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评价通过正畸联合修复治疗以恢复前牙美学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75例前牙缺失、缺损并伴有错颌畸形患者,实施正畸联合修复治疗,观察成功率和复发率。结果:对75例患者进行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后,患者前牙排平排齐、上中线对齐,外形恢复自然美观,同时牙齿咬合功能恢复正常。结论:出现前牙缺失、缺损并伴有错颌畸形的患者,通过正畸修复联合恢复前牙美学效果理想,可以对前牙缺失并伴随错颌畸形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
谭秀芝 《四川医学》2013,(6):854-855
目的观察修复联合正畸治疗成人前牙缺失伴错畸形患者的应用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2012年在我院收治的前牙缺失伴错畸形患者32例,根据患者口腔健康环境,在适宜的时间先后对其进行修复联合正畸治疗,并于治疗后对患者随访。结果经过修复联合正畸治疗3个月后,患者牙齿的固定位置均表现良好,恢复咀嚼功能,牙齿美观显著改善,吻合度与生理平衡状况均有明显好转,前牙基本排列整齐,10个月后A等级的治疗效果患者占比为71.86%。结论通过对患者进行修复联合正畸治疗后,临床效果显著,但亦需要治疗后的科学保护,值得进行医疗推广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周斌 《当代医学》2014,(27):101-101
目的:对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成人牙齿错颌的临床效果的分析。方法对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在2012年1月~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128例成人牙齿错颌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联合组。联合组患者采用正畸联合修复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正畸的方法进行治疗。在治疗结束后对2组患者的有关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联合组患者在结束治疗之后,牙齿错颌都达到了1类磨牙咬合,而且前牙的中线对其,治疗有效率达100%,且患者满意。对照组患者则由于牙齿的指数不调,牙体形态不好而最后治疗效果不佳,共有17例,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3.8%,患者满意度较联合组患者低。结论对于成人牙齿错颌畸形的治疗采用正畸联合修复的方法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应运。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成人修复口腔正畸矫正方法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治疗的错颌畸形成人患者62例成人患者,实行口腔正畸治疗,在修复前均实行正畸治疗,观察并研究成人修复口腔正畸矫正治疗方法的治疗特点。结果:62例错颌患者中畸形通过实行正畸修复治疗,60例治疗成功,治疗后患者牙齿均恢复了良好的咬合作用,并且牙齿整齐美观。结论:针对成人错颌畸形实行修复口腔正畸矫正治疗,获得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口腔功能,是牙齿排列更美观。  相似文献   

5.
杨昭霞 《中外医疗》2013,32(2):44+46-44,46
目的探讨正畸联合种植修复治疗成人前牙错颌畸形及牙列缺损的效果。方法 2009年6月前收治的34例前牙错颌畸形及牙列缺损患者进行单纯种植义齿修复,为对照组,2009年7月—2011年6月间收治的42例患者采用正畸联合种植修复进行治疗,为联合组,评定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治疗总合格率高达95.24%,对照组为73.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正畸联合种植修复治疗前牙错颌畸形及牙列缺损,咬合功能良好,效果美观,患者满意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牙先天缺失伴错畸形的正畸-修复联合治疗方法。方法:对10例前牙先天缺失伴错畸形通过固定正畸矫治调整间隙,纠正中线,改善咬后用修复体恢复缺牙间隙。结果:10例患者缺牙部位的美观及功能均得到满意恢复。结论:先天缺牙患者通过个体化正畸-修复联合治疗可达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分析正畸联合修复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2-11月我科室收治的80例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均分成两组,观察组采取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对照组采取直接修复方法治疗,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 因为正畸治疗包括正畸与修复两个过程,导致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前牙覆颌良好率、后牙咬合良好率、牙齿整齐率为100%、95%、100%,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5%,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畸联合修复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安全可靠,达到了功能与美观的同步恢复,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研究正畸治疗完全性唇腭裂错颌畸形的效果。方法调查分析42例完全性唇腭裂错颌畸形患者,给予患者采用方丝弓矫治、部分配合活动矫治器,通过拍片对比治疗前后矫正效果。结果42例患者接受正畸治疗后,前牙扭转以及舌倾情况均明显改善,牙列整齐牙弓形态良好,植骨成功率为85.7%(36/42),单侧唇腭裂鼻外形恢复优良率为76.7%,双侧唇腭裂鼻外形恢复优良率为75.0%。结论临床采用正畸治疗完全性唇腭裂错颌畸形患者,矫正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前牙缺失伴错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错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固定矫正,经正畸治疗达到牙基本排列整齐、咬合关系正常后再作修复。结果32例患者均达到预期的正畸和修复目标,修复后牙排列整齐,咬合功能好,修复体自然美观舒适,中线无偏斜。结论正畸配合修复能更好地修复伴错畸形的前牙缺失。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牙先天缺失伴错(牙合)畸形的正畸-修复联合治疗方法.方法:对10例前牙先天缺失伴错(牙合)畸形通过固定正畸矫治调整间隙,纠正中线,改善咬(牙合)后用修复体恢复缺牙间隙.结果:10例患者缺牙部位的美观及功能均得到满意恢复.结论:先天缺牙患者通过个体化正畸-修复联合治疗可达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1.
郭斌  南海涛  孙雷  翟晓红  杨甜甜 《河北医学》2016,(10):1598-1600
目的::研究牙列缺损伴发牙颌畸形行正畸和修复疗法联合治疗对临床疗效、美观效果及牙齿功能的影响。方法:资料取本院2012年4月至2016年4月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80例患者予回顾分析,按照治疗时所用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行修复疗法,观察组联合正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美观效果及牙齿功能。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美观效果及牙齿功能均比对照组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行正畸和修复联合治疗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白东辉 《中原医刊》2009,(13):38-39
目的通过对伴有各种原因导致恒前牙个别缺失的儿童病例进行针对性的临床研究和治疗,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正畸科门诊收治的伴有恒前牙缺失的儿童患者32例,对缺牙患者的年龄、性别、缺失牙位和数目、缺失原因、错颌类型及矫治方法等进行分析。结果缺牙部位最常见的是上中切牙;多为缺失1~2个牙齿,15例采用结合减数方法进行矫治,9例采用扩大缺牙间隙,解除前牙反颌后再修复的方法进行矫治,8例采用单纯集中间隙后再修复的方法进行矫治。结论对有恒前牙个别缺失的儿童患者,由于其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应及早对缺牙导致的发育畸形进行诊断和预测,尽量防止颌骨和面型的畸形。对这类儿童患者采用结合减数矫治或采用扩大间隙以及集中间隙结合修复的方法进行矫治,能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3.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中的运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谢文高 《医学综述》2014,(11):2112-2112
目的研究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青少年口腔正畸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就诊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口腔科608例存在错颌畸形的青少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不同的治疗方式分组:治疗组306例患者进行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对照组302例患者进行非种植体支抗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错颌畸形术后轻度水肿、感染、明显不适感的发生率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上中切牙凸距差和上中切牙倾角差均显著大于和高于对照组[(4.01±2.27)mm vs(2.68±2.62)mm](P<0.05)和[(28.02±1.47)°vs(13.01±1.37)°](P<0.05);磨牙位移治疗组显著少于对照组[(3.62±1.27)mm vs(6.02±1.86)mm](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综合效价优于非种植体强支抗治疗。  相似文献   

14.
郭亚琳  叶晓红 《当代医学》2011,17(25):63-64
目的观察使用摇椅弓矫治成年人前牙深覆深覆盖伴散隙的AngleⅠ类错畸形病例的临床效果。方法运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主要使用摇椅弓、结合使用链状橡皮圈等对10例前牙深覆深覆盖伴散隙的AngleⅠ类错畸形成年病例进行矫治。结果 10例成年患者均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磨牙中性关系、前牙覆覆盖正常、面型明显改善。结论摇椅弓在矫治成年人前牙深覆深覆盖伴散隙的AngleⅠ类错中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桩核树脂(PULPDENTEmbraceCoreResinCement)一步法成形纤维桩核在牙体缺损修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61例牙体缺损患者,共76颗患牙,经完善根管治疗后.采用美国TENAX纤维桩及PULPDENTEmbraceCoreResinCement桩核树脂形成纤维桩树脂核,恢复基牙外形并进行全冠修复。随访1-2年,观察临床应用效果。结果3例患者失访,其余58例患者随访平均1.6年。69颗患牙中,治疗成功62颗.失败7颗,成功率为89.86%。7颗均为修复后0.5~1年出现纤维桩的松动、脱落,没有根折、桩折现象发生。结论应用PULPDENTEmbraceCoreResinCement桩核树脂,一步法形成纤维桩树脂核修复技术是一种快捷、可靠、有效的修复牙体缺损的方法,是纤维桩核应用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纤维桩加全瓷冠的修复方法改善成年人上前牙轻度错牙合畸形.方法 选取78例101颗经过完善根管治疗的上前牙,采用纤维桩和氧化锆全瓷冠进行修复,经过12~15个月复查,观察其临床修复效果.结果 在101颗前牙修复体中,有2颗出现纤维桩脱落,1颗出现全瓷冠崩瓷,1颗出现牙龈炎,其余97颗修复体临床效果良好,成功率为96%,患者对冠修复后的美观效果均很满意.结论 对于成年人轻度上前牙错牙合畸形的患牙,严格把握适应症和操作程序,采用纤维桩加全瓷冠的修复方法能够达到理想的实用和美观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应用牙龈瓷恢复缺牙区牙槽骨严重吸收所致牙龈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和技术要点。方法:2006年7月至2011年10月采用个性化二氧化锆基台及牙龈瓷修复23例前牙缺失伴骨缺损的患者。共植入种植体38枚,使用个性化二氧化锆基台38个,二氧化锆全瓷冠永久修复38个。结果:23例牙槽骨缺损采用个性化二氧化锆基台及牙龈瓷修复。永久修复后患者满意度调查满意100%,随访至今种植体无脱落松动,种植体存留率100%,个性化二氧化锆基台螺丝无断裂及松动,二氧化锆全瓷冠无脱落及崩瓷。结论:牙龈瓷可有效恢复缺牙区牙槽骨严重吸收所致的凹陷牙龈的形态及色泽,形成与相邻天然牙较为协调的颈缘线,取得较好的美学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通督正脊术手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腰椎管狭窄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屈腰法治疗,治疗组患者使用通督正脊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治疗组为1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通督正脊组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更为显著(P0.01)。结论通督正脊术是一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较为理想的保守疗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正畸种植体支抗的临床应用情况及正畸后种植体稳定情况。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错颌畸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后佩戴支抗正畸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微种植体植入正畸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患者中切牙倾角差、磨牙移位、上中切牙凸距差,正畸种植体稳定性等。结果:观察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患者上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磨牙位移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出现3例微种植体松动,经取出后2个月重新植入,全部稳定未见再脱落者。微种植体脱落原因为:口腔卫生状况不佳,引导钻预备孔直径太大,种植体偏离方向。所有患者种植及复种植后均经头影扫描重叠图检查提示上前牙显著直立及内收,软组织侧面形显著提高,均迭强支抗效果。结论:微型种植体正畸治疗,疗效优于常规治疗,治疗后上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磨牙位移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种植体稳定性良好,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纤维桩和金属桩对上颌前牙残根残冠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2007-08~2008-08到该院就诊经纤维桩修复上颌前牙残根残冠患者62例,共78颗患牙;选取同期经金属桩修复上颌前牙残根残冠患者56例,共70颗患牙。患者定期按时随访,对比二者的修复效果。结果经纤维桩修复的修复体固位和稳定良好,未发现折裂和松动,烤瓷冠边缘密合,牙龈元色素沉着,牙周情况良好,根周无病变。成功78颗,成功率为100.0%。经金属桩修复的上颌前牙残根残冠成功53颗,失败17颗(分别为牙根折3颗,桩核松动脱落2颗,牙龈边缘出现色素沉着12颗),成功率为75.7%,经纤维桩修复上颌前牙残根残冠成功率高于金属桩(X^2=21.40,P〈0.01)。结论纤维桩较金属桩更适合于上颌前牙残根残冠的修复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