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脑淀粉样血管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淀粉样血管病变 (cerebralamyloidangiopathy ,CAA)是由淀粉样蛋白在软脑膜及脑皮质血管内沉积所致〔1〕。1975年报道 ,在尸检的阿尔茨海默病 (AD)患者脑内有87%CAA〔2〕。 1984年 ,一种与AD有关的CAA中的β淀粉样蛋白 (Aβ)被确认〔1〕。Aβ蛋白由 39~ 4 2个氨基酸的肽链构成。老年斑 (SP)中的Aβ蛋白长臂主要是 4 2~ 4 3对碱基 ,而脑血管性Aβ蛋白则主要为 39~ 4 0对碱基。Aβ蛋白沉积在大脑实质形成SP或神经炎斑 ,沉积在血管壁则导致脑淀粉样血管病变。CAA至今被认为是AD最常见的血管性病理改变 ,80 %~ 10 0 %AD患者脑…  相似文献   

2.
正脑淀粉样血管病(CAA)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颅内微血管疾病,病理特征主要为软脑膜和大脑皮质血管的淀粉样蛋白沉积[1]。近期,CAA患者并发的炎症,例如血管内炎症和血管周围炎症,临床特点类似于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已被公认为CAA相关炎症,也叫做β淀粉样蛋白(Aβ)相关性血管炎[2-3]。CAA相关炎症常见于年龄60岁以上(平均67岁)患者,与性别无相关性,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快速进行性认  相似文献   

3.
脑淀粉样血管病(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多发生于老年人,临床以痴呆、精神症状、反复性和(或)多发性脑叶出血为主要表现,病理特点为淀粉样β蛋白(Aβ)在软脑膜及脑皮质血管内沉积所致。  相似文献   

4.
淀粉样脑血管病(CAA)是一种淀粉样蛋白(Aβ)沉积于皮质、皮质下小动脉及毛细血管的脑小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CNS)的生理性铁代谢包括铁进入、代谢和清除过程。Aβ自身结构易结合铁导致铁积聚,Aβ沉积原位炎症相关星形胶质细胞活化、Aβ沉积血管壁继发血脑屏障破坏及出血性事件,如脑出血、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微出血及皮质表面含铁血黄素沉积等,均可加剧CNS铁沉积、诱发CNS的铁代谢紊乱。同时,铁代谢紊乱诱导Aβ产生及毒性增加,继发氧化应激、神经炎症和铁死亡,从而加速血管损伤,推动CAA病理及临床事件演变。本综述旨在探讨CAA中的铁代谢紊乱,为CAA潜在可能临床治疗靶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Alzheimer病β-淀粉样蛋白神经毒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老年斑 (SP)是 Alzheimer病 (AD)患者脑内重要的病理改变之一 ,而β-淀粉样蛋白 (β- amyloid,Aβ)是 AD的核心成分 ,被认为是多种因素导致 AD的共同途径。本文就有关 Aβ的神经毒机制假说作一综述。1 Aβ的神经毒性作用为了证实 Aβ的神经毒性作用 ,Kowall等将 Aβ注入大鼠或猴的大脑皮质中 ,发现注射部位发生组织坏死 ,周围神经元缺失及神经胶质增生 ,并与剂量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而且 Aβ诱导的神经元退行性变与 AD的病理改变十分相似。刘辉等 〔1〕应用凝聚态 Aβ进行大鼠海马齿状回背侧细胞带微量注射 ,发现Aβ注射后大鼠迷宫…  相似文献   

6.
阿尔茨海默病(AD)是痴呆的最常见病因,我国AD患者群体巨大,AD防治势在必行。淀粉样蛋白斑块靶向治疗的失败让毒性β淀粉样蛋白寡聚体(AβOs)学说愈加醒目,体内、外试验证明AβOs的神经毒性可能是AD病理改变的原因。本文主要阐述AβOs致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治疗策略,旨在更好地了解AD与AβOs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记忆能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行为异常为临床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常发病于60岁以后,85岁以上患病率可高达25%~30%~([1]).其显著的病理特征之一为患者脑内产生由42个氨基酸构成的β-淀粉样蛋白(Aβ).研究发现Aβ可能是AD发病机制的起始因素和关键环节~([2,3]).因此减轻脑内Aβ的负荷,阻止和逆转Aβ的纤维化和沉积成为预防和治疗AD 的一种有效方法.近来,免疫治疗在这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引起学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阿尔茨海默病(AD)主要症状为进行性记忆力和认知力减退.目前,药物治疗仍是治疗AD的主要手段,但现在所开发的药剂多为化学合成药,药物作用位点不专一,特异性弱.相反,采用基因治疗的方法不仅定位准确,作用持续时间长,而且没有非靶器官的副作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此外,虽然研究证实AD是一种多病因介导的疾病,但是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代谢异常造成的Aβ片段聚集沉积引发的级联反应是AD的主要致病原因.Aβ的稳态水平依赖于生成、清除和内流间的平衡,因此,若能通过基因治疗的手段减少Aβ生成或上调酶介导的Aβ降解,促进受体介导的Aβ脑外流,抑制Aβ脑内流,便可有效地治疗AD.  相似文献   

9.
<正>阿尔茨海默病(AD)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记忆和认知功能下降,行为异常和社交障碍〔1〕。其主要病理改变是大脑皮层和海马等脑区神经细胞外老年斑(SP)形成、神经细胞内出现神经纤维缠结(NFT)、神经突触丢失和神经元大量死亡〔2,3〕。AD患者脑内出现大量蛋白样沉淀及神经纤维的交联。β-淀粉样蛋白(Aβ)是脑内蛋白样沉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4〕。尽管AD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明确,Aβ作为AD发病的始动因子已得到  相似文献   

10.
<正>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变,临床表现主要为患者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语言障碍、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等神经行为异常。特征性病理改变为β淀粉样蛋白(Aβ)在脑内沉积形成的老年斑(SP)和tau蛋白  相似文献   

11.
脑淀粉样血管病(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 CAA)是一种常见的脑小血管病, 主要是由于β-淀粉样蛋白沉积于直径<200 μm的皮质及软脑膜小血管所致, 是老年人自发性脑出血(尤其是脑叶出血)的主要原因。早期症状隐匿, 随着疾病的进展可表现为脑出血、认知功能减退、短暂性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发作、脑梗死、癫痫、头痛等。MRI显示, CAA是一种出血与缺血共存的疾病。CAA的MRI表现包括脑出血、脑微出血、脑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及皮质表面铁沉积、脑微梗死、CAA相关炎症、白质高信号、血管周围间隙扩大、脑萎缩以及腔隙等。文章对散发性CAA的MRI表现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以智能衰退和行为紊乱为特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引起痴呆的主要疾病之一。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是AD主要病理特征老年斑(senileplaque,SP)的核心成分,目前认为Aβ神经毒性作用是各种原因引起AD的共同通路,是AD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β位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BACE1)最早于1999年被发现鉴定,它是催化β淀粉样蛋白(Aβ)生成的关键限速酶,而Aβ单体的异常聚集所形成的淀粉样斑块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典型病理特征。在AD患者的大脑及体液中BACE1的浓度及活性异常增高,BACE1在AD的病理级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BACE1是减少Aβ生成,改善早期AD的重要药物靶标。BACE1除了参与淀粉样前体蛋白的淀粉样途径,  相似文献   

14.
<正>脑淀粉样血管病(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是老年人常见的脑小血管病,其发病可能与年龄增长,大脑清除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eptide,Aβ)能力受损有关,导致大脑皮质及软脑膜血管壁中Aβ沉积,包括中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较少见。CAA的临床表现除脑出血外,还包括认知功能障碍、短暂性局灶性神经系统发作(transient focal neurological episodes,TFNE)、CAA相关炎症等非出血性表现。随着新型MRI技术的进步,在CAA患者中发现了多种特征性的MRI标志物,这些"无症状"影像学改变有助于早期识别CAA,并与患者的症状性脑出血、认知功能障碍、TFNE等表现密切相关,甚至可能影响临床抗凝、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5.
阿尔茨海默病(AD)是常见的痴呆形式,占老年痴呆病人的60%~80%[1],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记忆力和认知功能下降,死亡常常发生在诊断后几年内,AD的不可逆神经元功能障碍和致残将会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公共卫生挑战之一,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法。针对β淀粉样蛋白(Aβ)产生,聚集或其从脑中清除已成为预防或治疗AD的活跃研究领域。Aβ是由淀粉样前体蛋白(APP)代谢产生,APP可被α-分泌酶的神经外蛋白酶切割,产生可溶性细胞外片段(sAPPα),被β-分泌酶(BACE1)切割,产生可溶性细胞外片段(sAPP+)和细胞膜结合片段(C99),细胞膜结合片段在细胞内被γ-分泌酶裂解,释放淀粉样蛋白细胞内结构域和Aβ,Aβ聚集形成寡聚体,原纤维和斑块。在AD中,Aβ浓度的变化出现在脑脊液(CSF)中,依次是脑Aβ积聚,CSF增加,海马和灰质体积减少,葡萄糖代谢减少,记忆障碍和痴呆[2,3]。Aβ不仅在脑细胞中表达,也在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中表达,还在外周器官和组织,例如肝肾胰脾等脏器及各种血液和内皮细胞中表达。本文对近年有关Aβ清除及针对该机制的治疗策略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正>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最为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病变,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记忆缺失、性格改变及语言障碍,属于老年痴呆病的一种。其病理变化特征主要有神经元内的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NFT)、神经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聚集形成的老年斑、血管淀粉样病变及  相似文献   

17.
<正>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渐进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它会逐渐扰乱神经回路,导致认知功能受损及行为障碍。在AD临床症状出现前几十年,就有其相关的变化,比如睡眠障碍、区域低代谢、皮质和海马萎缩、神经炎症、β淀粉样蛋白(Aβ)和tau聚集。同时也发现,AD患者伴发睡眠障碍和昼夜节律紊乱。我们推断,睡眠障碍可能在AD的发生、发展中扮演关键角色~([1])。有研究证据表明,AD发病机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脑淀粉样血管病和脑小动脉玻璃样变性的病理学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对脑淀粉样血管病 (CAA)和脑小动脉玻璃样变的血管进行形态学观察 ,以期了解不同的病理机制。方法 利用ABC法对 10例CAA、8例脑血管玻璃样病变和 8例非脑病患者尸检脑标本的脑小动脉壁血管间质以及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 对照组脑小动脉 β A4 为阴性 ,Ⅰ、Ⅲ、Ⅴ型胶原呈阳性反应 ,Ⅳ型为弱阳性。病例组CAA患者中层细胞外间质 β A4 为阳性 ,Ⅳ型胶原和层蛋白纤维型胶原明显阳性 ,外层改变轻微。结论 CAA细胞外间质淀粉样物质异常沉积 ,层蛋白和Ⅳ型胶原堆积及纤维型胶原缺失 ;脑小动脉玻璃样变则是各型胶原层蛋白异常堆积于小动脉中层 ,且肌动蛋白减少  相似文献   

19.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在1906年由Alzheimer教授首次报道了1例51岁的女性痴呆患者而命名的.它是一种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能严重损害患者的认知功能,造成生活自理能力障碍及精神行为异常.AD具有相对特异的病理改变,即老年斑、神经元纤维缠结及神经细胞的减少.自1985年首次从AD老年斑中分离出β淀粉样蛋白(Aβ1-42)以来,大量研究集中于Aβ与AD的关系上,旨在揭示AD的发病机制、帮助临床诊断,最终达到治疗AD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阿尔茨海默病(AD)是痴呆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发病率在85岁以前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几乎每5年增加1倍[1],但病因至今尚未阐明,β淀粉样蛋白(Aβ)在AD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线粒体是Aβ发挥毒性作用的一个重要靶位[2],也有研究揭示了线粒体的功能紊乱与衰老及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