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价介入诊疗技术在头颈部血管性疾病中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对采用Seldinger技术动脉插管造影、栓塞进行诊断和治疗的鼻咽纤维血管瘤、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头面部血管瘤、难治性鼻出血等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成像中,除6例血管瘤无显影,2例腭、颈部肿块明确为颈内动脉瘤而瘤体与颈内动脉共壁无法栓塞之外,其余24例均成功进行了栓塞治疗。栓塞作为单一治疗方式的11例中,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例、难治性鼻出血5例、蔓状血管瘤4例均一次栓塞治愈,1例Ⅲ期鼻咽纤维血管瘤姑息性栓塞控制了症状;栓塞辅以手术治疗的13例,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其中6例鼻咽纤维血管瘤,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60ml,7例血管瘤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50ml。结论DSA造影在头颈部血管性病变中能显示供血动脉、异常交通支、动静脉瘘等清晰的动态图像,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血管内栓塞治疗对颈外动脉系统的难治性鼻出血、颈内动脉海绵窦瘘、部分血管瘤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对血运丰富的肿瘤,术前栓塞可显著减少术中出血,大大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介入栓塞术在头面部血管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颌面部血管瘤数字减影成像(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显影下血管栓塞术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9例头颈部血管瘤患者行DSA血管成像术,21次成功地对颈外动脉分支进行了介入栓塞治疗:A组11例,为永久性栓塞,其中5例术后再用硬化剂行瘤体封闭;B组共8例,为术前栓塞,以减少手术中出血。结果:DSA血管成像19例清晰显示动脉期像。术后16例随访6个月~5年:A组栓塞后瘤体明显缩小,局部打硬化剂者疗效更佳;B组中,4例鼻咽纤维血管瘤术中出血平均仅150ml,2例蔓状血管瘤术中出血平均200ml。2例患者出现短期轻度复视和偏瘫。结论:DSA下动脉栓塞治疗对蔓状血管瘤,有明确责任动脉的海绵状血管瘤显示良好的临床疗效,栓塞后辅助硬化剂注射可减少复发,对鼻咽纤维血管瘤等的术前栓塞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3.
一般问题     
20011568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耳鼻咽喉科的应用/沈小华…//第二军医大学学报一2001,22(4)一346~348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耳鼻咽喉科疾病诊治中的应用前景。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1月至1999年12月应用DSA诊治严重鼻出血10例、鼻咽纤维血管瘤3例、咽部及咽旁间隙占位性病变各1例的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10例严重鼻出血中9例在DSA下行血管栓塞治疗,8例成功,有效率为88.89%;3例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栓塞肿瘤供血动脉均获成功,减少了术中出血量;2例占位性病变经DSA得以明确诊断。所有行DSA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DSA…  相似文献   

4.
介入栓塞术在头面部血管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颌面部血管瘤数字减影成像(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显影下血管栓塞术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9例头颈部血管瘤患者行DSA血管成像术,21次成功地对颈外动脉分支进行了介入栓塞治疗:A组11例,为永久性栓塞,其中5例术后再用硬化剂行瘤体封闭;B组共8例,为术前栓塞,以减少手术中出血。结果:DSA血管成像19例清晰显示动脉期像。术后16例随访6个月~5年:A组栓塞后瘤体明显缩小,局部打硬化剂者疗效更佳;B组中,4例鼻咽纤维血管瘤术中出血平均仅150ml,2例蔓状血管瘤术中出血平均200ml,2例患者出现短期轻度复视和偏瘫。结论:DSA下动脉栓塞治疗对蔓状血管瘤,有明确责任动脉的海绵状血管瘤显示良好的临床疗效,栓塞后辅助硬化剂注射可减少复发,对鼻咽纤维血管瘤等的术前栓塞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8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损伤的诊断及血管内治疗,并分析其发病机制。方法对8例头颅外伤史伴有眼部症状或鼻出血症状,考虑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损伤的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股动脉插管造影诊断和介入栓塞治疗。结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成像诊断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 cavernous sinus fistula,CCF)6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2例,均成功的行介入栓塞治疗,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无1例患者死亡。结论对有头颅外伤史伴有眼部症状或鼻出血症状的应及早行DSA造影以明确诊断。介入栓塞技术为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损伤的治疗中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血管栓塞术在耳鼻喉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30年Brooks首先采用肌肉片成功地栓塞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以来,血管栓塞术于近年已得到广泛应用。血管栓塞术应用于耳鼻喉科是从七十年代开始。1972年Roberson等首次报道了用加入钡的硅球栓塞鼻咽纤维血管瘤的供血支,1974年Sokoloff首用明胶海绵栓塞治疗棘手的鼻衄,以后血管栓塞术在耳鼻喉科主要用于颈外动脉系统难以控制的出血和肿瘤术前或姑息疗法。近年来颈内动脉系分支的栓塞已有许多成功的报道。  相似文献   

7.
报告海绵窦颈内动脉损伤引起严重鼻出血2例,其中1例为突入蝶窦的巨大假性动脉瘤,1例为已进行过颈总动脉结扎和开颅颈内动脉夹闭术的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分别采用经股动脉行颈内动脉栓塞和经眼静脉行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栓塞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报告海绵窦颈内动脉损伤引起严重鼻出血2例,其中1例为突入蝶窦的巨大假性动脉瘤,1例为已进行守颈总动脉结扎和开颅颈内动脉夹闭术的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分别采用经股动脉行颈内动脉栓塞和经眼静脉行颈内动海绵窦瘘栓塞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创伤性迟发性鼻出血与假性动脉瘤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创伤性迟发性鼻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并提出创伤性颌面部中小动脉假性动脉瘤性鼻出血的概念.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了1990年3月-2005年3月期间山东省立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表现为创伤性迟发性鼻出血并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和治疗的53例患者的有关资料.结果 该53例患者中,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8例,其中7例行血管栓塞治疗,6例痊愈,1例死亡;另1例未行栓塞,在行建立侧支循环功能训练时出血死亡;颈内动脉海绵窦瘘20例,均使用可脱性球囊栓塞成功;颌面部中小动脉出血25例,21例为上颌动脉和或面动脉分支出血,使用明胶海绵颗粒结合弹簧圈行血管栓塞治疗,4例筛前动脉出血者行筛前动脉结扎术.随访6~7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5年.除1例上颌动脉栓塞者再次鼻出血外,其余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再出血,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颈内动脉海绵窦瘘、颌面部中小动脉假性动脉瘤性鼻出血是导致创伤性迟发性鼻出血主要原因,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明确诊断并进行血管内栓塞或动脉结扎是治疗该类疾病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0.
经导管颌内动脉栓塞在鼻咽纤维血管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31例鼻咽纤维血管瘤,其中15例行术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栓塞治疗,供血动脉主要为颈外动脉的颌内支,栓塞物为明胶海绵;16例直接手术切除。结果栓塞组与未栓塞组平均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80±150ml、1570±260m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两组输血量分别为240±170ml、1150±270m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两组术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15、8/1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栓塞是临床上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超选择性动脉栓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超选择性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本院26例鼻咽纤维血管瘤病人的临床治疗资料。26例中术前行及未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的各13例,比较两者术中平均出血量。结果术前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者术中平均出血量为(790±167)ml、未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者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184±225)ml,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超选择性动脉栓塞可明显减少鼻咽纤维血管瘤术中的出血量。  相似文献   

12.
鼻咽部血管纤维瘤的血管内介入诊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咽部血管纤维瘤的血管造影诊断和术前栓塞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鼻咽部血管纤维瘤(栓塞组)的选择性动脉造影与双重栓塞的治疗资料,并选择11例未行术前栓塞的单纯手术切除者为对照组(未栓塞组)。结果16例鼻咽部血管纤维瘤病人经血管造影检查均能获得明确诊断,并能显示病变的范围、血供情况及其特征。所有病例均主要由同侧的颌内动脉供血,对侧颌内动脉参与供血者5例,咽升动脉3 例,同侧颈内动脉2例。经超选择性插管后,所有病人均用聚乙烯醇泡沫微粒(PVA颗粒)和明胶海绵行颌内动脉双重栓塞,栓塞后即刻造影见肿瘤染色基本消失者10例,大部分消失者6例。该16例病人(栓塞组)手术切除术中出血量平均(452±268)ml较对照组(未栓塞组)平均(1058±347)ml明显减少(P<0.05)。所有病例栓塞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切除术后未见复发。结论血管造影有利于术前明确鼻咽部血管纤维瘤的诊断和显示瘤体的血供,术前血管内栓塞有利于减少术中的出血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介入诊疗技术(血管造影和栓塞)在鼻咽部血管纤维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鼻咽部血管纤维瘤患者(栓塞组)的选择性动脉造影与栓塞的临床资料,并选择10例术前未行栓塞的单纯手术切除者为对照组(未栓塞组)。结果 10例鼻咽部血管纤维瘤患者经血管造影检查均能明确诊断,能显示瘤体的范围、供血动脉等清晰的动态图像及其特征。栓塞组手术切除术中平均出血量400 ml,较未栓塞组平均出血量1500 ml明显减少。所有栓塞组病例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切除后未见复发,未栓塞组2例复发。结论血管造影(DSA)能明确鼻咽部血管纤维瘤的诊断,血管内栓塞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减少术中的出血量,大大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鼻咽部血管纤维瘤血管造影及术前栓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咽部血管纤维瘤的血管造影诊断和术前栓塞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鼻咽部血管纤维瘤的血管造影及术前栓塞治疗资料。结果血管造影检查均能获得明确的诊断,并能显示病变的范围、血供情况及其特征。所有病例主要由同侧的颌内动脉供血,对侧颌内动脉参与供血者5例,咽升动脉3例,同侧颈内动脉2例。用聚乙烯醇泡沫(polyvinylalcoholfoam,PAF)颗粒和明胶海绵行颌内动脉双重栓塞,栓塞后即刻造影见肿瘤染色基本消失者10例,大部分消失者6例。该16例患者手术切除术中出血量(平均452±268)ml较对照组(平均1058±347)ml明显减少(P<0.05)。结论血管造影有利于明确鼻咽部血管纤维瘤的诊断,术前血管内栓塞有利于减少术中的出血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颅内段颈内动脉创伤的诊断和血管内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11例颅内段颈内动脉病变的患者应用选择性全脑造影进行诊断,10例行颈内动脉栓塞治疗.所有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4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例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伴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及1例巨大蛇形动脉行球囊颈内动脉完全性栓塞,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行电解可脱式弹簧圈保留颈内动脉栓塞,1例放弃治疗.随访4个月~7年,1 0例颈内动脉病变的患者痊愈.结论 选择性全脑造影是外伤性颈内动脉损伤首选诊断方法,血管内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鼻咽纤维血管瘤减少术中出血方法的比较(附5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减少鼻咽纤维血管瘤术中出血量,防止出血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鼻咽纤维血管瘤56例的临床资料,按时间及减少出血方法的演变分为冷冻组,颈外动脉结扎组(结扎组),动脉造影栓塞组(栓塞组),低温麻醉控制性低血压组(低温组),未采用任何措施组(空白组),比较各种方法的疗效.结果几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平均出血量分别为冷冻组690ml,结扎组670ml,栓塞组1900ml,低温组860ml,空白组650ml.结论低温麻醉控制性低血压优点明显,可作为首选方法,对瘤体巨大,侵犯广或复发的患者可用血管栓塞和低温麻醉控制性低血压联合法治疗.  相似文献   

17.
介入治疗顽固性鼻出血及鼻咽纤维血管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介入治疗在顽固性鼻出血、鼻咽纤维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介入治疗顽固性鼻出血32例、鼻咽纤维血管瘤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顽固性鼻出血中,30例治愈,有效率为 93.7%.鼻咽纤维血管瘤患者术中出血量均少于300ml.结论介入治疗鼻出血、鼻咽纤维血管瘤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栓塞在鼻咽部血管纤维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16例鼻咽部血管纤维瘤进行DSA检查和选择性栓塞肿瘤供血动脉.栓塞后2~7天行鼻内镜下肿瘤切除.结果 DSA检查使鼻咽血管纤维瘤获得明确的诊断,所有病例均主要由同侧的颌内动脉供血,咽升动脉参与供血1例,同侧颈内动脉参与供血1例,16例患者均栓塞成功.鼻内镜下肿瘤全切除者15例,大部分切除者1例,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鼻咽血管纤维瘤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能显示病变的范围、血供情况及其特征.栓塞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安全性及全切率,为内镜下手术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蝶腭动脉的电凝切断辅助超声刀技术在鼻咽纤维血管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5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6例鼻咽纤维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青少年男性,所有患者手术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其中9例行超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术,然后在内镜下切除肿瘤;另7例术前没有行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术患者直接行鼻内镜下电凝切断蝶腭动脉辅助超声刀技术切除肿瘤。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10年,两组患者均无复发。鼻内镜下蝶腭动脉的电凝切断辅助超声刀技术切除鼻咽纤维血管瘤避免了术前DSA的并发症及手术风险。结论鼻内镜下蝶腭动脉的电凝切断辅助超声刀技术是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手术方法。术前是否选择行超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术要根据肿瘤的位置和分期以及术者的临床操作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球囊阻断试验及供血动脉栓塞在颈静脉球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4例颈静脉球瘤术前接受了DSA检查,其中10例DSA术中行球囊阻断试验及选择性供血动脉栓塞.结果 所有14例患者DSA检查均发现肿瘤富含血管,5例显示颈内动脉受压变细.术中发现咽升动脉为主要供血动脉.14例患者中10例接受了球囊阻断试验,8例能耐受,2例不能耐受;并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术,肿瘤血供明显减少.DSA术及球囊阻断试验、供血动脉栓塞术后无1例出现脑血管意外并发症.10例患者颈静脉球瘤切除术中结扎切除了患侧颈内动脉,术后有2例出现心脑血管并发症.接受术前供血动脉栓塞的患者术中出血明显少于未行血管栓塞术者.结论 DSA、球囊阻断试验及供血动脉栓塞术可提高颈静脉球瘤的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