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肿瘤术后下颌骨缺损的成型钛板即刻修复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保全  张凯  胡浩 《口腔医学》2008,28(1):25-27
目的研究下颌骨肿瘤切除后成型钛板即刻修复重建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患者下颌骨缺损范围及有无软组织缺损采用不同的修复方法,纯钛自动压缩重建固定板4例,纯钛下颌人工关节14例,并对不同缺损骨段修复重建后的面部形态和咬合关系进行比较。结果14例一侧下颌骨缺失成型钛板即刻重建取得良好的效果;而4例超越中线的下颌骨体缺失患者的效果不佳。结论成型钛板是修复一侧下颌骨缺失的良好的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基于三维CT重建的快速成型技术在下颌骨重建中的作用。 方法 本组选取7例下颌骨病变病例,术前均采用基于三维CT重建的快速成型技术,制作下颌骨实体模型,并在实体模型上设计下颌骨切骨范围和拟用髂骨瓣或腓骨瓣的骨量和形态。术中按拟定方案切除下颌骨病变,并同期以钛板、血管化游离腓骨瓣或髂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术后定期观察随访。 结果 采用游离髂骨瓣移植修复者3例,游离腓骨瓣移植者3例,单纯以重建钛板固定者1例。移植骨块均顺利成活。已随访6个月~2年。下颌骨形态和面型基本对称,无下颌偏颌。余留牙咬合关系同术前,张口度正常,咀嚼和语音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 基于三维CT重建的快速成型技术为下颌骨缺损的个体化和功能性修复提供良好桥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游离腓骨肌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过程中应用三维模拟技术(CAD/CAM)的方法。方法对11例患者(成釉细胞瘤8例,骨化性纤维瘤1例,下颌牙龈癌2例)术前应用三维模拟技术进行模拟手术,利用快速成型机制作出与患者下颌骨实际大小和外形完全一致的实体模型和手术辅助导板,在模拟修复完成的下颌骨模型上预成形重建钛板。手术中,一组根据术前设计的截骨方案切除病变下颌骨;另一组利用辅助导板在不断蒂状态下对腓骨进行精确的分段截骨,将截开的腓骨段准确塑形后,用预成形重建钛板加以固定,待受区准备完成后断蒂移植。结果11例患者移植的腓骨肌(皮)瓣均存活,术中移植腓骨所截取的长度合适,截骨、塑形、定位速度明显加快。术后随访1~24个月,影像学检查显示患者下颌骨重建形态及固位良好,颞下颌关节就位准确,口内检查剩余牙列咬合关系恢复正常。结论在游离腓骨肌(皮)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中应用三维模拟技术,不仅能够降低手术难度与风险,节省手术时间,还可提高手术质量,保证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颌骨缺损成型钛板即刻修复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患者下颌骨缺损及软组织缺损范围采用不同的修复方法,对下颌骨修复重建后的面部形态和咬合关系进行比较。结果8例同时行游离髂骨移植者均为Ⅰ级,16例单纯钛板植入者为Ⅰ级9例,Ⅱ级4例,Ⅲ级2例,Ⅳ级1例。7例钛板加肋骨修复者Ⅰ级5例,Ⅱ级2例。结论成型钛板是一种修复下颌骨缺失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重建钛板即刻修复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下颌骨节段性缺损患者40例,用重建钛板即刻修复,术后定期复查,对面部外形,咬合关系,颞颌关节功能,开口度,并发症等进行回访评价。结果:本组病例中,37例愈合良好,恢复了下颌骨的连续性及功能,1例发生金属钛板外露,1例发生口内瘘,1例发生骨瓣缺血坏死并肿瘤复发。结论:应用重建板钛即刻修复下颌骨节段性缺损,在功能和外形方面,大多可以获得良好效果,是目前较好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已形成下颌偏斜、咬合错乱的单侧下颌骨缺损二期修复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单侧下颌骨部分切除造成下颌偏斜和咬合错乱的9例患者行术前CT扫描,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CAD/CAM)快速原型技术重建颅颌面骨三维数字模型,并以健侧下颌骨为模板,镜像形成缺损侧下颌骨.激光树脂成型机打印下颌骨实体模型,在实体模型上按缺损范围设计钛网,使预成钛网与缺损下颌骨外形一致.数控成型机制备钛网,切取髂骨及其松质骨,联合预成钛网植入完成下颌骨缺损二期修复.结果 预成钛网联合9例髂骨松质骨移植均获成功,创口愈合良好,下颌骨外形恢复满意,颜面偏斜得到有效矫正,咬合关系恢复正常.结论 术前应用CAD/CAM快速原型技术制备预成钛网、联合自体松质骨游离移植二期修复单侧下颌骨缺损,不仅可以缩短手术时间,还能最大限度地重建下颌骨解剖外形、恢复患者颜面外观和咬合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将系列数字化导板用于上下颌骨截骨及修复,实现上、下颌骨缺损的个体化精确修复。方法:15例上颌骨次全切除及下颌骨节段性截骨的患者,男性9例,女性6例,均行术前规划,并3D打印数字化导板,术中分别应用即刻赝复体修复上颌骨缺损,同期血管化腓骨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术中使用导航验证截骨范围,术后利用图像融合技术评价术后效果。结果:导板术中就位顺利,截骨范围与术前设计基本一致。即刻赝复体能顺利戴入,重建钛板及髁突位置准确,面型及咬合关系恢复良好。术后图像融合显示,15例上/下颌骨截骨实际手术与虚拟手术平均偏差,平均为(0.43±0.10) mm。结论:数字化系列导板能够在术中准确还原术前设计,减少手术时间;其与手术导航相辅相成,能实现颌骨个体化、精确化的截骨及颌面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建钛板在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对16例口腔颌面部良、恶性肿瘤手术后形成的一侧下颌骨缺损使用重建钛板修复并观察随访。结果16例患者均未出现钛板外露或折断,对面部外形恢复基本满意,余留的上下颌牙咬合关系良好。有1例患者术后9个月因全身性疾病死亡,其余15例患者仍在随访观察中。结论使用重建钛板即刻修复一侧下颌骨缺损,术后并发症少,手术简便,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反求工程(RE)和快速成型(RP)技术制作的个体化钛下颌人工骨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7~2009年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下颌骨肿瘤病例6例,通过CT扫描加三维重建采集病变下颌骨的测量数据,按照手术设计在数字模型上切除病变骨段,形成下颌骨缺损模型,通过数字镜像得到植入体的数字模型.利用RP技术获得树脂实体模型并进行包埋铸造获得个体化人工骨.结果 术前利用RE和RP技术制作个体化下颌人工骨快速精确,术中就位顺利,手术创口均为Ⅰ类愈合,术后随访7~30个月,缺损区面部外形恢复满意,开口度3.2~3.6 cm.咬合关系正常,张口无偏斜.结论 应用RE和RP技术制作个体化人工骨修复下颌骨缺损,方法简便精确,能达到外形与功能兼备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钛网成型复合自体颗粒骨移植重建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组织学变化。方法5只Beagle犬,每只动物一侧下颌骨制备长3.5cm的节段性缺损。用钛网成型重建下颌骨外形,钛钉固定。将切除的下颌骨块和髂骨剪成直径约2mm颗粒,将皮质骨和松质骨混合(按体积比约为3:1),并紧密充填在钛网内。术后6个月取移植骨做组织学检查,包括HE染色、硬组织切片荧光观察和Van-Gieson染色。结果移植骨的表层由多层平行排列的板层骨构成,板层骨皮质骨较薄,孔隙较多。板层骨下方移植骨内部呈现为众多粗大的小梁骨相互融合成网状结构,网状结构内部可见大量排列有序较致密的骨单位。结论钛网成型自体颗粒骨移植能够形成良好的骨组织学结构,有利于种植体植入,修复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咬合功能。  相似文献   

11.
CAD/CAM联合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双侧下颌骨大范围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恢复双侧下颌骨大范围骨缺损的解剖外形、重建患者咬合功能的有效方法。方法:对病变累及双侧下颌骨、需进行(或已进行)节段性骨切除术的15例患者行术前CT扫描,提取扫描数据,采用CAD/CAM快速原型技术行数字化颅颌面骨三维重建和下颌骨实体模型打印。在实体模型上设计截骨区间和钛网外形,数控成型机冲压钛网,使预成钛网与缺损区下颌骨外形完全一致。切取腓骨肌皮瓣,血管化游离移植联合预成钛网植入完成下颌骨缺损的修复重建。结果:15例患者腓骨肌皮瓣全部存活,创口愈合良好,下颌骨解剖外形包括自然弧度、曲率和高度恢复满意,同期修复者手术前后容貌无明显变化。结论:CAD/CAM快速原型技术联合游离腓骨肌皮瓣移植修复双侧下颌骨大范围节段性骨缺损,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重建下颌骨的自然外形,维持患者容貌,也为种植体植入及咬合功能重建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2.
应用CAD/CAM技术进行个体化下颌骨重建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CAD/CAM)应用于下颌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的个体化修复重建。方法:选择面部畸形明显的单侧下颌骨成釉细胞瘤4例,术前行下颌骨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成像,用CAD/CAM数控技术和镜像技术,制成与患者骨组织完全相同的个体化实体模型,根据模型预弯制重建钛板。手术切除病灶下颌骨,切取髂骨节段,植于重建板的舌侧,固定重建板于正常下颌骨端。结果:CT三维重建影像与实体模型测量数据接近;预弯制钛重建板与下颌骨匹配;手术恢复了下颌骨的连续性和功能,面部外形对称,X线片显示重建的下颌骨高度和厚度适中。结论:CAD/CAM技术为术前设计提供了个体化实体模型,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节省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同期行自体游离髂骨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非血管化/血管化两种髂骨移植形式修复下颌骨部分或节段性缺损术后的成活率。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同期自体游离髂骨移植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的患者35例。回顾临床资料,对血管化或非血管化髂骨移植的病变类型、下颌骨缺损的部位和大小、修复重建方法以及髂骨的成活率进行比较。结果:纳入研究对象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16~65岁,平龄39岁。非肿瘤性疾病4例,占11.6%;良性肿瘤22例,占62.7%;恶性肿瘤9例,占25.7%。血管化和非血管化髂骨的平均长度分别为(5.9±1.2)cm和(5.5±1.4)cm,(P=0.407);平均高度分别为(2.7±0.4)cm和(2.3±0.6)cm,(P<0.05)。血管化髂骨和非血管化髂骨的总成活率分别为100%和76.2%,(P<0.05)。非血管化髂骨修复重建下颌骨部分缺损和节段性缺损的成活率分为别91.7%和55.6%,(P=0.055)。非血管化髂骨长度>5.5 cm和≤5.5 cm的下颌骨缺损的成活率分别为63.6%和91.7%,(P=0.311)。结论:血管化髂骨移植适用于长度在8cm以内的下颌骨体部分或节段性缺损的修复重建;非血管化髂骨适用于修复重建长度<5.5 cm的下颌骨部分缺损。  相似文献   

14.
犬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个体化再生修复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实验观察犬下颌骨节段性缺损个体化再生修复的效果,为计算机辅助个体化再生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技术和方法向临床过渡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制作、快速原型技术等设计制作实验动物下颌骨个体化三维中空钛网修复体,再将其与β-磷酸三钙和松质骨髓植入联合应用于犬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修复,通过X线片、大体标本和组织学切片对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个体化再生修复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犬下颌骨解剖形态恢复十分理想,组织学和X线摄影观察显示钛网内具有新骨形成,新生骨在3个月时已十分明显和成熟。结论:将计算机辅助技术与骨再生材料联合应用,可望通过骨再生途径实现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个体化修复重建。  相似文献   

15.
钛复合骨移植在下颌骨肿瘤术后骨缺损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钛复合骨移植在下颌骨肿瘤切除后即刻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用钛复合骨移植即刻修复 5 8例下颌骨肿瘤术后骨缺损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 31例 ,女 2 7例 ,年龄 9~ 6 5岁 ,平均 2 9岁 ,肿瘤术后缺损区 3cm×2cm~ 18cm× 4cm。手术方法包括 :钛板 +钛网 +碎骨 15例 ,钛板 +钛网 +处理后肿瘤骨 14例 ,钛板 +钛网 +自体肋骨 +碎骨13例 ,钛板 +钛网 +自体髂骨 +碎骨 16例。结果 术后经临床及X线检查 ,成功率为 91.4 %。结论 钛复合骨移植即刻修复下颌骨肿瘤切除后缺损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辅助技术在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和计算机辅助制作(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ed,CAM)技术在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7例下颌骨肿瘤切除后患者行血管化腓骨移植,16例下颌骨缺损患者行牵引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术,术前均行螺旋CT扫描,采用CAD—CAM技术制成与患者骨组织缺损完全相同的个体化实体模型,在模型上设计最佳手术方案,并根据模型预制钛板和成骨牵引器。术中按术前设计切除下颌骨病灶区骨段,血管化腓骨移植的患者根据术前设计进行腓骨塑形并固定;行DO患者根据术前设计制作传送盘和安装牵引器位置。结果:实体模型病变区测量数据与术中所见病变范围完全一致,预制的下颌骨重建钛板及牵引器形态与术中下颌骨外形匹配,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并改善术后效果。术后X线片显示23例重建的下颌骨形态对称,面部外形恢复正常。结论:CAD—CAM技术为下颌骨病变的术前手术范围设计、移植骨形态设计和牵引器的个体化制作提供了实体模型,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