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了解天津市双胎妊娠及围产儿死亡的发生及变化趋势,探讨改善双胎围产儿结局的措施。方法:对1994~2002年5649例单胎和401例双胎围产儿死亡资料和1997~2002年329 830例分娩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双胎妊娠发生率由4.08‰(1997年)上升为5.25‰(2002年),双胎围产儿死亡率为149.82‰。双胎发生率与死亡率的变化趋势没有相关性。双胎围产儿死亡的特征与单胎围产儿死亡相比差异显著。结论:天津市近年的双胎发生呈上升趋势,双胎围产儿死亡有不同于单胎的原因和特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胎及单胎妊娠不同分娩孕周及出生体重围产儿死亡率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我院1989~1998年双胎妊娠155例及单胎妊娠10 599例围产儿死亡情况。结果:排除畸形死亡后,双胎围产儿总死亡率较单胎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71,P<0.001)。在分娩孕周≥37周及32~36 6周,双胎围产儿死亡率高于单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9.85,P<0.01,χ2=7.61,P<0.01),而当分娩孕周<32周时,双胎围产儿的死亡率低于单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3,P<0.0001)。在出生体重≥2 500 g时,双胎围产儿死亡率高于单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6,P<0.01)。而当出生体重在1 500 g及<1 500 g时,则双胎儿与单胎围产儿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0.182,P>0.05;χ2=1.536,P>0.05)。双胎或单胎围产儿死亡率均随分娩孕周及出生体重的增加而降低。结论:分娩孕周及出生体重是影响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原因。双胎围产儿宫内生长不同于单胎,尚需进一步研究适用于双胎妊娠的最佳分娩孕周及出生体重标准。  相似文献   

3.
双胎妊娠围产儿死亡及有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两个不同时期双胎妊娠94例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990~1994年组与1980~1984年组对照,分析双胎妊娠围产儿死亡与确诊时间、产前检查次数、分娩前住院天数、分娩孕周、分娩方式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等因素的关系,结果两组差异显著。提示,加强围产保健,选择适当的分娩时机和方式,对于提高双胎新生儿存活率,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围产儿死亡原因,提高围产保健工作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按围产期标准,对2000年1月~2007年12月的86例死亡围产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围产儿死亡率为9.82‰。其中新生儿死亡占25.58%,死胎占58.14%,死产占16.28%。新生儿死亡中先天畸形占40.91%,为新生儿死因之首;死胎中胎盘脐带因素占30.00%,为死胎主要原因;死产中早产较低体重儿占26.67%。结论:提高并充分利用产前诊断技术,加强孕期监护,做好孕期宣教,预防早产,防止并发症发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双胎妊娠围产儿死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降低双胎妊娠围产儿病死率的临床干预措施。方法将104例双胎妊娠妇女分为两组进行研究,以1992~1996年采取综合处理措施的55例双胎妊娠妇女为研究组,1989~1999年未采取综合处理措施的49例双胎妊娠妇女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剖宫产率为52.73%(对照组为32.65%),阴道分娩率为47.27%(对照组为67.35%);研究组新生儿死亡4例,对照组为10例(P<0.05)。结论双胎妊娠可适当放宽剖宫产手术指征,采取综合处理措施可降低围产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以提高围产期医疗保健质量。方法:按照围产期Ⅰ的标准对我院2000年1月~2007年12月死亡的围产儿11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死胎、死产和新生儿死亡的原因及构成比。结果:119例围产儿死亡病例中死胎、死产的主要原因为妊娠并发症、胎儿畸形及不明原因;新生儿死亡主要与新生儿低体重、新生儿窒息及早产密切相关。结论:完善孕产期系统保健,提高基层产科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高危妊娠管理及产前诊断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围产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医学水平和妇幼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标志。世界卫生组织也将其作为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一项评价指标。为了进一步提高围产保健工作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对宁海县1993~1996年围产儿死亡进行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及研究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以提高围产保健的工作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北京市门头沟区2002—2011年围产儿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年间围产儿死亡率7.04%。死胎占66.26%,死产占6.75%,新生儿死亡占26.99%。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并发症及死因为早产、胎儿畸形、妊娠并发症,死胎中以畸形、脐带因素为主,新生儿死亡以RDS及缺氧综合征为主。结论加强孕期监护,预防早产,防止并发症发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贯彻实施《母婴保健法》,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2002~2004年39个乡镇按月上报的“妇幼卫生工作月报表”及围产儿死亡报告卡等相关围产儿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近3年我市死胎死产主要因素是先天畸形、脐带因素,胎盘因素死亡有增长趋势。早期新生儿死亡原因主要是先天畸形、早产和出生低体重。结论:先天畸形是我市围产儿死亡的首要原因,开展婚前检查是预防先天畸形的第1道屏障,常规做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是降低先天畸形儿出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罗红裔  王劲  傅桂英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9):4162-4163
目的:进一步寻找围产儿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1996年~2005年成都市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前后5年围产儿死亡率呈逐渐下降趋势,农村围产儿死亡率降低速度较城市慢。围产儿死亡原因主要是新生儿疾病、诊断不明、先天畸形等;死胎、死产主要死因为诊断不明、宫内窘迫、脐带缠绕等;早期新生儿主要死因为出生窒息、早产低体重、肺炎等。结论:10年来成都市采取的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各项干预措施是有成效的。在今后围产期保健工作中还需加大农村妇幼卫生工作力度,以达到最大限度地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围产儿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廖军娟  张丽颖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0):2755-2756
目的:探讨影响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5年广州开发区围产儿死亡病例的一般情况、死因分布、产前检查和高危妊娠情况,比较不同级别医院围产儿死亡构成比。结果:围产儿死亡的前3位死因依次为畸形、新生儿窒息、脐带因素;围产儿死亡病例中,超过4/5的孕妇没有接受定期产检;高危妊娠使围产儿死亡的风险增加,OR为8.21;二级、一级医院围产儿死亡构成比不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必须采取综合措施,从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加强和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三方面着手。定期产检、加强高危妊娠监测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有力措施,不同级别的医院采取的措施应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北京市城区1985年~1988年的围产儿死亡率及死因变化进行了调查,并以1985年为基线进行了逐年比较和分析。结果城区围产儿死亡率由1985年的13.74%下降至1987年的11.21%,1988年回升到12.31%;经预测,北京市城区围产儿死亡率将于1992年前后下降到9%,早产新生儿死亡将占围产儿死亡的49.3~51.7%。1985年~1988年北京市城区围产儿死亡的前10位临床死因变化不一。  相似文献   

13.
<正> 本文对1990年武汉市1310例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分析,以找出围产保健中存在的问题、为行政决策部门制定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结果 (一)、围产儿死亡率 1990年我市围产儿死亡率为15.25‰,城区为15.11‰;农村为15.34‰;城乡围产儿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我市死胎、死产、早期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4.35‰、2.92‰和  相似文献   

14.
延吉市73例围产儿死亡原因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延吉市围产儿死亡率及死亡原因,为临床提高围产儿的医疗保健质量和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2003年1月~2007年12月在延边妇幼保健院分娩的59例死亡围产儿和1998年1月~2008年6月在延边大学医学院病理学教研部行围产儿死亡后尸检的14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延吉市围产儿死亡率为7.63‰。临床病例中围产儿的主要死因为畸形和发育不全,胎龄<37周时死亡率高,死亡围产儿中男婴多于女婴。在尸检病例中,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为最主要的死因。结论:加强产前检查,防治孕期并发症、围生儿窒息、早产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高危妊娠与围产儿死亡关系分析陈升莲,董玉凤(安徽省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245000)高危妊娠的筛选和管理是围产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认别高危妊娠和围产监护可以有效地降低母婴死亡率。为了解本市高危妊娠发生率和常见高危因素,探讨高危妊娠与围产儿死亡的...  相似文献   

16.
围产儿死亡5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茂林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7):2249-2250
目的分析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以提高围产保健的工作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比。方法按照围产期Ⅰ标准,对我院1999年10月~2004年10月围产期死亡的54例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死胎占55.56%,死产占11.11%,新生儿死亡占33.33%。结论加强孕期监护,早期干预孕期并发症,预防早产,防止并发症发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比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广州市荔湾区(原芳村区)围产儿死亡现状,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为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围产保健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1~2005年原芳村区3家产科医院分娩的共6091例围产儿为对象,对其中的49例死亡围产儿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1~2005年围产儿死亡49例,死亡率为8.04%o。死亡率以2004年最高(14例),2002年最低(8例),不同年份间死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原因前3位为先天畸形17例(36.96%);脐带因素15例(30.61%);妊娠合并感染6例(12.25%)。流动人口死亡34例(69.39%),本地人口15例(30.61%)。[结论]荔湾区围产儿死亡率较低。加强围产保健工作质量、重视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28周前发现畸形、治疗妊娠合并症、做好高危妊娠监护有助于减少围产儿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正> 为了解湖北省农村围产儿死亡情况,将老河口市、石首市、郧县、麻城市、罗田县5市县监测点1993年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本资料来源于5市县监测点的围产儿死亡的死亡卡及补漏调查的漏报死亡卡。 2 结果 2.1 死亡率:老河口、石首、郧县、麻城、罗田5市县监测人口约25万,全部为农村人口;其中老河口、石首两市为平原市;郧县、麻城、罗田3市县为山区。5市县监测点1993年分娩3633例,围产儿死亡131例,死亡率为34.80‰;平原两市死亡率为20.46‰。;山区市县为41.70‰。其中5市县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20.
高海拔地区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生儿期是小儿死亡的最高阶段 ,约占死亡数的 5 0 %以上 ,尤其在出生 7天内死亡所占比例更大。因此降低围产儿病死是降低小儿病死率的关键。1 临床资料1996~ 2 0 0 0年 ,我院分娩室出生新生儿 2 15 4例 ,各种病因死亡 82例 ,均为出生体重≥ 10 0 0 g ,满 2 8周 ,出生后 7天内死亡的新生儿。其中男 4 8例 ,女 34例 ;双胎 8例 ,单胎 74例 ;Apgar 1分钟评分 0~ 3分 15例 ,4~ 5分 18例 ,6~ 7分 9例 ,8~ 10分 4例。 82例中死胎 15例 ,死产 2 1例 ,早产儿2 5例 ,足月儿 2 1例。2 结 果产前死亡 (死胎 ) 15例 ,占 18.3% ;产时死亡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