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合并肝损害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在病程不同时期,动态观察60例SARS患者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比较SARS重症组病例与普通组病例的肝损害差异。结果76.7%患者ALT升高(146.3±118.3)u/L、40.0%患者AST升高(81.3±29.8)u/L,30.0%患者Bil升高(35.3±15.6)μmol/L;病程第2周肝损害最多见。SARS重症组ALT,AST和Bil异常升高率高于普通组,但仅AST差异有显著性。激素治疗组与非激素治疗组间肝功能异常发生率的差异并无显著性。约93.5%患者经常规保肝治疗3周后肝功复常。1例尸检显示肝脏广泛轻度非特异炎症反应。结论SARS病人合并肝脏损伤相当普遍,表现为转氨酶的轻中度升高,少部分病例伴有胆红素的轻度异常,适当保肝治疗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临床急性感染性疾病所致肝功能损害的特点及其恢复时间.方法对135例急性感染性疾病患者入院肝功能指标进行分析,观察治疗第2周及第4周时患者异常肝功能指标恢复情况.结果除6例死亡外,其余患者异常肝功能指标升高多在正常值上限3倍以内,治疗第4 周异常肝功能指标治愈率分别为ALT92.4%、AST91.6%、GGT75.6%、ALP91.3%、SB100%、 SB'100%和TBA85.7%,HBsAg(+)携带者与HBsAg(-)者治疗第4周上述指标治愈率无显著差异 .第4周时GGT仍升高者恢复缓慢或不易恢复正常.结论急性感染性疾病致肝功能损害多呈轻度及一过性升高;HBsAg(+)携带者肝脏应急储备及修复功能较正常人无明显下降;GGT恢复缓慢或不易恢复正常者可能留有持久性的肝内毛细胆管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并发其他脏器损害的临床特点 ,并分析可能引起的原因。方法 收集 2 0 0 3年 3月 11日~2 0 0 3年 5月 15日在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SARS病人 83例 ,观察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进行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血糖等的检测。结果 在肝损害方面 ,第 1周有 18 9%的病人ALT (谷丙转氨酶 )升高 ,14 9%的病人AST (谷草转氨酶 )升高 ,有少部分病人出现黄疸 ;在第 2周、第 3周SARS病人的肝损害明显上升 ,其中以ALT单项增高为主 (分别为 5 0 7%和 6 7 2 % )。同时有近 5 0 0 %的病人出现白蛋白降低 ,第 1周有显著差异。至第4周及第 5周开始逐渐恢复正常 ,但有个别SARS病人恢复后 ,肝功能仍不正常 ,在心肌损害方面 ,主要以心肌酶升高为主 ,以第 1周及恢复期 (第 4周及第 5周 )升高明显 ,而在急性期升高不明显 (P <0 0 5 )。肾损害方面只出现在第1周 ,以尿素氮 (BUN)升高为主。在胰腺损害方面 ,表现为血糖升高 ,而无明显的症状。结论 SARS病毒不仅引起肺脏的损伤 ,而且还可以造成多器官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临床急性感染性疾病所致肝功能损害的特点及其恢复时间。方法 对 135例急性感染性疾病患者入院肝功能指标进行分析 ,观察治疗第 2周及第 4周时患者异常肝功能指标恢复情况。结果 除 6例死亡外 ,其余患者异常肝功能指标升高多在正常值上限 3倍以内 ,治疗第 4周异常肝功能指标治愈率分别为 AL T92 .4%、AST91.6 %、GGT75 .6 %、AL P91.3%、 SB10 0 %、 SB’ 10 0 %和 TBA 85 .7% ,HBs Ag ( )携带者与 HBs Ag (- )者治疗第 4周上述指标治愈率无显著差异。第 4周时 GGT仍升高者恢复缓慢或不易恢复正常。结论 急性感染性疾病致肝功能损害多呈轻度及一过性升高 ;HBs Ag ( )携带者肝脏应急储备及修复功能较正常人无明显下降 ;GGT恢复缓慢或不易恢复正常者可能留有持久性的肝内毛细胆管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腺苷蛋氨酸在化疗所致肝功能异常预防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住院经手术病理或细胞学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40例,行全身化疗或肝动脉插管化疗后曾出现肝功能异常,在下一周期化疗开始时加用腺苷蛋氨酸预防治疗药物性肝损害,前后自身对照.治疗过程监测两组患者肝功能(ALT、AST、TBIL)的变化.统计学分析采用 SPSS 13.0软件包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实验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下降,肝功能改善情况(ALT、AST、TBIL升高程度和复常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腺苷蛋氨酸可明显改善化疗后肝功能指标,减少化疗所致肝功能异常发生率,缩短药物性肝损害的病程,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可用于预防化疗所致肝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肝功能异常特征和原因。方法 共纳入533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男性285例、女性248例,年龄13~90岁,平均年龄58.2±14.7岁,其中85例为病程<6个月的新诊断患者。肝功能主要包括丙氨酸转氨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KP)和乳酸脱氢酶(LDH)和总胆红素(TBIL),以笔者医院正常参考值为标准,任何1项或多项指标超过正常范围,即为异常。结果 共227例(42.6%)患者为1项或多项肝功能指标异常,GGT升高最常见(30.0%),其次为ALT升高(15.2%),AKP升高最低(1.7%),绝大多数为轻度异常。男性异常率高于女性(48.1% vs 36.3%,P=0.006),以GGT和TBIL为主。新诊断患者ALT异常率高于非新诊断患者(25.9% vs 13.2%,P<0.01);病程<10年患者ALT和GGT的异常率高于病程长者;血糖≥ 7mmol/L的患者ALT和GGT异常率均明显高于血糖<7mmol/L患者。41例ALT>50 U/L病例中,34例(82.9%)确诊脂肪肝;49例GGT>60 U/L病例中,37例(75.5%)存在脂肪肝。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肝功能总体异常率较高,以GGT升高为主,但绝大多数程度轻,主要与脂肪肝有关。本研究结果提示糖尿病不直接引起肝功能损害。以GGT升高为主的肝功能异常者是否易发生糖尿病,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阴英  蓝宇  孙成栋 《北京医学》2008,30(3):133-136
目的 探讨创伤后肝功能损害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 总结105例发生创伤后肝功能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肝功能指标,分析创伤伤情以及饮酒或脂肪肝对肝功能的影响.结果 创伤后肝损害的发生率为14.6%.肝功能各项指标变化以ALT[(88.7±77.0)U/L]、AST[(80.7±84.1)U/L]升高为主.肝功能指标AST、乳酸脱氢酶(LDH)、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的异常变化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感染、休克、开放伤、多发伤及复合伤、血管神经损伤以及失血等因素显著相关(P<0.01).饮酒史患者的.沣谷氨酰转肽酶(GGT)明显高于无饮酒史患者(P<0.001);脂肪肝患者的LDH明显高于无脂肪肝患者(P<0.01).结论 创伤后肝功能损害较常见,早期即可出现;肝功能指标一般呈轻中度升高;创伤后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患者,其肝功能损害更明显,与伤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既往有脂肪肝史患者创伤后LDH明显升高.GGT升高与饮酒有关,但与伤情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临床急性感染性疾病所致肝功能损害的特点及其恢复时间。方法 对135例急性感染性疾病患者入院肝功能指标进行分析,观察治疗第2周及第4周进患者异常肝功能指标恢复情况。结果 除6例死亡外,其余患者异常肝功能指标升高在正常值上限3倍以内,治疗第4周异常肝功能指标治愈率分别为ALT92.4%、AST91.6%、GGT75.6%、ALP91.3%、SB100%、SB’100%和TBA85.7%,HBsAg(+)携带者与HBsAg(-)者治疗第4周上述指标治愈率无显著差异。第4周时GGT仍升高者恢复缓慢或不易恢复正常。结论 急性感染性疾病致肝功能损害多呈轻度及一过性升高;HBsAg(+)携带者肝脏应急储备及修复功能较正常人无明显下降;GGT恢复缓慢或不易恢复正常者可能留有持久性的肝内毛细胆管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肝损害与IL-18、TNF-α、NO变化的关系.方法 87例AP患者分轻、重型(MAP、SAP)两组,设正常对照组50例,采用ELISA检测IL-18、TNF-α水平,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NO水平,同时测定血清肝功能指标(ALT、AST、TB、ALB、LDH、AKP、γ-GT).结果 87例患者合并肝功能损害者54例(62.06%).AP患者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SAP组与MAP组比较,血清各肝功能指标水平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SAP组血清ALB较治疗前升高(P<0.01),SAP组和MAP组肝功能其他指标均明显下降(P<0.01);血清IL-18、TNF-α、NO水平AP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AP合并肝损害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无肝损害组(P<0.0);AP肝损害患者血清IL-18、TNF-α、NO与血清ALT、AST呈正相关,IL-18与TNF-α、NO呈正相关.结论 AP患者肝损害发生率高,SAP肝损害程度明显高于MAP,AP肝损害患者血清IL-18、TNF-α、NO水平明显升高,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检测血清IL-18、TNF-α、NO可作为AP肝损害诊断、判断病情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分析危重患儿ALT、AST、LDH、CK和CKMB动态变化,总结各自变化特点、以及相互间的可能关系,为危重患儿病情及预后判断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分析263例危重症患儿住院14d内相关资料,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按正态分布检查情况,或用方差分析、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或用Kruskal Wallis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①入院0、1、 2、 3、5、7和9 d各酶学均值均明显高于正常范围,但标准差较大,CK、CKMB最大均值在第1d,ALT、AST、LDH在第2天,第9天均有明显下降;总分析各酶学9d内升高者多在5倍以下,部分可超过50倍,其中LDH异常升高者最多(74.7%),其次是AST和CKMB,而ALT和CK半数在正常范围(50.0%~56.0%).②各酶学动态变化趋势不尽相同,其中LDH异常出现早、回复慢;而CK早期异常率相对较少,回复则较快;CKMB相较CK早期异常率高,且回复慢;ALT比AST早期异常率为低,回复也较快.各酶学异常率和升高程度2、3 d达高峰,3 d后开始好转,但9 d时除CK(90.0%)基本回复正常范围外,其他各酶学仍有约50.0%以上在异常范围,尤其是AST和LDH.③分析前3 d各酶学不同水平患儿的死亡率,正常范围者死亡率为15.0%~28.0%,~2倍者23.0%~40.0%、~5倍35.0%~54.0%、~10倍40.0%~60.0%、~50倍40.0%~70.0%、>50倍60.0%以上;除了ALT和AST在50倍以上死亡率有所降低外,总趋势是升高倍数越高预后越差,死亡率越高(P<0.001),尤其LDH呈阶梯状上升,趋势尤为明显.④ALT、AST(>50倍)和LDH(>10倍)明显升高者总住院时间延长,同时LDH明显升高者住PICU时间增加,但各酶学结果 和以上时间相关性分析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①入院2周内危重病惠儿血清ALT、AST、LDH、CK和CKMB异常率不同,且患儿个体间差异较大,其中ALT和CK半数左右在正常值范围,是否其正常值定义过高值得关注;②LDH和AST、CKIMB更能反映器官组织损害情况,尤其LDH升高程度可作为判断病情预后的指标;CKMB升高程度不仅提示心肌受损,也可能是脑损伤的部分反映;③病程接近10 d时除CK外,其他各酶学半数患儿仍有不同程度升高,提示组织损伤修复是一较长时间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肝纤康防治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肝纤康对小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4)复制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予以肝纤康灌胃治疗,观察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及肝组织病理改变。结果:模型组小鼠ALT、AST、Hyp显升高,Alb显降低,肝纤维化病变明显;给药组ALT、AST、Hyp明显降低,Alb明显升高,与模型且比较差异有显性(P<0.01或P<0.05);并能明显减轻小鼠肝细胞损害和胶原纤维增生的程度。结论:肝纤康有较好的保护肝功能和防治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肝功能。方法 2011-10~2013-10在我科作孕妇产前检查被诊断为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患者60例,进行肝功能检测与分析,并随机抽取孕妇产前检查诊断为正常的孕妇60例作对照。结果 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和正常孕妇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和球蛋白检测平均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出现倒置;但两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血清总蛋白检测值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60例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中约有70.0%存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和球蛋白3项肝功能指标异常;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倒置39例,倒置率65%;每位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至少有一项肝功能指标异常。结论 孕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与球蛋白检测水平和白蛋白/球蛋白比值这几项肝功能检测指标可以作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辅助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 -κB (NF -κB)与大鼠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用四氯化碳 (CCL4)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同时以能够抑制NF -κB激活的N -乙酰 -L -半胱氨酸 (NAC) ( 10 0mg/kg ,ip)作为对照。在造模的第 12周末处死大鼠 ,观察大鼠肝脏NF -κBP65的表达 ,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 )、白蛋白(ALB)水平及ALB与球蛋白 (GLO)比值 ,并进行肝脏病理学检查。结果 模型组大鼠肝脏表达NF -κB亚单位P65较正常大鼠明显增强 ,ALT、AST水平增高 ,ALB和ALB/GLO下降 ,肝脏炎症和纤维化评分显著升高 (P <0 .0 5~ 0 .0 1)。NAC则抑制NF -κB激活 ,降低了ALT、AST ,提高了ALB和ALB/GLO ,肝脏炎症和纤维化明显减轻 (P <0 .0 5~0 .0 1)。结论 NF -κB参与了大鼠肝纤维化过程 ,具有促炎、促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干扰素α2b(INF-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肝功能变化的特点,探讨不同病毒学应答模式与肝功能的关系。 方法: 选取CHC患者264例,给予INF-α2b 500万U,隔日1次皮下注射;利巴韦林15mg·kg-1,每日1次口服,疗程48周。检测不同时间点(基线,治疗12、24、48和72周)患者HCVRNA定量和肝功能等指标。根据转归情况,将患者分为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组、治疗中反弹组、复发组和无应答组,比较4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的变化及与应答的关系。 结果: 264例患者中171例(64.8%)获得SVR,37例(14.0%)治疗中反弹,47例(17.8%)复发,9例(3.4%)无应答。与治疗中反弹组比较,基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轻度升高的患者较ALT正常的患者易获得SVR(P<0.05)。经抗病毒治疗,4组患者血清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均下降,且12周时下降最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反弹组患者在48周时ALT和AST回升,复发组患者停药后24周时ALT和AST回升,直至停药后24周SVR组患者的ALT和AST可维持稳定。与治疗中反弹组比较,SVR组患者在12周时ALT和AST下降更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无应答组患者血清ALT和AST水平始终高于SVR组、复发组和治疗中反弹组 (P<0.05)。与治疗前比较,SVR组患者在12周时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较其他时间点明显下降(P<0.05),直至停药后24周可以维持稳定。在治疗24周时,无应答组患者血清TBIL、DBIL水平明显高于SVR组和治疗中反弹组患者(P<0.05)。 结论: CHC患者基线ALT水平可能与病毒学应答有关。CHC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肝功能改善,尤其SVR患者改善更明显,随着病毒的复发或反弹,转氨酶会再次升高。  相似文献   

15.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中肝酶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u M  Yan HM  Gao X  Gao J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253-255
目的 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中肝酶分布特征,及肝酶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 收集无糖尿病史的NAFLD患者318例,询问病史,测量身高、体重、腰臀围、血压,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γ-谷氨酰基转肽酶(GG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脂,空腹和葡萄糖耐量试验后2h血糖和胰岛素、肝炎病毒标志物。结果 该人群中MS(ATPⅢ)患病比例为38.7%;肝酶异常者174例(54.7%),其中MS123例肝酶异常比例达48.8%。MS组肝酶高于非MS组,随MS组分个数增加,肝酶异常的比例增加,且ALT、AST、GGT发生异常的风险增加[OR值(95%CI)分别为:1.78(1.37—2.32)、1.65(1.19~2.29)、1.81(1.35~2.43)]。结论 50%以上NAFLD患者存在肝酶异常,肝酶异常者中MS检出率明显增高;多个MS组分并存可能是NAFLD中肝酶升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复肝灵颗粒对兔CCl4肝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10% CCl4油溶液5?ml/kg皮下注射建立兔实验性肝损伤模型,设生理盐水对照组、CCl4模型组、复肝灵(FGL)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对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r 谷氨酰基转移酶(r GT)、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进行检测研究。结果:CCl4模型组体重明显降低,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FGL治疗组体重有所降低,但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CCl4模型组兔血清AST、ALT和r GT较生理盐水对照组和3个FGL治疗组显著增(P<0.01); FGL?3个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CCl4所引起的肝组织丙二醛(MDA)的升高(P<0.01);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下显示的组织学结构,FGL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的修复。结论:复肝灵对兔CCl4肝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磷脂复合物对四氯化碳(CCl4)致慢性肝损伤大鼠肝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氧化苦参碱组(54 mg/kg)及氧化苦参碱磷脂复合物低、中、高剂量组(27,54,108 mg/kg),每组11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10%CCl4橄榄油灌胃,每周2次,共8周,制备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期间记录摄食量和体质量。8周后,采血测定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的含量,计算肝脏指数,HE染色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氧化苦参碱磷脂复合物低、中剂量组大鼠血清ALT、AST水平减低(P<0.05),TP升高(P<0.05),ALB含量显著升高(P<0.01);肝脏指数降低(P<0.05)。HE染色分析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氧化苦参碱磷脂复合物低、中剂量能够有效改善肝组织损伤程度。结论:氧化苦参碱磷脂复合物对CCl4诱导的大鼠慢性肝损伤具有显著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抗氧化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不同肝功能损伤情况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α1微球蛋白(α1-MG)的水平,探讨采用α1-MG评价CHB患者肝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243例CHB患者分为肝肾功能正常组(n=94)、肝功能正常肾功能异常组(n=20)、肝功能异常肾功能正常组(n=100)和肝肾功能异常组(n=29),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67人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受试者血清α1-MG水平,同时测定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等肝功能指标及血清肌酐(CREA)、尿素氮(BUN)等肾功能指标。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α1-MG水平,采用紫外-乳酸脱氢酶法检测ALT水平,采用紫外-苹果酸脱氢酶法检测AST水平,采用AMP缓冲液法检测ALP水平,采用肌氨酸氧化酶法检测CREA水平,采用紫外-谷氨酸脱氢酶法检测BUN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功能异常肾功能正常组患者血清α1-MG水平明显降低(P<0.05),肝肾功能正常组和肝肾功能异常组患者血清α1-MG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肝功能正常肾功能异常组患者血清α1-MG水平明显升高(P<0.01)。按照α1-MG<10 mg·L-1为判断肝功能异常的标准,肝功能异常肾功能正常组患者血清ɑ1-MG阳性率为36%,肝肾功能异常组患者血清α1-MG阳性率为24%;如以α1-MG<15 mg·L-1为标准,则肝功能异常肾功能正常组患者血清α1-MG阳性率为68%。肝功能异常肾功能正常组患者血清α1-MG水平与肝功能指标ALT、AST和ALP呈负相关关系(r=-0.934,r=-0.916,r=-0.847,P<0.01),且其数值随着肝损伤程度的加重而降低。结论:α1-MG检测在判断CHB患者肝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但须排除肾功能损害引起的结果干扰。  相似文献   

19.
冼珍勇  郑青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0):1197-1198,1219
目的检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水平,分析作为肝细胞损伤程度分级的辅助指标。方法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分光光度法与自动生化仪化学法测定60例正常对照组、35例慢性轻度乙肝、38例慢性中度乙肝、26例慢性重度乙肝、30例肝炎肝硬化和3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NO、iNOS的含量及肝功能指标,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慢性重度乙肝组血清NO、iNOS水平〉慢性中度乙肝组〉肝炎肝硬化组〉原发性肝癌组〉慢性轻度乙肝组〉正常对照组。慢性轻度乙肝组NO、iNOS水平与ALT、ALP正相关(P〈0.05)、慢性中度乙肝组与STB、SDB、ALP正相关(P〈0.05),与ALT呈显著正相关(P〈0.01)、慢性重度乙肝组与STB、SDB、ALP、ALT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ALB呈负相关(P〈0.05);肝炎肝硬化组及原发性肝癌组与STB、SDB、ALP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TBA、ALT正相关(P〈0.05),与ALB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血清NO、iNOS水平在慢性肝炎由轻度发展到中度、重度乃至肝硬化、肝癌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存在显著差异,与肝功能指标存在相关性,可作为辅助性指标,结合其他肝功能指标作为肝细胞损伤程度的血清学分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