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患者中全系膜切除结合双吻合器技术在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距肛缘4~7 cm的低位直肠癌患者60例行结直肠吻合保肛手术。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漏2例(3%),吻合口狭窄5例(8%),术后盆腔复发1例,局部复发率为2%。结论全系膜切除结合双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以1998年4月—2004年12月应用双吻合器技术对低位直肠癌患者行保肛手术的经验。结果全组手术无死亡,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3%),吻合口狭窄1例(3%),切口感染2例(6%)。结论双吻合器技术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明显提高了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应用派尔特吻合器及直线缝合器保肛手术的价值。方法:对105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应用派尔特吻合器及直线缝合器治疗。结果:全组均一次性吻合成功,无手术死亡,术后无吻合口漏,无吻合口出血。结论:中低位直肠癌应用派尔特吻合器及直线缝合器保肛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利用吻合器进行结肠肛管吻合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04~2008年,我院收治32例低位直肠癌利用双吻合器进行结肠肛管吻合的病例资料.结果:吻合口距肛缘平均3cm,4例远处转移,2年存活100%.肛门控便功能Ⅰ级26例,Ⅱ级4例,Ⅲ级2例.结论:用双吻合器行结肠肛管吻合保肛是比较满意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利用吻合器进行结肠肛管吻合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04-2008年,我院收治32例低住直肠癌利用双吻合器进行结肠肛管吻合的病例资料。结果:吻合口距肛缘平均3cm,4例远处转移,2年存活100%。肛门控便功能I级26例,Ⅱ级4例,Ⅲ级2例。结论:用双吻合器行结肠肛管吻合保肛是比较满意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方法:对80例于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使用双吻合器的患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5例,有72例患者的肿瘤下缘与齿状线之间相距5到8cm,8例患者是4到5cm。结果:手术中没有患者死亡,术后有3例患者发生了吻合口瘘,经治疗后均得到痊愈,另有3例患者的吻合口出现了狭窄,扩肛后得以痊愈。结论:双吻合器的使用,可以提高低住直肠癌保肛术的吻合成功率,并且可减少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控讨管型吻合器在套叠外翻肛门外切除治疗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05-20011年于惠州协和医院胃肠外科治疗的25例低位直肠癌在套叠外翻肛门外切除术中彻底切除直肠肿瘤的患者,使用管型吻合器做盆腔内结肠直肠残端吻合。结果:25例患者在手术期无死亡,未发生吻合口漏、出血及盆腔感染,无其他并发症,半年后控便能力正常及良好,1~3年后复发率少。结论:对合适病例应用吻合器外翻拖出式肛门外直肠癌切除术不失为一种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的中低位直肠肿瘤保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手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1996—2000年107例距肛缘7 cm以下的行保肛的直肠癌根治术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使用吻合器进行肠吻合。结果局部复发率为11%,5 a生存率为80%。直肠癌行保肛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结论由于吻合器的广泛使用,保肛指征较前明显放宽,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38例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不断提高对该病的护理水平,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收治38例距肛缘5-10CM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应用吻合器吻合方法行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围手术期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生命体征监测等一系列整体护理,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痊愈出院,术后3年生存率达90%。结论:重视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用手术期护理,显著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和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双吻合器法与免吻合器法行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行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成甲组和乙组,每组各50例。甲组为双吻合器法,乙组为免吻合器法。对比两组并发症、一年后肛门功能恢复情况和复发转移情况、治疗费用。结果:两组都无转移和复发病例,且并发症发生率和肛门恢复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乙组治疗费用明显较低(P<0.05)。结论:双吻合器法与免吻合器法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别,但免吻合器法有助于节省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1.
刘志刚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4):233-233,232
目的探讨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2例行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病例资料。72例分为保肛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排便次数、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保肛手术组与传统手术组在手术时间、排便次数、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肛手术疗效显著优于传统手术。结论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安全有效,能显著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使用双吻合器(Double stapling technique,DST)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方法:65例患者成功使用DST技术吻合。1例手术中行I125粒子植入内放疗,5例手术中植入5-氟脲嘧啶缓释制剂化疗,其余均术后2W开始用奥沙利铂+氟脲嘧啶+亚叶酸钙化疗3个疗程。结果:本组65例无手术死亡及术中严重并发症,术中病理检查无残端癌;术后肛周盆腔感染1例(1.54%),吻合口漏2例(3.08%),吻合口出血1例(1.54%),吻合口狭窄1例(1.54%)。手术后3个月排便功能的优良率为83.08%(54/65)。结论:选择适当病例用双吻合器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4例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及随访资料,并选取同期行Miles手术者56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平均排气时间、术后平均留置导尿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住院时间保肛手术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Miles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保肛手术组生存质量明显优于Miles组。结论: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使用双吻合器(Double stapling technique,DST)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方法:65例患者成功使用DST技术吻合.1例手术中行1125粒子植入内放疗,5例手术中植入5-氟脲嘧啶缓释制剂化疗,其余均术后2W开始用奥沙利铂+氟脲嘧啶+亚叶酸钙化疗3个疗程.结果:本组65例无手术死亡及术中严重并发症,术中病理检查无残端癌;术后肛周盆腔感染1例(1.54%),吻合口漏2例(3.08%),吻合口出血1例(1.54%),吻合口狭窄1例(1.54%).手术后3个月排便功能的优良率为83.08%(54/65).结论:选择适当病例用双吻合器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保肛术后吻合口漏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56例距肛缘8cm以下中低位直肠癌行全系膜切除术应用手工吻合或吻合器技术保肛的临床资料。结果456例中发生吻合口漏26例,占5.7%,20例经局部引流冲洗等综合治疗后痊愈。5例行横结肠造瘘术。1例形成直肠阴道瘘改行miles。结论中低位直肠癌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手工或吻合器吻合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与吻合口远近端组织的血运不良,吻合口张力大,吻合器的定期维护及熟练掌握程度密切相关。局部晚期,合并重度贫血,低蛋白血症等都易导致吻合口漏。大部分吻合口漏经引流冲洗可治愈。极少数需行横结肠双腔造瘘术,极个别病例需要改行miles术。  相似文献   

16.
刘志刚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7):214-214,210
目的:探讨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2例行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病例资料。72例分为保肛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排便次数、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保肛手术组与传统手术组在手术时间、排便次数、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肛手术疗效显著优于传统手术。结论:低住直肠癌保肛手术安全有效,能显著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在低位直肠癌根治中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外科1995年7月-2007年5月行低位直肠癌骶前切除8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中骶前出血1例占1.2%,术后吻合瘘3例占3.5%。术后随访2~60个月,无吻合口复发,盆腔局部复发5例均已死亡;肝转移5例,其中3倒已死亡。结论低位直肠癌骶前切除遵循TME原则,通过吻合器及双吻合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降低了术后的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在低位直肠癌根治中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外科1995年7月—2007年5月行低位直肠癌骶前切除8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中骶前出血1例占1.2%,术后吻合瘘3例占3.5%。术后随访2~60个月,无吻合口复发,盆腔局部复发5例均已死亡;肝转移5例,其中3例已死亡。结论低位直肠癌骶前切除遵循TME原则,通过吻合器及双吻合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降低了术后的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共4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将4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行保肛手术治疗;选取同期行MILES术低位直肠癌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随访分析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及远期疗效。结果:近期疗效上,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 ;远期疗效上,两组1年、3年生存率差别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在提高直肠癌患者保肛率的同时,可以保证患者近远期疗效和生存时间。但其最终结果和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我们认为,低位直肠癌在根治性的前提下,尽可能行保留肛门括约肌的直肠癌根治术.从1992年2月~1998年12月,我们共收治低位直肠癌972例,其中662例采用环扎式支撑吻合法完成保肛手术.现将支撑吻合法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适应症的选择、近远期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