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北京市密云县麻疹流行特点和流行现状,为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密云县2005~2009年确诊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09年密云县累计发生麻疹病例12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24/10万。麻疹发病以散发和暴发并存,12月~次年5月为麻疹高发季节,占全年总病例数的88.98%;本地麻疹发病主要集中在1岁组和≥30岁年龄组,流动人口发病主要集中在15~30岁;共发生2起暴发疫情,均为外来人口较多的工厂。有麻疹疫苗免疫史的发病22例,占总病例数的20.56%;38例属于流动人口,89例为本地人口,流动人口与本地人口免疫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8月龄仍为麻疹防控的重点人群,城乡结合部和山区应切实做好外来务工人员麻疹疫苗接种工作,重点防控外来人口中的麻疹暴发疫情;对本地适龄成人进行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提高成人麻疹疫苗接种率,加强成人麻疹的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南京市鼓楼区1999~2004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提出控制麻疹策略。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运用SPSS 11.0软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南京市鼓楼区1999~2004年共报告麻疹205例,常住人口年平均发病率为4.70/10万。常住人口发病以成人为主,≥18岁病例数占常住人口总病例数的77.99%;而流动人口以小年龄段为主,<10岁病例数占流动人口总病例数的71.74%。中学生和散居儿童病例分别占44.88%、17.07%。病例中有免疫史的占15.61%,无免疫史的占19.51%,免疫史不详的占64.88%。麻疹发病高峰在3~6月。结论人口频繁流动和免疫空白及免疫失败人群的自然积累是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高覆盖率的常规免疫结合强化免疫活动和有效的疾病监测系统是控制麻疹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铜陵市2004~2009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铜陵市2004~2009年共报告麻疹24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59/10万,城区发病率高于农村。流动人口发病80例占32.65%。大于18岁成人、7~18岁的学生、8月龄~6岁儿童、小于8月龄婴儿发病数分别占41.22%、15.92%、21.63%、21.63%。245例麻疹患者,有麻疹减毒活疫苗免疫史、无免疫史、免疫史不详分别占13.47%、44.49%、42.04%。结论本地人口发病增多,流动人口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率低,提高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率和加强麻疹监测,才能消除麻疹。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了解北京市宣武区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3年北京市宣武区麻疹发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6—2013年宣武区累计发生麻疹228例,发病率为4.20/10万,流动人口发病率明显高于该市人口。麻疹全年均有发病,以3—5月为高峰。8月龄儿童麻疹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11.84%,15~35岁为发病高峰,占病例总数的65.35%。该市病例中有免疫史比例明显高于流动人口病例。患者病前7~21 d就诊史比例较高,院内感染是造成麻疹发病的又一重要因素。结论开展育龄妇女的预防接种,提高流动人口麻疹免疫覆盖率,同时控制医院内感染是控制、消除麻疹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百色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麻疹控制对策。方法对1997~2006年百色市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7~2006年百色市共报告麻疹病例6 55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9.05/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8月龄~7岁组,其次为8~14岁组,各占总病例数的49.79%、30.70%;流动人口病例占30.27%;春末夏初为高发季节,4月达到高峰;人口密集及流动性大的隆林、平果、田东等3县发病较多,占全市发病数的47.27%;对777例麻疹的免疫史分析,有麻疹减毒活疫苗(MV)接种史、无免疫史、免疫史不详的分别占25.80%、37.49%、36.71%。结论百色市近年麻疹仍呈高发病状态,应提高麻疹疫苗的初种和复种率,重点加强流动人口及移民的MV接种工作,保证接种质量,加强麻疹监测,消除免疫空白,是控制麻疹流行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成都市本地和流动人口麻疹流行特点,为制定控制和消除麻疹,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成都市2009-2014年本地和流动人口麻疹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数据按照发病日期统计。结果 2009-2014年成都市麻疹病例中本市人口280例(67.80%),年平均发病率0.40/10万,流动人口133例(32.20%),年平均发病率0.73/10万;流动人口发病高峰落后本市人口2个月;本市人口中,<1岁组发病最多,占48.21%;流动人口15~30岁组发病最多(36.84%);本市人口青少年病例,有免疫史占45.45%,流动人口均无免疫史。结论成都市麻疹疫情中流动人口所占比例较大,成为重要因素,应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提高流动儿童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率是控制和消除麻疹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宁波市2000~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了解宁波市2000~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宁波市2000~2005年共报告麻疹293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8.50/10万,城区发病率高于县(市)。流动人口发病987例,占33.65%。≥20岁成人、8月龄~7岁儿童、<8月龄婴儿,分别占39.44%、30.11%、14.12%。对1705例麻疹的免疫史分析,有麻疹减毒活疫苗(MV)免疫史、无免疫史、免疫史不详的分别占16.7%、48.6%、34.7%。结论本地人口发病增多,流动人口MV接种率低,提高MV接种率和加强麻疹监测,才能消除麻疹。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昌平区1999~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北京市昌平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和调整麻疹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北京市昌平区1999~2005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北京市昌平区1999~2005年麻疹发病496例,无死亡,年平均发病率11.41/10万,流动人口发病率是本区人口发病率的7.4倍,发病率呈总体上升趋势;麻疹病例男女比例为1∶0.6;发病居前3位的职业分别为散居儿童,工人、农民、民工和学生;2~5月发病人数占总病例数的77.62%;发病年龄呈双峰性,<2岁和20~34岁的病例数分别占总病例数的21.17%和38.91%。结论北京市昌平区控制麻疹重点应以流动人口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长沙县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加速控制麻疹策略. 方法 对2000-2008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长沙县2000-2008年共报告麻疹293例,其中不到初免月龄和大年龄组病例的比例相对增加,<8月龄病例占0~1岁组病例的50%;≥18岁病例占总病例数的42.66%.常住人口年平均发病率为4.86/10万,发病以成人为主,≥18岁病例数占常住人口总病例数的39.92%;而流动人口以小年龄段为主,<10岁病例数占流动人口总病例数的44.44%.散居儿童和学生病例分别占27.30%、32.42%.病例中有麻疹疫苗(MV)免疫史的占26.96%,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累计占73.04%.麻疹发病高峰在3-6月. 结论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免疫空白及免疫失败人群的自然积累是长沙县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高覆盖率的常规免疫结合强化免疫活动和有效的疾病监测系统是控制麻疹的关键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在流动人口快速迅速增长地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嘉定区2004-2012年麻疹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嘉定区2004-2012年共发生麻疹病例687例,平均年发病率为6.12/10万,流动人口发病数占总数的77.87%,流动人口发病率是户籍人口发病率的2.70倍;8月婴儿和20岁及以上成人占总发病数的66.68%;发病呈明显季节性变化,峰值为5月份,发病率存在地域性差异;无免疫史、免疫史不详者分别占总发病数的31.29%、59.10%。结论控制和消除麻疹重点在于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提高流动儿童麻疹疫苗及时接种率和2剂次免疫率;同时,须加强对流动人口成人麻疹的防控工作,应适时开展成人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工作。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海淀区2000~2004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海淀区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掌握全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规律,为制定和调整麻疹的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北京市海淀区2000~2004年的麻疹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北京市海淀区2000~2004年麻疹发病481例,年均发病率4.30/10万。流动人口发病率高于本市人口,城市地区和城乡结合部发病高于农村地区。2~5月是麻疹高发季节,发病数占前3位的职业是农民工、散居儿童和工人。发病年龄呈双峰型,<1岁和20~34岁麻疹病例占总病例数的58.21%。男女发病比为1.93∶1。结论北京市海淀区应以控制流动人口麻疹发病为重点,同时建议调整麻疹疫苗免疫程序,对育龄期妇女和外来务工人员需进行麻疹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重庆市渝北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和调整麻疹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重庆市渝北区2004~2008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重庆市渝北区2004~2008年麻疹发病723例,无死亡,年平均发病率为12.66/10万,流动人口发病255例,占35.27%;麻疹病例男女比例为1.45:1;发病居前两位的职业为散居儿童和学生;≥20岁成人、8月龄~7岁儿童、<8月龄婴儿,分别占21.99%、33.89%、16.74%,发病年龄呈双峰性;对723例麻疹免疫史分析,有麻疹减毒活疫苗免疫史、无免疫史、免疫史不详的分别占20.75%、37.21%、42.04%。结论本地人口发病增多,流动人口MV接种率低,提高MV接种率和加强麻疹监测,才能消除麻疹。  相似文献   

13.
深圳市2000~2004年麻疹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深圳市麻疹的流行特征,为进一步控制麻疹疫情提供依据。方法对深圳市2000~2004年麻疹的发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结合麻疹疫苗常规接种和强化免疫情况对麻疹发病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2000~2004年深圳市共报告麻疹病例3 37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5.06/10万。全市6个区均有病例发生,宝安、龙岗2区发病率较高;流动人口病例占91.83%;流行模式主要为散发;3~8月为发病高峰期,占总发病数的69.40%;8月龄至6岁和20~29岁两个年龄段为麻疹高发年龄,分别占总发病数的38.12%和25.98%;84.34%的麻疹病例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结论深圳市麻疹发病近年有上升趋势。维持高水平麻疹接种率,加强对外来人口的免疫接种工作,及时制定免疫方案是控制麻疹疫情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东平县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查明引起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探究麻疹防控措施,有效地保护易感人群。方法对东平县2007—2016年麻疹疫情发病资料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6年东平县麻疹发病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发病季节主要在3~5月,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岁的婴幼儿和≥20岁的成人这两个阶段,共115例病例,占总发病数的67.65%。<8月龄占总发病数的22.94%,1岁以内占总发病数的40%,1~6岁占22.94%,7~15岁占9.41%,15~20岁占0%,20岁以上占27.65%。8月龄~6岁儿童中未免疫的占60.94%,一次免疫的病例高达32.8%,而二次及以上免疫病例为6.25%,无免疫史不明确者。发病前7~21 d有医疗机构就诊史的病例高达65.29%。结论 0~6岁儿童和20岁以上成人是麻疹高发人群,加强医院内感染的预防控制、麻疹病例及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工作,提高适龄儿童麻疹疫苗接种率(95%以上),定期对免疫空白儿童进行查漏补种,认真落实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可有效控制麻疹的发病。  相似文献   

15.
肖雷  王凤双  吴殚  冯冉  唐莹 《职业与健康》2011,27(18):2119-2121
目的了解2004—2010年北京市顺义区麻疹发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0年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10共发生麻疹536例,发病率9.80/10万;其中,流动人口发病率25.20/10万,高于本市人口。3—5月份为高发季节。流动人口聚集区麻疹高发,天竺镇、顺义城区、仁和镇、李桥镇、后沙峪镇发病占66.92%。<5岁组儿童发病占病例总数的57.25%,15~34岁年龄组占28.26%;其中,此年龄段流动人口发病占62.82%,5岁以下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为麻疹发病主要人群。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患者中,15岁以上人群占49.54%,8月龄~5岁年龄组占39.08%,其中,流动人口病例数分别占64.81%和63.78%。15岁以上成人和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流动人口麻疹疫苗接种率较低是造成麻疹高发的重要因素;近2年来62.11%的5岁内患者病前7-21 d有就医史,院内感染是造成麻疹高发的又一重要因素。结论流动人口聚集区仍是麻疹防控重点区域,相关预防接种工作应继续加强,控制医院内感染,加强麻疹监测是今后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6.
邹平县2001~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掌握全县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规律,为制定和调整麻疹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邹平县2001~2005年麻疹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邹平县2001~2005年麻疹发病47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2.17/10万。流动人口发病率高于本县人口,外来人口集聚的经济开发区发病率最高。3~5月是麻疹高发季节,发病率占前两位的是农民工、散居儿童。发病成双峰型,<1岁和<15岁麻疹病例占总病例数的91.61%。男女发病比例为1.56∶1。结论邹平县应以控制流动人口麻疹发病为重点;建议调整麻疹疫苗免疫程序,对外来务工人员需进行麻疹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17.
西安市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西安市2005年麻疹发病情况,分析流行原因和探讨控制策略。方法对西安市2005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的麻疹发病资料,用SPSS 12.0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西安市2005年麻疹发病926例,发病率为12.56/10万;流动人口发病442例,占47.7%,发病率为42.21/10万;全年各月均有发病,3~4月发病584例,占全年病例数的63.1%;病例中<8月龄占11.0%,8月龄~14岁占63.8%,>14岁占25.2%;麻疹病例无麻疹疫苗(MV)免疫史者占37.7%,免疫1剂占19.9%,免疫≥2剂占4.2%,免疫史不详占38.2%;男女性别比为1.35∶1。结论西安市2005年麻疹发病率总体水平较高,流动人口较多的城区发病率更高,发病人群中MV接种率较低,应探索非免疫规划人群控制麻疹的策略,以降低麻疹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蚌埠市2008年麻疹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蚌埠市麻疹监测系统现状,探讨预防控制措施,为促进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麻疹个案调查表及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等有关数据,评价和分析麻疹监测现状及流行特征。结果2008年麻疹监测系统共发现麻疹疑似病例432例,确诊346例,比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少15.81%。麻疹疑似病例7天内报告率97.92%、48h调查率99.31%、合格标本采集率50.69%。2008年麻疹发病率10.15/10万,较2007年(发病率3.91/10万)大幅度升高。病例以本市人口为主,占92.20%;流动人口病例占7.80%,以外省流入人口为主。〈8月龄儿童占较大发病构成(20.23%);346例麻疹病例,有、无、不详免疫史构成分别为5.78%、66.18%和28.04%;8月龄~1岁组、1~2岁组病例有明确免疫史儿童数分别占该年龄组病例数3.85%、12.28%。27例流动人口病例、8月龄~1岁组、2岁及以上各组病例均无明确免疫史。结论应进一步完善麻疹监测系统,提高系统的敏感性和适龄儿童疫苗接种的及时性,关注流动人口麻疹防控,强化主动性意识。建议修改麻疹疫苗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汕头市龙湖区2004-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04-2005年龙湖区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比较外来流动人口与本地常住人口的发病情况。结果2004-2005年共报告麻疹99例,其中2004、2005年分别为43、56例。病例中外来人口为92例,占总病例数的92.93%。2004、2005年麻疹的发病率分别为9.24/10万和11.83/10万。两年流动人口、常住居民的平均发病率分别为76.67/10万、1.98/10万。病例发病主要集中在3-6月,占全年病例的79.80%(79/99),病例年龄集中在1~、5~岁组,共占总数的65.7%(65/99)。全部麻疹病例中,无MV免疫史者、免疫史不详者分别占35.35%、52.53%。流动人口中无免疫史者、免疫史不详者分别为32、51人,共占90.22%。结论该区麻疹发病以外来流动人口为主,外来流动人口中的麻疹疫苗接种率较低,存在免疫空白和发病隐患,是控制麻疹流行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山市东区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中山市东区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05年麻疹的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年中山市东区共报告麻疹病例78例,发病率为62.5/10万。其中本区户籍人口和外来流动人口病例分别为19和59例,发病率分别为27.90/10万和103.76/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7月发病38例,占总数的48.7%。病例年龄以≤4岁人群为主,共62例。本地人口中≤4岁儿童发病占本地人口发病数的94.7%(18/19),其中未及麻疹初免年龄(8月龄)而发病者占26.32%(5/19),其余68.42%(13/19)的儿童均有麻腮二联疫苗的免疫史;外地人口中麻疹病例以≤10岁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为主,且多无麻疹疫苗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结论2005年中山市东区麻疹发病以外来儿童和外来务工青壮年为多,且该人群的麻疹疫苗接种率低且有免疫空白。提高流动儿童的麻疹疫苗免疫接种率是今后预防控制麻疹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