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城市低保与非低保人员的心理卫生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低保人员存在的心理卫生问题。方法 采用系统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徐州市3个办事处19个居委会中2005—03/08期间低保登记在册的450人为调查对象,同时1:1配对选取非低保人员作为对照。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心理卫生状况调查。该量表包括10个因子90个项目。一般状况由自制的一般状况问卷获悉。采取一对一施测方式。结果 放发问卷900份,收回合格问卷890份,有效率98.9%。低保人员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总均分、总分、阳性项目数、阳性项目均分均高于非低保人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低保人员年龄高,残疾人员和患有慢性疾病者比例高,文化水平和经济收入低,存在较多的心理卫生问题,应加大对低保人员的支持力度,舒缓其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劳教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为其心理矫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199名劳教人员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症状自评量表测评结果显示,127(63.8%)劳教人员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症状自评量表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及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结论劳教人员心理问题较多,适时的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3.
背景:每年都有大学新生由于不适应新生活而采取极端行为的案例报道,新生的心理健康关系到其对大学生活的适应,也关系到大学校园的稳定、和谐。目的:调查大学新生在入学初期的心理健康水平,筛选出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设计:横断面调查。单位:浙江省绍兴文理学院教育系。对象:于2003-11选择绍兴文理学院2003级新生4417名为观察对象。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调查大学生的心理卫生状况,症状自评量表含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进行5级评定:1没有、2较轻、3中等、4较重、5严重,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判定大学生是否有心理卫生问题。焦虑自评量表采用4级记分制,主要记录评定项目所定义的症状出现的频次,标准分以50分为临界点,得分越高表明焦虑状态越严重。抑郁自评量表主要的统计指标是抑郁严重度指数,指数范围是0.25~1.00。评分指数在0.50以下者为无抑郁;0.50~0.59为轻度抑郁;0.60~0.69的为中度抑郁;0.70以上的为重度抑郁。于新生进校3个月后进行集体测试。主要观察指标: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的得分情况。结果:共发放问卷4417份,回收4387份,有效率99.32%。①大学新生在强迫、恐怖、精神病性3个因子上的得分超过常模(t=2.88~4.82,P<0.01)。共检出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333名,占7.59%;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49名,占1.12%。②男女生在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上的得分呈现显著的性别差异(总均分t=5.56,P<0.01)。③症状自评量表抑郁因子和焦虑因子得分分别与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标准分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32和0.361。结论:①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欠佳。②女生较男生有较多的心理问题。③症状自评量表抑郁因子和焦虑因子得分分别与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标准分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为维护和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于2005-08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参加濮阳市继续教育的小学教师260名进行问卷调查。症状自评量表共有90个项目,包括10个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其他等。采用5级评分,1无,2轻度,3中度,4偏重,5严重。根据量表的因子分和总均分来了解被试的身心状况。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由肖水源编制,共10个项目,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等3个维度。结果:发放问卷260份,收回有效问卷241份,回收有效率为92.69%。①小学教师症状自评量表的总均分≥2者占总体的19.1%,主要心理问题是强迫和人际敏感。②社会支持总分和各因子分大都与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呈负相关(P<0.05或P<0.01)。③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及总均分关于社会支持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主观支持和支持的利用度对心理健康有较大的预测作用。结论:社会支持是影响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大学生人格问卷及症状自评量表在部队新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某警卫部队1579名新兵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及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获得有效问卷1515份.症状自评量表筛查新兵中度以上心理卫生问题检出率为2.97%;大学生人格问卷筛查,可能存在严重心理问题,需要尽快约请咨询的第一类新兵检出率为2.4%;可能有某种心理问题,但不甚严重,应引起咨询机构注意的第二类新兵检出率为3.4%;大学生人格问卷及症状自评量表的阳性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t=0.1789,P>0.05),两量表测试结果经Pearson相关分析有较高相关性(r=0.767).结论 大学生人格问卷及症状自评量表均可以用来评定部队新兵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外语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方法:于2005-11以西安外国语大学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47人,女生289人。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①症状自评量表:包括90个项目,分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和1个附加项目。评定方法采用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等5级得分标准,分别计为0,1,2,3,4分。②社会支持量表:共10个项目,包括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和社会支持总分4个因子,并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将量表中的“同事”改为“同学”,“配偶”改为“恋人”,去掉“儿女”这一项。结果:发放问卷640份,收回问卷568份,其中有效问卷336份,占收回问卷的59.15%。①在被试336名大学生中症状自评量表因子分≥2检出率为55.36%,因子分≥3的检出率为12.8%。②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比较,外语院校大学生总体在症状自评量表各症状因子的均分和标准差除焦虑因子略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水平外,其他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P<0.05或P<0.01);与全国成人常模比较,外语院校大学生总体在症状自评量表各症状因子上的均分与标准差相对较高,除躯体化因子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不明显外,其他因子与全国常模比较,均具显著性差异(P<0.01)。③外语院校男生症状自评量表的恐怖因子得分低于女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男生的社会支持总分、支持利用度略高于女生,主观支持分略低于女生,差异不显著(P>0.05),男生的客观支持分低于女生,差异显著(P<0.05)。⑤将受试的大学生按症状自评量表总均分<2、≥2分组,两组的社会支持各因子得分情况结果:总均分<2组的社会支持总分、支持利用度明显高于总均分≥2组,差异显著(P<0.05,P<0.01)。⑥外语院校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社会支持总分及其各因子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呈显著性负相关。结论:外语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偏低。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之间呈显著性负相关,良好的社会支和善于利用好社会支持有益于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强戒人员心理卫生状况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宁夏银川市、石嘴山市327例药物依赖强戒人员进行SCL-90测定。结果 海洛固依赖者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中各因子及总分、总均分显著高于常模(P〈0.01),且这些差异与脱毒者复吸原固有着直接的联系。在327例药物依赖强戒人员中男女SCL-90测定中,除躯体化、阳性项目平均分因子外,其他备因子及总分、总均分均有显著差异.尤以强迫症状、抑郁、总分、总均分、阴性项目常数、阳性项目因子及总分、总均分差异非常显著。提示女性海洛固依赖者的心理缺陷较男性海洛因依赖者为重。结论 海洛因依赖者的个性心理特征为明显的社会适应障碍,对自己健康过分关注,缺乏对社会环境的归属感,容易将自己的问题合理化而归因于别人,并由这种心理特征增加了复吸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驻岛海军军人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于2003-07/08以南方某驻岛部队一个分队为观察群体,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男性军人107名作为调查对象。被试均自愿参加评估,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评定人格特征、简易应对方式量表评定应对方式、症状自评量表测定心理健康水平。艾森克个性问卷共88个条目,选取量表反映的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3个维度对人格特征加以分析。症状自评量表由90个问题组成,包含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对每个问题采取5级评分(1~5级,1没有,2很轻,3中等,4偏重,5严重),根据总均分及各因子分的高低来评估心理健康水平。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由20个条目组成,采用4级评分,0不采用、1偶尔采用、2有时采用和3经常,量表进一步分为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两个因子。主要进行驻岛海军军人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分析,症状自评量表总均分与个人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各因子的逐步回归分析,加入交互作用变量的分层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107份,其中有7份问卷漏填选项,视为不完整问卷,合格问卷100份,有效率93.5%。①神经质、精神质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及总均分呈显著性正相关,内外向与症状自评量表强迫、人际敏感、抑郁、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分及总均分呈显著性负相关。②消极应对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及总均分呈显著性正相关;③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为神经质、积极应对、消极应对、神经质与消极应对的交互作用,标准回归系数分别是0.046、-0.167、-0.167、0.879。结论:驻岛海军军人的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国正常成年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与1986版常模数据进行比较,同时评价症状自评量表的信度。方法:采用分层二阶段整群抽样的原则,对源自中国人生理、心理常数课题组2002/2004期间进行的河北省、浙江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三省区10个城市70个调查现场的中国正常人群的生理常数调查,以省、自治区作为主层,城市和农村为2个分层,每个主层各整群抽取若干个社区和村,以抽到的社区和村的所有符合条件的正常成年人作为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对象。采用自制的一般人口学特征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对三省区的10052名正常成年人进行调查。一般人口学特征问卷内容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教育水平等,症状自评量表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共10个因子90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5级计分制,记录总得分,因子得分和阳性项目数(评分在2~5的项目数)。并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和分半信度来评价量表的信度。结果:在符合条件的调查对象10052人中,收回合格问卷9107份,应答率为90.599%。①症状自评量表的各个因子和总量表的分半信度系数在0.57~0.94,Cronbach’sα系数在0.68~0.97。②不同年龄组间症状自评量表的10个因子、总得分和阳性项目数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中年组症状自评量表的躯体化因子得分最高,其他各因子得分、阳性项目数和总得分均随年龄增大而降低。③不同性别间除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和精神病性外其他因子得分、阳性项目数和总得分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其中女性在症状自评量表的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及其他因子的得分、阳性项目数和总得分均高于男性,而男性偏执因子得分高于女性。④城乡之间症状自评量表的9个主要因子、阳性项目数和总分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城市成年人的躯体化健康状况显著好于农村成年人,但是容易出现强迫、偏执等症状以及人际关系敏感。⑤本次调查躯体化因子的得分显著高于1986版常模数据,而其他8个因子的得分低于1986版常模数据。结论:中年人的躯体化健康较脆弱;女性的心理健康状况尤为脆弱;城市成年人的躯体化健康状况好于农村成年人,但易出现强迫、偏执等症状以及人际关系敏感;除躯体化因子得分显著高于1986版常模数据外,症状自评量表的其他8个因子得分低于1986版常模,说明20年来中国正常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生了很多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国正常成年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与1986版常模数据进行比较,同时评价症状自评量表的信度。方法:采用分层二阶段整群抽样的原则,对源自中国人生理、心理常数课题组2002/2004期间进行的河北省、浙江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三省区10个城市70个调查现场的中国正常人群的生理常数调查,以省、自治区作为主层,城市和农村为2个分层,每个主层各整群抽取若干个社区和村,以抽到的社区和村的所有符合条件的正常成年人作为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对象。采用自制的一般人121学特征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对三省区的10052各正常成年人进行调查。一般人口学特征问卷内容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教育水平等,症状自评量表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共10个因子90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5级计分制,记录总得分,因子得分和阳性项目数(评分在2-5的项目数)。并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和分半信度来评价量表的信度。结果:在符合条件的调查对象10052人中,收回合格问卷9107份,应答率为90.599%。①症状自评量表的各个因子和总量表的分半信度系数在0.57-0.94,Cronbaeh’s a系数在0.68-0.97。②不同年龄组间症状自评量表的10个因子、总得分和阳性项目数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中年组症状自评量表的躯体化因子得分最高,其他各因子得分、阳性项目数和总得分均随年龄增大而降低。③不同性别间除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和精神病性外其他因子得分、阳性项目数和总得分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其中女性在症状自评量表的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及其他因子的得分、阳性项目数和总得分均高于男性,而男性偏执因子得分高于女性。④城乡之间症状自评量表的9个主要因子、阳性项目数和总分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城市成年人的躯体化健康状况显著好于农村成年人,但是容易出现强迫、偏执等症状以及人际关系敏感。⑤本次调查躯体化因子的得分显著高于1986版常模数据,而其他8个因子的得分低于1986版常模数据。结论:中年人的躯体化健康较脆弱;女性的心理健康状况尤为脆弱;城市成年人的躯体化健康状况好于农村成年人,但易出现强迫、偏执等症状以及人际关系敏感;除躯体化因子得分显著高于1986版常模数据外,症状自评量表的其他8个因子得分低于1986版常模,说明20年来中国正常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生了很多变化。  相似文献   

11.
驻岛海军军人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驻岛海军军人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于2003-07/08以南方某驻岛部队一个分队为观察群体,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男性军人107名作为调查对象.被试均自愿参加评估,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评定人格特征、简易应对方式量表评定应对方式、症状自评量表测定心理健康水平.艾森克个性问卷共88个条目,选取量表反映的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3个维度对人格特征加以分析.症状自评量表由90个问题组成,包含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对每个问题采取5级评分(1~5级,1没有,2很轻,3中等,4偏重,5严重),根据总均分及各因子分的高低来评估心理健康水平.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由20个条目组成,采用4级评分,0不采用、1偶尔采用、2有时采用和3经常,量表进一步分为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两个因子.主要进行驻岛海军军人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分析,症状自评量表总均分与个人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各因子的逐步回归分析,加入交互作用变量的分层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107份,其中有7份问卷漏填选项,视为不完整问卷,合格问卷100份,有效率93.5%.①神经质、精神质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及总均分呈显著性正相关,内外向与症状自评量表强迫、人际敏感、抑郁、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分及总均分呈显著性负相关.②消极应对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及总均分呈显著性正相关;③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为神经质、积极应对、消极应对、神经质与消极应对的交互作用,标准回归系数分别是0.046、-0.167、-0.167、0.879.结论:驻岛海军军人的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黎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169-171
背景:每年都有大学新生由于不适应新生活而采取极端行为的案例报道,新生的心理健康关系到其对大学生活的适应,也关系到大学校园的稳定、和谐。目的:调查大学新生在入学初期的心理健康水平,筛选出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设计:横断面调查。单位:浙江省绍兴文理学院教育系。对象:于2003-11选择绍兴文理学院2003级新生4417名为观察对象。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调查大学生的心理卫生状况,症状自评量表含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进行5级评定:1没有、2较轻、3中等、4较重、5严重,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判定大学生是否有心理卫生问题。焦虑自评量表采用4级记分制,主要记录评定项目所定义的症状出现的频次,标准分以50分为临界点,得分越高表明焦虑状态越严重。抑郁自评量表主要的统计指标是抑郁严重度指数,指数范围是0.25~1.00。评分指数在0.50以下者为无抑郁;0.50~0.59为轻度抑郁;0.60~0.69的为中度抑郁;0.70以上的为重度抑郁。于新生进校3个月后进行集体测试。主要观察指标: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的得分情况。结果:共发放问卷4417份,回收4387份,有效率99.32%。①大学新生在强迫、恐怖、精神病性3个因子上的得分超过常模(t=2.88~4.82,P〈0.01)。共检出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333名,占7.59%;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49名,占1.12%。②男女生在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上的得分呈现显著的性别差异(总均分t=5.56,P〈0.01)。③症状自评量表抑郁因子和焦虑因子得分分别与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标准分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32和0.361。结论:①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欠佳。②女生较男生有较多的心理问题。③症状自评量表抑郁因子和焦虑因子得分分别与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标准分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13.
李志凯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6):154-155
目的:分析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为维护和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于2005—08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参加濮阳市继续教育的小学教师260名进行问卷调查。症状自评量表共有90个项目,包括10个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其他等。采用5级评分,1无,2轻度,3中度,4偏重,5严重。根据量表的因子分和总均分来了解被试的身心状况。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由肖水源编制,共10个项目,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等3个维度。结果:发放问卷260份,收回有效问卷241份,回收有效率为92.69%。①小学教师症状自评量表的总均分≥2者占总体的19.1%,主要心理问题是强迫和人际敏感。②社会支持总分和各因子分大都与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呈负相关(P〈0.05或P〈0.01)。③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及总均分关于社会支持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主观支持和支持的利用度对心理健康有较大的预测作用。结论:社会支持是影响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脑卒中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分析其不同角色、性别、文化程度及其居住地的差异,并与相关国内常模比较。方法:选择2003-07/2004-1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的家属71名,入组时均知情同意,自愿参加,且无精神疾病及其他严重疾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及自制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症状自评量表以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分作为本调查的心理状况指标,评估标准为总分≥160分或阳性项目≥43项或任意一项因子分≥2,可考虑筛查阳性,提示可能有比较明显的心理问题。自制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居住地,与患者的关系(配偶或子女)等自然情况。在神经内科发放统一制作的量表及问卷,被试家属现场填写,当场收回。结果:共发放73份量表及问卷,收回合格问卷71份,合格71份,有效率97.2%。①脑卒中患者家属的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除人际关系、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外,其他各因子得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明显(P<0.01)。②患者子女躯体化、抑郁、焦虑3因子得分明显高于配偶得分犤(2.11±0.64,2.30±0.65,2.17±0.60);(1.65±0.56,1.93±0.59,1.75±0.58),P<0.05犦。③女性在躯体化、抑郁因子分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外语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方法:于2005-11以西安外国语大学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47人,女生289人.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①症状自评量表:包括90个项目,分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和1个附加项目.评定方法采用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等5级得分标准,分别计为0,1,2,3,4分.②社会支持量表:共10个项目,包括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和社会支持总分4个因子,并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将量表中的“同事”改为“同学”,“配偶”改为“恋人”,去掉“儿女”这一项.结果:发放问卷640份,收回问卷568份,其中有效问卷336份,占收回问卷的59.15%.①在被试336名大学生中症状自评量表因子分≥2检出率为55.36%,因子分≥3的检出率为12.8%.②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比较,外语院校大学生总体在症状自评量表各症状因子的均分和标准差除焦虑因子略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水平外,其他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P<0.05或P<0.01);与全国成人常模比较,外语院校大学生总体在症状自评量表各症状因子上的均分与标准差相对较高,除躯体化因子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不明显外,其他因子与全国常模比较,均具显著性差异(P<0.01).③外语院校男生症状自评量表的恐怖因子得分低于女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男生的社会支持总分、支持利用度略高于女生,主观支持分略低于女生,差异不显著(P>0.05),男生的客观支持分低于女生,差异显著(P<0.05).⑤将受试的大学生按症状自评量表总均分<2、≥2分组,两组的社会支持各因子得分情况结果:总均分<2组的社会支持总分、支持利用度明显高于总均分≥2组,差异显著(P<0.05,P<0.01).⑥外语院校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社会支持总分及其各因子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呈显著性负相关.结论:外语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偏低.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之间呈显著性负相关,良好的社会支和善于利用好社会支持有益于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6.
背景:长期工作于偏远山区的小学教师,由于环境和条件等因素会对其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目的:分析山区教师心理健康现状,以寻找对策提高山区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设计:以偏远山区教师为观察对象的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单位:忻州师范学院教育系。对象:于2003-12/2004-02在山西省的五台、神池、河曲等七个县市,选取最为偏远山区的28所学校随机抽取教师182名作为调查对象。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山区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测评。症状自评量表由90个项目组成,包涵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焦虑、抑郁、敌意、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采用5级评分(1从无,2轻度,3中度,4相当重,5严重)。评估标准:因子分≥2分者即有轻度症状者;只要有1个因子得分≥3分者,则被视为可能有中度以上心理问题。主要统计指标为9个因子评分,中度痛苦水平因子检出率(因子分≥3),阳性项目数(因子分≥2分)。并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主要观察指标:山区男女教师和不同年龄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状况。结果:发放问卷182份,收回合格问卷146份,有效率80.2%。①心理问题总检出率为51.7%,其中男教师为48.8%,女教师为53.3%。有中度以上心理问题者占6.1%,其中男教师为1.4%,女教师为4.8%。各种心理问题在山区教师中的检出率为2.1%~12.3%,按检出率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强迫症,焦虑,人际敏感,抑郁,躯体化,精神病性,偏执,恐怖,敌意。②山区教师症状自评量表的总分和总均分明显高于常模,阳性项目数相对于常模较低,但阳性项目的平均分却明显高于常模。说明山区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总体上差于国内正常人群。③山区教师在症状自评量表所有因子的得分上均明显高于国内正常人群的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④山区女教师的阳性项目数、阳性项目均分都高于男教师。女教师在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因子上得分都高于男教师,差异有显著性(P<0.05)。⑤≥30岁的教师阳性项目均分、躯体化、恐怖等因子的得分高于30岁以下的教师,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山区教师心理问题检出率较高,集中表现在强迫、人际敏感、焦虑、抑郁、躯体化等方面。山区教师症状自评量表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平均分以及各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国内正常人群。女教师心理问题发生率高于男教师。30岁以上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较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学生防御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于2004-05以山东聊城某大学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196人,其中男101人(51.5%),女95人(48.5%),平均年龄(20±2)岁。采用防御方式问卷评估大学生的防御方式类型,由88个项目组成,每一项目按1~9级评分,得分越接近9说明应用此种防御方式的频率越大,将项目得分归纳为24种防御方式,4大因子,即不成熟型,成熟型,中间型及掩饰;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调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包含90个项目,按1~5级评分,将项目得分归纳为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阳性症状均分、阳性症状痛苦水平等5项总体指标及9个因子分,总分≥158分,或阳性项目数>45项,或任一因子分≥2分者,提示有轻度心理问题,阳性症状痛苦水平得分越低,表示心理问题越严重,其他总体指标和因子得分越高表示心理问题越严重。主要观察心理健康状况不同者防御方式的差异以及大学生防御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并对二者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共调查196名大学生,所有被试的测试结果都无缺失值,全部进入统计分析。①心理健康状况不同者防御方式的差异:将大学生按症状自评量表得分情况,即以总分的平均值158分为界限,分成高分组(n=89)和低分组(n=107),症状自评量表高分组的大学生在不成熟型防御方式、中间型防御方式和掩饰因子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低分组(P<0.01)。而在成熟型防御方式上的得分两组大学生的差异不显著(P>0.05)。②防御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分析:不成熟型防御方式与症状自评量表中各因子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除敌对因子外,中间型防御方式与症状自评量表的其他指标正相关显(P<0.01),其中制止、同一化、回避、隔离等防御方式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的相关程度最密切。掩饰因子与除躯体化因子外的其他各因子均有显著正相关(P<0.01)。成熟型防御方式除与躯体化因子负相关显著外,与其他因子的负相关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③防御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多元回归分析:分别以症状自评量表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指标为因变量,以防御方式的四个大因子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只有不成熟型防御方式进入回归方程,不成熟型防御方式可以有效地解释心理健康状况各项评价指标的总变异。结论:①心理健康状况不同的正常大学生群体,其防御机制的动用程度和选择类型等存在显著差异。②正常人若过多使用不良的防御机制应付生活中的冲突或挫折,将导致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③不成熟型防御方式是不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拟一般资料问卷及症状自评量表对134例精神病患者家属进行评定分析.结果 精神病患者家属症状自评量表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及躯体化、强迫、焦虑、抑郁、恐怖、偏执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敌对因子分显著低于国内常模,差异均有显著或极显著性(P<0.05或0.01).精神病患者家属症状自评量表评分与患者住院的次数、住院费用来源、家庭经济状况因素显著相关(P<0.01).结论 精神病患者家属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患者住院次数、住院费用来源、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与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脊髓损伤截瘫住院患者的心理状况。方法: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S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问卷,对脊髓损伤截瘫患者309例进行测评并分析。结果:发出问卷309份,回收有效问卷269份;PTSD-SS测评结果显示,本组患者PTSD症状总均分和3大症状平均分均>2.9分;SCL-90问卷结果显示,本组患者焦虑、抑郁、躯体化、恐惧、精神病性因子分高于中国常模(P<0.05),人际关系分低于中国常模(P<0.05);患者对创伤事件的主观评定、反复性体验、回避反应及PTSD-SS总均分与SCL-90各因子得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脊髓损伤截瘫患者会出现一定程度的PTSD症状和多种情绪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有关教师人格、心理健康的研究多集中于文化课程,对于室外体育课中体育教师人格、心理健康的研究相对较少。本调查拟对此作一尝试性工作,为完善教师人格、心理健康研究,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方法:2005-03/06以江苏省部分高校207名体育教师为调查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及艾森克个性问卷对207名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进行评价。症状自评量表共90个自我评定项目。测验的9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艾森克个性问卷共85个项目,包括为精神质、内外向性、情绪稳定性以及掩饰性4个人格维度分。结果:共发放问卷253份,回收有效问卷207份。①症状自评量表9项因子中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因子阳性问题的百分率为97.56%,躯体化和敌对因子阳性问题的百分率为92.68%,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阳性问题的百分率为90.24%,焦虑和恐怖因子阳性问题的百分率为87.80%和78.05%。②体育教师症状自评量表9项因子分除“人际关系敏感”外,其余因子分均高于常模的相应因子分(P<0.05)。“恐怖”、“精神病性”2项因子与全国常模相比差异极其显著(P<0.01)。③男女教师心理健康的比较中,除“恐怖”因子外,其余因子都存在差异(P<0.05),“躯体化”、“抑郁”两个因子差异极其显著(P<0.01)。④体育教师艾森克个性问卷精神质分与情绪稳定性分与常模组比较差异不显著,内外向性、掩饰性分差异极其显著(P<0.001)。⑤在4个人格维度中,精神质与症状自评量表各种症状的相关系数最高,其次为情绪稳定性,内外向性及掩饰性与症状因子呈较低的负相关(除外内外向性与偏执因子)。结论:本调查结果显示高校体育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一般人群相当,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体育教师的人格特征表现为比一般人群更外向,掩饰程度较低,其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以精神质及情绪稳定性相关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