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医学杂志》2019,(11):1525-1528
目的:分析经肱桡肌腱入路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手术疗效。方法:将6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掌侧入路显露挠骨远端骨折后完成接骨板的内固定,观察组采用经肱桡肌腱入路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桡骨掌倾角、尺偏角、掌倾角和整体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临床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桡骨掌倾角、尺偏角、掌倾角均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桡骨掌倾角、尺偏角、掌倾角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肱桡肌腱入路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治疗后,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在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治疗中的效用。方法:对58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在术后1~2年,测定腕关节的活动范围和影像学指标,对腕关节进行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结果:所有病例均在3月内临床愈合,患者腕关节的背伸和尺偏活动范围显著小于正常腕关节(P<0.05),掌屈、桡偏、旋前、旋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骨高度和尺偏角与对侧正常腕关节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掌倾角显著小于正常腕关节(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应成为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首选,其固定牢靠,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背侧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背侧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观察组采用掌侧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腕功能恢复和关节活动情况。结果:观察组腕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掌屈、尺偏、旋前、旋后度数方面,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背侧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效果明显,可有效促进患者腕功能的恢复,改善关节活动受限问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AO C3型)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该院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AO C3型)患者86例,随机分成两组,运用掌侧锁定钢板治疗观察组,运用常规外固定支架治疗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在骨折复位及功能恢复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采用掌侧锁定钢板治疗,可以有效恢复桡骨远端的掌倾角度、尺偏角度及桡骨的高度,稳定骨折断端,有利于早期功能训练,提高术后的功能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掌侧入路斜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住院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掌侧入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掌侧入路斜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骨折愈合情况、手术前后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患者术前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掌侧入路斜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饶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的疗效较好,可促进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板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外固定支架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对患者行X线片检查,测量并记录2组患者的骨性愈合时间、掌倾角、尺偏角及腕关节活动度。结果 2组患者骨性愈合时间、掌倾角及尺偏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背伸、掌屈活动显著优于对照组,桡偏显著轻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尺偏、旋前、旋后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优良率分别为90.0%和70.0%,观察组患者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7%和10.0%,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对桡骨远端的骨性及腱鞘结构的影响较小,手术操作较为方便,可保持背侧软组织的完整性,复位效果好,固定可靠,疗效满意,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与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分为A组和B组,各44例。A组患者接受石膏外固定治疗,B组患者接受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腕关节活动度(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术后并发症及术后3、12个月腕关节功能。结果术后3个月,B组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分别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B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石膏外固定比较,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效果确切,可加快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蔡穗东  符瑜亮  陆武泽 《海南医学》2016,(18):3044-3046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不同类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外科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40例不同类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7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A型骨折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88.46%,对照组为93.33%,观察组B型骨折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0.91%(30/33),对照组为90.63%(29/3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型骨折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27.27%(3/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5.0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A型和B型骨折患者治疗后的桡骨短缩、尺偏角、掌倾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型骨折患者的桡骨短缩值为(2.415±0.589) mm,明显大于对照组的(1.866±0.776) mm,尺偏角、掌倾角分别为(12.331±1.553)°、(2.123±7.445)°,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8.423±0.817)°、(6.158±4.7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A、B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法相当,但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则明显不及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掌侧正中微创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旋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择5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常规入路组和微创入路组,各29例。微创入路组患者实施掌侧正中微创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而常规入路组实施常规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腕关节主动活动度、腕关节功能和桡骨远端解剖学参数。结果微创入路组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常规入路组,腕关节掌屈、背伸、旋前、旋后、尺偏和桡偏度均明显大于常规入路组,腕关节功能优于常规入路组(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桡骨高度、尺偏角和掌倾角等桡骨远端解剖学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掌侧正中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中实施微创入路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早期腕关节功能恢复较快,腕关节主动活动度改善良好,康复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实验的课题在于探讨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对112例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分组,再对实验组56例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对照组56例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与腕功能指标.结果:实验组桡偏、尺偏、背伸与掌屈的度数都大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腕功能指标可通过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显著改善,并发症发生率能够得到明显降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采用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采用传统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68例,采用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放射学Sarmiento评分,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总结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放射学评分,两组患者的掌倾角和尺偏角差异明显(P0.05)。结论: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可以有效地维持患者的骨折断断复位,尽早适应功能恢复锻炼,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毕楷  朱书朝 《中国民康医学》2024,(5):150-152+163
目的:比较小切口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C3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该院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切口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术前、术后3个月时骨折复位情况(桡骨高度、掌倾角及关节面台阶高度),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时腕关节活动度(背伸、掌屈、桡偏及尺偏角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77.50%(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桡骨高度、掌倾角及腕关节背伸、掌屈、桡偏、尺偏角度均大于对照组,关节面台阶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C3型骨折患...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分析掌侧锁定加压钛板与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该院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78例不稳定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掌侧锁定板组与外固定支架组,每组39例,观察不同治疗方式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外固定支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掌侧锁定板组(P<0.05);术后3 d、6周、24个月,掌侧锁定板组患者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明显优于外固定支架组(P<0.05);末次随访显示,两组患者掌屈活动度、背伸活动度、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Gartland-Werle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腕管综合征及拇指伸长肌腱断裂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治疗方式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外固定支架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而掌侧锁定加压钛板能在直视下复位骨折,且在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恢复等方面明显优于外固定支架术,更加适合不稳定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分析外固定支架与掌侧锁定加压钢板在治疗桡骨远端C型不稳定骨折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桡骨远端C型不稳定骨折患者90例,分为外固定支架治疗组(A组)及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组(B组),每组各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及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B组,两组患者在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A组患者的优良率为84.44%,B组为82.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治疗及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是临床中治疗桡骨远端C型不稳定骨折的重要手术方法,两种方法各有优点,在具体治疗过程中,应结合患者实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闭合复位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腕关节活动度、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观察组腕关节背伸角、掌倾角和尺偏角角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6.00%(48/50),高于对照组的80.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可提高腕关节活动度和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效果优于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钢板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1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予保守治疗,观察组予Lane钢板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功能自行评估量表(PRWE)评分,治疗前后腕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RW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患侧握力、背伸活动度、掌屈活动度、尺偏活动度、桡偏活动度、旋前及旋后活动度均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69%,低于对照组的1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钢板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临床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腕关节功能,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外固定支架+有限内固定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双盲法将100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则行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桡骨远端掌倾角、尺偏角分别为(8.7±2.6)°、(16.2±6.7)°,优于对照组的(6.5±2.8)°、(12.7±4.4)°(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0%(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有限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近期疗效明显,能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可塑形桡骨远端夹板与高分子石膏夹板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Colles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取可塑形桡骨远端夹板治疗,对照组采取高分子石膏夹板外固定治疗,比较两组固定前(t1)、固定当天(t2)及拆除固定(t3)时测量桡骨长度、掌倾角及尺偏角,并于拆除固定6个月门诊复查时评价腕关节功能。结果:t1、t2时两组间桡骨长度、掌倾角及尺偏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时观察组桡骨长度、掌倾角及尺偏角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拆除固定6个月后,观察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为77.78%(3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78%(2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高分子石膏夹板外固定相比,可塑形桡骨远端夹板固定治疗Colles骨折的效果更显著,可有效减少桡骨长度、掌倾角及尺偏角的丢失,更利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掌侧锁定钢板、横向克氏针治疗桡尺远侧桡骨远端骨折(关节失稳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桡尺远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5)与对照组(n=25).治疗组应用掌侧锁定钢板、横向克氏针治疗,对照组应用内固定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完整随访,对比术后3个月腕关节的旋前、旋后,背伸和桡偏活动度,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对桡尺远侧桡骨远端骨折应用掌侧锁定钢板、横向克氏针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有效缩短手术与骨折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掌侧T型锁钉加压钢板内固定术与背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分为掌侧组(40例)和背侧组(40例)。掌侧组患者接受掌侧T型锁钉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背侧组患者接受背侧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康复情况(掌倾角、尺偏角、关节面台阶、桡骨高度、肿痛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结果背侧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92.50%(37/40)]高于掌侧组[75.0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背侧组骨折愈合时间和肿痛消失时间均短于掌侧组,术后6个月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度均大于掌侧组,关节面台阶小于掌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掌侧T型锁钉加压钢板内固定术相比,采用背侧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