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总结艾儒棣教授分期辨治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证经验。认为SLE以肾阴亏虚、热毒瘀阻为核心病机,主张以养阴清热、活血解毒为治疗原则进行分期论治。初期热毒瘀结,重在治标,及早固肾,方以自拟凉血消风散加减;中期阴虚内热,宜培补肾阴,兼以驱邪,方以自拟首乌地黄汤加减;后期阴损及阳,需缓则固本,同调阴阳,方以真武汤合滋肾通关散加减。同时治疗全程注重衷中参西,中西互补;初瘥后巧用自拟二参地黄丸,缓图收功,瘥后防复;重视外治,针对SLE皮损以红油膏外搽,消肿止痛。  相似文献   

2.
徐宜厚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长清 《中医杂志》2000,41(8):464-465
徐宜厚教授从事中医皮肤科临床、教学近40年,对结缔组织疾病的诊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将我随师侍诊时,徐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经验整理如下。1 剖析病因,重在脏腑系统性红斑狼疮证候纷杂,究其发病原因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情志内伤,病后失调,复受六淫侵袭,特别是风、暑、火、燥四淫阳邪的外袭,导致阴阳气血失于平衡,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阻于经络和脏腑而致病。然而,在证候变化多端之中,徐师认为脏腑失调是其内  相似文献   

3.
张志礼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经验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王萍  张Peng 《北京中医》1999,18(2):5-6
张志礼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皮肤科专家,行医四十余载,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皮科疑难杂证,特别是对红斑狼疮的诊治有其独到之处。他临症结合现代医学实践检查,将辨病、辨证有机联系在一起,摸索出一套较为完整、有效的诊治方法。笔者有幸随师学习,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4.
沈丕安教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经验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苏晓 《新中医》1998,30(8):10-11
沈丕安教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经验苏晓指导:沈丕安沈丕安主任医师,男,1937年生于江苏吴江市,1962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历任上海市中医医院内科主任、风湿病研究室主任、食疗研究室主任。并担任中国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  相似文献   

5.
孟如教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经验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对导师孟如教授在1997-1998年间诊治的9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例进行临床总结。将该病分为热毒炽型,气阴两伤型,肝肾阴虚型,风湿热痹型,脾肾两虚型,等5型进行辨证论治。结果总有效率达86.4%。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全身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在原发性多脏器损害的基础上并发贫血、低蛋白血症、高血压、肺浸润、心力衰竭、肾衰或继发感染等使患者致死.因此,合理有效的综合治疗对于延长SLE患者的寿命有着重要意义.在中医药治疗方面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1 辨证论治根据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本病可分为热毒炽盛、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及气血两虚型.1.1 热毒炽盛型(相当于SLE急性和亚急性期,起病急骤,高热不退,肌痛乏力,颜面红斑明显,同时伴多脏器受累,或病程反复迁延,时轻时重.实验室检查:以肝肾损害尤为显著,血沉增快,ANA( ),血清补体下降,LE细胞( ),全血减少,血清球蛋白γ球蛋白,a_2糖蛋白增高,IgA增高,肾功能BUN高.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因素参与、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主要是以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联合应用治疗,这使SLE患者的预后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长期应用副作用较大,并使感染成为SLE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浙江中医药大学陶筱娟教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立足于中西医结合辨治SLE,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笔者跟随陶老师学习,受益匪浅,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张鸣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复杂难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以肾脏为主的多系统多脏器受累,血液出现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预后不良.张鸣鹤教授多年从事中医中药治疗风湿免疫疾病的研究,对SLE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姜泉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中医科学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姜泉教授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学验俱丰.我们有幸从师学习,收益颇多,现将学习心得略述于次.  相似文献   

10.
季光  纪钧 《中医药信息》1991,8(2):11-14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危害人体健康的比较严煎的全身性疾患。近年来,各地临床医生对本病病因进行了深入探讨,对治疗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现代医家对本病的成因认识主要有四:一是风湿侵袭致病论,治疗上则采用祛风化湿的法则;二是热毒蕴积致病论,治疗上则采用清热解毒的法则;三是淤血阻滞致病论,治疗上则采用活血化淤的法则;  相似文献   

11.
赵静  曹洪欣 《中医杂志》2018,(3):199-202
总结曹洪欣教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经验。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多以阴虚内热、瘀热互结为主要病机,治疗以滋阴清热、活血通络为法。临证常分4个证型施治:热毒炽盛、营血两燔证,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常用犀角地黄汤加减;肝肾阴虚、阴虚火旺证,治以滋补肝肾、清退虚热,常用知柏地黄丸、上中下通用痛风方加减治疗;风湿痹痛、瘀血阻络证,治以祛风除湿、宣痹通络,常用身痛逐瘀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脾肾两虚、水湿泛滥证,治以温补脾肾、利水渗湿,常用清心莲子饮、附子汤、实脾饮加减治疗。同时注重中西医互补,整体治疗、缓图收功。  相似文献   

12.
艾儒棣教授师承外科名医文琢之,从事皮肤科临床工作数十年,对银屑病的诊治颇有研究,远近求其医治者甚多.笔者有幸跟随艾教授学习聆教,受益匪浅,现将艾教授用自拟凉血消风散加味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经验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60例均为我院门诊(42例)和住院(18例)患者,其中男性27例,女性33例;年龄7~79岁,平均年龄38.76岁;病程2周~25年.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红斑狼疮I号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SLE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均属阴虚内热型。对照组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使用糖皮质激素无效者再予环磷酰胺治疗,治疗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红斑狼疮I号方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4、8、12周后2组患者SLEDAI评分、临床疗效、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用药量及患者抑郁、焦虑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4.42%明显高于对照组5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治疗4周、8周后SLEDAI评分均下降,但2组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醋酸泼尼松日平均用量和环磷酰胺使用总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DS和SAS评分均明显下降,下降程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斑狼疮I号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SLE,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降低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的使用量,并可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更有利于SLE患者病情控制。  相似文献   

14.
管竞环教授是武汉市第一医院肾病中心主任医师,第二、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临床及科研工作4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肾脏疾病的诊治及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研究方面有许多独到的经验和见解。笔有幸随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老师临床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临床表现有多系统损害症状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1].目前西医治疗主要依靠激素、免疫抑制剂,对病情的缓解及稳定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其副作用也不容忽视,长期大量使用此类药物可引起骨质疏松、诱发或加重感染、溃疡、高血压、糖尿病、性功能紊乱、精神异常等等疾病[2].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SLE方面优势逐渐显现,现将其成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袁兆庄教授从事中西医教学、临床、科研工作50余年,对红斑狼疮、银屑病、性传播性疾病等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侍诊,颇有所得.现将袁老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经验,谨就个人肤浅体会整理如下,以飨同仁.  相似文献   

17.
袁兆庄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水治 《北京中医》2004,23(6):332-333
袁兆庄教授从事中西医教学、临床、科研工作50余年,对红斑狼疮、银屑病、性传播性疾病等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侍诊,颇有所得。现将袁老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经验,谨就个人肤浅体会整理如下,以飨同仁。  相似文献   

18.
金实教授认为肾虚瘀毒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机关键,他将补肾化毒法贯穿于治疗过程的始终,并随证施治,药随证变,在辨证的基础上结合微观施治,终获良效.  相似文献   

19.
金实补肾化毒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经验撷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实教授认为肾虚瘀毒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机关键,他将补肾化毒法贯穿于治疗过程的始终,并随证施治,药随证变,在辨证的基础上结合微观施治,终获良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