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覃杰  孟晓春  陈少琼  邓星河  单鸿 《放射学实践》2006,21(11):1108-1110
目的:探讨大型垂体腺瘤束腰征的特点及其对诊断大型垂体腺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鞍区肿瘤的MRI,其中大型垂体腺瘤65例,颅咽管瘤40例,脑膜瘤35例。观察其是否具有束腰征、束腰征特征及是否侵犯海绵窦,采用χ2检验两个率之间差异的显著性。结果:56例大型垂体腺瘤具有束腰征,且100%均侵犯海绵窦。2例颅咽管瘤和1例鞍区脑膜瘤可见束腰征,但未见侵犯海绵窦。93.8%大型垂体腺瘤侵犯海绵窦,颅咽管瘤及脑膜瘤侵犯海绵窦的概率分别是2.5%、20%。结论:束腰征可作为诊断大型垂体腺瘤的重要依据,大型垂体腺瘤比其它鞍区肿瘤更易侵犯海绵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原发甲减)所致垂体增生的MRI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原发甲减合并鞍区占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资料,经病理证实均为垂体增生.术前均被误诊为垂体腺瘤.结果 病变局限于鞍膈内,上缘膨隆者4例,其中合并鞍底下陷者2例;突破鞍膈累及鞍上者2例,其中1例累及鞍上池导致视交叉受压,另1例呈明显“葫芦形”并填充鞍上池.所有病例海绵窦均未见受累.信号特点:病变信号均匀,信号特征与正常腺垂体一致(6例),局限于鞍内者病变后方均可见正常神经垂体信号(4例).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延时扫描示病灶强化强度较首次均匀减低,未见异常延时增强区.结论 原发甲减所致垂体增生以垂体膨隆为主,与正常腺垂体类似.鞍区占位必须结合垂体激素和甲状腺功能检查.  相似文献   

3.
鞍结节脑膜瘤与向前上生长的垂体腺瘤MRI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鞍结节脑膜瘤与向前上生长的垂体大腺瘤的影像学鉴别要点。资料与方法 分析17例经手术证实的鞍结节脑膜瘤的MRI征象,并与同期病理确诊的14例垂体大腺瘤进行对照。结果 17例脑膜瘤:均显著强化,包绕颈内动脉13例,长脑膜尾征14例、瘤周较多流空信号5例,蝶鞍扩大9例,垂体柄不能辨认11例,肿块与垂体分界不清7例,无腰征。14例垂体大腺瘤:7例显著强化、但不均匀,颈内动脉包绕14例,短脑膜尾征9例,较多流空信号2例,蝶鞍扩大14例,垂体柄不能辨认14例,见不到垂体结构13例,腰征12例。鞍结节脑膜瘤的瘤体显著及均匀强化、脑膜尾征粗大、瘤内星状改变均明显不同于垂体大腺瘤,其中长脑膜尾征、明显及均匀强化价值最大。结论 长脑膜尾征和肿瘤明显及均匀强化、无腰征是鞍结节脑膜瘤的特征性表现,对于鉴别鞍结节脑膜瘤与向前上生长的垂体大腺瘤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鞍区囊性病变的MRI诊断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鞍区囊性病变的MR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3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鞍区囊性病变包括16例垂体腺瘤囊变5、例Rathke囊肿、6例颅咽管瘤、3例垂体脓肿、2例表皮样囊肿,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22例行增强扫描。结果:囊性垂体腺瘤主要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14例有囊壁环形强化;Rathke囊肿、颅咽管瘤、垂体脓肿信号多变,与囊内容物有关;表皮样囊肿显示为与脑脊液信号相等的信号。结论:鞍区囊性病变的临床和MRI表现特点对提高诊断的正确性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5.
垂体大腺瘤的MRI影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垂体大腺瘤的MRI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过去10年经临床病理证实17例垂体大腺瘤的MRI平扫及增强表现。结果:垂体大腺瘤表现为鞍区肿块,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等或略高信号,正常垂体未见显示。海绵窦侵袭性垂体腺瘤3例,2例伴有出血,“腰身”显示6例。结论:MR对垂体大腺瘤有定性诊断价值.术前可有效地观察其形态大小信号及与周围组织关系。  相似文献   

6.
荆彦平  张焱  胡瑛  王岸飞  王晓艳   《放射学实践》2012,27(1):107-108
垂体腺瘤是鞍区最常见的肿瘤,垂体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腺瘤约占功能性垂体腺瘤的20%~30%[1],瘤体多位于鞍窝内,而本例鞍内空虚,瘤体异位于蝶窦内,具有特殊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为了建立一个检测肿瘤延伸的基础,作者测定了正常的重体腺-海绵窦相接处的MR表现。作者对25例作颞骨检查的患者及9例因非鞍区疾病病人摄取蝶鞍的冠状T_1加权自旋回波(SE)图象。对5例正常志愿者和3例经外科证实的肿瘤患者(2例鞍旁脑膜瘤1例垂体腺瘤)获得鞍区冠状T_1加权  相似文献   

8.
垂体微腺瘤是指细胞良性过度增生,并正常垂体腺泡的破坏,且体积≤10mm 的肿瘤。既往文献已报告了垂体微腺瘤的CT 表现,包括局灶性低密度病变,鞍底侵蚀,漏斗移位,腺体高度超过8mm及鞍隔形状异常。作者对51例术前诊断为垂体泌乳  相似文献   

9.
MRI对鞍区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MRI对鞍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7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鞍区病变的MRI征象。结果垂体腺瘤37例,颅咽管瘤15例,鞍区脑膜瘤6例,鞍区生殖细胞瘤3例,垂体Rathke's囊肿2例,鞍区胶质瘤2例,胆脂瘤2例,脊索瘤2例,鞍上池巨大蛛网膜囊肿、结核性肉芽肿各1例。结论MRI能正确显示鞍区病变的部位、形态、大小、范围以及周围结构的受累情况,对鞍区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者报导3例男性泌乳素腺瘤,年龄分别为15、17、20岁。头颅平片示蝶鞍受压增大、骨质破坏。CT 表现为大而均匀强化的垂体区肿块,向鞍上池延伸,侧方延伸至一侧或两侧海绵窦,有者侵蚀鞍底,突入蝶窦、筛窦,亦见鞍背、斜坡、岩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鞍区囊性病变的MRI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此类病变的诊断水平。方法:37例鞍区囊性病变包括垂体腺瘤囊变16例、囊性颅咽管瘤5例、Rathke's囊肿5例、表皮样囊肿3例、蛛网膜囊肿5例、垂体脓肿3例。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其中32例行增强扫描。结果:鞍区病变以垂体瘤囊变最常见,主要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囊壁强化;颅咽管瘤、Rathke's囊肿信号较复杂,与囊内容物有关;蛛网膜囊肿、表皮样囊肿显示为与脑脊液信号;垂体脓肿增强扫描囊壁呈明显环形强化。结论:鞍区不同囊性病变具有一定MRI表现特点,结合临床病史多数病变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典型颅咽管瘤的MR表现,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不典型颅咽管瘤的MR资料.结果 8例中囊性病灶3例,实性病灶2例,囊实性病灶3例.囊性病灶T1信号多变,囊壁明显强化且菲薄均匀;实性病灶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呈低信号,增强呈"网格状"明显强化;囊实性病灶不均匀明显强化.4例鞍内鞍上型病灶,因正常垂体显示不清误诊为垂体瘤;2例鞍上型病灶,因瘤体明显强化误诊为生殖细胞瘤;2例鞍上型病灶,因与垂体柄、视交叉分界不清误诊为鞍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结论 不典型颅咽管瘤的MR影像特征有助于其与垂体大腺瘤、生殖细胞瘤和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3.
垂体腺瘤中以分泌催乳素腺瘤最多见,占60~70%,且往往在腺瘤较小时就出现不孕、闭经、溢乳等临床症状。故如何判定微小腺瘤的存在是重要的。本文主要分析了微小分泌催乳素腺瘤CT表现。分泌催乳素腺瘤的大小与血清催乳素值以及临床症状有密切关系,因此作者将其分为三期。Ⅰ期,微小腺瘤期(直径在10mm以下)。Ⅱ_a期,鞍内生长期,(腺瘤直径大于10mm但只限于鞍内)。Ⅱ_b期,鞍上延伸期。Ⅲ期,鞍周围伸延期。分析48例分泌催乳素垂体腺瘤,Ⅰ期25例(52.1%)而且均为年轻女性,Ⅱ_a期7例(14.6%),Ⅱ_b期4例(8.4%),Ⅲ期11例(22.9%)。给20例微小腺瘤的病例做了CT检查,使用装置为EMI1010CT机。这20例中平  相似文献   

14.
垂体微腺瘤MRI和CT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垂体内低信号灶,垂体高度,上缘形状,鞍底骨质凹陷和垂体柄移位对垂体微腺瘤的MRI诊断价值;比较MRI和CT在显示上述征像上的能力。材料和方法:对50例正常对照组垂体腺和41例病理证实的垂体微腺瘤术前MRI进行对比观察,并对其中20例微腺瘤进行MRI和CT特征对照研究。结果:对照组与腺瘤组相比垂体腺增高,上缘凸起,内有低信号灶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1),鞍底凹陷侵独发生率也有显著差别(p<0.05),垂体柄向腺瘤对侧移位发生率无显著差别(p<0.1)。在判断垂体微腺瘤的位置及大小(5.1±2.0/5.2±1.9mm)、鞍隔上抬(16/15)、垂体柄偏位(10/9)以及垂体增大(17/16)上,MRI稍优于CT(p>0.25)。明确鞍底骨质侵蚀CT明显优于MRI(p<0.05)。结论:增大垂体腺内出现低信号灶,伴上缘凸起和鞍底凹陷侵蚀为MRI诊断微腺瘤最可靠征像;MRI在显示上述征像(鞍底骨质侵蚀除外)上优于CT。  相似文献   

15.
鞍区肿瘤的CT诊断:附100例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100例鞍区肿瘤的CT表现。本组资料包括75例垂体腺瘤,17例颅咽管瘤,4例脑膜瘤和4例星形细胞瘤。CT对此区域肿瘤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然而,有时用CT诊断垂体微腺瘤也可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的病例。本文还对鞍区肿瘤的定性诊断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鞍区囊性病变的MRI表现,以提高对此类病变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13例经病理证实的囊性病变包括垂体大腺瘤囊变1例、垂体大腺瘤囊变伴出血3例、垂体微腺瘤囊变伴出血2例、垂体微腺瘤囊变2例、颅咽管瘤3例、蛛网膜囊肿1例、表皮样囊肿1例、Rathke's囊肿1例。结果:鞍区病变以垂体瘤常见,以长/短T1.长T2信号为著,一般为厚壁且内壁不规则呈环形强化为主要表现;蛛网膜囊肿各序列呈脑脊液信号:颅咽管瘤、Rathke's囊肿信号较复杂。结论:应充分利用MRI软组织分辨率高、可多体位成像、多种序列扫描从病变生长部位、形态、生长方式、信号特点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才能进行正确的诊断与肇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垂体大腺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回顾性分析垂体大腺瘤的MR表现,提高对垂体大腺瘤MR征象的认识.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垂体腺瘤的MR图像267例,分析不同病理类型垂体腺瘤的部位、形态、大小、信号特点及肿瘤与周围结构,包括视交叉、鞍底、海绵窦的关系,并进行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本组中发现垂体腺瘤易于向鞍上发展(90.3%).肿瘤向鞍下生长者占26.6%,向鞍旁生长者占39.9%.各组病理类型中,腺瘤向鞍上生长者以促性腺激素腺瘤最高(100%),向鞍旁生长者最多见为PRL腺瘤(55.7%),向鞍下生长最多见者为PRL腺瘤(40.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术前正确评估肿瘤的MR征象,有助于了解肿瘤的生长特性,确定进一步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8.
鞍区肿瘤的MRI表现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不同类型鞍区肿瘤的MRI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鞍区肿瘤MRI表现。结果:19例垂体大腺瘤、12例颅咽管瘤、9例鞍区脑膜瘤及4例鞍上池表皮样囊肿均有其一定的特征性MRI表现。垂体大腺瘤起源于垂体,大多数向上生长呈“雪人”形,个别向下生长突破鞍底,瘤体内可发生囊变(47%)或出血(32%)而致信号强度不均;颅咽管瘤多发生于鞍上,少数累及鞍内,囊实性或囊性者居多,其中于T1加权像上囊液可呈低、等、高不同信号强度为其特点;脑膜瘤多位于鞍上池前部,信号均匀与脑灰质相似,增强扫描有时可见脑膜尾征;发生于鞍上池的表皮样囊肿沿脑池生长,边缘不规则,信号强度与脑脊液相似。结论:MRI对鞍区肿瘤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垂体细胞瘤为起源于成年人神经垂体或垂体柄神经胶质细胞的实体性、良性、梭形星形细胞肿瘤~([1]),是一种少见的鞍区与鞍上区肿瘤.到目前为止,在英文文献中共有29例垂体细胞瘤经过病理确认并被报道~([2-19]),其中包括1例尸检时偶然发现病例~([7]);中文文献中共报道7例,其中4例合并垂体腺瘤(pituicytoma combined with pituitary adenoma,PCWPA)~([20-22]),本文报道一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20.
作者分析了8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垂体腺瘤。垂体大腺瘤的典型表现为鞍内向鞍上生长的实性肿块,可伴鞍底骨质破坏。垂体微腺瘤的典型表观为垂体内低密度灶,局限性向上隆起或向下压迫鞍底,还讨论了与颅咽管瘤,脑膜瘤、胶质细胞瘤、生殖细胞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