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槲皮素和补骨脂素的雌激素作用以及调控雌激素受体亚型表达的作用机制。方法10μmol.L-1槲皮素和10μmol.L-1补骨脂素分别处理T47D细胞48 h,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对雌激素依赖性乳腺癌细胞T47D雌激素受体亚型ERα和ERβ表达的影响,并以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780为工具药来评价槲皮素和补骨脂素发挥雌激素样作用与雌激素受体的关系。结果槲皮素、补骨脂素在10μmol.L-1可明显诱导T47D细胞ERαmRNA和蛋白表达,而对ERβ表达没有影响。当与ICI182,780共孵育T47D细胞ERα表达被拮抗。结论槲皮素、补骨脂素产生的促进ER阳性细胞增殖的雌激素样作用是通过增加ERα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异补骨脂素的植物雌激素作用及其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利用雌激素受体(estrogenic receptor,ER)阳性乳腺癌T47D细胞和ER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观察异补骨脂素(isopsoralen)的雌激素样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靶点和机制。方法以ER拮抗剂ICI182,780为工具药,采用MTT细胞增殖实验观察异补骨脂素对T47D和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异补骨脂素对T47D细胞pS2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的影响。结果1×10-6mol·L-1和1×10-7mol·L-1异补骨脂素能够促进T47D细胞增殖,提高细胞分裂增殖指数,且该作用可被ICI182,780所拮抗;1×10-6mol·L-1和1×10-7mol·L-1异补骨脂素对MDA-MB231细胞增殖无影响。PCR及流式蛋白检测结果显示:1×10-6mol·L-1和1×10-7mol·L-1异补骨脂素可使pS2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同时加入ICI182,780可部分拮抗异补骨脂素对pS2表达的诱导和促进作用。结论异补骨脂素具有植物雌激素作用,该效应可通过作用于靶细胞雌激素受体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经典雌激素受体(estrogenic receptor,ER)和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 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GPER)阳性乳腺癌T47D细胞,探索丹参酮ⅡA(Tanshinone ⅡA)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及其GPER介导与调节功能。方法以GPER激动剂G1和GPER拮抗剂G15为工具药干预,并应用GPER SiRNA转染构建GPER基因沉默的T47D细胞,利用MTT细胞增殖实验观察丹参酮ⅡA对T47D细胞增殖速率的影响及GPER的介导作用。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丹参酮ⅡA对T47D细胞GPER表达情况的影响。结果 1×10-5mol·L-1~1×10-7mol·L-1丹参酮ⅡA能够明显抑制T47D细胞增殖,且该抑制作用可被G1拮抗,可被G15增强。丹参酮ⅡA作用于GPER基因沉默的T47D细胞,该细胞表现出更为明显的生长抑制效应。Western blot测定结果表明,1×10-5mol·L-1和1×10-6mol·L-1丹参酮ⅡA可使T47D细胞GPER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结论丹参酮ⅡA具有抑制乳腺癌T47D细胞增殖的作用,该抑制作用可经GPER途径介导;且丹参酮ⅡA具有对靶细胞GPER表达的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槲皮素、补骨脂素对乳腺癌细胞株MCF-7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槲皮素(quercetin,Que)和补骨脂素(psor-alen,Pso)对人类乳腺癌细胞株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和蛋白印迹法检测槲皮素和补骨脂素对雌激素依赖性乳腺癌细胞MCF-7的影响,并以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780为工具药来评价槲皮素和补骨脂素发挥雌激素样作用与雌激素受体的关系。结果①槲皮素、补骨脂素在10μmol.L-1可使MCF-7细胞增殖指数明显升高,增加S期细胞的比例,与10-3μmon.L-1E2阳性对照组的变化趋势一致。当ICI182,780分别与E2、金雀异黄素、槲皮素、补骨脂素共孵育48 h后,E2、金雀异黄素、槲皮素、补骨脂素的增殖效应被抑制,细胞周期S期细胞数比例下降,G0/G1期细胞数比例上升。②10μmol.L-1槲皮素和10μmol.L-1补骨脂素均上调MCF-7细胞ERα蛋白水平,而对ERβ蛋白表达没有影响;当分别与ICI182,780共孵育MCF-7细胞ERα蛋白表达被拮抗。结论槲皮素和补骨脂素具有雌激素活性,此作用是通过雌激素受体(ER)介导的;产生的类似金雀异黄素促进MCF-7细胞增殖的作用是通过增加ERα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双酚S(Bisphenol S,BPS)在T47D乳腺癌细胞中的雌激素活性,探讨雌激素受体α(ERα)在BPS诱导的雌激素效应中的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的BPS刺激T47D乳腺癌细胞,通过新型四唑盐WST-8方法检测BPS诱导的细胞增殖,观察其增殖情况;通过Real-time PCR检测BPS对ERα下游基因(CTSD、GREB1、TFF1)mRNA表达的影响;利用ER抑制剂ICI182780研究ER在BPS诱导雌激素活性中的作用。结果细胞增殖实验显示当BPS达到1μmol/L时能显著刺激细胞增殖(P0.05),并且随着剂量的升高呈现出剂量-效应关系。1~10μmol/L BPS能够显著诱导ERα下游基因mRNA的表达(P0.01)。然而,雌激素受体抑制剂ICI182780能够显著抑制BPS诱导的细胞增殖和基因表达(P0.01)。结论在1~10μmol/L剂量下,双酚S能够在T47D细胞中具有明显的雌激素活性,并且该活性与ER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槲皮素(quercetin,Que)的植物雌激素作用及其可能的受体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槲皮素对雌激素依赖性乳腺癌细胞T47D和非雌激素依赖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细胞增殖作用,流式细胞术对T47D细胞的增殖情况进行分析.Western blot方法测定槲皮素对T47D细胞雌激素受体两种亚型ERα和ERβ表达的影响,并以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780为工具药来评价槲皮素发挥雌激素样作用与雌激素受体的关系.结果:与溶剂对照组相比较,槲皮素(10,20,40 μmol·L-1) 能显著促进T47D细胞的增殖,而抑制雌激素受体阴性MDA-MB231细胞,并将T47D细胞周期由G1期向S期推进,促进DNA合成,提高细胞分裂增殖指数;且槲皮素促进T47D细胞增殖作用被雌激素受体拮抗剂所拮抗,槲皮素在10 μmol·L-1可明显诱导T47D细胞ERα蛋白表达,而对ERβ表达没有影响.当与ICI 182,780共孵育T47D细胞ERα表达被拮抗.结论:槲皮素具有雌激素活性,此作用是通过影响雌激素受体ERα蛋白表达介导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刺槐素对乳腺癌T47D细胞增殖的影响,探究刺槐素雌激素样作用的主要介导受体。方法磺酰罗丹明B(SRB)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q PCR检测雌激素受体-α(ERα)、雌激素受体-β(ERβ)、细胞增殖抗原标记物(Ki67)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ERα、ERβ蛋白表达。结果刺槐素浓度为0.001~10μmol·L~(-1),能促进T47D细胞增殖,使S和G_2/M期的细胞比例明显增加,增殖指数升高,同时增加Ki67 mRNA的表达,此作用可被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 182.780所拮抗。刺槐素及17β-雌二醇(E2)均可上调ERα和ERβ的表达,刺槐素联合ERα受体拮抗剂(MPP)可逆转刺槐素的促增殖作用,使S和G_2/M期的细胞比例明显降低,减少Ki67mRNA的表达;但刺槐素联合ERβ受体拮抗剂(PHTPP)处理虽可抑制细胞增殖效应,使S和G_2/M期的细胞比例降低,减少Ki67 mRNA的表达,但作用不明显。结论刺槐素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在0.001~10μmol·L~(-1)浓度范围内,可通过调节ERα受体表达来促进T47D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双酚A(Bisphenol A,BPA)、双酚AF(Bisphenol AF,BPAF)、双酚B(Bisphenol B,BPB)、双酚F(Bisphenol F,BPF)、双酚S(Bisphenol S,BPS)、四溴双酚A(Tetrabromobisphenol A,TBBPA)和四氯双酚A(Tetrachlorobisphenol A,TCBPA)7种双酚类化合物对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作用。方法利用CCK8方法测定T47D、MCF7、MDA-MB-231和MDA-MB-435S乳腺癌细胞增殖活性,通过剂量效应曲线拟合计算半数有效浓度(EC_(50))。结果在一定剂量范围内,7种双酚类化合物均具有促进T47D和MCF7两种雌激素受体α(ERα)阳性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活性,其中BPAF的活性最强,随后依次是BPB、BPA、BPF、BPS、TCBPA、TBBPA。BPAF对T47D和MCF7细胞增殖的EC_(50)值分别为141和57 nmol/L,而阳性对照化合物雌二醇(Estrogen, E2)的EC_(50)值分别为0.00093和0.00028 nmol/L,说明双酚类化合物具有类雌激素活性,但其活性远低于E2。而对于ERα阴性的MDA-MB-231和MDA-MB-435S乳腺癌细胞,1μmol/L BPAF或1 nmol/L E2均不能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结论双酚类化合物能够促进ERα阳性的乳腺癌细胞增殖,而非ERα阴性的乳腺癌细胞,说明其促进细胞增殖的活性可能与ERα相关。双酚类化合物对于ERα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具有潜在的威胁,本研究为评估该类化合物的暴露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确定哇巴因是否经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途径发挥抗乳腺癌细胞增殖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ER亚型在哇巴因介导的增殖抑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兼有两种ER亚型表达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法、RNA干扰技术及蛋白印迹检测技术,观察ER亚型对哇巴因介导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影响。结果在0.1~1 000 nmol.L-1浓度范围内,哇巴因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明显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活性,该抑制作用可被ER阻断剂ICI 182,780部分阻断。应用RNA干扰技术沉默ERα或ERβ基因表达,进一步证实哇巴因对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主要由ERα介导。结论哇巴因可通过ERα信号通路对乳腺癌发挥抗肿瘤效应。NKA结合ER可能是未来开发抗乳癌药物的潜在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体外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MDA-MB-231细胞分为丹参酮ⅡA组及对照组,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的变化,体外管状形成试验检测管道形成能力的变化,通过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细胞内与血管拟态形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丹参酮ⅡA对MDA-MB-231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并抑制体外管道形成和肿瘤细胞VEGF的mRNA表达。结论:丹参酮ⅡA能抑制MDA-MB-231细胞的体外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和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VEGF的表达而实现。  相似文献   

11.
补骨脂素对人类乳腺癌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补骨脂素(psoralen,Pso)对人类乳腺癌细胞株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补骨脂素对雌激素依赖性乳腺癌细胞MCF-7和非雌激素依赖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细胞增殖作用,并以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780为工具药来评价补骨脂素发挥雌激素样作用与雌激素受体的关系,流式细胞术对MCF-7细胞的增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与溶剂对照组相比较,Pso(10~40μmol.L-1)能明显促进MCF-7细胞的增殖,而对雌激素受体阴性MDA-MB231细胞未见影响,并将MCF-7细胞周期由G1期向S期推进,促进DNA合成,提高细胞分裂增殖指数,且Pso促进MCF-7细胞增殖作用被雌激素受体拮抗剂所拮抗。结论补骨脂素具有雌激素活性,此作用是通过雌激素受体(ER)介导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金雀异黄素(genistein,Gen)和槲皮素(quercetin,Que)对人类乳腺癌细胞株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槲皮素对雌激素依赖性乳腺癌细胞MCF-7、T47D和非雌激素依赖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细胞增殖作用,并以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780为工具药来评价金雀异黄素、槲皮素发挥雌激素样作用与雌激素受体的关系,流式细胞术对MCF-7细胞的增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Gen和Que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能促进T47D和MCF-7细胞的增殖,而对雌激素受体阴性MDA-MB231细胞未见增殖作用,并将MCF-7细胞周期由G1期向S期推进,促进DNA合成,提高细胞分裂增殖指数,且Gen和Que促进MCF-7细胞增殖作用被雌激素受体拮抗剂所拮抗。结论金雀异黄素和槲皮素具有雌激素活性,此作用可能是通过雌激素受体(ER)介导的。  相似文献   

13.
周龙恩  韩锐 《药学学报》2000,35(10):733-738
目的 研究ZXH951在体外对乳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细胞生长曲线、集落形成及竞争性配体与受体结合法,测定ZXH951的体外抗肿瘤作用及其与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结合活性;用流式细胞术及多聚酶链反应-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探讨ZXH951对人乳腺癌T47D细胞周期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ZXH951对ER和PR双阳性的乳腺癌细胞T47D体外增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对ER和PR双阴性的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无明显抑制作用;ZXH951与PR有较强结合活性,而与ER无明显结合活性;可将T47D细胞阻滞在G1期,并对端粒酶活性有一定抑制作用。 结论 ZXH951是一个有发展前景的新型抗孕激素类化合物,在体外对乳腺癌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通过PR介导的细胞增殖及对端粒酶活性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Aβ_(25-35)诱导PC12细胞损伤,建立阿尔茨海默病体外模型,探讨槲皮素(quercetin,Que)的雌激素样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免疫荧光染色检测雌激素受体两种亚型ERα和ERβ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ERα、ERβ,以及p-Akt、total-Akt、p-GSK-3β、total-GSK-3β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MTT结果显示, 20μmol·L~(-1)的Aβ_(25-35)作用PC12细胞24 h后,能明显降低细胞的存活率(P<0.01);Que(40、60、80μmol·L~(-1))组与模型组相比,能明显增加细胞的存活率(P<0.05);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Que明显提高ERα、p-Akt、p-GSK-3β蛋白表达量(P<0.01),ERβ蛋白表达虽有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各实验组total-Akt和total-GSK-3β蛋白表达量基本无变化。当雌激素受体受到ICI182,780抑制后,PC12细胞活力及p-Akt、p-GSK-3β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结论槲皮素对Aβ_(25-35)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雌激素样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是通过ERα介导激活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孕激素及雌激素对不同乳腺癌细胞系中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及其受体(RANK、OPG)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乳腺癌细胞系T47D、MCF-7及MDA-MB-231,分别给予孕激素及雌激素刺激.采用RT-PCR测定各乳腺癌细胞系中RANKL、RANK、OPG以及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结果 孕激素可以明显提高T47D及MCF-7细胞中RANKL的表达.孕激素和雌激素作用后,RANK在乳腺癌细胞系T47D及MCF-7中的表达明显下降.然而孕激素及雌激素对于OPG在T47D及MCF-7细胞中表达的调节作用却不明显.结论 RANKL及其受体在T47D与MCF-7细胞系中的表达受到孕激素及雌激素的调节,提示孕激素和雌激素有可能通过RANKL及其受体影响乳腺癌细胞的骨转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葶苈子水提物(Semen Descurainiae aqueous extracts,SD-ae)的雌激素样活性,确定其有效化学拆分组分,并研究其雌激素样作用机制。方法用动物实验即子宫增重实验和细胞实验即E-SCREEN实验筛选SD-ae及其化学拆分组分的雌激素样活性;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780干预阻断实验检测其雌激素样作用途径;以雌激素反应元件(ERE)与报告基因荧光素酶(luciferase,Luc)构建报告基因载体,与ERα、ERβ表达载体以阳离子脂质体转染法共同转入HEK293细胞中,以标准化Luc活性来评价其雌激素样作用的信号通路;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雌激素受体ERα、ERβ及雌激素效应基因PR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SD-ae高、低剂量组均可明显提高小鼠的子宫系数(P<0.05),且葶苈子低聚糖拆分组分(SD-ae-Oli)和多糖拆分组分(SD-ae-Pol)也能明显提高小鼠的子宫系数(P<0.01或P<0.05);SD-ae、SD-ae-Oli、SD-ae-Pol对MCF-7细胞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P<0.01或P<0.05),ICI182,780干预可阻断其促增殖作用;报告基因结果表明,SD-ae、SD-ae-Oli和SD-ae-Pol分别经ERβ诱导时,其标准化Luc活性都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且与正常组相比,SD-ae可明显促进小鼠子宫ERβ mRNA的表达(P<0.01),但对于ERα、PR mRNA的表达无影响。结论 SD-ae具有雌激素样活性,其有效雌激素样化学拆分组分是SD-ae-Oli和SD-ae-Pol,且SD-ae、SD-ae-Oli、SD-ae-Pol都是通过ERβ发挥雌激素样作用。SD-ae在体内发挥雌激素样作用的分子机制可能与促进ERβ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4-氨基-2-三氟甲基苯基维甲酸酯(4-anino-2-trifluoromethyl-phenyl retimate,ATPR)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抑制增殖诱导分化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MTT检测细胞增殖,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瑞氏-吉姆萨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酶联免疫法检测粘蛋白MUC-1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维甲酸受体(retinoic acid receptors,RAR)RARα、RARβ、RARγ和维甲类受体(retinoid X receptors,RXR)RXRα、RXRβ、RXR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ATPR能够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具有浓度-时间依赖性,染色后镜下观察MDA-MB-231细胞生长密度降低,形态趋于正常。ELISA结果显示,ATPR作用后明显降低MDA-MB-231细胞培养上清中MUC-1的浓度;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MDA-MB-231细胞中G0/G1期表达量增加,S期表达量减少,细胞阻滞在G0/G1期比例增加。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TPR作用后,RARγ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RXRs mRNA和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 ATPR可以抑制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增殖并诱导其分化,其机制可能与RARγ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刺五加皂苷B/E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CCK-8检测刺五加皂苷B/E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刺五加皂苷B/E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迁移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刺五加皂苷B/E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侵袭的影响;试剂盒检测刺五加皂苷B/E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乳酸分泌的影响;PCR检测刺五加皂苷B/E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HK、PFK和Glut4基因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刺五加皂苷B/E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HK、PFK和Glut4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刺五加皂苷B/E 25、50、100、200 μmol·L-1剂量不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刺五加皂苷B/E 100、200 μmol·L-1能够抑制MDA-MB-231细胞迁移;刺五加皂苷B/E 50、100、200 μmol·L-1能够抑制MDA-MB-231细胞侵袭和乳酸分泌,也能够降低MDA-MB-231细胞有氧糖酵解中相关蛋白HK、PFK、Glut4的表达。结论:刺五加皂苷B/E能够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迁移、侵袭,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细胞糖酵解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丹参酮ⅡA逆转人ER阳性乳腺癌细胞的恶性表型及其机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证实丹参酮ⅡA对体外培养的雌激素受体(ER)阳性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抑制及恶性表型的逆转作用;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理.方法 用光镜、电镜观察丹参酮ⅡA处理前后细胞形态的改变;细胞增殖试验(MTT法)、集落形成试验检测丹参酮ⅡA对MCF-7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RT-PCR技术半定量检测细胞增殖、分化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改变;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细胞增殖、分化相关基因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 经一定浓度丹参酮ⅡA处理后MCF-7细胞形态改变,接近正常上皮细胞形态;丹参酮ⅡA对MCF-7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剂量一时问依赖关系;对MCF-7细胞增殖具抑制作用;可上调增殖、分化相关基因ERa、nm23-1、c-fos的表达,下调c-myc的表达.结论 丹参酮ⅡA对MCF-7细胞体外生长、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对MCF-7细胞形态具有恶性表型逆转作用;可上调细胞ERa、c-fos、nm23-1和下调c-myc基因表达,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增殖和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来逆转肿瘤细胞的恶性表型.  相似文献   

20.
苯并二氢吡喃衍生物xy9902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苯并二氢吡喃衍生物xy9902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测定化合物对MCF-7细胞的增殖作用;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化合物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用放射性配体结合法考察化合物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icreceptor,ER)的亲和力。结果:低浓度的xy9902促进MCF-7细胞增殖并使细胞周期中S期细胞比例增多,高浓度对MCF-7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并使S期细胞比例减少;他莫昔芬可阻断xy9902对MCF-7细胞的增殖作用;xy9902对ERα和ERβ的IC50分别为8.45×10-6和1.66×10-6mol·L-1。结论:化合物xy9902低浓度促进MCF-7细胞增殖,高浓度抑制MCF-7细胞增殖,其增殖作用机制与ERα激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