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了更全面的探究家蝇抗菌肽的抗肿瘤作用,本文从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的角度研究家蝇幼虫抗菌肽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通过针刺诱导家蝇三龄幼虫、低温离心、固相萃取后冻干获取抗菌肽粗提物,将所获抗菌肽调整至不同浓度进行CCK8细胞增殖实验。并通过细胞划痕实验和细胞侵袭实验判断家蝇抗菌肽对肝癌HepG2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家蝇抗菌肽能够明显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且作用效果与浓度呈剂量依赖特点。低浓度的抗菌肽(60μg/mL)能有效抑制肝癌HepG2细胞迁移及侵袭。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的银纳米颗粒对神经元毒性的剂量-效应关系,探索银纳米颗粒对神经元的毒性机理.方法 首先培养一种活性好、生长状态优良的原代神经元,将不同浓度(2.5~500μg/mL)的银纳米颗粒加入神经元中作用24h后,通过MTT法计算细胞增殖率,并分析不同浓度的银纳米颗粒对神经元毒性的剂量-效应关系.结果 在25~250μg/mL范围内,细胞数量与形态呈现不同的变化,银纳米颗粒浓度与细胞增殖率呈负相关.结论 在25~250μg/mL的浓度范围内,银纳米颗粒对神经元细胞的毒性呈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肿瘤细胞凋亡及作用机制的角度出发初步探讨了家蝇幼虫抗菌肽粗提物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影响.采用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家蝇抗菌肽对HepG2细胞形态学的影响.并通过流式细胞术分别观察家蝇抗菌肽粗提物对HepG2细胞凋亡、钙离子浓度及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的影响.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结果显示家蝇抗菌肽粗提物作用于HepG2细胞48h后能够引起细胞核发生核凝聚、染色质趋边化、核碎裂等凋亡形态学的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家蝇抗菌肽粗提物能够诱导HepG2细胞发生凋亡、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的现象.因此,我们推测家蝇抗菌肽可能通过增加HepG2细胞内钙离子,降低线粒体膜电位,进而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稳定的可移植性Balb/c小鼠的急性红白血病动物模型。方法将2×106个的EL9611红白血病细胞通过尾静脉输注每只Balb/c(H-2d)小鼠(n=10),体内传代建立EL9611红白血病动物模型,通过15代的连续传代观察模型的可靠性,以健康BALB/c鼠(n=4)作为正常对照。观察小鼠腹部、肝脾重量,计数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白细胞数,取发病晚期小鼠的外周血涂片行Giemsa染色观察,肝脾组织经10%甲醛固定、石蜡切片、HE染色检查,计算小鼠平均生存时间、发病率和死亡率。结果接种2×106个EL9611白血病细胞后实验组平均生存时间(MST)为(14.5±2.1)d,生存时间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1,经15代的连续传代,未见自发缓解,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100%,无性别选择性,发病晚期小鼠出现肝脾肿大和外周血WBC升高等典型白血病的表现,死亡时肝重(2.40±0.48)g,脾重(0.84±0.20)g,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1,死亡前外周血WBC计数为(3.33±0.27)×107/mL,与正常对照组比,P<0.05,外周血中可见多量异形白血病细胞,病理检查示肝脾正常组织结构破坏,大量白血病细胞浸润。结论采用EL9611红白血病细胞2×106静脉输注体内传代的方式可建立起稳定的可移植性Balb/c小鼠的急性红白血病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吲哚-3-甲醇(13C)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13C(100、150、200、250、300、350Ixmol/L)处理细胞48h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况;采用WST-1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Hoehest33258染色、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结果13C能够抑制SMMC.7721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处理浓度在250μmol/L以下时,细胞生长变慢;处理浓度达到300μmol/L时,大量细胞凋亡。13C浓度高于200μmol/L时CytC、Cleavedcaspase.9和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且随着13C浓度的增加三种蛋白的表达也明显增加。结论13C在体外实验条件下可抑制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增殖并诱导其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叶酸对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及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以宫颈癌细胞株SiHa作为研究对象,用不同质量浓度梯度叶酸培养SiHa细胞,其中中等剂量10.0μg/mL为对照组,0.1μg/mL和1.0μg/mL为低叶酸组,100.0μg/mL和1 000.0μg/mL为高叶酸组;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划痕宽度占初始划痕宽度的比值:划痕宽度比值),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Beclin1、LC3和p6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CCK-8法结果显示,质量浓度100.0μg/mL、1 000.0μg/mL叶酸明显抑制SiHa细胞增殖活性(0.79±0.01、0.52±0.09 vs 1.24±0.03),且随着叶酸浓度增加,对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越强。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叶酸质量浓度的增加,培养48 h的划痕宽度比值增加,叶酸质量浓度为1 000.0μg/mL时划痕宽度比值比原始划痕宽度还宽且随着叶酸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1.25±0.03 vs 0.59±0.06),对SiHa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更强。细胞凋亡实验结果显示,100.0μg/mL、1 000.0μg/mL质量浓度的叶酸显著提高SiHa细胞的凋亡率(12.74%±5.12%、26.62%±4.80%vs 6.80%±2.30%),且随着叶酸质量浓度增加,细胞凋亡率越大;随叶酸质量浓度的增加(≥1.0μg/mL),Beclin1、LC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6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结论叶酸质量浓度≥100.0μg/mL抑制宫颈癌SiHa细胞的增殖及迁移,促进其凋亡,且具有剂量依赖性,可能与细胞自噬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纳米银粉末与微米银粉末体外细胞毒性的差异,并初步探讨毒性机制与粒径大小的相关性.方法 四种不同粒径银粒子通过扫描电镜确定其粒径分布后,制备成不同浓度的含银培养液与L929细胞接触培养,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采取MTT(四唑盐)比色法量化细胞毒性,计算相对增值率(RGR),并进行毒性评价.结果 当银浓度在一定范围内(2.5~25)μg//mL,纳米银粒子呈现轻微细胞毒性(0~1)级,RGR与含银量呈量-效关系;随着浓度增高到大于50μg/mL时,与之共培养的细胞,形态上发生较大改变,显示明显的细胞毒性,量-效相关性也随之消失.粒径较小的微米银在银浓度达到250μg/mL时显示明显的细胞毒性.而粒径较大的两组微米银粒子在所有试验浓度下,共培养的细胞生长良好,未见明显的细胞毒性.结论 粒径不同的银粒子的体外细胞毒性有较大差异.同等剂量下,纳米级的银粒子和粒径较小的微米级银粒子,比粒径较大的微米级银粒子的体外细胞毒性更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大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和原代培养的人嗜铬细胞瘤细胞增殖及凋亡的不同作用。方法用MTF法观察TGF-α和TNF-α对嗜铬细胞瘤细胞增殖的作用;通过PI染色流式细胞分析、Hochest33342染色和细胞基因组DNA电泳等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TGF-α(0.25~100μg/L)呈浓度依赖方式促进PC12细胞增殖,TNF-α(1—100μg/L)呈浓度依赖方式抑制FC12细胞增殖;而TGF-α和TNF-α(0.1—100μg/L)均呈浓度依赖方式刺激人嗜铬细胞瘤细胞增殖。高浓度(100μg/L)的TGF-α和TNF-α分别抑制或刺激PC12细胞凋亡,但均对人嗜铬细胞瘤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结论TGF-α及TNF-α均能影响人和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的增殖及凋亡,但对不同来源的嗜铬细胞瘤细胞的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9.
为从家蝇Ⅲ龄幼虫体内提取具有抗K562细胞活性的物质,并对其组分化学性质及对人正常细胞的作用进行分析。本文用大肠杆菌诱导家蝇Ⅲ龄幼虫大量表达活性物质,然后通过研磨、离心、固相萃取法(SPE)初步分离活性物质,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进一步纯化提取活性组分,通过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比色法和光镜观察法相结合,筛选出对K562有抑制作用的活性组分,并鉴定其对人正常细胞293T的作用。结果显示,从家蝇Ⅲ龄幼虫体内分离出4个具有抑制K562细胞活性的多肽组分(峰5~8),具有分离度高、纯度高等特点。当质量浓度为100ug/mL和作用时间为24h时,4个多肽组分均具有抗K562细胞的活性,其中峰5多肽组分和峰8多肽组分活性较强,对K562细胞的相对抑制率分别为48.52%和65.80%。结果表明,家蝇Ⅲ龄幼虫体内存在一些具有抗K562细胞活性的多肽,而且对人正常细胞几乎无杀伤作用。但是,这些多肽是否属于抗肿瘤肽还有待被证实。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半枝莲对三阴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MDAMB-231细胞株培养,分别用生理盐水、25μg/mL、50μg/mL、75μg/mL和100μg/mL半枝莲处理细胞,分别于12 h、24 h和48 h应用酶联免疫检测仪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采用Boyden小室法测定细胞迁移能力。结果半枝莲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抑制MDA-MB-231细胞生长;呈剂量依赖促进细胞凋亡100μg/mL时凋亡细胞比率最大为50.0%;呈剂量依赖性阻滞MDA-MB-231细胞周期,G_1期细胞比率,降低S期和G_2期细胞数;呈剂量依赖性抑制MDA-MB-231细胞的迁移,100 mg/mL时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迁移。结论半枝莲浓度为100μg/mL时,可有效阻滞细胞周期,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迁移。  相似文献   

11.
应用图像分析仪测定了52名青年手的掌侧投影面积,各指掌侧面积的平均值,以中指最大(13.40cm~2),拇指其次(12.47cm~2),食指(12.03cm~2)与环指(12.00cm~2)近似,小指的掌侧面积最小(8.63cm~2)。全手掌侧总面积平均145.20cm~2。指掌侧总面积平均58.52cm~2,占手掌侧总面积的40.30%。手掌面积平均86.69cm~2,占手掌侧总面积的59.70%。按stevenson公式,根据身长和体重,计算出体表面积的估计值,进而求得全手掌侧投影面积占身体表面积的0.93%。经计算机处理,求得手长、手宽、身长、体重、体表面积估计值与手面积的相关系数,说明上述5个变量与手面积的相关均非常显著。本文还建立了由手长、手宽推算手掌侧投影面积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2.
肾脏的交感神经支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大体解剖学方法和肾内注射HRP逆行标记神经元的方法,研究了猫肾脏的交感神经支配。发现了下述的待点。1.猫左、右侧腹腔神经节相互融合,呈半环状包绕在肠系膜上(前)动脉的起始处,于其融合部,各发出左、右肾支。肠系膜上神经节与右侧腹腔神经节融合。2.肾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分别位于腹腔神轻节,同侧主动脉肾神经节和T_(12)~L~4节段的交感干神经节内,並具有局部定位分布的关系。3.肾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主要来自腹腔神经节(82.08%),其次是主动脉肾神经节(12.76%),交感干神经节最少(5.16%)。4.肾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多呈圆形或椭圆形,交感干神经节中有少量呈梭形。5.支配肾周腹膜的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与肾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存在部位、数量和在各种神经节内分布形式均不相同。  相似文献   

13.
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了37例婴幼儿脊髓前(正中)动脉和脊髓后(外侧)动脉的分支,其主要结果如下:婴幼儿脊髓平均长度为14.08±1.49cm,脊髓前(正中)动脉外侧分支平均为76.17±18.64支,中央动脉平均为169.78±25.51支.中央动脉分布到灰质前角、侧角和后角底部及邻近灰质的深层白质,而白质浅层和后角大部,则由软膜动脉网发出的穿支供应.此外.还讨论了与临床应用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15.
猫直肠上部的交感神经支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猫直肠上部肠壁内注入HRP,通过逆行追踪证明:1.长轴突型交感节前神经元直接分布到直肠壁内,其位于双侧脊髓的L_(1-6)髓节,多数集中于L_3髓节(占69.79%),两侧标记细胞的数量无明显差别。主要位于中间带外侧核(IL占90.74%)并由此向网状核,侧索(LF)、中介核(IC)、中间带内侧核和前角腹后外侧核(DLM)内扩散。不同核团标记细胞的节段性分布有一定差别、IL、IC标记区偏向颅侧,LF、DLM标记区则偏向尾侧。2.支配直肠的交感节后神经元主要位于肠系膜前、后节(占标记细胞总数的68.4%,其余者位于双侧腰骶交感于神经节内。  相似文献   

16.
17.
鸡卵巢迷走神经的分布—CB—HRP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常生  郭和以 《解剖学报》1990,21(2):173-177
  相似文献   

18.
19.
本研究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光镜,观察了早期鸡胚心脏发生的外形变化及心外膜的发生。1.心脏发生经历2个阶段,首先是心脏的成襻过程,心管表面的一定部位出现沟,沟相应部位内面出现嵴。心襻的完成,标志着心脏各部原基的确立。第2个阶段是心脏各部原基的进一步分化,包括心腔内部的分隔及心脏各部位置的变化。心房与心锥的移位,可能是受左右心室移位的影响。2.心外膜片并非由心肌外层原位分化,而是由静脉窦处的间充质细胞增殖,并迁移覆盖在心肌层表面形成。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