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视黄醇结合蛋白以及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62例。单纯性2型糖尿病患者85例作为研究组Ⅰ,糖尿病肾病患者77例作为研究组Ⅱ,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80例作为对照组。对三组受试者血清胱抑素C、视黄醇结合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并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视黄醇结合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单独检测阳性率及联合检测阳性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研究Ⅰ组Cys C、RBP以及尿mAlb水平均有提高,但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Ⅱ组Cys C、RBP以及尿mAlb水平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研究Ⅰ组相比,研究Ⅱ组Cys C、RBP以及尿mAlb水平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77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与血清胱抑素C、视黄醇结合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相比,单独检测的阳性率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视黄醇结合蛋白以及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检测与蚰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按尿白蛋白排泄率将我院收治的己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96例分为3组: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采用示踪99mTc-DTPA二乙胺五乙酸(99mTc-DTPA)检测肾小球滤过率,同时测定血清胱抑索C,血肌酐及糖化血红蛋白,并设立正常对照组27例。采用统计方法分析结果。结果99mTc-DTPA GFR在尿白蛋白正常组明显高于微量、大量白蛋白尿组和对照组(P〈0.05);血清胱抑素C在微量及大量白蛋白尿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尿白蛋白正常的糖尿病组(P〈0.05);血清胱抑素C与99mTc-DTPA GFR呈负相关(P〈0.05)。结论‰Te—DTPAGFR及血清胱抑素C检测能更早的判断糖尿病肾脏损害程度,为糖尿病肾病临床分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胱抑素C在2型糖尿病不同肾损害期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在2型糖尿病不同肾损害期的变化,评价Cys—C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用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135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合并糖尿病肾病不同损害期77例)血清CysC,同时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Alb、Cr、BUN,根据MDRD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结果2型糖尿病正常向蛋白尿组与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间Cys—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椿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与2型槠尿病人量白蛋白尿组间Cys—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CysC可作为辅助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9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同时选择22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乳胶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4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同时测定各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24 h尿蛋白定量等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组即明显升高,并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逐渐升高,微量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86±1.05)、(3.98±3.02)、(0.71±0.02)mg/L,P均<0.01].血清胱抑素C与血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24 h尿蛋白定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6、0.71、0.59,P均<0.01),与内生肌酐清除率呈明显负相关(r=-0.69,P<0.01).结论 血清胱抑素C与糖尿病早期肾损害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糖尿病肾痛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9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同时选择22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乳胶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4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同时测定各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24 h尿蛋白定量等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组即明显升高,并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逐渐升高,微量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86±1.05)、(3.98±3.02)、(0.71±0.02)mg/L,P均<0.01].血清胱抑素C与血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24 h尿蛋白定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6、0.71、0.59,P均<0.01),与内生肌酐清除率呈明显负相关(r=-0.69,P<0.01).结论 血清胱抑素C与糖尿病早期肾损害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糖尿病肾痛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9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同时选择22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乳胶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4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同时测定各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24 h尿蛋白定量等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组即明显升高,并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逐渐升高,微量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86±1.05)、(3.98±3.02)、(0.71±0.02)mg/L,P均<0.01].血清胱抑素C与血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24 h尿蛋白定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6、0.71、0.59,P均<0.01),与内生肌酐清除率呈明显负相关(r=-0.69,P<0.01).结论 血清胱抑素C与糖尿病早期肾损害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糖尿病肾痛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9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同时选择22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乳胶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4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同时测定各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24 h尿蛋白定量等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组即明显升高,并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逐渐升高,微量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86±1.05)、(3.98±3.02)、(0.71±0.02)mg/L,P均<0.01].血清胱抑素C与血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24 h尿蛋白定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6、0.71、0.59,P均<0.01),与内生肌酐清除率呈明显负相关(r=-0.69,P<0.01).结论 血清胱抑素C与糖尿病早期肾损害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糖尿病肾痛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9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同时选择22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乳胶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4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同时测定各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24 h尿蛋白定量等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组即明显升高,并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逐渐升高,微量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86±1.05)、(3.98±3.02)、(0.71±0.02)mg/L,P均<0.01].血清胱抑素C与血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24 h尿蛋白定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6、0.71、0.59,P均<0.01),与内生肌酐清除率呈明显负相关(r=-0.69,P<0.01).结论 血清胱抑素C与糖尿病早期肾损害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糖尿病肾痛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9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同时选择22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乳胶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4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同时测定各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24 h尿蛋白定量等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组即明显升高,并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逐渐升高,微量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86±1.05)、(3.98±3.02)、(0.71±0.02)mg/L,P均<0.01].血清胱抑素C与血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24 h尿蛋白定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6、0.71、0.59,P均<0.01),与内生肌酐清除率呈明显负相关(r=-0.69,P<0.01).结论 血清胱抑素C与糖尿病早期肾损害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糖尿病肾痛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9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同时选择22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乳胶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4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同时测定各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24 h尿蛋白定量等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组即明显升高,并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逐渐升高,微量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86±1.05)、(3.98±3.02)、(0.71±0.02)mg/L,P均<0.01].血清胱抑素C与血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24 h尿蛋白定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6、0.71、0.59,P均<0.01),与内生肌酐清除率呈明显负相关(r=-0.69,P<0.01).结论 血清胱抑素C与糖尿病早期肾损害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糖尿病肾痛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