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体质特征间的相互关系,为国人体质人类学研究积累资料。方法:根据我国南方14个少数民族群体三项头型指数的构成比数据,对其头型特征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4个群体可分为三类:Ⅰ类包括广西彝族、云南纳西族、阿昌族和普米族;Ⅱ类包括贵州水族、仡佬族、湖南土家族、广西侗族、贵州毛南族、湖南侗族、海南攀族、湖南瑶族;Ⅲ类包括广西苗族、贵州白裤瑶。结论:与古代族系有一定渊源关系的民族群体的头型特征的遗传距离较近。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分析中国白裤瑶与南方其它少数民族群体的体质特征。方法:根据白裤瑶9项头面部测量指标和身高数据,与南方11种少数民族16个群体体质特征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白裤瑶与湖南侗族、贵州毛南族、云南苗族相接近。结论:南方少数民族体质特征与其居住的地理距离呈明显平行关系,分布距离靠近的民族的血统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3.
广西壮族大学生鼻与面型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积累大学生的体质人类学方面调查资料,为美容、整形外科学提供面部形态学基础资料。方法按体质人类学测量要求,测量了258例18~21岁发育正常的广西壮族大学生的鼻宽、鼻高、鼻长、鼻深、形态面高、面宽,并计算了鼻指数、鼻深指数、形态面指数。结果各项测量指标及指数均为男性大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广西壮族大学生的鼻型以中鼻型和狭鼻型为主,面型以中面型和阔面型为主。结论鼻与面型的差异与性别、年龄及民族有关。  相似文献   

4.
我国20个少数民族群体体质指数特征及其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我国20个少数民族群体体质指数特征及其类型,方法:根据20个少数民族男性群体的6项体质指标,计算出10项体质指数后进行聚类进行分析。结果:南北民族群体体质指数各聚一类,西北的两个民族;保安族和土族与南方的民话群体聚在一起,结论:我国20个少数民族群体体质指数类型可分为南部类型,北部类型及由北向南过渡的藏彝走廊类型。  相似文献   

5.
我院体质人类学研究室继1984年暑假在新疆、甘肃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进行民族体质调查之后。又于1985年暑期派出9人科研调查小组(教师5人,学生4人),到四川大凉山上彝族聚居的美姑县,对彝族男女青壮年进行了头面部和体部的测量和头面部的形态观察共550例。这项课题是该研究室民族体质调查长期科研  相似文献   

6.
中国北方5个少数民族人群面部五官特征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测分析中国北方5个少数民族(蒙古族、朝鲜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回族)人群面部五官图像信息,试图找出各民族的面部形态特征,为建立相关信息数据库及颅骨面貌复原提供帮助.方法:选取5个北方少数民族的健康成年男女共491名,拍摄头面部正侧位同等条件下的照片和X片,观测分析其面部形态特征及骨性五官与颜面五官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中国北方5个少数民族人群面部五官形态既有共同点,也有各自的民族特征;人体骨性五官与颜面五官存在相关性和一致性.结论:各民族自有的特征及骨性五官与颜面五官相关性和一致性,可为建立法医人类学相关数据库提供依据,可适用于法医人类学个体识别.  相似文献   

7.
我院体质人类学研究室和人体解剖教研室,继去年暑期在我省大凉山对彝族进行体质调查之后,今年又利用暑假期间派出7人组成民族体质调查小组,到广西少数民族聚居的罗城县和环江县山区,对占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仫佬族和毛南(难)族男、女青壮年,进行了头面部和体部的测量以及头面部的形态观察共一千余  相似文献   

8.
体质人类学是从生物的角度对人类进行研究的学科,它包括人类的起源、发展、种族差异、人体与生态的关系及现存灵长类的身体和行为等内容。笔者简要介绍近年来在广西少数民族体质人类学研究取得的研究进展,另一方面,骨密度研究作为体质人类学研究的一部分,故总结初步开展的广西壮族人群遗传基因多态包括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脂联素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三种基因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柯尔克孜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约有114,000人,主要居住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克斯县以及塔城地区,少数居住在黑龙江省。为探讨柯尔克孜族人的体质特征类型以及该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我们于1983年l0月对特克斯县科克铁热克公社的柯尔克孜族居民进行了抽样体质人类学调查。调查总人数215人,其中男110人,女105人;均为20岁以上的成年人,主要是农牧民,有少数干部。所有项目的观察和测量主要依据马丁(Martin)著  相似文献   

10.
贵州毛南族体质人类学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1,他引:6  
为了解贵州毛南族体质特征,本文对贵州平塘县464名毛南族进行了活体观察和测量,并与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贵州毛南族眼裂开度中等,方向上斜型,普遍有蒙古褶,直形鼻梁,鼻翼微突,上唇皮肤高度中等,以突唇为多,红唇厚度适中,耳垂以圆形为主;属圆头型,以超阔面型为主,多为中鼻型;男女身高以矮型为主。为国人体质人类学、民族学、遗传学、法医学、临床医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数据。  相似文献   

11.
应用多元分析法对中国南方26个民族组的体质特征进行分析比较。南方中国人显示出面貌头型比例适中,但绝对值较小,身体较瘦小的基本特点。面部轮廓因子、头部形态因子和体型因子是区分他们体质特征的简便而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描述和分析甘肃省甲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甲型病毒性肝炎病例数据来源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人口数据来源于甘肃省2008年年鉴,并采用两步聚类方法对报告的甲型病毒性肝炎病例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2008年甘肃省甲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为16.82/10万。甲型病毒性肝炎病例以20岁以下儿童为主,0~20岁年龄组占总报告病例数的49.92%;7~11月高发(占报告病例数的52.01%),即秋冬春季节高发,发病最高峰为10月。甘肃省各地区甲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水平差异较大,发病较高的地区多位于甘肃西部和南部地区。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甲型病毒性肝炎病例可聚为2类,即以农民和非农民人员为代表,以农民为代表的一类大多年龄较大,发病时间在上半年;而非农民人员多数年龄较小,发病时间在下半年。结论本研究表明2008年甘肃省甲型病毒性肝炎发病形势不容乐观,甲型病毒性肝炎病例地区分布、职业分布和年龄差异显著,应进一步摸清存在差别的原因,加强甲型病毒性肝炎免疫规划及相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3.
贵州彝族、白族7项面部生物学特征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贵州彝族、白族面部特征出现率及其分布特点。方法按邵象清《人体测量手册》和吴汝康等编的《人体测量方法》方法和标准,调查了879人彝族、白族(其中彝族472人、白族407人)6对遗传性状,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贵州彝族、白族鼻翼比眼间距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上唇高度和耳廓外展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彝族性别间眉毛、上唇高度(P<0.01)和口裂宽度(P<0.05)差异有显著性,白族男女间眉毛、耳廓外展度和上唇高度(P<0.01或P<0.05)差异也有显著性。结论贵州彝族、白族面部特征既有许多相同之处,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西双版纳州基诺族、布朗族的ABO、Rh血型表现型和基因频率分布特点.方法共调查西双版纳州基诺族、布朗族1805人(基诺族1182人,布朗族623人),采用玻片凝集法进行ABO、RhD正定型试验.结果两民族的ABO血型表现型较相近,表现为O>B>A>AB,基因频率r>q>p,其r基因频率基诺族>布朗族.结论不同民族的血型抗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并且各民族血型抗原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恩施土家族人的体质特征及其增龄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恩施土家族人的体质特征及其增龄性的变化 ,为国民经济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分层随机抽样与体质特征的观察和测量。结果 :该民族一般为中等偏矮身材 ,尖圆脸 ,一字眉 ,少蒙古褶 ,眼裂水平 ,鼻背较直 ,鼻翼较宽 ,上唇皮肤高中等 ,唇较厚 ,方形耳垂 ,颏部直立 ,各指标测量值男大于女 ,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 ;随年龄增长 ,几乎各种高度值减少 ,围度值和横径增加 ,导致体形变矮变胖。结论 :恩施土家族的体质特征有别于其他民族 ,其指标值与形态特征介于我国南、北方民族之间 ,可能属于南、北方民族之间的过渡型。  相似文献   

16.
民族药野棉花的生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民族药野棉花AnemoneVitifolaBuch -Ham的植物来源、药材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别特征作了初步研究 ,为其药材鉴别、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苗瑶民族迁徙化对其体质特征的影响。方法:对7个苗瑶民族群体的12项体质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广西瑶族,贵州苗族和湖南瑶族聚在一类;而白裤瑶与广西苗族、云南苗族聚为一类;湖南苗族为另一类。结论:探讨苗瑶民族迁徙化对其体质特征的影响,对研究苗瑶民族的起源、演进、遗传多样性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