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日本仁和寺本《黄帝内经太素》中的异体字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仁本异体字主要是唐初杨上善《太素》成书前后异体字盛行所造就的产物,反映了《太素》成书时的旧貌。其在保存古本《内经》、校勘古医籍等方面具有重要学术和文献价值。并提出仁本异体字可为编纂大型中医字典、纠正现有字典错讹提供重要书证  相似文献   

2.
成书于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对人体生命的起源、本质,生命的生长、繁殖、发育、运动形式、思维等生命现象发生的机理及其与自然环境变化的关系等,有着极为丰富的论述。本文对《黄帝内经》关于生命的论述,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并从生命的分类、生命的起源、生命的现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发掘和阐述,尤其是对胎孕、男女性别、人体生长发育、人体寿命、人体感觉功能、人体精神思维、健康、体质等方面,作了客观而深入的论述。中医学理论就是在《黄帝内经》生命科学的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黄帝内经》关于生命科学的理论反为中医学理论所掩盖,不为人们所注意。本文发掘《黄帝内经》生命科学理论,旨在光大《黄帝内经》的学术成就,对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亦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3.
《黄帝内经》成书虽然晚于《史记》,但是《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仅仅29个医学案例约1.1万字的内容,就与《黄帝内经》在征引医学文献名谓、行文格式、问对体例、医学术语、精气—阴阳—五行的哲学  相似文献   

4.
《黄帝内经》成书虽然晚于《史记》,但是《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仅仅29个医学案例约1.1万字的内容,就与《黄帝内经》在征引医学文献名谓、行文格式、问对体例、医学术语、精气—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疾病传变规律、"治未病"理念、"病人为治病之本"的观念、用"整体观念"阐述医学知识、10岁的年龄段划分、重视"胃气"在疾病预后变化中的意义、"杂合以治"的治病理念等12个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根据其中所传载的医学信息,提示司马迁及其此后时代的医学成就已经为《黄帝内经》理论的构建和成书准备了充足的文化基础、哲学基础、思维基础、方法学基础,尤其是构建医学理论时所必需的临床实践基础。只要认真地研读其中的内容后就有一种可以从中找到《黄帝内经》的影子之感,紧随其后的几十年成书也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五运六气理论的历法背景,从《黄帝内经》历法特征解读五运六气理论的背景基础。[方法]以文献研究方法,探究历法形成、《黄帝内经》中的历法及表现方式与五运六气理论的关系。[结果]古代历法是以天象为本而制定,体现了天地阴阳万物的变化规律。《黄帝内经》中的历法有太初历、四分历、十月太阳历。运气理论灵活运用了十月太阳历的内涵,并与太初历、四分历相统一。《黄帝内经》体现历法的方式有圭表测影、漏刻计时、正月建寅、四季五季、九宫八风、五运六气、二十四节气、六十甲子等表达方式。[结论]五运六气以太初历、古四分历、十月太阳历为基础,解读历法背景对学习运气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需关注全科医学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医学与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当人们身体有病痛之时总会寻求解决的方法,尽管在远古时代医巫不分,当人们求助于巫祝之时,其目的仍在于医疗。在一些文明古国,医学较早地与巫术分家,形成其独立的体系,古希腊、阿拉伯、古印度以及我国皆是如此。在我国,成书于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便是明证。在《黄帝内经》中不只论及躯体的疾病,还叙述了七情六欲与疾病的关系、环境与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图文并茂提纲挈领──《内经选注图解》评介福建中医学院学报编辑部(福州350003)丁春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福州350001)姜作周《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成书于公元前2世纪战国末期的中医早期代表作,为历代中医学人必读的经典著作。但该...  相似文献   

8.
络病学说形成与发展的三个里程碑(一)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络病学说是伴随着经络学说的发展而逐步建立的,纵观二千余年络病学说发展史,共有三次大发展,一是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医学奠基之作《黄帝内经》首次明确提出“络”的概念,并奠定了络脉与络病的理论基础;二是中医学临床奠基之作《伤寒杂病论》,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作为外感热性病及内伤杂病的辨治总纲,  相似文献   

9.
本年表对《黄帝内经太素》成书迄今1300年间(公元666-1998年)中日两国有关研究史实,凡有年可稽者予以收集。内容包括成书、东渡、引述、政令、亡佚、复出、传抄、舶归、保护、国宝认定、刊印、考证、评论、校注、辑佚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百姓”一词在古书中有“百官”与“平民”两个含义,《黄帝内经》中出现的“百姓”所表之义应属前者,这是上古时期的用法,年代应在战国之前。由此传递出的信息是:《黄帝内经》中某些篇章的成书年代也应在这一时期,它的出现要早于《论语》、《孟子》等古书;同时,根据对现存一些文献资料的分析,战国之前应当是已经产生了医学书籍,从而进一步说明《黄帝内经》中的某些篇章出现在战国之前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11.
《神农本草经》书名出现时代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文献说《神农本草经》书名出现在先秦,通过《汉书·艺文志》、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古籍命名历史、经书名称出现时代等论证,从而否定先秦有《神农本草经》书名出现。“本草”二字到西汉*才有。西汉设有方士、本草官。汉成帝曾罢方士、本草等待诏70余人归家,汉平帝又复诏之,应诏者数千人。被诏的本草人,撰写本草书,并托名神农,卑能取信于上级,从而获得本草待诏的机会。所以《神农本草经》书名的出现,是在西汉本草待诏的时代。  相似文献   

12.
《神农本草经》中出现时代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文献说《神农本草经》书名出现在先秦,通过《汉书.艺文志》、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古籍命名历史、经书名称出现时代等论证,从而否定先秦有《神农本草经》书名出现。“本草”二字到西汉才有。西汉设有方土、本草官。汉成帝曾罢方土、本草等待诏70余人归家,汉平帝又复诏在诏者数千人。被诏的本草人,撰写本草书,并托名神农,扦能取信于上级,从而获得本草待诏的机会。所以《神农本草经》书名的出现,是在西汉本草待诏的时代  相似文献   

13.
《窦太师针经》为元代针灸古籍,现存清代及民国两种抄本。清代抄本题作“秘抄杨氏家传针经图”,民国抄本与“玉龙歌”合抄,题作“玉龙歌”。经考证,这两种抄本确系《窦太师针经》的不同传本,但确切书名尚无定论。其作者并非窦汉卿本人,当是窦氏传人整理,又经后人补注。其中清代抄本具有本文、附注、提行集注、眉批等多种构成。由于《窦太师针经》为甄权后又一次,也是唯一次对针灸腧穴基于临床实践的总结,因而极具文献价值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风病辨治阴阳为纲源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中风病阴阳为纲简化辨证,源远流长。《内经》奠定辨病阴阳为纲大宗,张仲景《金匮要略》进行初步归纳,唐孙思邈强调先定其冷热,已具阴阳为纲雏形;明杨继洲、王肯堂明确提出中风要分阴阳辨治;明赵献可、清周学海、近现代任应秋就阴阳为纲的病理基础阴虚和阳虚及治法方药进行完善和发展。中风病阴阳为纲简化辨证,理论依据充分,提纲挈领,最为简洁实用,应加以继承发扬,制定统一的规范和量化标准,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两汉时期是乐府发展史上的旺盛期,但就在这个时期经历了一个断层,即西汉末年哀帝废除乐府,其中原因不甚明了.在此,就汉哀帝罢黜乐府的前后经过,特别是他作为一个末落的君主,面对当时政治腐朽、文化思潮激烈冲突的情形下,通过他对待音乐的态度,说明其废除乐府的思想根源及其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6.
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反淫》,是一篇以魂和魄对话形式写成的“七体”赋,以魂为客,以魄为主,体现了二元论的魂魄观.与《反淫》成书时间相近的《黄帝内经》中,五脏藏神说以及从精神情志层面对魂魄的定义,认为形魄俱生而无先后,魄内阳气之神者为魂,与《反淫》篇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六经及六经辨证来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解《伤寒论》六经及六经辨证的来源,通过对《周易》、《内经》、《伤寒论》等古代哲学典籍知医学典籍的分析研究,揭示出《伤寒论》六经理论和六经辨证方法的来源和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渐进过程,它经过了对古代哲学和汉代以前医学的传承和嬗变,并融入了张仲景个人的临床买践经验和思维成果。首先其思辩性理论来源于《周易》,是《周易》中的辩证法思想和对事物的认识论;其次是其医学理论来源于《内经》,《内经》的理论雏形奠定了六经辨证方法的基础;前两者的结合加之仲景个人思维成果形成了系统的六经理论和六经辨证方法。  相似文献   

18.
先秦、秦汉时期的医学伦理学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黄帝内经·素问》四失五过、《史记》六不治的今释及淳于意、张仲景医术、医德医风再述,勾勒我国早期医学伦理思想的发展轨迹,阐述我国医学伦理思想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先秦、秦汉朴素医德思想,进而挖掘其对改善当前医生职业道德与医患关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流传至今的《类经》版本不少,有些存在着某种渊源关系。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所藏明刻本可能为目前所知《类经》的最早版本。《类经》之版本流传有两大类型,即带有《内经》原篇目的版本和不带有《内经》原篇目的版本。金阊童涌泉本、天德常本等明刻本为国内诸清刻本之源,日和刻本源于带有“《内经》原目”的明刻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