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髂腰肌囊扩张的CT、MRI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阅读经手术病理证实或穿刺抽吸证实的21例髂腰肌囊扩张病人的CT(15例)、MRI(9例)片并记录,分析各种征象。结果21例扩张髂腰肌囊20例发生于单侧,1例发生于双侧。出现于全部或部分髋臼层面上,上下范围2.6-8.5cm,大小为1.0cm×1.2cm~4.2cm×6.3cm,显示为圆形、卵圆形或倒水滴状囊腔,位于髋关节囊前方,髂外或股动静脉外后方和髂腰肌内侧,14例有髂外或股动静脉向前和(或)向内移位,8例髂腰肌内侧有与该囊相应的弧形压迹,12例表面有厚薄不一的肌束覆盖,自上而下逐渐变薄,直至消失,2例沿髋臼向上延伸并突入髂腰肌内,5例延续到髋臼下方,位于耻骨肌前外侧,止于股骨小转子以上。CT扫描均为低密度,CT值为13-42Hu,10例显示薄层囊壁,其余11例囊壁难以显示,6例行CT增强扫描,其中4例囊壁呈细线样轻度强化,9例行MR检查,T1WI呈低信号,T2WI呈水样高信号,呈现为圆形或卵圆形,边缘锐利,沿髂腰肌上下走行。结论CT、MR扫描对髂腰肌囊扩张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髂腰肌囊扩张的CT、MRI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阅读经手术病理证实或穿刺抽吸证实的21例髂腰肌囊扩张病人的CT(15例),MRI(9例)片并记录,分析各种征象。结果 21例扩张髂腰肌囊20例发生于单侧,1例发生于双侧。出现于全部或部分髋臼层面上,上下范围2.6—8.5cm,大小为1.0cm×1.2cm~4.2cm×6.3cm,显示为圆形、卵圆形或倒水滴状囊腔,位于髋关节囊前方,髂外或股动静脉外后方和髂腰肌内侧,14例有髂外或股动静脉向前和(或)向内移位,8例髂腰肌内侧有与该裳相应的弧形压迹,12例表面有厚薄不一的肌束覆盖,自上而下逐渐变薄,直至消失,2例沿髋臼向上延伸并突入髂腰肌内,5例延续到髋臼下方,位于耻骨肌前外侧,止于股骨小转子以上。CT扫描均为低密度,CT值为13—42Hu,10例显示薄层囊壁,其余11例囊壁难以显示,6例行CT增强扫描,其中4例囊壁呈细线样轻度强化,9例行MR检查,T1WI呈低信号,T2WI呈水样高信号,呈现为圆形或卵圆形,边缘锐利,沿髂腰肌上下走行。结论 CT、MR扫描对髂腰肌囊扩张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髂腰肌囊扩张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B超导引下穿刺抽吸和/或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具有典型MRI表现的13例髂腰肌囊扩张患者的MRI表现。结果:13例扩张髂腰肌囊均发生于单侧,右侧5例,左侧8例,出现于全部或部分髋臼层面上,上下范围最大径线约为7.0cm。为圆形、卵圆形、倒水滴状或不规则分房状囊性肿物,位于髋关节囊前方,髂外或股动静脉外后方和髂腰肌(腱)内侧。MRT1WI呈低、等信号,T2WI呈水样高信号,T2WI 脂肪抑制呈明显高信号,平扫囊壁难以辨认。13例中,2例为单纯性滑膜炎症,11例伴髋关节病变。结论:MRI扫描为外科医师提供了诊疗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应用超声、CT及MRI诊断髂腰肌囊扩张(EIB)的实用价值及其各自的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诊治的EIB患者共100例的超声、CT及MRI资料,所有患者经穿刺或手术病理确诊,观察三种检查影像学表现及其各自的确诊率。结果共100例EIB患者,86例为单侧病变,其中52例右侧,34例左侧,14例双侧病变,超声表现为大小不一囊性团块,形态规则,呈圆形、卵圆形、扁椭圆形或长茄形,囊壁菲薄,边缘清楚;扩张髂腰肌囊CT呈圆形、卵圆形、水滴状囊性低密度影,大小不一,内邻耻骨肌,止于股骨小转子水平;扩张髂腰肌囊MRI呈圆形、卵圆形、水滴状分房状囊腔,大小不一,呈长T1长T2水样信号,T2WI呈高信号,T2WI及脂肪抑制序列呈明显高信号,内前方为髂骨血管,外为髂腰肌,后邻关节囊,可向上或向下延伸;超声、CT及MRI对EIB确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T、MRI确诊率显著高于超声(P0.05)。结论超声、CT及MRI三种检查对EIB均有一定诊断价值,CT及MRI对EIB诊断率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核磁共振(MRI)在产后骶髂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7例产后骶髂关节痛的MRI的影像学表现.17例双侧骶髂关节T1WI、T2WI、STIR序列扫描.结果 17例均为单侧骶髂关节受累,15例关节旁骨髓T1WI低信号、T2WI、STIR高信号;10例T1WI滑膜部关节软骨内出现混杂信号;13例T1WI、T,WI骨板信号增高;10例关节囊及附着点、周围软组织STIR呈高信号.结论 结合病史及MRI影像改变,MRI能对产后骶髂关节炎做出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髂腰肌囊扩张的临床与MRI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髂腰肌囊扩张的MRI表现及其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髂腰肌囊扩张的临床及MRI表现。结果21例病人均为单侧发病,为圆形、卵圆形或倒水滴状囊性肿物,单囊为16例,5例为多囊状,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水样高信号,边缘清晰;多发囊状者可见其间的纤维性分隔或髂腰肌束分隔,5例在髋臼中下部层面可见扩张的滑囊与关节囊相交通。Ⅱ级关节积液并髂腰肌囊扩张明显多于Ⅲ级关节积液。结论MRI能更好地显示髂腰肌囊扩张的部位、范围、形态、大小和毗邻结构,对多发病例更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亚急性和慢性自发性肌内血肿的CT及MRI表现,以提高对此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或临床观察及影像学复查证实的亚急性、慢性自发性肌内血肿患者的CT及MRI资料,讨论其影像表现特点.结果:32例患者中亚急性血肿8例,慢性血肿24例;血肿发生于髂腰肌16例,腰大肌9例、腓肠肌4例、右侧腰大肌血肿并右侧腹后腔、右侧腹直肌、背脊肌各1例;29例血肿呈椭圆形,3例呈不规则形.CT表现为血肿边界清楚,CT平扫密度欠均匀,呈等或稍高密度,CT值35~59 Hu,部分病灶内可见条带状稍高密度影,增强扫描血肿均无强化.MRI表现:亚急性血肿T1WI、T2WI、STIR上都以高信号为主,内见碎屑样或片状低信号;慢性血肿T1WI呈稍低或低信号,边缘见稍高信号环,T2WI、STIR上均呈高信号,边缘呈环形低信号影.结论:亚急性、慢性自发性肌内血肿的CT及MRI表现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患者肌肉MRI影像表现特点并探讨其临床使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PM/DM患者临床资料和肌肉MRI图像,分析其自旋回波序列(T1WI)、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WI)、短时翻转恢复序列(STIR)成像特点,并结合血清肌酸激酶(CK)、肌电图(EMG)、穿刺活检检查结果和临床诊断结果探讨MRI检查优劣势和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MRI检查灵敏度92.22%,明显高于CK、EMG和病理活检(78.89%、71.11%和82.22%,P0.05);PM/DM肌肉炎性水肿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和STIR呈高亮信号;PM/DM肌筋膜炎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和STIR呈带状高亮信号;PM/DM皮下组织水肿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和STIR呈异常高信号;PM/DM肌肉萎缩伴脂肪浸润T1WI、T2WI和STIR示正常信号肌群内出现点状或小片状高信号病灶。结论 PM/DM患者应用MRI检查,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其中T1WI信号可清晰显示脂肪浸润病变,T2WI和STIR成像则对炎性水肿、肌肉萎缩及肌筋膜炎有较高鉴别价值,可用于临床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卵巢巧克力囊肿低场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卵巢巧克力囊肿的低场MRI(磁共振成像)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2例卵巢巧克力囊肿的低场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12例卵巢巧克力囊肿共15个病灶均为囊性,2例病灶内有壁结节。T1WI呈高、稍高信号。T2WI信号差异较大,呈高信号、稍高信号、等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其中有10个病灶在STIR(短时反转恢复)脂肪抑制序列出现信号抑制征象。结论卵巢巧克力囊肿信号表现复杂,在低场MRI上盆腔囊性占位中观察到短T1、长T2信号,STIR出现信号抑制现象时,并不能就此鉴别脂肪与出血成分。综合分析病灶内部结构,增强表现以及临床特点,有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3.0TMRI在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17例PM患者和22例DM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3.0T MRI检查,分析其图像,并将其结果与血清肌酶各指标检查结果和肌肉活检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共39例PM和DM患者中,36例出现肌肉炎性水肿,11例表现为肌筋膜增厚(肌筋膜炎),18例出现皮下软组织水肿,8例出现肌肉萎缩伴脂肪浸润。肌筋膜炎、皮下软组织水肿者均出现肌肉炎性水肿。肌肉炎性水肿病变区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STIR呈高信号;肌筋膜炎T1WI呈等信号,T2WI肌间隙呈高信号,STIR肌间隙呈高信号;皮下软组织水肿T1WI上皮下脂肪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STIR呈高信号;肌肉萎缩伴脂肪浸润病变区T1WI呈短信号,T2WI呈长信号。3.0TMRI扫描结果与血清肌酶各指标检查结果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0TMRI扫描结果与肌肉活检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TMRI在PM和DM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肌肉炎性水肿是PM和DM患者在3.0TMRI检查中最常见表现。  相似文献   

11.
①目的探讨髂腰肌囊扩张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②方法回顾性阅读经穿刺抽吸或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髂腰肌囊扩张病人的CT片并记录各种征象。③结果15例病人扩张的髂腰肌囊均为圆形或卵圆形,内无强化的囊性肿物,位于髋关节囊前方,髂股血管外后方,髂肌(和腰大肌)内侧。10例表面有厚薄不一的腰大肌肌束覆盖,自上而下逐渐变薄,直至消失。3例沿髋臼或髂骨基底内侧面向上延伸,并突入髂腰肌内。5例延续到髋臼下方,位于耻骨肌前外侧,止于股骨小转子以上,其中3例为倒水滴状。7例行增强扫描,其中5例囊壁呈细线样轻度强化。④结论CT扫描几乎对所有的髂腰肌囊扩张病人可提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滑膜肉瘤(SS)的CT和MRI表现及相关的病理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SS的CT、MRI和病理学资料。结果四肢11例,躯干2例,颈部2例,纵隔1例。CT显示肿块密度大部分与肌肉密度相似或略低于肌肉密度,多不均匀;2例肿块内出现钙化,位于肿块的周边。MR检查示肿瘤软组织成分多呈T1WI等或稍低信号为主、T2WI稍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6例肿块在T2WI出现明显高信号、稍高信号和低信号的三重信号;4例T2WI脂肪抑制序列见"铺路石"征;增强扫描,10例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分隔不强化。光镜下见上皮样细胞和梭形细胞双相分化为SS的特征性病理表现。结论 SS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组织病理学检查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RI对桥小脑角(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囊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本院30例经病理证实的CPA囊性病变患者的MRI资料,回顾性分析这些病变的MRI表现,并和手术病理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30例病变中右侧CPA 16例,左侧10例,双侧4例;位于CPA池内24例,脑内6例。其中表皮样囊肿12例,多呈不规则形沿蛛网膜下腔匐行生长,并包埋邻近的神经血管,DWI以高信号为主,增强后无强化;蛛网膜囊肿5例,信号与脑脊液一致,增强后无强化;皮样囊肿3例,呈长T1长T2信号2例,混杂信号1例,2例DWI呈高信号,均无强化表现;囊性听神经瘤6例,呈单房或多房改变,增强后囊壁及分隔均见强化,其中3例患侧内听道扩大、听神经增粗并强化;血管母细胞瘤4例,均为大囊小结节型,附壁结节明显强化。与手术及病理对照,MRI对CPA囊性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92%。结论:MRI对CPA囊性病变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准确率高,具有重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CT与MRI对小脑膜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小脑膜瘤的CT与MRI表现。13例均行CT、MRI平扫及MRI增强扫描,平扫包括T1WI、T2WI、FLAIR序列,增强扫描为T1WI序列。结果本组病灶位于额部5例,顶部7例,小脑幕1例,为脑凸面、大脑镰、小脑幕旁结节状或扁平状病灶,长径范围1.2-2.8cm。CT平扫表现为稍高密度结节。T1WI肿瘤呈等信号7例,稍低信号5例;T2WI、FLAIR为稍高信号8例,等信号4例;肿瘤边缘包膜4例,瘤周水肿5例,邻近颅板增厚4例;肿瘤病灶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8例见脑膜尾征。CT平扫检出8例(61.5%),漏检5例(38.5%)。MRI平扫检出12例(92.3%),漏检1例(7.7%):MRI增强扫描检出13侈4(100%)。结论小脑膜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对小脑膜瘤检出率高,临床应用价值较CT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椎管内皮样囊肿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1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椎管内皮样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5例患者均行Siemens 3.0T(TrioTim)MRI扫描。其中4例患者行颅脑及全脊柱MRI检查,5例行全脊柱MRI检查,3例患者行腰椎MRI检查,1例患者行胸、腰、头MRI检查,1例行腰、头MRI检查,1例行胸、腰MRI检查。结果15例患者椎管内皮样囊肿病灶的MRI图像表现为分层8例,椎管扩大6例,发生椎管内皮样囊肿破裂3例。所有患者病变信号均不均匀,其中T1WI示不均匀高信号12例,T1WI示不均匀等或低信号3例,LWI示不均匀高信号13例,T2WI示不均匀低信号2例。15例行脂肪抑制序列扫描患者病灶呈不均匀低信号13例,不均匀等信号2例。结论椎管内皮样囊肿的发病部位及MRI表现具有特征性,MRI能为椎管内皮样囊肿患者提供很好的定位、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磁共振诊断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价值。方法对41例临床拟诊为AS的患者行MRI检查。使用Marconi超导型1.5T磁共振机型,脊柱线圈。患者仰卧位,扫描方位全部为轴位。采用常规SE(spine cho,SE)T1WI(TR 700ms,TE 12ms)序列、快速自旋回波FSE(fast spin echo,FSE)序列T2WI(TR 3000ms,TE90ms)、短时反转恢复(Short T1 Inversion-Recovery,STIR)序列(TR 4000ms,TE 90ms,TI 150ms)。层厚3mm,层间距0.8mm,采集矩阵256x256,NEX=2。结果 ASI级9例,Ⅱ级15例,Ⅲ级11例,IV级6例。侵及髂骨侧34例,侵及骶骨侧7例。I-Ⅱ级MRI主要表现为T2WI滑膜信号增高;T1WI显示软骨不规则增粗或扭曲,T2WI显示软骨信号增高,骨髓水肿信号不均匀增高。Ⅲ-Ⅳ级主要表现为:T2WI软骨信号不均匀增高或减低,骨性关节面有不同程度的破坏。骨质硬化的征象是线样的无信号带不规则增宽。骨髓水肿范围更大。结论 MRI检查方法敏感,无放射性,可以显示X线、CT观察不到的软骨异常、骨髓水肿等早期变化,应作为AS早期诊断的优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和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CT和MRI资料,4例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5例行MRI扫描。结果5例患者为青春期或青年女性,1例为中年女性,2例为中年男性,均无黄疸。1例肿瘤以囊性成分为主,5例实、囊成分比例相仿;2例以实性成分为主。肿瘤在CT平扫表现为混杂密度团块影,MRI表现为T1WI低或混杂信号,T2WI高信号或混杂信号,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可见延迟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7/8例无胰管或胆管扩张。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可与其它胰腺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滑膜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滑膜肉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合文献并分析其影像表现。行MR平扫6例,增强5例;行CT平扫及增强3例。结果病灶位于脊柱3例、关节旁3例、腹股沟区1例、大腿上段1例,均表现为深部组织内的边界不清或尚清的团块状或分叶状软组织肿块,肿瘤体积较大(均>5cm)。CT上,3例病灶密度均与肌肉密度呈等或稍低密度,其内可见更低密度坏死区,其中2例均伴钙化,且多位于肿块的周边。MRT1WI上,6例病灶与肌肉相比呈不均匀等信号或稍低信号,内见更低信号坏死、囊变,在T2WI上表现为以高信号或稍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其中4例均伴出血信号或低信号分隔。8例中6例伴临近骨质破坏。7例增强后病灶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囊变坏死及分隔无强化。结论滑膜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综合分析CT、MRI表现及临床病史有助于提高其诊断符合率,最终确诊依赖病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总结耻骨联合部骨软骨炎的X线、GT、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新余市中医院、新余市人民医院二家医院2011年3月-2013年5月经临床证实的6例耻骨联合部骨软骨炎的X线、CT、MRI的影像资料,分析总结其X线、GT、MRI表现特点。结果6例病例的X线、GT、MRI均清楚显示出病变,5例X线平片主要表现有:(1)有5例耻骨联合部骨质均有不同程度密度增高影;(2)耻骨联合部骨质缘虫蚀状、鼠咬状骨质破坏改变,(3)关系面边缘毛糙.凹凸不平,其中3例有的夹有小囊状、筛孔状低密度影;(4)耻骨联合关节间隙宽窄不一、间隙内和旁可有小片状骨质游离块;GT除更清晰显示上述征象外,还可显示:(1)小块死骨3例;(2)间隙内游离多发碎裂小骨块4例;(5)小的骨质增生硬化和小的骨质囊变。MRI主要表现为:(1)耻骨联合间隙宽窄不一、以增宽为多。(2)联骨联合关节面不规整、毛糙,骨质虫蚀状缺损改变,关节鼠样小骨块游离,1例慢性病灶显示T2WI等低信号,T1WI等低信号,STIR等信号,新生的囊变病灶和水肿呈长T1长T2信号。(3)3例软组织均未见异常改变。结论耻骨联合骨软骨炎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性,X线平片一般可成立诊断、CT、MRI检查是很有力的补充,有利于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