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补体C3、C4、免疫球蛋白水平的临床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2019年11月收治的8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组,同期进行体检的86例健康小儿为对照组,分别检测研究组急性期、恢复期与对照组血清补体C3、C4和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体内血清免疫球蛋白、炎症因子指标水平变化,并分析各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8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并根据患儿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将其分为轻度组(27例,CPIS<6分)、重度组(53例,CPIS≥6分);另回顾性分析同期在医院体检的80例健康儿童的体检资料,将其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观察组研究对象及轻度组、重度组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炎症因子水平;分析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抗人白细胞介素8(CXCL8)水平与CPIS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研究对象血清IgM、CRP、IL-6、CXCL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清IgG水平低于对照组;与轻度组比,重度组患儿的血清IgM、CRP、IL-6、CXCL8水平均更高,血清IgG水平更低;经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gM、CRP、IL-6、CXCL8水平均与CPIS呈正相关(r=0.437、0.392...  相似文献   

4.
5.
《临床医学工程》2015,(7):909-910
目的分析小儿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MP)及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50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 M),同时对MP阳性患儿(观察组)行免疫球蛋白(Ig M、Ig A、Ig G)检测,与同期行健康体检的30例儿童(对照组)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500例患儿中MP-Ig M阳性169例(33.8%),且MP-Ig M阳性率与患儿年龄相关(P<0.05),而与季节无显著关系(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Ig M[(1.5±0.6)g/L vs.(1.1±0.5)g/L]、Ig A[(0.9±0.7)g/L vs.(1.3±0.6)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Ig G[(8.1±2.8)g/L vs.(8.0±3.0)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14岁儿童更易感染肺炎支原体,而MP感染无明显季节性;免疫球蛋白可作为辅助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治疗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各蛋白水平变化及与病情轻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该院治疗并确诊的224例MPP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标准分为普通MPP组163例(A组)和重症MPP组61例(B组)。同期选取5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对各组患儿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急性相蛋白以及各类蛋白百分比进行分析。结果 A组患儿Ig G、Ig M、Ig A和Ig E水平均低于B组(P0.05);B组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α1-AGP、HP和CP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P0.05);A组患儿γ球蛋白百分比低于B组(P0.05)。血清Ig M、CRP、α1-AGP、HP和CP含量以及γ球蛋白百分比均与支原体肺炎病情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Ig M、CRP、α1-AGP、HP和CP含量以及γ球蛋白百分比均与支原体肺炎病情相关,可用于临床辅助评估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病情。  相似文献   

7.
肺炎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血清调查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目的调查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发病率与季节、年龄以及性别的关系.方法应用肺炎支原体IgM抗体快速检测卡法进行血清MP特异性IgM检测.结果3年共检测957例患儿样本,其中阳性样本数共386例,阳性率为40.3%.男、女性肺炎患儿MP-IgM阳性率分别为34.5%、51.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1岁婴儿期MP感染率为14.4%;2~3岁组幼儿MP感染率为40.6%;4~6岁学龄前期MP感染发病率为45.9%;7~14学龄期MP感染率为52.2%.0~1岁组MP-IgM阳性率低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发病时间分布上,全年皆有不同程度MP感染病例发生,秋冬季节MP感染率比春夏季节高.从2002~2004年,MP阳性人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结论MP感染的好发年龄为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女性儿童感染机会高于男性儿童,易发季节为秋冬季.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中细胞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免疫球蛋白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0例MPP患儿(MPP组)和60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IgA、IgG、IgM水平.比较上述指标在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MPP组血清中IL-6为(13.10±2.86)ng/L,IL-8为(16.78±1.54)ng/L,TNF-α为(17.34±1.98)ng/L,hs-CRP阳性率为80.0%(48/60),IgM为(2.11±0.61)g/L,均高于对照组的(5.35±1.68)ng/L、(8.16±2.09)ng/L、(9.11±2.65)ng/L、3.3%(2/60)、(1.12±0.32)g/L,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组IgA、Ig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胞因子IL-6、IL-8、TNF-α、hs-CRP和IgM水平在MPP患儿感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可作为MPP有参考价值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分析,从组织病理学、免疫学角度初步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时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水平的改变及其在支原体肺炎(MPP)及肺外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动物实验部分,用MP菌株滴鼻建立小鼠MPP动物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低剂量感染组、高剂量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综合肺匀浆病原学检测及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鉴定模型,动态监测各组小鼠心、肝、肾、脑等各脏器病理改变及聚乙二醇沉淀试验法检测血清CIC;临床调查部分,统计临床资料,将患儿分为单纯MPP组、合并肺外表现组、健康对照组,检测MPP急性期、恢复期血清CIC。结果:①动物实验方面,MP感染后高剂量感染组小鼠血清CIC明显增高,肺炎病理改变最重及有肺外表现时CIC最高。②临床调查方面,MPP患儿急性期血清CIC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合并肺外表现患儿与单纯MPP患儿肺炎急性期血清CI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IC可能在MPP肺外表现发生体液免疫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MPP有自限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喘息患儿血清IL-5水平的变化,探讨IL-5在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纳入研究对象分组,肺炎支原体肺炎伴喘息患儿20例为观察组,肺炎支原体肺炎无喘息患儿20例为无喘息组,非肺炎支原体肺炎无喘息2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和无喘息组血清MP-IgM定性检测均为阳性。采用ELISA方法检测每组患儿血清IL-5水平,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无喘息组、对照组依次为:血清IL-5(ng/L):45.89±12.65,36.25±9.86,27.53±8.45。观察组与无喘息组、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IL-5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喘息组与对照组血清IL-5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伴喘息患儿血清IL-5水平有着显著变化,IL-5水平升高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喘息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IgM检测在小儿呼吸道感染疾病中的诊断和应用价值。方法对2 019例疑呼吸道感染疾病患儿其肺炎支原体IgM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出肺炎支原体IgM阳性结果 455例,感染率22.54%;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442例,符合率97.14%。其中以学龄前47岁为检出率最高,阳性率37.14%;其次幼儿17岁为检出率最高,阳性率37.14%;其次幼儿13岁,阳性率25.49%。检测滴度与呼吸道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结论肺炎支原体IgM检测,应作为小儿呼吸道感染疾病常规性项目,被动凝集法操作简便、易于观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时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变化及血清总IgE水平,以阐明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关系.方法对临床病人采用回顾性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20例(包括肺炎及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患儿30例;正常对照组25例.抗凝静脉血、伊红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计数;ELISA方法检测血清总IgE.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组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和血清总IgE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低于支气管哮喘组(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及血清总IgE水平增高,在持续性咳嗽和支气管哮喘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2018-06-27/08-03北京市海淀区某小学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进行调查,分析疫情流行特征,为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搜索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采集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呼吸道多病原核酸检测,采用χ~2检验进行率的比较。结果北京市海淀区某小学共发生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26例,其中学生24例,教师2例,男性罹患率16.83%,女性罹患率10.59%,不同性别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96,P=0.221);指示病例1(首发病例)6月27日发病,疫情共持续37 d;病例主要集中在四年级1-4班,发病时间集中在07-16至07-22;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为主,均占100%;四年级1-4班罹患率为13.98%,其中四4班罹患率最高为39.13%,班级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χ^2=33.013,P<0.001);该起疫情结案前病例肺炎支原体核酸阳性率为68.42%,结案后为40.00%,结案后波及人群阳性率为30.00%,三者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112,P=0.078)。结论肺炎支原体传染性较强,在潜伏期至症状缓解数周仍有传染性,而且导致的无症状感染患者较多,使防控工作面临更严峻的考验,必须及时处置,防止扩散。  相似文献   

14.
我室在提取和纯化肺炎支原体DNA的基础上,将其DNA酶切片段重组到pBR~(322)的PstI位点再转入E.CoLi RR_1建立了肺炎支原体克隆基因重组菌株。我们采用快速抽提方法,证明了所检测的质粒为重组质粒。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重组质粒显示出外源DNA片段。进一步用肺炎支原体DNA探针证明此外源DNA片段为肺炎支原体DNA片段,从而证明所检测的质粒为肺炎支原体重组质粒。为分了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原学诊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7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资料。70例均做血、尿、大便常规、血清MP-IgM检测及胸部X线照片检查。治疗上使用阿奇霉素:10mg/kg.d静脉给药,每日1次,5天1个疗程,停3天后,再用5天的序贯疗法。结果:7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全部治愈。结论:临床对于疑似患者及使用青霉素类或头孢类抗生素无效者,应及时行肺炎支原体感染检查。阿奇霉素可作为治疗支原体肺炎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天津地区2008~2009年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特征,总结治疗体会。方法:选择天津地区4 037例住院肺炎患儿,对患儿的发病季节、年龄、临床表现、肺外并发症进行统计。结果:4 037例中MP肺炎374例,发病率9.26%,5岁以上为主(67.38%),年长儿中,高热、干咳为主要临床表现,肺内炎性实变多见,且多合并病毒感染(39.57%)。1/4发生胸膜病变。肺外损害中,除皮疹、消化道症状,出现1例肾炎,最严重为3例噬血细胞淋巴细胞增殖综合征(HLH)。神经系统损害少见。结论:MP感染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原,除引起肺部病变,尚可引起肺外多脏器和组织的损害,应注意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患儿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Mp)培养阳性率及药敏特点,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2月-2013年7月1 023例呼吸道感染患儿送检标本进行Mp培养及药敏试验,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 1 023例呼吸道感染患儿送检标本Mp培养阳性354例,阳性率为34.6%;其中急性支气管炎Mp培养阳性率最高,达65.0%,其次是上呼吸道感染和毛细支气管炎,阳性率分别为50.0%和45.9%,其他呼吸道疾病Mp培养阳性率为20.0%~40.0%,上呼吸道感染和肺炎患儿Mp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对多西环素敏感率最高为99.2%,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敏感性相对较低,对罗红霉素、红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68.6%、66.1%。结论对发病初期患儿及早做Mp培养及药敏,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8.
青岛市小儿肺炎支原体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20  
目的了解青岛市小儿肺炎支原体(MP)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支原体肺炎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特异性诊断采用金标免疫斑点法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技术,对我院10年中住院确诊的6 952例肺炎患儿血清和咽分泌物分别进行特异性抗体IgM和MP-DNA检测. 结果符合MP肺炎诊断者1 565例,总发生率占同期肺炎的22.5%;10年中共有两次发病高峰,分别为1997年和2000年12月~2001年2月发病高峰季节;发病年龄明显前移,<3岁婴幼儿占41%;发生率市区显著高于农村,发病高峰在人口集中的幼儿园、中小学有聚集发病现象. 结论 MP肺炎已成为本区危害儿童健康的多发病,并有取代链球菌性肺炎,成为小儿感染性肺炎首位疾病的可能;寻找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已成为保护儿童健康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泡灌洗液病菌量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对67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泡灌洗液进行肺炎支原体DNA定量检测,并根据其基因拷贝数分为低菌量组(< 103/ml,21例),中等菌量组(103 ~ 106/ml,22例)和高菌量组(>106/ml,24例),比较不同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主要实验室与影像学结果.结果 高菌量组总热程[(12.4±2.7)d]明显比低菌量组[(7.4±2.6)d]及中等菌量组[(10.0±2.4)d]更长,且高热患儿更多,使用大环内酯类后热程也更长[(10.8±4.4),(8.5±2.4),(4.2±1.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C反应蛋白分别为(34.0±10.1),(11.5±7.6),(3.0±1.4)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高菌量组患儿影像学表现为大片肺实变/不张影者58.3%(14/24),明显多于中等菌量组的22.7%(5/22)和低菌量组的14.3% (3/21)(P=0.002).低菌量组未见双侧胸腔积液或大量胸腔积液,中等菌量组和高菌量组分别为13.6%(3/22)和25.0%(6/24)(P=0.033).结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儿童肺泡灌洗液病菌量与临床特征有一定的相关性,高菌量患儿病情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