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检测输血引起Rh血型抗体的频率并鉴定抗体特异性。方法采用凝聚胺介质试剂与抗球蛋白介质试剂分别筛查和鉴定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采用吸收放散试验鉴定抗体特异性,并检测抗体的Ig类型及效价。结果5 600例输血的患者共检测出Rh抗体7例,检出率为0.125%。抗体特异性为:抗-cE 2例,抗-E2例,抗-C、抗-c和抗-D各1例。结论检出的Rh抗体,以抗-E和抗-E相关抗体为主,输血引起的同种免疫是当前Rh抗体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多次输血、妊娠产生Rh血型抗体16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Rh血型抗体几乎都是由于输入Rh血型不合的血液或胎母Rh血型不合的妊娠等同种免疫作用而产生。如果某个体已被致敏.再次遇该同种异型抗原刺激时,将诱发免疫回忆反应。现将在多次输血与多次妊娠中产生的16例Rh血型抗体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溶血病(HDN)以ABO系统多见,Rh系统不合引起的较为少见。笔者对本科1999~2003年6例Rh系统不合的HDN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1501例预输血者血清抗体筛选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预防和避免RH血型不合引起的输血反应,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方法使用聚凝胺法检测不规则抗体。结果在1501例申请输血患者的血清中,共检出抗体筛查阳性者3例(0.2%),1例D抗原阴性,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为抗-D+c,另外2例D抗原阳性,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为抗-E。结论通过输血前对不规则抗体的检查,可以大大提高配血的成功率,保证抗体筛查阳性者的及时用血,避免了输血不良反应,提高了临床输注疗效。  相似文献   

5.
同型输注是输血的基本原则,本院1例患者鉴定血型为A型RhD(-),由于紧急情况下缺乏同型血液,考虑输注A型RhD(+)血液,对该患者的输血相关检查及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58岁,因严重颅脑外伤、休克入院,申请输注同型悬浮红细胞。鉴定血型为A型RhD(-),抗体筛选试验阴性。由于紧急情况下缺乏同型血液,考虑输注A型RhD(+)血液,交叉配血试验均相合。患者在入院当天及第4、6、11天均输注了A型RhD(+)悬浮红细胞,输注后无输血反应。患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 Rh 血型系统抗原、抗体检测在安全输血中的意义。方法对2012年8月至2013年5月在该院住院的2700例输血患者进行 Rh 系统抗原表型检验和抗体筛查。结果Rh 血型抗原表型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 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5种抗原基因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 D、e、C、c、E。结论对于接收输血者及供血者,除了要做必需的常规检查外还应进行其他4种 Rh 血型抗原表型的检查及相应抗体的鉴定,从而避免因输血而产生免疫性抗体,给患者再次输血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Rh类抗体的血清学特征,分析其在输血医学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盐水法、抗球蛋白法、微柱凝胶法同时对免疫性溶血病患者血浆中抗体及自身红细胞血型抗原进行鉴定,分析其抗体的特异性并以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了Rh血型分型。结果该5例患者血浆中的抗体均被鉴定为Rh类抗体:抗-Ce、抗-e、抗-c、抗-Ec抗体,具有明确的抗体特异性,并且相关抗原为阳性。针对血浆中抗体的特异性,均配合了相容性血液供临床输注。结论 Rh类抗体在AIHA病患者中是最具特异性的自身抗体,在临床输血中同样会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基于Rh血型抗原等位基因与抗原免疫力强弱的表现,如何科学并合理地选择相关抗原的血液以避免Rh其他连锁抗体的产生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我院住院患者中RhD阴性血型抗原分布及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163103例住院患者,用血清学方法确认RhD阴性及其表型并检测不规则抗体阳性率.结果 163103例住院患者血型中检出D变异型者28例,占比0.02%;确诊RhD血型阴性732例,占比0.45%,检出表型共...  相似文献   

9.
Rh血型筛查及Rh阴性患者输血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临床输血时对受血者进行Rh血型筛查的意义、必要性及Rh阴性患者的输血问题。方法用长春博德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RhD(IgM)血型定型试剂对本院6年来的备血者进行Rh血型筛查。结果共检测了28956例患者,Rh阴性的检出率为0.18%,已产生抗-D抗体1例。结论在输血前检测Rh血型能及时发现Rh阴性的受血者,有效地预防因Rh血型不合产生的同种免疫,预防输血时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预防妊娠时母子Rh血型不合产生的新生儿溶血病、死胎或早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不规则抗体所引起的临床输血反应日趋受到关注,其中又以Rh血型系统的相关抗体(抗-D、抗-E、抗-Ce、抗-c等)所引起的输血反应(迟发性)较为常见和具有临床意义。近期笔者在临床患者血液样本中发现了3例不规则抗体,其特异型明显和Rh系统相关,又不同于已知的Rh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患者1,女,31岁,患肝硬化、脾亢、贫血,无妊娠史,有多次输血史,且近两次(2周前)输血后均有输血反应,Hb42g/L;患者2,女,76岁,患肝癌、冠心病、糖尿病,有妊娠史,一个月前末次输血4U无明显输血反应,Hb60g/L:患者3,女,58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20例Rh新生儿溶血病血清抗体回顾性分析。方法采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放散试验检测ABO以外的抗体,采用微柱凝胶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进行抗体鉴定。结果20例Rh溶血病患儿中由抗D引起的溶血病有11例,由抗-D和Rh其他系统抗体联合引起的有4例,共15例,占75%;由抗-E引起有3例,由抗-E和抗-c联合引起1例,占20%;由抗-C引起1例,占5%。20例患儿母亲都曾有生产或流产或输血史。结论为预防新生儿Rh溶血病的发生,尤其是对曾有过生产史、流产史或输血史的孕妇作产前夫妇Rh血型和孕妇Rh免疫性血清抗体筛查极有必要。  相似文献   

12.
13.
Rh血型与输血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h血型与输血是一个值得重视的临床问题,Rh血型不合可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HDN),输血前常规检测Rh血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扩增(PCR-RRP)技术检测RHD基因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PCR-RHD基因定型技术应用于HDN的产前诊断,可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Rh血型系统的重要性仅次于ABO血型系统,也是最复杂的血型系统之一。Rh血型不合的输血,可能产生危及生命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Rh阴性个体经输血或怀孕接触D抗原后,3人中就有2人会产生抗-D抗体。Rh抗原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其抗原性强弱顺序为D〉E〉C〉c〉e,以D抗原最强,而抗-E是最常见的抗体,其次为抗-c抗体。  相似文献   

15.
Rh(D)阴性患者自身输血3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琦 《中国输血杂志》2003,16(4):281-281
Rh(D)阴性血型在我国属稀有血型 ,阴性率 0 .4 % [1] ,故Rh(D)阴性人在临床输血中不多见。本院自 2 0 0 0年 4月~ 2 0 0 1年 5月 ,对 3名Rh(D)阴性需手术的病人进行了自身输血 ,效果颇佳 ,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 1,女 ,2 7岁 ,未婚 ,诊断为垂体腺瘤 ,住脑外科 ,待择期手术。需要备血 6 0 0ml手术中用 ,术前常规采血样定血型、交叉配血 ,确定为O型Rh(D)阴性后 ,建议其自身输血。首次采血 2 0 0ml,3d后先回输 2 0 0ml,再采血 4 0 0ml,如此循环 ,手术时备齐自体血 6 0 0ml。每袋血标明患者姓名、病房、床号、采血日期及血型 ,存放于…  相似文献   

16.
配血不合常见的是ABO血型不合引起的,其次是Rh血型不合引起,本例由于反复输血引起的抗C抗体导致配血不合,发生输血困难而影响手术治疗,后经配合型输血成功进行手术治疗。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7.
对我们近年来收治的Rh血型系统抗体漏检5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Rh阴性血型在临床中很少见,我科在一次输血前的交叉配血过程中遇到一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多次输血者Rh分型检测的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绝大多数的Rh抗体是由人体免疫系统暴露于外来红细胞(经输血或怀孕)所致.Rh抗原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其抗原性强弱顺序为D〉E〉e〉C〉e,其中D抗原最强。D抗原阴性者受到D抗原阳性红细胞免疫刺激后.有50%~70%能产生抗-D抗体,在其他4种抗原中.抗-E是最常见的抗体,其次为抗-c抗体.因此,笔者通过观察,发现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因多次输血产生了Rh抗体,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Rh血型系统是重要的红细胞血型系统,目前临床输血治疗对于Rh阴性血液的需求仍处于紧张状态.实际临床工作中,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总结针对Rh阴性血型患者输血的临床经验,建立规范化的血库管理模式,分析Rh阴性血型患者的输血类型,并且积极普及Rh阴性血型的相关知识,尽力减少临床输血过程中导致的输血反应等问题,从而达到安全、合理输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