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大鼠颅脑损伤后亚低温治疗对脑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揭示亚低温保护脑细胞钙离子通道及减轻脑水肿的作用。方法 通过硬膜外自由落体打击法 ,制备颅脑损伤动物模型 ;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 ,测定颅脑损伤后脑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及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结果 亚低温组大鼠伤后 6、2 4、4 8小时脑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明显低于同时相常温组大鼠 (P <0 .0 1) ,伤后 4 8小时亚低温组脑水肿程度较轻 (P <0 .0 5 )。结论 亚低温能够减少颅脑外伤后大量胞外钙离子移入胞内 ,减缓脑细胞内钙超载 ,减轻脑水肿程度  相似文献   

2.
亚低温对大鼠脑损伤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的 观察脑损伤后亚低温对大鼠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动态变化以及伤灶周边脑皮层损伤神经元数和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 ,为评价亚低温脑保护作用提供量化指标。 方法  4 5只SD大鼠利用自由落体打击器造成一侧脑外伤模型 ,随机分成三组 :(1)假手术对照组 ;(2 )常温创伤组 ;(3)亚低温创伤组。每组分别在术后 3,6 ,2 4h三个时相点收取标本 ,采用病理形态学方法检测伤灶周边脑皮层损伤神经元数 ;应用放射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NSE水平以及测量脑组织含水量。 结果 大鼠脑损伤后血清NSE水平显著增高 (P <0 .0 5 ) ,且与神经元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r =0 .8344 ,P <0 .0 1) ;与常温创伤组比较 ,亚低温创伤组伤后 6 ,2 4h血清NSE水平显著降低 (P <0 .0 5 ) ,脑组织含水量 (P <0 .0 5 )和伤灶周边脑皮层损伤神经元数 (P<0 .0 1)也比常温创伤组减少。 结论 亚低温治疗可以显著抑制NSE释放 ,减轻神经元损伤和脑水肿 ,增强神经元对脑外伤的耐受性 ,进而在外伤早期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颅脑外伤后Calpain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27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常温脑损伤组和亚低温脑损伤组.脑损伤组分别接受右顶部侧方中度液压损伤打击,其中亚低温组在伤后即刻接受持续4 h的亚低温治疗[肛温(32±0.5)℃].在伤后6,12,24和72 h四个时间点分别通过荧光PCR、Western blot定量检测各组打击伤灶周围皮层钙蛋白酶Calpain基因转录和蛋白分子表达的水平,同时运用免疫荧光观察Calpain蛋白分布情况.结果 与常温组比较,亚低温使颅脑外伤后12 h及24 h Calpain基因的转录较正常对照和同时间点常温脑损伤组显著增加(P<0.05).然而,伤后6,12,24和72 h亚低温治疗均使Calpain在蛋白水平较同时间点常温脑损伤组表达升高的程度显著抑制(P<0.05).结论颅脑外伤后亚低温治疗的脑保护机制可能与其在Calpain基因转录后明显抑制Calpain蛋白水平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高温、亚低温对重型脑损伤大鼠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通透性及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活性和层黏连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高温、亚低温改变血脑屏障通透性的作用机制.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损伤组、脑损伤后高温组和亚低温组,检测伤灶区脑组织伊文思蓝(EB)含量、MMP-9活性和层黏连蛋白表达.结果 脑损伤后高温组EB含量、MMP-9活性高于脑损伤组(P<0.05),而层黏连蛋白含量低于脑损伤组(P<0.05).亚低温组EB含量、MMP-9活性低于脑损伤组(P<0.05),而层黏连蛋白含量高于脑损伤组(P<0.05).结论 脑损伤后MMP-9活性增高,降解层黏连蛋白,导致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脑损伤后高温增加血脑屏障通透性,亚低温治疗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其作用可能与二者改变MMP-9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对急性脑创伤后血脑屏障损伤大鼠MMP-9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损伤的机制.方法 选取40只SD大鼠,采用自由落体打击法制备急性脑创伤模型.造模成功后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动物置于加压舱内,模拟除压力和氧浓度以外的其他实验条件.急性颅脑损伤24 h组:动物颅脑打击后1h,置于加压舱内,模拟除压力和氧浓度以外的其他实验条件,于伤后24 h断头取材.急性颅脑损伤高压氧治疗24h组:动物颅脑打击后1h和12 h,置于高压氧舱内,在0.25 MPa HBO下各停留40 min,于伤后24 h断头取材.急性颅脑损伤常氧高氮治疗24 h组:动物颅脑打击后1h和12 h,置于高压氧舱内,在0.25 MPa常氧高氮环境下各停留40 min,于伤后24 h 6只断头取材行含水量及RT-PCR测定,4只行脑组织伊文蓝(Evans blue,EB)测定.结果 急性颅脑损伤伤侧和非伤侧脑组织含水量为77.39 mg和72.25 mg,与急性颅脑损伤HBO治疗24 h组(70.83 mg、70.27 m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颅脑损伤经0.25 MPa HBO治疗后,脑组织含水量较未治疗组下降(P<0.01),高压氧治疗组半球及海马EB均显著增加(P<0.05,P<0.01).急性颅脑损伤经0.25 MPa HBO治疗后,损伤侧和非损伤侧半球及海马EB较未治疗组下降(P<0.0,1),急性颅脑损伤组及0.25 MPa常氧高氮组损伤侧半球及海马EB多于非损伤侧(P<0.05),0.25 MPa HBO治疗组损伤侧半球及海马EB高于非损伤侧(P<0.05).急性颅脑损伤经0.25 MPa HBO治疗后,损伤侧和非损伤侧半球及海马MMP-9 mRNA较未治疗组下降(P<0.0,1).急性颅脑损伤组、0.25 MPa常氧高氮组及0.25 MPa HBO治疗组损伤侧半球及海马MMP-9mRNA高于非损伤侧(均P<0.05).结论 HBO治疗急性脑创伤可以保护血脑屏障,从而减轻脑水肿,机制之一是HBO治疗减少了MMP-9 mRNA表达.  相似文献   

6.
伤灶局部亚低温及伤灶局部引流治疗大鼠创伤性脑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伤灶局部引流及伤灶局部亚低温联合治疗对SD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脑水含量、Na 含量、血脑屏障的变化,探讨其对创伤性脑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成5组:S组为假手术组;M组为脑外伤模型组;LH组为伤灶局部亚低温治疗组;LD组为伤灶局部引流组;LDH组为伤灶局部引流 伤灶局部亚低温联合治疗组。采用干湿重法测伤灶脑组织含水量,原子吸收火焰分光光度法测Na 含量,伊文思蓝检测血脑屏障开放情况。结果(1)脑组织水含量:LH、LD、LDH组伤灶区脑组织含水量分别低于M组(P<0.05);LDH组脑组织水含量低于LD组和LH组(P<0.05)。(2)钠含量:钠离子变化与含水量变化一致,LH组、LD组、LDH组伤灶区脑组织钠离子含量分别低于M组(P<0.05);LDH组钠含量低于LD组和LH组(P<0.05)。(3)EB含量:LH组、LD组、LDH组伤灶区脑组织EB含量分别低于M组(P<0.05);LDH组EB含量低于LD组和LH组(P<0.05)。(4)LD、LDH组引流量分别为(0.2308±0.0356)g、(0.3456±0.0692)g。结论伤灶局部亚低温、伤灶局部引流或二者联合治疗均对创伤性脑损伤有治疗作用,但联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独治疗。其治疗效果可能与直接引流出水肿液、减轻脑水肿,促进被破坏血脑屏障的早期修复等有关。  相似文献   

7.
颅脑创伤后血脑屏障的改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颅脑创伤后血脑屏障(BBB)的改变。方法 采用BIM-Ⅱ型生物撞击机造成家兔重型颅脑创伤,测量其伤侧脑组织伊文思蓝(EB)含量,应用BH-2型光学显微镜、JEM-1000SX型透射电镜观察BBB的改变。结果 颅脑创伤后伤侧脑组织EB含量显著增加(P<0.01),内皮细胞内的胞饮小泡增加,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并未开放。结论 颅脑创伤后BBB通透性明显增加是由于内皮细胞间的连续性中断和内皮细胞内的胞饮小泡增加所致。  相似文献   

8.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应用及脑氧代谢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亚低温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保护机理及临床疗效。方法  11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GCS≤ 8分 )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常温治疗组。亚低温组 6 5例 ,于伤后 4~ 12小时内行亚低温治疗 ,术中将脑温探头置于硬膜下腔 ,将脑温控制在 32~ 35℃。亚低温治疗 4~ 7天 ,同时检测颈动脉和颈静脉血气及电解质变化、颅内压 (ICP)、血糖及生命体征等指标。常温组除未行亚低温治疗外 ,其余治疗及监测方法同亚低温组。两组病人均于伤后 3个月根据GOS预后评分判定疗效。结果 与常温组比较 ,亚低温治疗组病人脑氧耗明显好转 ,伤后早期高颅压 (ICP)、高血糖情况分别显著下降 ,生命体征及电解质等无明显差异 ,无严重并发症 ,死残率明显降低 ,预后显著改善。结论 亚低温具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 ,临床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安全有效 ,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亚低温疗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亚低温冬眠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保护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随机分为亚低温组(33例)和常温组(32例)。亚低温组入院后1~5 h内行亚低温冬眠治疗,输液泵持续静脉点滴冬眠合剂,肛温控制在32~35℃,亚低温冬眠治疗3~7 d,同时检测颈动脉和颈静脉血气、电解质、生命体征等指标。常温组除未行亚低温冬眠治疗外,其余治疗及监测方法同亚低温组。两组患者均于伤后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判定疗效。结果亚低温组比常温组脑氧耗及死残率明显降低,预后明显改善。结论亚低温冬眠疗法具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临床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救治安全有效,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镧示踪法观察大鼠颅脑损伤后血脑屏障形态学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颅脑损伤后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BBB)通透性的变化,是导致外伤性脑水肿的最直接的因素.研究脑BBB改变对探讨颅脑损伤脑水肿发生发展过程有重要意义.方法:本实验采用镧示踪法观察大鼠脑损伤后BBB超微结构的变化,同时定量检测了伤区脑组织脑水肿发展过程.结果:研究发现伤后10分钟组,已可见BBB开放,伤后24~48小时组渗出最为严重,伤后7天组BBB功能尚未完全恢复.颅脑损伤后伤区脑组织伊文氏蓝(evansblue,EB)含量及伤区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过程与BBB的改变相一致.结论:对颅脑损伤后脑水肿的治疗应从早期开始,并持续1周以上.  相似文献   

11.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伤患者血糖和糖代谢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 研究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糖代谢相关激素的影响及其意义。 方法 亚低温治疗组选择符合条件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3~8分)共24例,于伤后24h内行亚低温治疗,控制直肠温度33~35℃,持续3~5d;对照组21例(GCS3~8分)。两组患者伤后急性期(<48h)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标本,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胰岛素、皮质醇及生长激素含量。 结果 对照组患者血糖值为(10.25±4.18)mmol/L,皮质醇为(424.67±125.85)ng/L;亚低温组患者血糖值为(8.40±3.75)mmo/L,皮质醇为(290.71±110.50)n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患者胰岛素和生长激素无明显变化。 结论 亚低温治疗能够减轻糖代谢相关激素紊乱,降低高血糖,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检测AKT及Bcl-2蛋白的表达,探讨亚低温对局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存活的影响。方法用线拴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局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常温缺血再灌注组和亚低温缺血再灌注组,缺血组分别缺血6h再灌注4h、24h、72h、1w(n=4)后处死,亚低温组于缺血后13~14min实施病灶侧亚低温持续4h。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KT、Bcl-2蛋白的表达,电镜检测自噬小体。结果不同缺血时间再灌注4h,亚低温组比常温组缺血侧半暗带AKT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Bcl-2表达明显降低(P〈0.01);亚低温组自噬小体明显减少。结论病灶侧亚低温通过促进缺血半暗带脑组织AKT表达,抑制Bcl-2表达,从而抑制神经元凋亡,抑制自噬的产生,从而对神经元起保护作用,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动态观察亚低温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的影响,探讨亚低温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12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亚低温组和常规组.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维持在33~35℃,持续3~5 d.所有患者于入院6 h内,入院后第2,3,4,5,6天动态检测血清S-100B蛋白浓度.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GOS评估.结果 亚低温组和常规组血清S-100B蛋白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亚低温组血清S-100B蛋白浓度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亚低温能够改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结论 早期应用亚低温能显著降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保护神经功能,改善预后,其脑保护作用可能与亚低温能减轻S-100B蛋白介导的损伤性脑细胞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4.
亚低温治疗对脑创伤后三磷酸腺苷酶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观察亚低温治疗对大鼠脑外伤后脑组织Na^ -K^ -ATP酶、Mg^2 -ATP酶以及Ca^ -ATP酶的影响。方法 75只大鼠随机分为常温对照组(33只)、常温受伤组(22只)和亚低温治疗组(20只),后两组用自由落体方法致大鼠左侧脑外伤,亚低温治疗组受伤后用冰袋全身降温至脑温30℃后维持1h,然后加热复温至37℃。每组大鼠在伤后3h,1,3,5和7d取大脑组织,测定组织匀浆液中ATP酶的活性。结果 (1)Na^ -K^ -ATP酶;常温受伤组和亚低温治疗组在3h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后明显下降。亚代温治疗组在第3天明显高于常温受伤组;(2)Mg^2 -ATP酶;常温受伤组和亚低温治疗组在1d后才开始明显下降,但亚低温治疗组在1d和3d中较常温组睛降速度明显变慢;(3)Ca^2 -ATP酶:常温受伤组第1天就较常温对照组明显下降,而亚低温治疗组3h和第1天保持正常,有3天才明显下降,但仍然显著高于常温受伤组。结论(1)脑外伤大鼠脑细胞Na^2 -K^ -ATP酶早期对脑外伤有应激反应,亚低温治疗对细胞钠通道的作用不明显;(2)亚低温对钙泵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较常温受伤组显著提高脑细胞Ca^2 -Mg^2 -ATP酶的活性;(3)亚低温治疗能延缓脑细胞钙通道的损伤时间,且在7d内脑细胞的钠通道和钙通道在低水平保持相对稳定,从而减少Ca^2 的内流,减轻脑水肿。  相似文献   

15.
犬颅脑枪弹伤后血脑屏障的改变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犬脑枪弹伤后血脑屏障 (BBB)通透性改变及意义。方法 杂种犬 12只 ,随机分成正常对照、脑贯通伤 (PCI)15min、1h、6h组 (n=3) ,采用德国小口径步枪 (子弹型号 5 5 6mm ,弹头质量 2 5 7g)按上述分组要求致伤。硝酸镧心内灌注法固定犬脑 ,透射电镜下观察BBB改变。结果 犬脑枪弹伤后 15min、1h组均出现BBB改变 ,紧密连接开放 ,血管基膜外以至组织间隙内存在硝酸镧颗粒 ,后者更明显 ;至 6h组BBB改变愈加严重 ,可见大量硝酸镧颗粒经BBB进入组织间隙 ,与 15min、1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BBB的开放是造成颅脑火器伤后早期脑水肿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高原脑损伤血脑屏障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高原条件下颅脑损伤后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ier,BBB)变化的特点.方法:采用自由落体致伤法(致伤冲量为1200g·cm)造成颅脑损伤模型.BBB变化的定性测定采用伊文氏蓝(evansblue,EB)染色,利用荧光比色法测定组织中EB含量来定量代表BBB通透性变化,同时电镜观察毛细血管的病理改变.结果:高原脑损伤后局部损伤区出现蓝染带较早且范围宽.脑组织中EB含量较平原损伤时含量有非常显著的增高.脑组织中毛细血管损伤严重,以基底膜破坏明显,其周围有大量的水肿液.结论:高原低压低氧条件可加重颅脑BBB损伤破坏,通透性增高.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