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不动杆菌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在逐渐上升。本文从β-内酰胺酶的产生、菌膜通透性的改变以及PBPs的改变等方面就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对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分析。方法K-B法、琼脂稀释法检测35株鲍曼不动杆菌对14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敏感性;碘—淀粉测定法、三维试验、协同法、纸片扩散确证试验检测青霉素酶、头孢菌素酶(AmpCs)、金属β-内酰胺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PCR扩增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基因Tem-1。结果35株菌株有28株表现为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多重耐药,其中产青霉素酶的菌株16株,产AmpCs的菌株10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菌株2株,产ESBLs的菌株3株;9株同时产青霉素酶和AmpCs,2株同时产金属β-内酰胺酶和ESBLs。多数耐药菌株均扩增出Tem-1基因。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产生β-内酰胺酶是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重要条件致病菌。近年来,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日益增多,仅次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并且呈现多重耐药现象,已引起临床医生和微生物工作者的高度关注。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包括染色体基因突变,外膜孔蛋白改变,药物主动外排系统和产生灭活酶等。细菌耐药基因通过接合性质粒、转座子、整合型噬菌体、整合子的水平传递等发生传递。我们就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机制,尤其是整合子与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的有关研究作一详细综述。一、整合子与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性1.整合子的概念、结构、分类整合子-基因盒系统于…  相似文献   

4.
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应春妹  翁文浩 《检验医学》2007,22(2):208-212
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重要条件致病菌。近年来,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日益增多,仅次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并且呈现多重耐药现象,已引起临床医生和微生物工作者的高度关注。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包括染色体基因突变,外膜孔蛋白改变,药物主动外排系统和产生灭活酶等。细菌耐药基因通过接合性质粒、转座子、整合型噬菌体、整合子的水平传递等发生传递。我们就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机制,尤其是整合子与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的有关研究作一详细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性以及与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的关系。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20株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状况,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6种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blaTEM、blaVIM、blaOXA-23 、blaSHV、 blaADC、 blaIMP)并加以分析。结果2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菌素类高度耐药,对碳青霉烯类大多敏感。所有菌株均检出blaTEM、blaADC基因,有18株携带blaVIM基因,其余基因均为阴性。结论同时携带blaTEM、blaADC和blaVIM基因是本院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酶类抗菌药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耐药鲍曼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基因型流行情况,为医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7株鲍曼不动杆菌的8种相关β-内酰胺酶基因型(TEM、AmpC、VIM、IMP、PER、GES、VEB、SHV)进行检测,并通过琼脂凝胶电泳后进行成像验证。结果 7株鲍曼不动杆菌中blaTEM染色体检测阳性有7株、质粒阳性7株;blaAmpC染色体阳性3株、质粒阳性6株;blaPER染色体阳性4株;其余β-内酰胺酶基因未检出,其中有1株同时携带有3种耐药基因型。结论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基因以TEM型最为常见,其次为ampC型、PER型,其余型未见发现;同一株耐药菌可携带多种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7.
8.
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不动杆菌广泛分布于水和土壤中,亦广泛存在人的皮肤、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中,为条件致病菌[1]。随着β-内酰胺类抗生素,尤其是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不动杆菌的感染及耐药菌株逐渐增多,成为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主要条件致病菌,给疾病的治疗带来诸多困难[2]。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不动杆菌耐药机制,有效地监测和控制产酶型耐药基因的流行和传播。1不动杆菌的生物学特性、易感染部位及分类1·1不动杆菌的生物学特性不动杆菌是一种不发酵糖类、氧化酶阴性、动力阴性的革兰阴性的短杆状杆菌,常成对排列,无特殊营养要求,普通培养…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分布情况,为临床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泸州市中医医院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的102株鲍曼不动杆菌(Ab),检测其耐药情况.提取Ab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型分布情况.结果 分离的102株Ab为XDRAb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趋势.方法:分别应用纸片琼脂扩散法(K-B)与浓度梯度法(E-test)对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进行药敏测试和分析.结果: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的敏感性均达80%以上.尤其是对不动杆菌属的敏感性达90%以上;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敏感性分别为69.1%、76.1%和63.1%,头孢哌酮/舒巴坦对不动杆菌属的敏感性为58.7%.结论: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对治疗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所致感染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西安地区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的产生情况,分析其与抗生素耐药的关系。方法采用NCCLS推荐方法及文献所使用方法,对收集的120株不动杆菌进行产ESBLs,AmpC的检测和药敏实验。结果120株不动杆菌,产ES-BLs有20株,检出率为16.7%,产AmpC酶31株,检出率为25.8%,产酶株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株。结论产AmpC酶和ESBLs是西安地区不动杆菌耐药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的存在类型。方法用美国BD公司Phoenix-100型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鉴定细菌及做药敏试验,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5种常见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采用随机引物PCR扩增对菌株进行分型。结果 5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粘菌素B全部敏感,,而对其余18种抗生素耐药率为52%-100%,其中24株为泛耐药菌株,共分为8种基因型,B型菌株为主要的流行株,所有菌株均检出TEM-1基因,46株检出AmpC基因,31株检出0XA-24基因、21株检出0XA-23基因,7株检出IMP基因。结论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主要以引起危重病人的呼吸道感染为主,对18种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率高,对头孢菌素类高度耐药并且存在克隆传播,同时携带多种耐药基因是本院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酶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不动杆菌耐药现状及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动杆菌属是一种非发酵革兰阴性球杆菌,它包括鲍曼不动杆菌(A.baumannii)、醋酸钙不动杆菌(A.calcoaceticus)、洛菲不动杆菌(A.lwoffi)、琼氏不动杆菌(A.junii)等,分布于自然界和医院环境中,是人类皮肤、呼吸道、胃肠道、生殖道的正常菌群,也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可引起各种感染和医院感染,如腹膜炎、脑膜炎、骨髓炎、关节炎、菌血症及肺炎等.  相似文献   

14.
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研究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方法用Etest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1种抗生素对30株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 IC值),三维实验法测定β-内酰胺酶表型,用PCR扩增9种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结果11种抗菌药物中,除多粘菌素B耐药率为23.3%,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为87.7%,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90%以上。以头孢曲松作为底物,30株不动杆菌中单产ESBLs的33.3%(10/30),单产AmpC酶的3.3%(1/30),同时产ESBLs和AmpC酶的23.3%(7/30),产可水解头孢曲松但不能被克拉维酸和氯唑西林所抑制的酶的26.7%(8/30),未检测到产酶的13.3%(4/30)。VIM-1、VIM-2、OXA-24、CTX-M-2、IMP-1、VEB-1编码基因均阴性。27株菌检测到OXA-23、PER-1和AmpC编码基因中的2种或3种,测序证实与GenBank相应序列同源性均在98%以上。26号菌的PER-1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铜绿假单胞菌PER-1序列(AZ21957)相比,在第617位核苷酸发生了突变(A→C),该序列已在GenBank登录(登录号:DQ34127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与其产生OXA-23、PER-1和AmpC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该院2014年临床分离的158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测定其对临床常用2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对其中100株多重耐药进行ESBLs基因扩增,通过序列分析明确基因型。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B均敏感,对米诺环素、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丁胺卡那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3.9%、45.8%、48.1%和39.1%,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大于50%。多重耐药菌株中,32株SHV-12型基因阳性,54株PER-1型基因阳性,16株TEM-1型基因阳性,有2株同时携带这3种基因,6株同时携带SHV-12和PER-1型基因。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较严重,多重耐药与携带SHV-12、PER-1和TEM-1型基因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对13种抗生素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基因携带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共80株,其中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imipenem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RAB)50株,亚胺培南敏感株(imipenem sensitive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SAB)30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上述细菌对13种抗菌药的MIC,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EDTA纸片协同试验检测金属酶表型.PCR检测OXA-23、OXA-24、OXA-51、OXA-58、AmpC、IMP-1、IMP-4、VIM-2编码基因.结果 50株IRAB中MIC50>128 mg/L的抗菌药有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头孢西丁、磺胺甲口恶唑-甲氧苄啶,MIC50在32~128 mg/L的抗生素有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头孢他啶,MIC50<8 mg/L的抗生素有左氧氟沙星和多黏菌素B.对30株ISAB,MIC50<8 mg/L的药物有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和多黏菌素B.IRAB和ISAB中AmpC酶表型阳性的分别为42株(84%)和9株(30%),金属酶表型检测全部阴性.IRAB中PCR检测到36株OXA-23阳性(72%)、45株AmpC阳性(90%),ISAB中PCR检测到4株OXA-23阳性(13.3%)、20株AmpC阳性(66.7%),IRAB与ISAB相比,OXA-23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mpC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株鲍曼不动杆菌中OXA-51均为阳性.结论 OXA-23是我院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携带的主要β内酰胺酶基因.  相似文献   

17.
李永丽 《检验医学》2012,27(11):963-968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是一种非发酵的革兰阴性条件致病菌,是院内感染和院内不动杆菌属爆发流行的主要菌种之一,其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医院环境、人体皮肤、黏膜表面,可引起各种组织和器官感染,包括肺炎、脑膜炎、菌血症、尿路感染、外科伤口感染和软组织感染等,对危重患者和重症监护室(ICU)、烧伤科的患者威胁较大。此外,医院环境污染在鲍曼不动  相似文献   

18.
鲍曼不动杆菌的β—内酰胺酶与耐药表型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的β-内酰胺酶与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表型的关系。用青霉素及头孢唑啉做底物,分别检测从各种临床样品分离到的84株鲍曼不动杆菌的青霉素酶和头孢菌素酶;并用K-B法,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了7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两种加酶抑制剂的三代头孢药敏试验,其中产酶株对7种抗生素基本耐药,不产酶株对头孢他啶 ,哌拉西林较敏感;84株对头孢哌酮/舍巴坦均敏感,舒巴坦对酶的抑制作用远优于棒酸,用头孢他  相似文献   

19.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是医院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常发生在具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皮肤黏膜或呼吸道保护屏障受损的重症患者,正在接受侵袭性诊疗措施以及使用免疫抑制剂和广谱抗生素的患者。鲍曼不动杆菌常引起呼吸机相关肺炎、尿路感染、菌血症、皮肤软组织感染、腹腔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鲍曼不动杆菌也是战争相关伤口主要病原体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的β-内酰胺酶基因。方法收集该院住院患者中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72株,其中观察组为3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照组为非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36株。对所有菌种进行鉴定及确认后采用纸片扩散法对菌株进行药敏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β-内酰胺酶进行相关耐药基因检测。计算其药敏率及β-内酰胺酶阳性基因测序。结果通过对两组菌株的耐药谱进行比较,在对所有药物的观察中,观察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两组菌株阳性基因比较,观察组各项基因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产β-内酰胺酶是其产生耐药的主要机制,对其基因的调控是改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的根本方法,可有效提高其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