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对中医辨证论治层次观的阐释及其具体表现形式——“异病同证(同治)”和“同证异治”的分析,提出“异病同证(同治)”与“同证异治”都是在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的针对不同辨证层次的治疗原则。且“同证异治”是比“异病同治”更优化的治疗原则,更能够把握疾病的证候本质,更能够突出中医治病以人为本的个体化特征,也更能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层次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胃溃疡模型大鼠是否存在各自特殊的证候,以及同病异证和异病同证。[方法]采用应激法(水浸拘束)、消炎痛法、利血平法、乙醇法等4种常用不同方法建立大鼠胃溃疡疾病模型,并设置空白及禁食对照,运用我们业已建立的大小鼠标准化、计量化的四诊检测和辨证方法,对以上各模型进行了客观、动态、量化的检测和证候评价。[结果](1)不同造模方法大鼠存在特殊证候,例如水浸拘束模型气血阴阳损伤程度轻,恢复快;消炎痛模型有典型的胃寒证、气阴阳虚证复合证表现等。(2)在同病异证方面,同一大鼠,疾病的不同阶段存在证候的演变,且同一疾病,不同大鼠存在显著的证候差异。如乙醇造模后第2天,不同大鼠分别表现为阴虚、阳虚,气虚及阴阳两虚证等。(3)在异病同证方面,不同疾病大鼠在相同阶段可以出现类似的证候表现,且不同疾病模型在不同阶段出现类似的证候表现,如消炎痛、利血平等不同疾病大鼠可以出现相似的胃寒证、气虚及阴阳两虚证表现。[结论]不同胃溃疡模型大鼠存在各自的证候特点,及"同病异证、异病同证"的现象。可以推测,实施"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将有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从中医辨证论治的层次看"异病同证"和"同证异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对中医辨证论治层次观的阐释及其具体表现形式--"异病同证(同治)"和"同证异治"的分析,提出"异病同证(同治)"与"同证异治"都是在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的针对不同辨证层次的治疗原则.且"同证异治"是比"异病同治"更优化的治疗原则,更能够把握疾病的证候本质,更能够突出中医治病以人为本的个体化特征,也更能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层次性.  相似文献   

4.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是中医临床中常用的辨证方法。本文结合实例分析讨论如下。 1同病异治 所谓“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疾病,可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或由于病情的发展、病机的变化以及邪正消长的差异,治疗上采取不同的治法。见典型病案。  相似文献   

5.
同证异治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是中医治疗的两个法则,而同证异治的提法却很少见,在古籍当中也未见明确记载,但是无论是从理论的角度还是临床的角度,同证异治都是客观存在的,也应是中医治疗的法则之一.  相似文献   

6.
对“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与体质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其实质是“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而体质对“证”的转化又起主要作用.分析“证”时,考虑患者体质对“证”产生影响的同时,也要关注病邪对体质的改变而影响证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该文在肝郁脾虚证异病同证实验诊断指标研究的基础上,对溃疡病同病异证(肝郁脾虚证及郁热证)进行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及尿木糖排泄率实验分析,结果发现肝郁脾虚证组、郁热证组及健康人对照组之间测定值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果提示:血浆NE、E及尿木糖排泄率减低可作为肝郁脾虚证的实验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8.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其关键在于“同证同治 ,异证异治”,即辨证相同 ,施治则一 ,辨证不同 ,施治全异。这也是辨证论治法则在临床上的具体体现 ,也是中医与西医在临床治病上一大区别 ,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的意义所在。本人在多年临床实践中 ,应用此一治法 ,取得了可喜疗效 ,现举案如下。1 同病异治1 .1 肾阳虚泄泻 戴某某 ,男 ,5 8岁 ,农民 ,1 998年 1 2月 1 8日门诊。患泄泻半年 ,经西药治疗服多种抗生素无效 ,服止泻药泄泻止 ,但泻停后腹胀 ,过时又泻 ,遂给中药治疗。视其面无华色 ,问之每逢五更时大便作泻 ,泻前自觉小腹作痛 ,无…  相似文献   

9.
梅建国 《河北医学》2001,7(3):285-286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是祖国医学辨证论治法则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中医的所谓“病”指的或是现代医学的病名 (如高血压、肾炎等 ,或是祖国医学的病名如头痛、水肿 )。同病异治是指相同的病由于病因、病理的不同 ,证亦不同 ,则治法全异。如同一个胁痛患者 ,由于肝气郁结者 ,当以疏肝理气为治 ,以柴胡疏肝汤加减 ;而肝阴不足证者 ,则应以养血滋阴为治 ,当用补肝汤治之。异病同治指的是不同的病 ,当疾病发展到某一阶段时 ,由于病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造成“证”的相同 ,则治则上采取相同的治法。如眩晕、水肿、腰痛这三种风马牛不相及的…  相似文献   

10.
笔者认为“同证异治”广泛存在于古代文献及临床实践中,指出了“同证异治”与“异病同治”的区别与联系.文章以肾阳虚证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方剂、临床各科疾病分析探讨了“同证异治”的内涵,这不仅是对“异病同治”在理论上的补充,同时也丰富了临床辨治思维.  相似文献   

11.
姚建平  李建生 《中医学报》2011,(9):1056-1057
目的:探讨异病类证与异病类治的诊疗思维方式的重要性.方法:基于概述病证结合模式下异病同证同治的概念和特点,提出异病类证与异病类治诊疗思维方式并进行讨论.结果:阐释了异病类证类治与方证相应、同病类证类治的关系.结论:探讨异病类证与异病类治的诊疗思维方式为中医辨证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推拿临床的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拿疗法 ,主要是对于某一经络或某一脏腑病变 ,在其病变的邻近部位或经络循行的远端部位上取穴 ,通过手法以调整经络气血的功能活动。所以推拿在临床中应辨所病脏腑和经络 ,即应看到一种病包括不同的几种证 ,又应看到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同一种证。在临床上我们应辩明病所属脏腑、经络 ,然后选穴治疗。现试举伤科和内妇科病例予以说明。1 同病异治1.1 眩晕 眩晕是临床常见症状 ,张景岳强调“无虚不能作眩” ,所以常取百会、风池、足三里、太溪治疗。但有的病例有效 ,有的无效。这就是由于症状虽然同是眩晕 ,但所病脏腑不同而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湿热中阻同病异证病人外周血总蛋白表达谱的变化,分析差异表 达蛋白质与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双向凝胶电泳,获得了外周血浆差异蛋白表达图谱,经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 谱分析鉴定出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获得了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肝郁脾虚和湿热中阻同病异证病人及健康人对照组血浆总 蛋白双向凝胶电泳银染图谱,健康组蛋白点为278±16个,肝郁脾虚证组为320±14个,湿热中阻证组为343±19个;通过对差异蛋 白质点进行质谱鉴定,共发现7个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包括免疫相关蛋白,炎症蛋白以及脂类代谢相关蛋白。结论慢性乙肝肝 郁脾虚和湿热中阻证型间存在多个差异表达蛋白,提示不同的蛋白质表达谱可能是同病异证的分子标签和证侯基础。  相似文献   

15.
16.
影像诊断是集解剖,生理,病理及疾病的影像表现于一体的综合思维,判断,分析过程。笔认识只要准确把握好某一疾病在不同时期的影像表现,结合临床表现,重视“异病同影与同病异影”之间的辩证思维与分析,找出规律,即可作出正确诊断,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7.
殷志红 《中国医药导报》2010,7(35):132-132,136
中医护理讲究整体性,人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相互联系,病理相互影响。中医的辨证施护,重视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同一种证,当不同的病发展处于同一的情况下,具有相同的病机,就可以采取"异病同护"。笔者从中医护理的特点对"异病同护"进行分析,并且通过实际案例应用论证"异病同护"。  相似文献   

18.
议同病异治     
议同病异治成淑凤(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郑州450000)主题词同病异治,医案笔者曾治疗两例“化脓性扁桃腺炎”,根据辨证采有用两种截然不同的治疗方法,收到良效,现介绍如下:例1.患儿姜某,男,3岁。1995年元月28日初诊。就诊时体温39.5℃有汗,已...  相似文献   

19.
基于代谢组学分析支气管哮喘中医“同病异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NMR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哮喘肾虚痰瘀型与非肾虚痰瘀型患者血浆代谢化合物,开展中医哮喘“同病异证”性研究。方法分别取肾虚痰瘀型和非肾虚痰瘀型哮喘患者及健康人的血浆进行1 H-NM R检测,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OPLS-DA)分析图谱。确定健康组与肾虚痰瘀型哮喘组、肾虚痰瘀型与非肾虚痰瘀型哮喘组血浆中的差异性代谢化合物。结果健康组与肾虚痰瘀型哮喘组、肾虚痰瘀型哮喘组与非肾虚痰瘀型哮喘组的代谢表型发生了显著变异,肾虚痰瘀型哮喘组与健康组比较,血浆中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乳酸、丙氨酸、糖蛋白、谷氨酰胺、肉碱、酪氨酸、肌酸、组氨酸、鲨肌醇、甘氨酸、葡萄糖、苏氨酸、肌醇、1-甲基组氨酸降低,肌酸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肾虚痰瘀型哮喘组与非肾虚痰瘀型哮喘组比较,肾虚痰瘀型哮喘组血浆中丙酮酸、甘氨酸升高;非肾虚痰瘀型哮喘组血浆中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乳酸、丙氨酸、糖蛋白、丙酮、酪氨酸、1-甲基组氨酸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支气管哮喘肾虚痰瘀证的临床症状在微观生物学存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但仍需进一步研究与明确,中医支气管哮喘存在一定的再分性,中医支气管哮喘“同病异证”性及中医哮喘肾虚痰瘀证存在一定的生物学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0.
同病异治     
陈某某,女、50岁。1983年6月3号就诊。 患者自述清晨泄泻已5年。近一年来,每至黎明腹痛腹胀,急于登厕,排稀便后症缓,小便清长,伴神疲乏力、纳呆、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弦。经数家医院检查无器质性病变,诊为慢性结肠炎。给予PPA、黄连素、强的松、次仓等治疗,均无效。中医根据晨泄多为命门火衰的理论,投四神丸亦未见效验。余细问病史,一年前因事与家人争吵,致使胸腹胀满,纳呆,肠鸣腹泻加重。证属木旺克土,肝强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