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唐文 《保健医苑》2005,(5):46-47
<正>人们很早就知道音乐对人的情感和心理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古籍《礼记》中提到“乐者心之动”,“乐者德之华”,“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乐记》非常精辟地论述  相似文献   

2.
自古以来,人们就把音乐视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娱乐活动。它不仅能给人带来美妙的艺术享受,使人在精神上产生积极的生理效应,而且还具有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作用。汉代司马迁在《史记·乐书》中说音乐可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晋时文人阮籍在其《乐论》中说得更明白:“乐者,使人精神平和,衰气不入,天地交泰,远物来集,故谓之乐也。”皆说明音乐对人身心健康十分有益。近年来,国外科学家已较多地将音乐作为一种常用治病方法或疾病辅助疗法,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之中,并取得肯定的效果。有资料表明音乐有助于阻…  相似文献   

3.
音乐是人们的精神食粮。可以陶治情操。音乐作为艺术形式的一种,还有其特殊的作用——“音乐保健”。古今中外,有不少名人健身离不开音乐。 三国时著名文学家、养生学家、音乐家嵇康的《养生论》一书也强调音乐的养生作用。书中说西汉时的窦公幼年时不幸双目失明,整日郁郁寡欢,忧闷成疾。后来学会了弹琴,每遇不悦之事,即以琴抒怀,宣泄情感,调节心志。久之不但解除了病痛,而且还活到了高寿。 唐代诗人白居易酷爱音乐,曾有《好听琴》诗曰:“本性好丝桐,心机即为空。一声来耳里,万事离心中。清畅堪销疾,恬和  相似文献   

4.
韦辰 《医药与保健》2005,13(11):63-63
音乐与医学有着密切的关系,自古以来就被认为可以影响人们的身心.〈社记〉中说:“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  相似文献   

5.
音乐作为表达人类思想感情的艺术,也可以说它是人类的另一种“语言”,是世界各国人民进行沟通与交流的另一种媒介。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乐记》中就已经提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的观点。而被人们称为“乐器之王”、“音乐王冠上的明珠”的钢琴,则正是几百年来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的乐器之一。  相似文献   

6.
连中学生都不陌生的《曹刿论战》,文中有“肉食者鄙”一语。“肉食”与“鄙”之间有无一定因果关系?若要细说,此中也确实牵涉到一点学问的。 肉食本来没有那么可怕,而且——实事求是地说,它在人类进化史上颇有功绩。恩格斯在《反社林论》和《自然辩证法》中都强调过:肉食和熟食的出现,对于从猿到人的大脑机能发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肉食是脑力劳动的润滑油”。从这个意义上说,“肉食”是有助于人摆脱“鄙”(蠢笨),走向聪明的。因此,盲目而片面的提倡素食,是大可不必的。 不过,万事都有两重性,什么事一走向极端就要失利而趋弊,肉食也如是。  相似文献   

7.
古往今来,凡老年人爱好学习者,大多身心健康,有的还很长寿呢。大家知道,孔夫子最爱读书。曾经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认为经常读书学习是一种愉悦喜乐之事。他在阅读《周易》时,竟至“韦编三绝”,就  相似文献   

8.
匈牙利钢琴家李斯特说:“音乐是人类的万能语言,用这种语言可以和任何人沟通。”的确是这样,音乐不仅像一股潺潺的清泉,陶冶性情,使受伤的心灵得到抚慰,还在临床医学与古今养生领域具有着医药无法代替的价值!蒲松龄在年轻时,就注意到了音乐的这个特殊价值,不但创作了《抱病》、《病足》、《病中感赋》等三十多首养生诗歌,还在《聊斋志异》中写了反映音乐使人健康延寿的《粉蝶》等多篇小说。《粉蝶》说的是琼州府书生——阳曰旦,经海路返  相似文献   

9.
清代文华殿大学士张英在《聪训斋语》一书中曾经说过:“古人有言,终身让路,不失尺寸。”又说:“让,德之本也。”认为一个人终身处事谦让,舍得吃亏,丝毫也不会给自己造成什么损失,谦让是道德的根本。他主张为人处世要讲究“忍与让”,因忍让二字“足以消除无穷之灾悔”,而不会给人带来祸害。张英曾主管过刑部,看到许多重大案件如斗殴凶杀之类,都足因为小事不能忍让而引起的,故强调忍让之道  相似文献   

10.
心静自然凉     
以静胜热,我国古人早有不少论述。梁代陶弘景在《养生延命录·教诚篇》中说过:“动胜寒,静胜热,能动能静,可以养生。”晋代嵇康在《养生论》中说:“多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宋代温革的《琐碎集》中也说:“避暑有妙法,不在泉石间。宁心无一事,便到清凉山。”这些都是极富科学道理的经验之谈。  相似文献   

11.
古往今来,人类为长寿做过各式各样的努力,祈求神仙佑护者有之,寻求灵丹妙药者有之,大吃营养药,滋补药者有之,但都脱离不开宇宙中一切生物有生就有死的自然规律,也就是说人的寿命是有一定限度的。 中医古代文献中“天年”一词,即指人的自然寿命。《素向·上古天真论》说:“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尚书·洪范篇》:“寿,百二十岁也”。对此,国外学者也多有研究,如西德弗兰克1971年指出:“如果一个人既未患过疾病,又未遭到外源性因素的不良作用,则要到120岁才会出现生理性死亡。” 根据世界各国对长寿老人的调查证明,人类寿  相似文献   

12.
西欧作家·乔斯威夫特说过:“第一个吃牡蛎的人一定是位勇士。”彭斯则说:“世上我只羡慕两种生物——亚洲森林中狂奔的野马和欧洲空旷海滩上的牡蛎”。 牡蛎是常见的贝类,属于软体动物门,口味鲜美,营养丰富。在西方,牡蛎有“海之奶”雅称,《圣经》中誉其为“海之神力”,日本也有“海之玄米”有美称。中国汉代的《伤寒论》已有用牡蛎治疗疾病的记  相似文献   

13.
贺晓 《健康人生》2003,(4):11-11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直接影响着人类智商的高低与发展。早在古代,就有“一方水土育一方人”的说法。沈括也曾在《梦溪笔谈》中写道:“水土佳,人则智”。  相似文献   

14.
对于饮食卫生,在我国历代典籍中有过较多的论述,有的至今仍为现代医学研究的课题。古人很早就认识到饮食与疾病密切相关,如《吕氏春秋》中说:“人以食为天”,指出饮食是人类生存的条件,但若不能谨慎饮食,将致病从口入,并主张要“食能以时”、“无饥无饱”、“无疆厚味,无以烈味重酒”,而且饮食要有一定的姿势,“饮必小咽,端直无戾”。如此,“是之谓五脏之葆”。《黄帝内经》则系统地论述了饮食卫生,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饮食有节”,指出平时饮食要有一定的节制,最好按时定量,切勿暴饮暴食,以免胃肠发生病变。《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高梁之变,足生大疗,受若持虚。”“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  相似文献   

15.
曾经有位哲人说过,音乐是世界对人类最好的恩赐。美国某两性关系学家近日研究发现,音乐是求爱的最佳手段,在一曲温馨优美、荡气回肠的情歌面前,很少有人能不打开心房。  相似文献   

16.
打开人类的医学史,我们就会发现,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人类都是从对草药的认识而开始对医学的发展。中医古籍《黄帝内经》中就记载了许多天然草药的抗病功能,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而使人类基本上掌握了药物的性能。神农尝百草,而知草之性味,西医也一样,医学的英文名称:“Medical”在拉丁文中就是“草”字,故有医学的来源是从“草药”开始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美国前总统卡特对他前任尼克松曾经说过的一句话甚为欣赏——“目前不要回顾过去,要向前看,人总要为某些东西活着,否则,虽生犹死!”这位来自佐治亚州的政治家尽管在其执掌白宫的生涯中,有过缔造《戴维营和约》,结束中东战争的辉煌业绩,也有过“德黑兰人质事件”的耻辱,但他对此并不耿耿于怀,因为他深知,与其长翻历史书稿,不如在有生之年潇潇洒洒  相似文献   

18.
三百年前,蒲松龄写了《聊斋志异》一书,其中《云萝公主》说到借腹怀胎分娩,可谓奇思妙想。 故事说的是河北卢龙人安大业,从小就与一般孩子不同,受到神仙圣后的喜爱,遂将女儿云萝公主嫁与他为妻。公主本来身轻如燕,一天,安大业抱于膝上,“忽觉沉倍曩昔,异之。笑指腹曰:‘此中有俗种矣。’”过了几天,仙女出现妊娠反应,“颦黛不食,曰:‘近病恶  相似文献   

19.
记得,有一位无产阶级伟大导师曾经说过:“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但是,人类应该怎样休息,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身体健康和恢复精力呢?对于这个问题,也许有许多人都不以为然,认为休息就是“干累了歇着;走累了站着;站累了坐着;坐累了躺着”,实在不行就睡觉,一睡睡到大天亮。其实,休息根  相似文献   

20.
结核病曾是一种被“制服”过,已有数千年历史的老病,在我国民间则有“痨病”之称。人类与结核病的斗争已数千年,从我国黄帝《素问》,以及古希腊、古埃及均有结核病的详细叙述。公元8世纪已谈到“十痨九死”,2000多年前马王堆女尸中也有肺结核遗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