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评价格列美脲、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将68例新诊断T2DM患者随机分为格列美脲组和阿卡波糖组,随访24周,收集体重指数、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数据.结果:治疗12周、24周后2组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结论:格列美脲和阿卡波糖均能有效降低血糖、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52例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格列美脲及阿卡波糖联合口服,观察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等指标变化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患者FBG、2 hPG、HbA1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TG、CHOL、SBP及DBP等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05)。结论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肖黎  马莉 《新疆医学》2013,43(4):51-53
目的:观察阿卡波糖联合格列美脲治疗体重超重且对二甲双胍不耐受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在门诊就诊的、体重超重且服用二甲双胍不能或不愿耐受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62例,给予阿卡波糖联合格列美脲治疗12周,检测并对比分析患者接受治疗前后体重、体重指数、腹围、血压变化及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肽、血脂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经过联合治疗后,患者体重、体重指数、血压水平、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和餐后C肽水平较前有所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所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早餐后2小时血糖较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期间发生低血糖事件4人次。结论:对于不耐受二甲双胍的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阿卡波糖联合格列关脲治疗安全有效,而且对体重、血压、血脂等指标也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彦红  崔润珍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1):1429-1429
目的:观察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1月至12月在我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45例,随机分为格列美脲组75例和阿卡波糖组70例;两组均根据血糖调整剂量,服药12周后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等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格列美脲组和阿卡波糖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明显的下降,和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前后血脂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格列美脲是新一代的安全、有效的磺酰脲类降糖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11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格列美脲片口服治疗;观察组56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卡波糖片50mg,3次/日,随第一口饭嚼服,均治疗3个月。结果:两组治疗后FPG、2hPG、HbA1C与治疗前组内相比较,两组均有明显下降(P0.01);两组治疗后FPG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在2hPG、HbA1C两组组间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7.
周建党 《右江医学》2011,39(6):739-740
目的观察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收治的46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13例首次诊断糖尿病,其余33例为复治糖尿病患者,均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卡波糖口服,75mg/次,3次/d,于三餐时嚼服,强调饮食控制,连续治疗2个月。结果经2个月治疗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不良反应轻微,不影响治疗。结论阿卡波糖口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可靠,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秦磊 《大家健康》2014,(8):109-110
目的:对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择4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显效11例,有效6例,无效3例,临床总有效率为85.00%。对照组患者中,显效4例,有效5例,无效11例,临床总有效率为45.0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阿卡波糖对于治疗2型糖尿病有理想的降脂和降糖效果,治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阿卡波糖(拜唐苹)与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联合治疗对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达标情况。方法 将确诊2型糖尿病需胰岛素治疗病人分为两组,分别给阿卡波糖(拜唐苹)、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联合治疗,单用诺和灵30R做对照治疗。观察血糖控制达标情况。结果 联合治疗组治疗12周后,餐后2小时血糖(2hPG)达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达标无差异,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拜唐苹加诺和灵30R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餐后血糖控制更理想,低血糖事件明显减少,体重变化小。  相似文献   

10.
赵巧玲 《华夏医学》2006,19(1):52-54
目的:观察阿卡波糖与胰岛素合用能否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脂代谢,减少胰岛素的用量。方法:对58例应用磺脲类药物原发或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用诺和灵(人胰岛素)加服阿卡波糖,对照组单用诺和灵,维持血糖达标12周。分别记录血糖达标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 2hBG)、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 1c)、甘油三酯(TG)、体重指数(BM I),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在血糖达标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TG水平的改善比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空腹血糖亦有所下降。结论:阿卡波糖联合胰岛素治疗有利于血糖控制,特别是餐后血糖的控制,减少胰岛素用量和改善脂代谢。  相似文献   

11.
刘飞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8):65-66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合用格列美脲与诺和锐30治疗口服降糖药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与低血糖发生的风险。方法62例血糖控制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合用格列美脲组31例(A组)与诺和锐30治疗组31例(B组),治疗12周。结果两组治疗后FP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率A组低于B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与门冬胰岛素30两种方案都能使血糖有效达标,甘精胰岛素组低廊糖发生率低、对患者体重影响小、使用方便、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64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予二甲双胍每次0.5 g,口服,3次/d,观察组加用阿卡波糖50mg,3次/d,早、中、晚餐口服,疗程12周,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分别为(8.3±1.6) mmol/l、(10.2± 1.5) mmol/l,分别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12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93.8%(30/3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达71.9%(23/32),两组疗效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6.387,P<O.05).结论 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可以明显提高疗效,控制血糖水平,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治疗前3个月内无严重心肝肾脏或胰腺并发症及妊娠女性.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纳入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严格控制饮食、加强锻炼,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二甲双胍每次0.5g,口服,每日3次,观察组同时联合予阿卡波糖50 mg嚼碎吞服,每日3次,疗程共12周.结果 治疗前对两组患者的FPG、2hPG、HbA1c组间分别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FPG、2hPG、HbA1c均分别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治疗12周后其FPG、2hPG、HbA1c分别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显效17例,有效20例,无效3例,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5例,无效10例,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92.5%,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75.0%,两组治疗后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2周后血糖控制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12周期间,观察组出现低血糖2例,低血糖发生率达5.0%,对照组治疗期间出现低血糖8例,低血糖发生率达20.0%,观察组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873,P<0.05).结论 在严格控制饮食、加强锻炼的基础上应用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应用利拉鲁肽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观察组予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血糖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3.67%略低于对照组85.71%,且不良反应略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PG、BMI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利拉鲁肽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相当,安全性高,但利拉鲁肽联合方案降低FPG、BMI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在磺脲类药物用至足量后血糖控制不佳而改用胰岛素疗法后续用格列美脲的作用.方法 80例口服足量磺脲类药物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先均改用格列美脲(3 mg,1次/d)8周,如血糖仍不达标者再改用胰岛素疗法(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30 U,2次/d).随机分为续用格列美脲组和不续用格列美脲组,观察两组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次数等变化.结果 治疗28周及48周时,两组FPG、2hPG均较用胰岛素前明显下降.从第8周到28周,续用格列美脲组HbA1c从(9.2±1.1)%降至(7.9±1.0)%,并于48周进一步降至(7.1±0.6)%,不续用格列美脲组HbA1c从(9.1±1.0)%降至(8.3±0.9)%,但48周时HbA1c为(8.4±1.1)%.结束观察时续用格列美脲组日用胰岛素量比不续用格列美脲组少,分别为(0.21±0.12)U/(kg·d)和(0.34±0.13)U/(kg·d).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糖的患者,续用格列美脲组9例,不续用格列美脲组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结论 在改为胰岛素治疗时,续用格列美脲药物可以减少胰岛素用量,更有效地控制血糖,而不增加低血糖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护理效果情况。方法分析我院内分泌科2012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利拉鲁肽联合阿卡波糖治疗的80例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措施不同进行临床随机分组,对照组(糖尿病的常规护理组)40例和观察组(糖尿病的特殊护理组)40例。结果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资料中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病程长短情况无明显差异(χ^22=0.09,t=0.35、1.38),观察组2型糖尿病患者整体护理质量评分、护理人员行为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t=9.34、6.69),观察组对于自我认知、治疗环境、病情控制感、自信心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74、12.50、14.91、21.73,P〈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同时结合特殊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倩  姚民秀  商永芳 《河北医学》2003,9(4):297-298
目的:评价新一代磺酰脲类药物(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肌(格华止)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DM)的疗效。方法:新诊断的2型DM患者86例,脲用格列美脲1—6mg/d,治疗6周,空腹及餐后2h血糖仍未达标者为38例,加用二甲双肌1500mg/d,治疗6周。结果:格列美脲降低血糖的达标(理想控制水平)率为55.8%;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肌,达标率提高至89.47%。结论: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肌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能有效地控制血糖,并有降低血脂的作用,且不增加体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诺和锐30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观察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88.37%,对照组为83.72%,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为2.33%,低于对照组的18.60%(P〈0.05)。治疗前两组FBG、2 h PG、Hb A1c及hs-C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除对照组hs-CRP外,两组上述指标均有明显下降;两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FBG低于对照组(P〈0.01),其他指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平稳降糖,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食道癌DC类细胞生物治疗目前国内临床应用及报告病例尚少,我们采用自体血内DC类细胞体外培养扩增法,在GN、CSF、IL-4等联合作用下,使DC类细胞大量扩增,能有效摄取和处理抗原,然后迁移至T细胞区,活化未致敏的T淋巴细胞,而后回输给病人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这种方法为食管癌治疗开辟了一个非常广阔的治疗情景,给食管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办法和希望.尽管目前我们总结的病例尚少,但该治疗方法的疗效和使用前景已初见端倪,相信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DC类细胞治疗食道癌必将获得更加骄人的收获.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稳态模型评估(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变化,探讨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性。方法选择T2DM患者60例(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龄(53.12±15.35)岁,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将其分为3组:IMT正常组(IMT〈1.0min)、IMT增厚组(1.0mm≤IMT≤1.2mm)、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组(IMT〉1.2mm)。同时选取20例性别、年龄匹配健康的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受试者均晨起空腹,口服75g葡萄糖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定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等。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评估指数(HOMA—IR),分析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与颈动脉IMT之间的关系。结果T2DM患者的颈动脉1MT及HOMA—IR均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即使IMT正常的T2DM患者的IMT及HOMA—IR值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T2DM患者颈动脉IMT与HOMA.IR呈正相关(r=0.593,P〈0.01)。结论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和胰岛素抵抗程度与颈动脉IMT值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