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管插管可诱发交感神经兴奋和血中儿茶酚胺浓度升高,从而诱发QT间期延长,QT间期延长可增加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发生率[1].有研究表明,阿芬太尼和艾司洛尔可抑制气管插管诱发的心血管反应[2].瑞芬太尼(remifentanil)起效快,峰值浓度作用时间60~90 s,部分特性与阿芬太尼相似,如剂量依赖性镇痛[3].本研究拟评价瑞芬太尼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气管插管时QTc间期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长QT综合征(LQTS)病人的电生理,试验旨在评价其对该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价值 LQTS患者男3例、女12例,平均年龄32±13岁。其中有家族史5例,10例为特发性;14例有晕厥及10例有心脏骤停史。12例无器质性心脏病,3例并有二尖瓣脱垂。所有病例QT间期均延长(平  相似文献   

3.
短QT综合征的心电图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电图上QT间期 (QTI)代表了心室复极时间 ,在正常情况下 ,QT间期决定于内向钠电流、钙电流和外向钾电流、氯电流的表达、特性及其之间的平衡。同时QT间期也受心率及心脏外因素的影响 ,如酸中毒、高钾血症、高钙血症、儿茶酚胺、乙酰胆碱等。QT间期随着心率的逐渐变化是心脏正常的电生理反应 ,但其缩短程度应在可预测的生理范围内。图 1 特发性家族性短QT综合征 A图  1例 17岁短QT综合征患者的 12导联心电图。QT间期 2 80ms,为预测值的 71% ;心率 69bpm ,QT间期预测值 3 93ms,QTc间期 (Bazett公式 ) 3 0 0ms。 B图 该患者的 …  相似文献   

4.
对具有正常心脏神经支配的6例依赖起搏器患者,6例解剖上去心脏植物神经支配的心脏移植病人(但可对循环中的儿茶酚胺起反应)和9例已证实有植物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以探讨植物神经系统对QT间期昼夜变化的影响.QT和RR间期可从时间的间隔进行测量,当窦性心律时,采用Bazett公式所有校正QT间期.所有的QT间期均经过标准化处理,然后对每例病人的24小时平均QT间期进行分组,同时以百分数  相似文献   

5.
许多学者认为 QT离散度 (QTd)的变化与心力衰竭、肥厚型心肌病、冠心病、先天性 QT延长综合征、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糖尿病等有关。并以 QTd变化预测心律失常事件和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和安全性。对于二尖瓣脱垂综合征的QTd变化报道较少。作者对 70例二尖瓣脱垂综合征 QTd与2 5例健康人 QTd值作对照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二尖瓣脱垂综合征患者 70例均为 1995 - 0 1~1998- 12心内科住院患者 ,均用美国 HP10 0 0增强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探头频率 3.5 MHz,取仰卧位及左侧卧位 ,行左室长、短轴观及心尖四腔观检查。超…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一家系中11例二尖瓣脱垂患者,对患者症状、体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并对Q—T间期延长的发病率及其发生机制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55例二尖瓣脱垂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其中没有一例合并冠心病或其它心脏病。二尖瓣脱垂的诊断经超声心动图,左心室造影或两者证实。结果 56例中12例有传导紊乱,但这不是由药物(如洋地黄、普鲁卡因酰胺或奎尼丁)或其它有关心脏病所引起。本组女8例,男4例。年龄17~74岁。5例患者有第一度心脏阻滞,其中一例希氏束电图显示AH间期(135毫秒)和HV间期(60毫秒)延长。3例有典型的预激综合征表现。2例有左前半阻滞,其中一例伴有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一例患者有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和窦性停搏,他有反复昏厥发作的病史。一例有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讨论二尖瓣脱垂患者传导异常的存在,进一步支持本病的病理改变并不局限于房室瓣房室传导阻滞和窦房结疾病的存在,表明心肌有弥漫的病理过程。本组3例有预激综合征,这可能是二尖瓣脱垂患者心  相似文献   

8.
QT滞后现象是一种心室复极时程的特殊动态变化,运动期QT间期缩短滞后于RR间期缩短,恢复期QT间期延长滞后于RR间期延长[1].同一RR间期下,恢复期QT间期短于运动期是此现象的主要表现[2].QT滞后现象在冠心病诊断和预后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探讨老年冠心病平板运动负荷试验中QT间期动态变化规律及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9.
QT间期与离子通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QT间期是心室除极和复极的总时程。心室除极的QRS波时限对QT间期有一定的影响,但QT间期的主要成分是心室复极,因而QT间期受复极变化的影响最大,心电图QT间期的变化几乎是心室复极变化的同义语。QT间期与离子通道的关系是指QT间期内,离子流及其变化对QT间期的影响。1.参与QT间期  相似文献   

10.
二尖辨脱垂综合征自1962年被首次描叙以来,现已被广泛认识。近年来发现二尖瓣脱垂(MVP)可伴发各种心律失常与传导障碍。包括窦房结功能障碍,房室传导障碍,室内传导障碍,结外附加径路,QT间期延长,房性与室性心律失常等。本文就MVP与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综述如下。心律失常发生率 Swartz分析了全英589例MVP者的心律失常,平均年龄78.8(2~84)岁,女性占70%。心悸44%,头晕12%,昏厥4%,猝死1%,房性和/或室性早搏55%,室性早搏45%,室上速6.1%,室速6.3%。winke  相似文献   

11.
<正>1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CPVT)是一种高度恶性遗传性心律失常疾病,以运动或情绪激动(肾上腺素)诱发的双向性或多形性室速或猝死为特征,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QT间期正常的青少年。1.1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临床表现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CPVT)是Coumel等在1978年首次描述的以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诱发的多形性室性心律失常和晕厥、静息心电图和心脏结构正常为特征的  相似文献   

12.
QT 间期延长是引起心律失常的重要指征,但在体表心电图上精确地测量 QT 间期比较困难。本文通过对63例病人心电图 QT 间期变异成分的分析,证实在 QT 间期测量中选择导联的重要性,并提出选择导联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4.QT间期延长 QT间期延长是肝硬化病人最常见并得到普遍认可的电生理异常。QT间期代表心室收缩期的时间,QT间期延长易引起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QT间期可根据常规记录心电图的QRS起点到T波终点而确定。心电图中出现明显的U波其意义尚有争议,可能与除极后的心室有关,并使QT间期的测定发生困难。多数专家同意取T波和U波之间的最低点作为QT间期的终点。  相似文献   

14.
动态心电图和信号平均心电图不能反映 心室兴奋性的恢复过程,健康人V2-V5导联的QT间期通常最长而且QT间期与T波高度并无密切关系,故常规测定单个导联QT间期不能正确反映心室兴奋性的恢复过程,在12导联心电图上测得的最大QT间期减去最小QT间期为QT间期最大差值,它反映各导联QT间期的变异。  相似文献   

15.
<正>中枢性交感风暴指各种疾病(脑血管意外、颅脑损伤等)引起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儿茶酚胺分泌过多,引起巨大T波倒置、QT间期延长等心电异常,并可反复出现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即交感风暴。1.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16.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atecholaminergic polymorp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CPVT)是一种遗传性心律失常疾病,以运动或情绪激动(肾上腺素)诱发的双向型和(或)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为特征,多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QT间期正常的青少年。  相似文献   

17.
DDD起搏最佳房室延迟的设置及血流动力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不同房室延迟DDD起搏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评价,探讨DDD起搏最佳房室延迟的设置方法。方法 应用超声心动图研究17例植入DDD起搏器患者不同AV间期时心排出量(CO)、舒张期二尖瓣返流(DMRD)、A波结束至二尖瓣完全关闭时间间期及同步心电图QT间期等的变化。结果(1)当 AV延迟调至(16.9±19.9)ms时,A波结束与二尖瓣关闭同时出现,此时将AV延迟分别延长20ms、40ms、60ms、80ms,A波结束至二尖瓣完全关闭的间期分别延长(13.9±3.7)ms、(31.5±5.1)ms、(52.8±4.1)ms、(72.4±4.0)ms,而且在此间期可发现舒张期二尖瓣返流;(2)CO最大时的AV延迟(即最佳房室延迟)与预测的最佳 AV延迟呈明显正相关(r=0.893,P<0.05);(3)临界AV间期与最佳AV间期有显著正相关(r=0.884,P<0.05),临界AV间期较最佳AV间期长;(4)临界AV间期及其后不同AV间期预测的最佳AV间期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1)临界AV间期可代表最佳AV间期的上限,可用临界AV间期减去A波结束至二尖瓣完全关闭的时间间期来预测最佳AV间期;(2)最佳AV延迟可按以下公式预测:先设置一个较长的AV间期,然后于超声心动图下测量A波结束至二尖瓣完全关闭的时间间期,则最佳AV间期等于此较长的AV间期减去A波结束至二尖瓣完全关闭的  相似文献   

18.
QT、QTU间期的测量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QT间期是QRS波起始至T波终末部的时间间期,代表心室除极和复极的总过程。QT间期的改变主要与心室复极化有关,其中ST段相当于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2相平台期,这一间期的长短呈心率依赖性。T波反映3相快速复极过程,该间期受自主神经张力、血钾浓度以及心脏本身病变等因素的影响。当  相似文献   

19.
二尖瓣脱垂综合征是由于二尖瓣及腱索病变以致于收缩期瓣叶向左房脱垂,多数具有收缩中、晚期喀喇音和/或收缩期杂音,伴有心电图改变。过去长期认为收缩中、晚期喀喇音是与心脏无关的所谓“心外音”,而收缩晚期杂音则是“良性”的。现已证实,收缩中、晚期喀喇音和收缩晚期杂音均来源于二尖瓣,伴有二尖瓣脱垂和心电图异常。1963年Barlow将其归结为一特殊综合征(收缩期喀喇音-杂音综合征,喀喇音-杂音二尖瓣脱垂综合征,二尖瓣脱垂综合征,Barlow综合征等)。本病的名称有19个之多,近年来许多人主张采用“二尖瓣脱垂综合征”或“二尖瓣脱垂”一名。发病率和临床意义许多报告说明二尖瓣脱垂并不罕见。非喷射性喀喇音和/或收缩晚期杂音,在  相似文献   

20.
二尖瓣脱垂在临床上相当常见。已有大量报道关于二尖瓣脱垂与其他各种临床状况有联系的资料。最近在美国东部大规模研究中,4,967人经超声心动图证实二尖瓣脱垂的发生率为5%。可以预测,二尖瓣脱垂伴随其他疾病发生的机会不会太少见。本文目的即考虑到这种联系,注意其偶然发生的可能性,并根据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进行分类。二尖瓣脱垂具有某些听诊特点,但后者带有主观成分和极大的个体变异,故二尖瓣脱垂的普查不能以听诊作为标准。哑性二尖瓣脱垂并不少见。超声心动图证实没有二尖瓣脱垂的患者也可听到非喷射性喀喇音。使用超声心动图可以直接地无创伤地观察到二尖瓣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