荧光法检测骨髓细胞HCMV早期抗原(EA)。71例AL患儿,其中初诊组39例,阳性4例,感染率10.25%;化疗后完全缓解组32例,阳性12例,感染率37.5%,后者与对照组及初诊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阴性的17例随访观察2~14个月后,10例转为阳性  相似文献   

13.
甲型肝炎(简称甲肝)的传播途径为粪-口水平传播,尽管有输血而发生严重甲肝的报道,但新生儿患病十分罕见.该文报道一例由母亲垂直传播甲肝而致新生儿发病. 病例一名29岁印度妇女怀孕4个月时感染甲肝,血清抗甲肝病毒(HAV)-IgM阳性,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10 869nmol· s-1/L(6521U/L),血清总胆红素44μmol/L,国际标准率1.1,血清碱性磷酸酶(ALP)20μmol·s-1/L(1187IU/L),此后持续黄疽,抗 HAV-IgM阳性和AST增高直至36周后自然分娩.产后…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室管膜下囊肿的病因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探讨新生儿室管膜下囊肿(SEC)与先天性感染的关系,采用ELISA酶标法检测母婴双方囊肿组与对照组各70例血巨细胞病毒(CMV)、风疹病毒、弓形虫的抗体,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直接检测病原DNA(风疹病毒除外),同时作尿CMV的PCR检测。结果:囊肿组新生儿血CMV-IgM抗体和CMV-PCR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7.1%、5.7%和12.9%、2.9%);且尿CMV-PCR的阳性率达40.0%(28/70),高于对照组的17.1%(12/70);分别进行两组自身对照,尿CMV-PCR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血CMV-PCR阳性率(P<0.05)。囊肿组母亲的尿CMV-PCR阳性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30%、10%、P<0.01)。提示新生儿SEC是宫内感染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的表现之一,与先天性CMV感染有关,尿CMV-PCR检查可作为宫内CMV感染的首选实验室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巨细胞包涵体病的临床及早期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观察1992年9月至1994年3月我科收治的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患儿34例。部分阳性患儿同时检测母亲PCR-HCMV-DNA阳性率为80%,说明患儿HCMV感染与母亲有明显关系。本文采用了聚合链式反应(PCR)检测患儿血HCMV-DNA的方法,并与血清免疫学方法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操作简便,反应周期短,不存在交叉反应,是目前临床检测HCMV感染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抗心磷脂抗体(ACA)和抗心肌线粒体抗体(ACMA)对小儿扩张型心肌病(DCM)诊断及病情了解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DCM30例ACA-IgG和ACMA-IgG,并与健康儿童对照,同时检测心肌酶、心电图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结果 DCM患儿ACA-IgG和ACMA-IgG阳性率分别为53.3%和40.0%,均显著高于健康儿(P均〈0.001)。ACA-IgG阳性儿心肌酶CK-M  相似文献   

17.
儿童日本脑炎病毒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日本脑炎病毒感染儿的临床特点,探讨儿童日本脑炎病毒感染现状。方法 1996年5月~1999年9月临床考虑为病毒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并送检日本福炎病毒(JEV),IgM抗体检测的163例患儿中23例JEV-IgM阳性,23例JEV感染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a和6~10a年龄组血清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8.52%和23.80%;39.13%的临床表现为重型和极重型;2例临床表  相似文献   

18.
特异性抗心肌抗体对小儿心肌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心肌ADP/ATP载体(ANT)和肌球蛋白抗体两种特异性抗心肌抗体(AHA)对小儿心肌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免疫印转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了30例病毒性心肌炎(VMC),14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儿血浆抗ANT和抗肌球蛋白两种特异性AHA水平。结果抗ANT抗体和抗肌球蛋白抗体两种AHA在VMC和DCM患儿中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抗ANT抗体诊断VMC和DCM的敏感性为72.73%,特异性为100%。抗肌球蛋白抗体诊断VMC和DCM的敏感性为54.55%,特异性为96%。结论抗ANT抗体和抗肌球蛋白抗体均可作为小儿VMC和DCM的特异性诊断指标,在小儿心脏病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且有推广到基层医院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儿小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组织病变及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简称S-P法),检测44例小儿巨细胞包涵体病(CID)尸检腮腺、肾、肝组织石蜡切片组织中CMV感染情况。结果 CMV不仅存在于包涵体巨细胞,还广泛存在于无包涵体形成的巨细胞及开矿正常的细胞。腮腺、肺、直组织CMV抗原阳性率分别为91%、59%、37%、27%。62%的全身型CID合并  相似文献   

2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人细小病毒B19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研究人细小病毒B19(HPV B19)感染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关系。方法 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84例ITP患儿存档骨髓涂片标本中HPV B19-DNA,并以24例巨幼细胞性贫血(MA)患儿为对照。结果 84例ITP骨髓中HPV B19-DNA阳性36例,阳性率为43%,24例MA患儿骨髓中HPV B19-DNA阳性3例,阳性率为12%,(χ^2=6.199,P〈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