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的超声表现,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0月-2010年10月期间的30例原发性肝癌的超声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肝癌按病理分类法分为4型:弥漫型、块状型、结节型、小癌型.结论 超声声像图在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上有其特征性表现,对其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肿瘤,占恶性肿瘤的第三位。本文对1989—1990年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4例原发性肝癌做一分析,以探讨超声检查肝癌的诊断价值。1 资料和方法94例中男83例、女11例,年龄22~74岁(平均48岁)。肿块切除56例,动脉插管化疗38例,肿块切除并动脉插管化疗13例。  相似文献   

3.
超声诊断原发性肝癌胆管栓塞22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筱敏  王瑞兰 《西部医学》2005,17(3):250-250
我院1997年至2003年通过超声诊断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癌合并胆管癌栓患者2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原发性肝癌的确诊率,笔者对142例原发性肝癌的超声诊断结果与CT诊断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江峰 《海南医学》2007,18(11):16-17
目的评价肝癌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利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42例原发性肝癌(HCC)与58例转移性肝癌(MHC)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HCC与MHC中,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多发性结节较单发性多见,门脉栓子以HCC见;腹膜后淋巴结以MHC多见。结论超声对HCC与MHC具有较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经彩超联合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患者30例,对其超声图像进行分析并与病理分型相结合。结果原发性肝癌病理分为弥漫型10例、块状型12例、结节型6例、小癌型2例。各型PHC都有其不同的声像图特征,且CDFI显示>3cm的癌肿Ⅲ型血流检出率明显高于≤3 cm组(χ2=5.348,P<0.05),Vmax(30~105)cm/s,RI 0.40~0.8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且操作简便、无创,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60例原发性肝癌的CT与超声诊断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贵陆 《中原医刊》2004,31(10):51-5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CT与超声诊断对照。方法:随机抽出10年来我院60例肝癌诊断分析。结果:①由于90%以上的癌灶是低密度的,所以检查以平扫为主;适当作增强扫描。奈件的选择十分重要.②多数病人是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的所以肝硬化的表现也是诊断间接征象。③结合超声有助于诊断。④癌灶的CT表现分为单发、多发和弥漫三型,多发常见。结论:CT平扫加增强优于超声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超声造影技术观察原发性肝癌的特征,评价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45例经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病灶进行超声造影,观察病灶的部位、数目、大小、声像图特征,并对造影前后血流分级及正确率等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病灶在超声造影下均可见,显示的病灶数目多于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后动脉相病灶血流级别较造影前有明显提高,超声造影的诊断正确率也明显高于常规超声,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技术能大大提高肝脏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资料,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其临床诊断于血清学标志物和相关影像学技术。甲胎蛋白作为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的肝细胞癌肿瘤标志物,广泛应用于临床的筛检、早期诊断及治疗过程。但是临床中约有1/3的肝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水平正常,对于这部分患者,分析甲胎蛋白阴性肝癌病理特征,相关新的特异性标志物的探索,影像学技术的合理应用,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温琳峰  贾月霞 《中外医疗》2015,34(1):181-182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CT与超声的诊断效果及价值。方法搜集2013年6月—2014年6月该院接收的原发性肝癌66例患者,按照不同检查方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对研究组33例进行CT检查,对对照组33例进行超声检查。分析对照组、研究组的检查结果,并比较。结果研究组诊断准确率是93.94%,对照组诊断准确率是84.85%。研究组诊断符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CT检查,诊断效果较好,能清晰显示癌灶类型、大小等,具有较大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以95例原发性肝癌和190例肝硬化病例的CT诊断、乙肝表面抗原、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和岩藻糖苷酶等影像学和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以及性别和年龄等为基本资料,利用决策树算法和诊断指标建立判别规则,辅助对原发性肝癌进行鉴别诊断。结果表明以决策树为代表的数据挖掘技术能够较好地辅助肝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方法追踪随访自2005年5月~2006年8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的3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术后疼痛症状缓解率为69.6%,术后3个月生存率94.3%,6个月生存率64.0%,9个月生存率56.0%,1年生存率47.6%;术后生存期较其自然病程延长。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原发性肝癌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症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与B超在原发性肝癌首诊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3年9月经临床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患者59例,均接受B超、CT检查,对比检查结果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CT检查符合率为91.53%显著高于B超76.27%,结节型病灶的检出率为93.75%显著高于B超62.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超影像学显示巨块型有低回声区,以圆形和类圆形为主,结节型病灶为低密度,无清晰边界;CT影像学显示巨块型和结节型病灶为低密度,以圆形和类圆形为主,无清晰边界;部分为不规则,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结果显示病灶密度增强,与周围组织有清晰边界。结论 CT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准确率较高,可作为首诊的重要影像学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胰头癌的超声诊断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超声检查51例胰头癌,对其临床资料统计分析。结果:胰头癌好发于中年人,男性多于女性。B超诊断准确率为87.9%。症状主要为上腹部疼痛不适、黄疸、纳差、消瘦、乏力、恶心、呕吐及肿瘤转移至胰头邻近器官的相应症状。CA19—9、CA50和CEA可升高。结论:紧密结合临床、熟练操作技法和丰富经验是提高胰头癌超声诊断准确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T增强扫描在评估原发性肝癌(PL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疗效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进行TACE手术治疗的PLC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在手术前后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为诊断"金标准",探讨CT增强技术在评估原发性肝细胞...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探讨肺肉瘤样癌的临床症状、病理学特征A.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总结8例资料完整的原发性肺肉瘤样癌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及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手术切除肿物或病理活检,病理诊断明确为原发性肺肉瘤样癌。结果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气促、胸闷、胸痛等呼吸系统症状。病理切片提示为大细胞或梭型肿瘤浸润,瘤细胞胞浆丰富红染,免疫组化染色Vinmentin、CK、EMA(+)等阳性。cT表现多为肺部团块影,边缘不清,病灶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伴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远处转移及局部组织破坏多见。结论肺的肉瘤样癌临床表现及cT表现上无特异性,不易与普通肺癌及肺肉瘤相鉴别,需要结合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7.
叶辉铭  高晶晶  张忠英 《医学综述》2006,12(11):674-677
原发性胆囊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转归主要涉及ras、myc、c-erbB2等癌基因和p53、p16、p27、DPC4等抑癌基因的突变。ras基因与肿瘤的分化程度负相关,有助于判断预后;c-myc基因的激活表达与胆囊癌的形成、发展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可反映胆囊癌侵袭性并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c-erbB2的表达与胆囊癌的分化程度和预后有关。p53的突变与胆囊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胆汁标本p53基因检测可充分利用所获得的胆汁材料,取得更可靠的诊断结果;p16基因可提高胆囊癌早期诊断率,对估计胆囊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p27kip1可为胆囊癌预后不良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提高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1998年8月~2007年8月46例胆囊癌的病例资料。结果本组术前诊断率为78.3%(36例),其中属胆囊癌早期诊断率为19.6%(9例),手术切除率为60.9%(28例)。结论早期发现和根治性手术是提高胆囊癌患者生存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射频消融(RFA)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在难以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5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30例行单纯TACE治疗,25例行RFA联合TACE治疗,治疗后定期复查B超、CT或MRI,确定肿瘤坏死范围,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两组外周血CD4+、CD8+、CD4+/CD8+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检测治疗后12周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的情况,Kaplan-Meier法计算预期生存率并预测平均生存期。结果:TACE组治疗前CD4+为28.68%±7.58%,治疗后为30.16%±6.33%,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TACE组CD8+、CD4+/CD8+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组治疗后CD4+、CD4+/CD8+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综合组治疗后CD8+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TACE组与综合组术后肿瘤坏死范围分别为(0.25±0.07)cm和(2.01±0.26)cm,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综合组术后血清AFP含量为(32.77±4.66)μg·L-1,与TACE组术后血清AFP含量(256.33±17.85)μg·L-1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综合组术后平均生存时间明显长于TACE组(P<0.01)。结论:对于难以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经皮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可明显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新的微痕量元素检测技术和统计学分析方法——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微痕量元素Se、Zn、Cu、Fe、Mn、Mo及其比值与广西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病的关系.研究结果提示:Se是抗癌因子,而Cu、Fe、Zn、Mo是致癌因子,Mn作用不明显.在所研究的17个变量中,以Se/Cu、Cu/Mo、Se/Zn及Fe与广西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病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