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留置胃管是将胃管经一侧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水和药物的一种治疗方法.对于不能由口进食的患者,可通过胃管供给营养丰富的流质,以保证病人能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与热量.喉癌手术的病人由于术后不能经口进食,需鼻饲,所以术前需留置胃管,保证病人术后营养的供给.如果术前留置胃管失败,术后留置胃管,操作比较困难且容易引起手术切口出血、感染.如果胃管在下咽部反折,胃管堵塞,不易将食物注入胃内且食物会进入咽腔,引起病人呛咳或误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  相似文献   

2.
鼻饲法就是将胃管经一侧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入流汁食物、水和药物的方法.对于不能经口进食者,可通过鼻饲胃管供给营养丰富的食物、水以及患者疾病治疗.  相似文献   

3.
腹部手术术前常规留置胃管,使胃保持空虚,防止麻醉及手术过程中呕吐、误吸,便于手术中操作,减少手术时腹腔部的污染。术后可吸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减轻腹胀,可减轻胃肠道张力,促进吻合口愈合,同时,根据需要也可作鼻饲管,早期供给水份及营养物质,可避免食物对吻合口的刺激,利于手术后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但对于老年病人,由于对疾病的担忧、恐惧,同时对留置胃管不能理解,不清楚胃管在手术中的重要意义。往往对我们在操作时造成极大困难,所以心理护理很重要。现将我们在工作中对150例老年患者腹部术前常规留置胃管的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朱丽丽  姜萍  王敏 《吉林医学》2007,28(5):685-685
鼻饲胃管是经一侧鼻孔置管终止于胃内,通过导管供给不能由口进食的患者以营养丰富的流食,保证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从而达到营养和热量的供应,满足病人的身体需要,近年来常用于脑卒中及危重不能进食患者.  相似文献   

5.
鼻饲法是将胃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胃管内灌人流质食物、药物和水分的方法,也是给不能经口进食病人提供食物、药物、水分的主要通道之一。昏迷病人的各种反射减弱甚至消失仅靠静脉输液来提供能量是不够的,必须行留置胃管、鼻饲疗法。昏迷病人留置胃管有一定难度,尤其是气管切开的病人,易误人气管,甚至经气切处插出。我院一例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长期气管切开,呈植物人状态,通过五年多时间近两百次留置胃管的实践操作,均能一次性成功留置,现将操作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鼻饲是将胃管经一端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水和药物的方法。对不能由口进食者,可通过胃管供给营养丰富的流质,以保证病人能摄入足够的蛋白质与热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如昏迷、口腔疾患,术后或食管狭窄者、拒绝进食者,早产婴儿和病情危重的婴幼儿等。这些鼻饲病人的护理不容易忽视,护士应掌握科学的鼻饲方法,让鼻饲病人在心理与生理上有一个绝对的安全感。  相似文献   

7.
外科及喉部手术病人,因术后长期不能从口腔进食,为保证其机体营养的供给,胃管的在位十分重要,临床常规是用鼻帖或胶布固定胃管,但有的病人对胶布过敏,且某些病人鼻部皮脂腺分泌旺盛,胶布固定不牢。稍一活动胃管容易脱出,针对这些问题。我科设计并制作了用止血带固定胃管的方法,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对于长期不能进食的患者,为保证营养供给,需要肠内或者肠外营养支持。全胃肠外营养不仅经济成本高,而且容易引起败血症、肝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等;胃肠内营养患者需长期使用鼻胃管,易发生鼻黏膜溃疡、食管狭窄、胃食管反流和吸入性肺炎^[1]。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我院脑血管意外留置胃管困难病人,在单纯丙泊酚静脉全麻下行"胃管留置术",通过留置整个周期中相关观察和护理,保障有效安全的胃肠内营养通道,从而保证营养供给,促进机体康复。方法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按照常规方法留置胃管失败的27例患者,改行丙泊酚静脉全麻下行胃管留置术。结果这27例患者均一次性置管成功,无明显相关并发症。结论采取单纯丙泊酚静脉全麻胃管留置术在留置胃管困难病人中有很广阔的应用前途。  相似文献   

10.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亮  柯建利  金海燕 《浙江医学》2007,29(3):248-249
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或脑外伤昏迷患者胃的功能正常,但由于不能进食常需留置鼻胃管鼻饲以保持机体营养。长期留置鼻胃管会出现一些较严重的并发症。手术胃造瘘创伤大、费用高。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能很好地解决患者上述问题。以下对我院近3年来所做15例PEG资料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11.
神经外科病人以急、危重为特点,病人经过抢救,病情稳定后很多会有昏迷、偏瘫、精神障碍等后遗症而不能经口进食,且病程长、消耗大,容易引起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以往对这类病人采用的肠内营养方式主要为鼻胃管鼻饲,我科自1998年开始应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G),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0例患者中男45例,女15例,年龄29~86岁。其中脑外伤34例,脑血管意外18例,脑积水2例,运动神经元性疾病1例,缺氧性脑病5例,其中气管切开23例。全部病例均表现为不能经口吞下食物,但胃肠功能尚可,术前均有留置鼻胃管进…  相似文献   

12.
留置胃管临床上运用广泛,常用于营养支持和胃肠减压。经胃管鼻饲为昏迷患者或不能经口进食患者提供营养、热量及胃内给药,是促进患者恢复的主要方法之一,还可以通过抽洗胃液,了解胃液的性质和量,观察患者有无消化道合并症;有效的胃肠减压可降低胃肠压力,减轻腹胀,促进切口愈合,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功能恢复,对胃肠道,胆道手术来说,术前留置胃管还能有效减少麻醉中及手术后的并发症,对术后恢复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正>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常伴有意识障碍,为保证机体营养成分及药物的及时供给,留置胃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已成为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1]。鼻饲前需监测胃内残留量(gastric residual volume,GRV),以判断肠内营养是否耐受[2]。临床观察发现,胃管留置长度会影响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胃内残留量的监测,不能预见性判断胃潴留发生的可能性,使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  相似文献   

14.
高敏  朱先理 《浙江医学》1998,20(12):744-745
对于因病长期无法进食的患者,为了保证营养供给,传统的方法是通过鼻胃管或者开腹行胃造瘘后进行喂养。长期放置鼻胃管易引起食管糜烂、出血和狭窄;小口径鼻胃管虽可减少这些合并症,但很难达到满意的营养供给;而手术造瘘则有1/3的患者出现合并症。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opy gastrostomy,PEG)操作简单易行,安全快捷,我们共行22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鼻饲法是将胃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胃管内灌人流质食物、药物和水分的方法 ,也是给不能经口进食病人提供食物、药物、水分的主要通道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孔胃管留置长度多少才更合适临床进行胃肠减压、鼻饲食物及药物的方法,达到治疗的目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60例脑出血术后患者按抽签法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留置胃管长度为病人鼻尖至耳垂再至剑突再加13cm,对照组采用教科书上要求的留置胃管长度为病人鼻尖至耳垂再至剑突。两组病人早期行胃肠减压,一周后行胃肠内营养及胃管内注药。结果:病人发生食管内药物、食物滞留低于对照组(P<0.05),发生食管炎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多孔胃管进行胃肠减压、鼻饲食物及药物的病人置胃管长度应在常规长度上加13cm,可以使胃肠减压更充分,发生食管内药物、食物滞留(甚至食管堵塞)、食管炎情况少。  相似文献   

17.
王静  张志 《中外医疗》2009,28(28):165-165
鼻饲法是将胃管经一侧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营养液,水分和药物的方法,为不能经口是食患者供给饮食,以保证病人的营养和治疗,是常见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近年广大护理同仁就胃管的选择,插管长度、一般患者和昏迷病人插管方法和胃管留置时间、鼻饲液的灌注、鼻饲的护理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和研究,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关于鼻饲插管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饲插管术是将胃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的一项护理技术,用于不能由口进食或拒食的患者,供给其食物、药物和水分,以维持其营养和治疗的需要.本文仅就鼻饲插管术步骤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9.
鼻胃管应用于临床已有百余年之久。通过经鼻腔插入橡胶或硅橡胶导管到胃内,以抽吸胃液作诊断性检查,或将混合食物和药物等送入胃内。对于准备经肠道给予营养支持的患者以及头颈部手术后不能进行正常吞咽活动的各种病例,在术前先插入鼻胃管是一种既可靠又安全的营养和药物供给的方法。此外,鼻胃管还广泛用于治疗胃肠道出血及作为胃肠减压措施,从而使胃肠手术的并发症和死亡率明显减少,也使一些病人的重危病情得以缓解和救治。然而本操作  相似文献   

20.
鼻饲饮食注入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素艳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0):2408-2408
鼻饲法就是将胃管经一侧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入流汁食物、水和药物的方法。对于不能经口进食者,可通过鼻饲胃管供给营养丰富的食物、水以及患者疾病治疗。以往传统的鼻饲方法是用注射器反复抽吸流质食物及反复注入,我科2005—2007年对鼻饲方法进行了改进,选用滴注方式代替传统注入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