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医书存在词性、词义、句意之疑似,识别疑似的依据是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显微拉曼技术快速、无损伤鉴别区分丹参表面染色物。方法收集疑似染色丹参样品标本和未染色丹参样本,利用显微聚焦拉曼技术获取丹参表面疑似染色物、疑似染色丹参的未染色部位、未染色丹参表面和丹参酮类对照品拉曼图谱,进行比对。结果丹参表面疑似染色物的拉曼图谱与丹参酮类对照品、未染色丹参和疑似染色丹参的正常部位的拉曼图谱明显不一致,疑似染色物非丹参本身成分。结论显微拉曼技术可对丹参疑似染色物进行初步的快速、无损伤鉴别区分。  相似文献   

3.
我院是综合医院,有严格的消毒隔离管理制度,但没有传染科,医院的门诊和病房结构设置不同于传染病医院。面对突发的SARS疫情,我院率先建立了发热门诊及隔离留观病房。隔离留观病房不同于疑似或确诊病房,患者在留观筛查过程中,如何防止隔离留观病房内的交叉感染是一个突出问题。根据传染病流行过程的3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  相似文献   

4.
目的:正确辨别颜色呈灰白色或灰绿色的疑似霉变中药,以减少经济损失、保证药材品质、提高服务质量。方法:分别应用传统经验、显微镜、微生物分离等鉴定方法鉴别疑似霉变中药。结果:疑似霉变中有质量正常的中药,有加工贮藏过程中引起的、有的是霉变先兆,或是质量低劣的。结论:对于各种不同类型的疑似霉变中药应重视辨别与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HLA-B27抗原检测在强直性脊柱炎(AS)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流式细胞技术对30例健康体检者、41例AS疑似患者和52名AS患者进行HLA-B27抗原检测。结果:体检对照组、AS疑似组和AS组的HLA-B27阳性率分别为0%、12.2%和90.4%,AS组、AS疑似组的HLA-B27阳性率明显高于体检对照组(P<0.01),AS组的HLA-B27阳性率明显高于AS疑似组(P<0.01)。结论:HLA-B27抗原与AS疾病相关,检测HLA-B27抗原对疑似AS患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正确辨别颜色呈灰白色或灰绿色的疑似霉变中药,以减少经济损失、保证药材品质、提高服务质量。方法:分别应用传统经验、显微镜、微生物分离等鉴定方法鉴别疑似霉变中药。结果:疑似霉变中有质量正常的中药,有加工贮藏过程中引起的、有的是霉变先兆,或是质量低劣的。结论:对于各种不同类型的疑似霉变中药应重视辨别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分析水溶性非离子型造影剂在食管胃X线造影中的应用。方法:对临床怀疑的食管瘘患者及新生儿幽门狭窄或闭锁患者,用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氟醇(或碘海醇),分别进行食管造影及胃造影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非离子型造影剂应用于临床怀疑食管瘘患者造影检查时副反应及并发症少,图像质量清晰,能发现小于1毫米的瘘;应用于新生儿胃造影易通过狭窄的幽门管,也方便将胃内残余造影剂大部分从胃管抽出。结论:水溶性非离子型造影剂不管是应用于疑似食管瘘患者和咽部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食管造影检查,还是应用于疑似新生儿幽门狭窄及幽门闭锁患者的胃造影检查,均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从临床思维角度探讨疑似复杂证候的发生机理、临床特点、辨析原则。疑似复杂证候之发生证候与疾病发生、发展、转归,以及发病因素和影响因素纵横联系复杂多变密切相关。临床表现具有症状不全、多相疑似、繁杂不纯的特点,症状间有因果、真假、兼并等复杂关系。临床辨析必须遵循具体病情具体分析的基本思维原则,运用辩证思维原理和方法,从多方面、多层次、多关系分析不同类型的疑似复杂证候,明辨主症,并应辨证地处理好症状的特异性与非特异性、证候的典型表现与非典型表现、一元辨证与多元辨证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本地区引起小儿肺炎的常见非细菌性病原学特点。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住院患儿急性期血清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IV)及肺炎支原体(MP)特异性抗体IgM。结果90例疑似感染者中检出抗体阳性率63.3%(57例),单一病原感染占66.7%,两种病原及两种以上混合感染占33.3%;MP感染者居首位,余依次分别为ADV、IV、RSV;结论引起小儿肺炎病原学复杂,其分布特点及流行趋势各异,对混合感染者及早明确致病病原体,有利于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医院信息系统分析榄香烯乳状注射液引发疑似过敏反应的因素。方法 从全国60家三甲医院信息系统中收集使用过榄香烯乳状注射液的病例,采用巢式病例对照设计法,按疑似过敏组与对照组人数1∶4的比例匹配,应用SAS 9.3对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入院途径、入院病情、诊断信息等进行频次及百分比的描述性分析。采用传统logistic回归及倾向性评分加权logistic回归方法对疑似过敏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自变量数量大于样本量者采用最小最大凹惩罚项(MCP)方法筛选关键变量,比较两组患者的入院病情、住院病情、住院天数、诊断信息、用药信息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疑似过敏组及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均约为2∶1,年龄分段均以46~65岁居多,对照组职业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疑似过敏组职业以“商业、服务业人员”和“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为主,入院方式均以门诊收入为主,入院病情均主要为一般。与对照组比较,疑似过敏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情较重,平均住院天数较短,静脉滴注的给药方式所占比重较高,治愈率及有效率较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疑似过敏组与对照组的入院病情、住院天数、合并疾病、用药剂量及疗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榄香烯乳状注射液疑似过敏反应的发生多出现于首次用药过程中,呈速发型,低于常用剂量即可发生,与静脉滴注的给药方式、住院期间病情较重存在相关性。与患者的入院病情、住院天数、疗程、合并用药信息、诊断信息等无明显关联。由此可推测榄香烯乳状注射液疑似过敏反应可能与患者的过敏体质、免疫状态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