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心电图中的 U波虽然命名很早 ,已近 10 0 a,但至今对它的研究进展甚微 ,临床上对它的了解仍很少 ,又由于心电图 U波的形态改变 ,多见于各种心血管疾病 ,故心电图 U波已逐渐被临床医师和心电图医师所重视。心电图 U波是 T波之后的一个小而圆钝的波 ,常与 T波方向一致 ,与 T波不同的是 T波的升支缓慢 ,降支相对陡直 ,U波却相反 ,其升支相对陡直 ,而降支缓慢。 U波的幅度范围 0 .5~ 2 mm(胸导联较高 ,肢体导联较低 ) ,一般不超过 2 mm,多数相当于同导联 T波幅度的 1/ 10 ,不超过同导联 T波的 1/ 2高度。并与心率相关 ,心率较慢时 ,U波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ICC置管中腔内心电图P波的形态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患者应用腔内心电引导PICC尖端定位技术行PICC置管术,观察心电监护仪Ⅱ导联,分析出现双峰P波、特征性高尖P波、双向P波的引出率及定位准确率。结果185例患者中,Ⅱ导联出现特征性高尖P波共173例,引出率为93.5%,其后同时出现双向P波的共127例,引出率为68.6%,定位准确率97.1%;在高尖P波出现之前就已出现双峰P波的共96例,引出率为51.9%,定位准确率为96.9%;12例患者没有引出特征性高尖P波及双向P波,其中7例患者只引出了双峰P波,这7例患者导管尖端均能准确定位。结论双峰P波可以作为导管尖端进入上腔静脉与右心房连接处的补充定位条件,与特征性高尖P波及双向P波同时作为导管尖端定位的依据,在腔内心电引导PICC尖端定位中具有积极意义及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P波时限大于0.12 ms,其临床特点和相关疾病分析。方法收集2010-01-01-2010-12-31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期间体表心电图提示P波时限大于0.12 ms的患者134例。收集其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片,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8例,占51%,其中30例合并冠心病,占所有高血压患者44%,同时合并冠心病和高血压患者18例,占26%,其中冠心病患者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8例,心肌梗死患者8例。单纯高血压患者5例,占7.4%。肾功能不全患者20例,占15%,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5例,占11%,癌症患者34例,占25%,以肺癌患者居多。结论心电图P波增宽临床上疾病以高血压患者为主,其中高血压患者合并冠心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居多,肾功能不全和扩张型心肌病,癌症也是造成体表心电图P波增宽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关于心电图U波形成的原因学说各异,仍在探讨中。形成机制尚未明了,但已被认识到的是:U波是在T波之后0.02~0.04秒出现的与T波方向一致的小回波,与T波一样是心室肌复极所产生的波形。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发现,在心肌缺血时U波可降低,双向、消失、倒置。常见原因多为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及瓣膜病、先心病和肺心病。同时伴有其它心电图异常,而其中最密切的是缺血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通过心电图P波变化辅助判断新生儿PICC导管尖端定位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4月间置入PICC导管的新生儿共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2例,对照组20例。观察组:在PICC导管穿刺成功后在置管过程中将生理盐水作为探测电极,观察心电图P波变化,当P波和QRS波幅一样高时,停止送管并固定导管。对照组:通过体外测量法预测置管长度,穿刺成功后将PICC导管送至预定长度,停止送管并固定导管。2组患儿均需通过X线结果来作为辅助判断导管头端位置的准确率。结果观察组心电图P波变化判断新生儿PICC导管尖端位置的准确率为86.36%高于对照组50.00%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6.49,P0.05),且观察组导管异位率为4.55%低于对照组30.00%,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4.9,P0.05)。结论通过心电图P波变化定位新生儿PICC导管尖端的方法省时、省力,减少了对患儿和医护人员的辐射,大大提高了置管成功率,降低PICC导管异位率,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胎儿心电图与新生儿心电图的临床观察(附40例报告)梁洁珍530011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妇幼保健院胎儿心电图(FECG)在我国是80年代才兴起的一门科学。到90年代已普及到全国20多个省市。临床可用于优生筛查及产科临床抢救监护高危围产儿。它对母婴均无...  相似文献   

7.
白旭虎 《中国综合临床》2003,19(10):874-874
随着心脏电生理技术和介入心脏病学的不断发展 ,U波倒置 (negativeUwaves ,NU)在心脏病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临床意义日益受到关注 ,现就此综述如下。1 正常U波  正常U波的起源目前有两种学说 :①心室乳头肌或心室中传导纤维 (蒲肯野纤维 )的复极波 ;②心脏的电机械活动[1 ] 。正常U波在T波后 0 .0 2~ 0 .0 4s,正常成人U波时限约 0 .1 6~ 0 .2 5s,振幅在 0 .2mV以下 ,肢体导联中T波直立的导联U波也应直立 ,胸前导联U波均应直立 ,U波以Ⅱ、Ⅴ3导联较为清楚。因为正常U环的主要向量与正常T环最大向量的方向基本一致 ,所以在心电图上T…  相似文献   

8.
T波改变是一常见的心电现象。任何影响心室复极、增加跨壁离散度的因素均可引起T波改变。识别具有真正临床意义的T波改变,必须结合病史和相关的辅助检查、关注T波改变的特征和微小变化以及伴随的心电图改变、除外T波变异,方能作出正确的诊断。本文就各种T波改变的诊断与临床意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心电图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8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在入院24 h内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对心电图异常患儿进行动态监测,3d后心电图持续异常者结合血清心肌酶谱检测,了解心肌损害情况。【结果】68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早期有心电图改变的为48例(70.05%);3d后持续心电图异常者为37(54.4%),其中心肌酶活性增高的72.9%(27/37),提示心肌损害。【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早期常有心电图的改变,持续异常改变高度提示心肌损害发生。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进行动态心电图观察,对临床及时发现和防止心肌损害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P波离散度(P Wave Dispwersion,Pd)是指同步记录的12导联心电图中,不同导联中测得的P波最大(长)时限(Pmax)与P波最短时限(Pmin)的差值。现将其测量方法及临床意义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心电图QRS波电压改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电图(ECG)在抢救危重病人中常规用于监测病人心脏变化的情况。QRS波是心室除极的综合波。介绍了ECG有关知识,阐明了QRS波电压高低变化的特征、病理生理原因以及临床意义。强调护士认识QRS低电压在抢救病人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心电图(ECG)在抢救危重病人中常规用于监测病人心脏变化的情况。QRS波是心室除极的综合波。介绍了ECG有关知识,阐明了QRS波电压高低变化的特征、病理生理原因以及临床意义。强调护士认识QRS低电压在抢救病人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晓媛  刘建军 《临床荟萃》1990,5(12):545-546
心电图R波振幅变化受多因素影响,但其临床价值意见纷云。本文为进一步探讨R波振幅与充血性心衰,心肌缺血和损害相关变化的意义,对1984~1987年资料完整的224例住院患者Ⅱ、V_5导联R波振幅等指标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 一、材料与方法 本组病例均符合各类心脏病临床诊断标准。其中充血性心衰97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72例,男32例,女40例,平均年龄56.57±18.94岁;扩张型心肌病心衰25例,男14例,女11例,平均年龄;51.76±13.02岁)。心肌缺血和损害127例(冠心病心绞痛62例,男38例,女24例,平均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心电图(ECG)P波与M型超声心动图(UCG)直接测定左房内径的对比分析,探讨P波改变的各项指标诊断左房扩大的价值。作者从300余例中严格选出212例,进行对比分析,其中成人173例,儿童39例;正常人80例,各类  相似文献   

15.
分析358例双峰P波的临床及心电图情况发现,其多见于风心病、高血压病等器质性心脏病,也可见地少数肺心病及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可出现在心电图多个导联上,以胸导与肢导同时出现最常见。形态以第二峰型及等峰型最多见,PTFV1值多数在-0.02-0.05mms之间,心功能Ⅲ-Ⅳ者占24.5%,其PTFV1值愈小,心功能愈差,其合并心电图异常多与原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6.
J波的心电图诊断及临床意义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瑾  苏永臣 《临床荟萃》2008,23(10):742-743
J波由QRS波终末部与ST段起始处所组成.形态上像QRS波群的一部分或第2个R波.J波出现在V1导联时,可能被误认为右束支传导阻滞.J波是具有振幅、时间和特殊形态的波形,又称为驼峰征、Osborn波、后δ波(later delta wave)、J点波(J-point wave)等.  相似文献   

17.
18.
陈依年 《临床荟萃》1998,13(8):355-356
U波倒置是心肌缺血的特异性指标已屡见报道,其与高血压之间亦存在一定的关系,但报道不多。本文通过动态心电图检查显示46例高血压患者有一过性U波倒置,并将其与同步血压监测的相应时间段的血压进行比较,发现血压增高可引起U波倒置,而血压恢复正常后U波倒置消失。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尿沉渣涂片中的一种特殊病理管型,将其命名为不规则管型(irregular cast),对其在不同疾病中的阳性率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其在泌尿系感染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观察564例泌尿系疾病患者的尿沉渣涂片中不规则管型检出率,并通过荧光染色与瑞-姬染色方法 对管型的类别进行判定,同时对中层移行上皮、表层移行上皮、白细胞等成分阳性率作对照比较。结果 不规则管型在上泌尿系感染患者尿液中易见,特别是有1年以上感染史的患者。急性肾盂肾炎患者尿液中阳性率为63.4%,慢性肾盂肾炎患者尿液中阳性率为83.3%,肾结石患者尿液中不规则管型阳性率为8.1%,肾小球肾炎患者尿液中不规则管型阳性率为5.8%,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肾囊肿患者尿液中未见。急性肾盂肾炎和慢性肾盂肾炎患者尿液中不规则管型阳性率与其他各类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规则管型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管型,在形态上比中层移行上皮细胞更易识别,对上泌尿系感染有重要诊断意义,同时对感染性肾脏损伤有重要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朱惠岩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9):1491-1491,1493
目的探讨氯化钾试验结果对心电图T波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0例心电图T波改变的患者,采用口服10%氯化钾30 ml,观察30 min、60 min心电图T波改变。结果 70例患者中,氯化钾试验阳性57例,均为未诊断冠心病的病人;氯化钾试验阴性13例,6例明确诊断冠心病的病人氯化钾试验均为阴性。随着年龄的增大,氯化钾试验阳性率有下降的趋势;且有女性阳性率高于男性的趋势。结论氯化钾试验是鉴别心电图T波功能性与器质性改变的主要依据。女性更年期、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造成的T波改变多为功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