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治疗的患者92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分别采用接受乌司他丁治疗和接受等容量生理盐水治疗的方法,检测手术过程中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及肺换气功能差异。结果:1于体外循环(CPB)开始后1 h、结束后1 h观察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A-a DO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2.948,t=2.537,t=4.382,t=5.281;P〈0.05);2两组患者的A-a DO2水平与TNF-α、IL-6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2=0.567,r2=0.531;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以有效降低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炎性因子水平,减少对肺换气功能的影响,且炎性因子水平与A-a DO2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求乌司他丁(UFI)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及用药后护理质量的提高。方法选择感染性休克患者80例,ASA评分为Ⅱ~Ⅲ级,体重在50kg的青中老年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A组在常规抗休克治疗基础上,在治疗剂量允许范围内,给予20万U乌司他丁静点;B组给予20万U乌司他丁静注+20万U静点。检测治疗后0.5、1、2、3d肾功能的相关指标变化及与病情有关的其他相关指标变化和护理质量的各项指标,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 B组肌酐、尿素氮水平下降大于A组(P〈0.05),尿量、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B组的护理质量明显比A组提高。结论乌司他丁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并且大剂量使用效果更加明显,而且大剂量使用后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急腹症患者围术期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急腹症患者分为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组(A组31例)和对照组(B组30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4、7天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SUN)、肌酐(Cr)含量的变化.结果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组患者的血ALT、AST、BUN、Cr于术后第4天和第7天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急腹症患者围术期的肝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期间,血液与人工管道表面接触、组织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促发多种炎症介质的瀑布样释放,导致全身炎症反应并可引起多种器官功能的损伤[1,2]。乌司他丁是一种广谱蛋白水解酶抑制剂,成人外科多项研究[3,4]表明乌司他丁对由于CPB介入而导致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CPB)所致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0例择期首次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各15例。于麻醉诱导前、CPB前、CPB结束后30min及24h各时点分别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京6(IL-6)、白介索8(IL-8)和白介素10(IL-10)血浆水平,于CPB前、CPB结束后10min、30min各时点分别测定呼吸指数(RI)。结果 CPB结束后3min及24h,对照组TNF-α、IL-6、IL-8明显高于诱导前以及相同时点乌司他丁组的水平(P〈O.01);CPB结束后30min及24h,两组IL-10水平均明显增高,但乌司他丁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PB结束后10min以及1h,对照组RI较基础值以及乌司他丁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 乌司他丁具有抗炎以及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I)对重症脓毒症患者的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8(IL-8)表达水平的影响,为完善其抗炎机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将2013年11月-2015年1月医院诊治的重症脓毒症患者77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乌司他丁30万U每日3次,观察乌司他丁对患者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3、5d抽血检测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均有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TNF-α、IL-6和IL-8的浓度较对照组均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够降低重症脓毒症患者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8的表达水平,从而起到缓解炎性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患者的抗炎作用。方法将8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给予综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WBC水平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PCT、CRP和WBC水平明显下降,而对照组则变化不大;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患者炎症因子具有拮抗作用,可阻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病理反应过程,改善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不同时间点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小鼠对病死率、生存时间及死亡时间的影响。方法昆明种小鼠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15min治疗组(B组)、2h治疗组(C组)、6h治疗组(D组)。4组小鼠百草枯腹腔注射染毒后,对照组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治疗组分别在3个时间点静脉注射乌司他丁,并分别在24h、48h、72h重复三次。结果观察、记录14d,B组病死率显著低于A组(P〈0.05);B、C、D三组平均生存时间比A组显著延长(P〈0.01),B组生存时间比D组显著延长(P〈0.05)。B组死亡时间较A组显著延长(P〈0.05)。结论早期静脉应用乌司他丁能降低急性百草枯中毒小鼠的病死率,延长生存时间,延长死亡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CPB)所致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0例择期首次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各15例.于麻醉诱导前、CPB前、CPB结束后30 min及24 h各时点分别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白介素10(IL-10)血浆水平,于CPB前、CPB结束后10 min、30 min各时点分别测定呼吸指数(RI).结果 CPB结束后3 min及24 h,对照组TNF-α、IL-6、IL-8明显高于诱导前以及相同时点乌司他丁组的水平(P<0.01); CPB结束后30 min及24 h,两组IL-10水平均明显增高,但乌司他丁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PB结束后10 min以及1 h,对照组RI较基础值以及乌司他丁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乌司他丁具有抗炎以及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患者血清IL-6、IL-8、TNF-α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因异位妊娠导致失血性休克患者40例,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抗休克治疗,并急诊开腹手术止血。乌司他丁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于手术前给予乌司他丁20万U静脉滴注;术后第1、3天,给予乌司他丁10万U静脉滴注,每天3次。对照组则给予同等次数的等量0.9%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IL-6、IL-8、TNF-α和肾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乌司他丁组术后第1、3天IL-6[(18.2±4.1)ng/L和(13.8±4.3)ng/L]、IL-8[(85.4±19.5)ng/L和(82.8±18.1)ng/L、TNF—α[(37.8±4.6)ng/L和(28.0±5.9)ng/L]的升高幅度均低于对照组[(28.9±5.3)ng/L和(25.1±4.7)ng/L、(138.9±28.3)ng/L和(140.2±20.9)ng/L、(51.64-5.8)ng/L和(50.1±3.1)ng/L](P〈0.05)。两组术后第1、3、5天尿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术后第3、5天乌司他丁组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第1天BUN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乌司他丁组的变化不明显。除乌司他丁组术后第5天外,两组术后SCr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乌司他丁组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IL-6、IL-8、TNF-α的分泌和释放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对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总结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CPB)经验。方法 102例行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男47例,女55例,年龄24~71岁,其中59例行二尖瓣置换术,12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31例行主动脉瓣和二尖瓣联合置换术。全部患者采用膜肺,中度低温CPB;预充白蛋白或新鲜冰冻血浆和人工胶体,必要时术中追加;心肌保护应用10~15℃4:1(血:晶体)高钾停搏液灌注;CPB中维持灌注流量50~100ml/kg和平均动脉压(MAP)50~90mmHg;开放前应用利多卡因、硫酸镁和碳酸氢钠;后并行期应用超滤、红细胞悬液、速尿等提高HCT;注意纠正低钾、高钾、低钠和酸血症。结果 CPB时间69~254min(165.7±68.0),升主动脉阻断时间36~168min(99.5±54.9),自动复跳率84.4%(86/102),电击复跳率15.6%(16/102)。全部患者均脱机,无手术死亡。结论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管理中,提高胶体渗透压、注意心肌保护、调节血球压积、纠正酸碱电解质紊乱等是保证体外循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张杰  蒋迅  刘娟娟 《现代保健》2014,(24):31-33
目的:观察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过程中吸入七氟醚对患者循环与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七氟醚组35例(Q组)和对照组35例(D组)。Q组在麻醉诱导和体外循环过程中吸入1%~3%的七氟醚,D组在麻醉诱导和体外循环中不使用七氟醚,使用异丙酚。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气管导管带管时间、术后ICU留置时间等。结果:与D组比较,Q组在麻醉诱导及体外循环过程中血压波动较小,更平稳(P〈0.05);气管导管带管时间和术后在ICU留置的时间也明显缩短(P〈0.05)。结论: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过程中吸入七氟醚麻醉能使循环功能更稳定,心、肺功能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肝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细胞因子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28例肝癌行肝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W组)和对照组(C组)。乌司他丁组按1万U·kg-1,于麻醉诱导后切皮前加入500ml林格液中静脉滴注。分别于诱导后切皮前(T1),阻断肝门10min(T2),恢复肝血流后20min(T3),恢复肝血流后1h(T4),术后1d(T5),术后3d(T6)抽取静脉血,行血浆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肿瘤坏死因子-浕(TNF-浕),白细胞介素-6(IL-6)的测定。结果乌司他丁组的ALT、AST在T3、T4、T5均明显低于C组(P<0.05),TBIL在术后第1d显著低于C组(P<0.05),TNF-浕、IL-6在T3、T4、T5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抑制肝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细胞因子的释放,对肝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急诊体外循环(ECPB)可为病人提供一定的氧供及循环血量,在心肺复苏(CPR)中应用ECPB能产生更快速的血流、正常的血压。有效地对血液成分和温度进行控制,并且在血液充分氧合方面也具有标准CPR所不能达到的确切优势。动物实验证实了ECPB在CPR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但在临床应用中还面临着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5.
急诊体外循环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诊体外循环(ECPB)可为病人提供一定的氧供及循环血量,在心肺复苏(CPR)中应用ECPB能产生更快速的血流、正常的血压,有效地对血液成分和温度进行控制,并且在血液充分氧合方面也具有标准CPR所不能达到的确切优势。动物实验证实了ECPB在CPR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但在临床应用中还面临着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择期在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术患者 2 6例 ,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 (W组 )和对照组 (C组 )。乌司他丁组按 1 2万U·kg-1,于麻醉诱导后劈胸骨前经静脉给予半量 ,另半量加入预充液中 ,经转机进入体内。对照组用等量复方氯化钠代替。分别于诱导后切皮前 (T1) ,转流 2 0min(T2 ) ,主动脉开放 3 0min(T3 ) ,术毕 4h(T4) ,术毕 2 4h(T5)抽取动脉血 ,测定HCT ,测定血浆CK -MB、、CK活性及cTnI浓度。记录CPB转流时间 ,主动脉阻断时间 ,手术时间及术后复跳情况。结果 与T1相比 ,两组患者CK、CK -MB、cTnI在T3 、T4、T5均明显升高 (P<0 0 5 ) ,其中CK -MB、cTnI均在T4达最高值 ,T5开始下降。两组患者之间CK、CK -MB、cTnI在T1、T2 时无明显差别 ,C组的CK、CK-MB在T5明显高于W组 (P <0 0 5 ) ,cTnI在T3 、T4、T5明显高于W组 (P <0 0 5 )。结论 围体外循环期间使用乌司他丁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不同低温麻醉下体外循环 (CPB)对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 2 0例 ,随机分为浅低温组 (30℃ )和中低温组 (2 6℃ )。在α稳态下 ,通过桡动脉和颈内静脉球部血液的动态血气分析及乳酸浓度测定 ,计算全身动脉及颈内静脉的血氧含量、动 -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脑氧摄取率和动 -颈内静脉乳酸浓度差。结果 CPB开始后 ,两组的动脉血氧含量、动 -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和脑氧摄取率迅速下降 (P <0 0 1,P <0 0 5 ) ,随着复温又迅速升高。在最低温度点时 ,组Ⅰ的动 -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脑氧摄取率高于组Ⅱ (P <0 0 5 ;P <0 0 1)。两组的乳酸浓度进行性升高 ,但各温度点的动 -颈内静脉血的乳酸浓度差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始终接近零值。停CPB时 ,两组的动 -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仍明显低于转流前水平 (P <0 0 1)。结论 浅、中低温麻醉下的体外循环 ,均可满足CPB过程中的脑氧供需平衡 ,进一步的体温下降并未取得更好的保护效果。CPB结束后 ,脑氧代谢可能会继续升高 ,是否发生脑氧供需失衡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儿童经过体外循环后血浆异丙酚的浓度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技术,血浆样品经过加入内标(麝香草酚)的甲醇溶液沉淀蛋白质后,取上清液20μl进行HPLC分析,流动相为乙腈:水=56:44(V/V),流速为1ml/min,荧光检测条件为λex276nm,λem=312nm,机器采用Agilent1100系列高效色谱仪,分离色谱柱采用DikmaDiamonsilC18(150mm×4.6nm,5.0um),保护柱为PhenomenexSecurity(4mm×3mm)。结果在0.02~8.0mg/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好(r=0.9993,n=9),最低检测浓度是0.005ug/ml,(S/N=2),日内,日间RSD分别为0.810%~5.73%和0.932%~7.337%,平均回收率为96.99%。结论本法灵敏度高,方法简单,实验快速,线性关系好,专一性强,可用于儿童经过体外循环后血浆异丙酚的浓度测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围术期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CPB下行二尖瓣人工瓣膜置换术患者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川芎嗪组,每组各12例。川芎嗪组:CPB转流前及循环开放后经中心静脉5min内静滴川芎嗪注射液4mg/kg,术后两天每天继续静滴4mg/kg。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两组分别于CPB前、主动脉开放后30min、术毕、术后24h、术后48h采血测定NSE浓度,在术前1天和术后第7天进行神经心理测试。结果 23例患者完成研究。两组在主动脉开放后30min、术毕的NSE浓度较CPB前明显升高(P<0.05),其余时间无明显差异;川芎嗪组在主动脉开放后30min、术毕时的NSE浓度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与川芎嗪组术后7天POCD发生率分别为27%和25%,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剂量的川芎嗪能有效降低CPB期间血浆NSE浓度,但对术后POCD发生率未见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围术期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CPB下行二尖瓣人工瓣膜置换术患者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川芎嗪组.每组各12例。川芎嗪组:CPB转流前及循环开放后经中心静脉5min内静滴川芎嗪注射液4mg/kg,术后两天每天继续静滴4mg/kg。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两组分别于CPB前、主动脉开放后30min、术毕、术后24h、术后48h采血测定NSE浓度,在术前1天和术后第7天进行神经心理测试。结果23例患者完成研究。两组在主动脉开放后30min、术毕的NSE浓度较CPB前明显升高(P〈0.05),其余时间无明显差异;川芎嗪组在主动脉开放后30min、术毕时的NSE浓度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与川芎嗪组术后7天POCD发生率分别为27%和25%,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剂量的川芎嗪能有效降低CPB期间血浆NSE浓度,但对术后POCD发生率未见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