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复合探针实时荧光PCR检测大肠杆菌O157:H7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特异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定量检测方法。方法以rfbE基因作为待检靶基因,根据复合探针荧光定量分析原理设计检测引物和探针,建立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并对本方法检测的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等进行评价。结果所有O157:H7的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而所有其它菌株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该方法检测的灵敏度可达10 cfu.mL-1,定量检测的批间和批内差异均小于5%。在模拟污染牛奶中,可检出1×101cfu.μL-1的细菌。结论本文建立的复合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能快速准确、特异、敏感地对大肠杆菌O157:H7进行定量分析,为大肠杆菌O157:H7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动物性食品中大肠杆菌O157:H7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大肠杆菌O157:H7是近年来引发食物中毒事件的重要病原菌,对其建立灵敏、特异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是确保饮食安全,预防和控制大肠杆菌O157:H7传播的重要手段。方法:根据大肠杆菌O157:H7rfbE和fliC抗原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了2对引物,建立并优化了特异性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多重PCR体系,扩增产物分别为678 bp(rfbE)和560 bp(fliC)。结果: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可以快速特异地检测出猪肉、牛肉等动物性食品中的大肠杆菌O157:H7污染,人工污染猪肉检测限达到2.2×102cfu/ml。结论:选择两对特异引物的多重PCR方法可简便、快速、特异地实现对动物性食品中大肠杆菌O157:H7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是近年才被认识和引起重视的一种新的致泻性大肠杆菌 ,致病性大肠杆菌O157,H7是引起人出血性肠炎、溶血性尿毒综合症 (HUS)、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TP)的主要血清型[1] ,1996年日本发生了由O157:H7引起的大规模的一次暴发流行 ,累积患者达万人 ,引起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河北省食品中大肠杆菌O157:H7分布状况及菌株的毒力研究。方法:运用免疫磁珠富集进行分离培养,并用PCR进行毒力基因分析。结果:共采集食品530份,检出O157:H7大肠杆菌5株,总检出率为0.9%。其中,以生牛、羊肉检出率较高,分别为6.7%和4.4%。5株O157:H7菌株中,4株带有SLT2、eae和H ly 3种毒力基因,1株带有SLT1、SLT2、eae和H ly 4种毒力基因。结论:掌握食品中O157:H7分布及生物学特性对预防食源性疾病暴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一种特异、灵敏鉴定大肠杆菌O157:H7的PCR检测方法。方法针对大肠杆菌O157:H7表面抗原O和鞭毛抗原H的特异性基因rfbO157、fliCH7设计引物,分别扩增出目的产物。结果利用建立的方法对4株大肠杆菌O157:H7菌及12株非大肠杆菌O157进行检测,rfbO157、fliCH7基因的特异性均为100%;rfbO157基因的灵敏度约为6×104cfu/ml;fliCH7基因的灵敏度可达6cfu/ml。结论本方法特异性好,为实验室鉴定大肠杆菌O157:H7提供了一种简单、容易操作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 coli)是正常寄生于人和动物肠道的革兰氏阴性菌,多数不致病.然而一群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higa Toxin-producing E. coli,STEC)是重要的食源性病原菌,在人类可引起严重的胃肠道和循环系统疾病,如出血性结肠炎(HC)、溶血尿毒综合征(HUS)等甚至死亡.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coli,EHEC)O157:H7是STEC中最主要的血清型,自1982年美国首次分离该菌以来,世界各地不断有O157所致疾病散发和爆发的报告,已构成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快速、敏感、特异的检测方法对于临床诊断和保障食品安全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污染风险较高的6种生果、蔬中E.coli.O157:H7的PCR检测情况,以及初步探讨其机理和改善措施。方法:采用添加标准菌株,比较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和传统分离培养法的检出情况,然后在PCR反应体系中分别添加PVPP、脱脂奶粉、BSA等物质,比较检出灵敏度的改善情况。结果:除绿豆芽和青椒外,PCR检测方法和传统分离培养法均能在1cfu/10g、10cfu/10g、100cfu/10g的接种浓度上检出阳性,对于绿豆芽和青椒,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在1cfu/10g接种浓度上未检出,分离培养法在10cfu/10g、100cfu/10g两个接种浓度上均未检出。添加脱脂奶粉和BSA后,绿豆芽和青椒样品在1cfu/10g的接种浓度上检出阳性,且在该浓度上其他样品的检出频率均有一定提高。PVPP对PCR体系改善不明显。结论:在生果、蔬中E.coli.O157:H7检测中,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比传统分离培养法灵敏度更高。脱脂奶粉和BSA可以用于改善生果、蔬中E.coli.O157:H7的荧光定量P(聚检测体系,提高检出率和检测灵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快速准确检测食品中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的方法。方法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MPCR)特异性扩增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的STX、rfbE、fliC基因。结果分别在228,378,709bp处扩增出3个目的基因片段,且只有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获得扩增,其他菌种扩增均呈阴性。结论PCR方法比传统细菌检测方法更特异、快速、灵敏和简便,为食品中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为检测食品中大肠杆菌O157:H7,本研究通过优化培养基成份和筛选选择性抑菌物质设计了一种选择性分离鉴别培养基,CTV-MUG-RSMAC琼脂。使用该培养基不仅可有效抑制杂菌的生长,还能同时鉴定大肠杆菌O157:H7的三种主要生化特征-不发酵山梨醇,不发醇鼠李糖,不分解MUG,可避免漏检发酵山梨醇的大肠杆菌O157:H7变异株。样品用选择性增菌肉汤42℃培养过夜后,在CTV-MUG-RSMAC平板上划线接种,37℃培养24小时,挑选特征菌落做O157,H7抗血清凝集试验和肠杆菌科主要生化试验,整个程序可在3天内完成。检测了126份食品样品,结果检出3份阳性,与用FDA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驻滇部队感染性腹泻患者、猪和污水进行大肠杆菌O157:H7(E O157:H7)的分离鉴定。[方法]用O157免疫磁珠富集后,接种S-MAC琼脂平板培养,用MUG试验初筛,VlAT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应用复合PCR法同时检测其三个毒力因子。[结果]从腹泻患者和猪中检出E coli O157:H7,该菌具有三个毒办因子。[结论]云南战区部队存在E coli O157:H7感染。复合PCR法的建立,为腹泻研究领域的病原学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新手段。  相似文献   

11.
大肠杆菌O157特异基因的PCR检测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建立一种灵敏、特异的检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的PCR方法。方法:针对大肠杆菌O157特异性基因rfbO157设计引物,扩增-497bp的O157标识序列。结果:应用该PCR反应体系,对4株O157菌株和14株非O157菌株扩增结果表明,O157菌株均扩增出预期的497bp片段,14株非O157菌株则为阴性。纯菌液检测灵敏度为60cfu/PCR反应,模拟混合菌液检测灵敏度为400cfu/PCR反应。结论:该方法用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的检测鉴定简便、快捷,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为O157的临床辅助诊断提供了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东台市大肠埃希菌O157:H7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东台地区1999-2001年和2005-2006年间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coli O157:H7)宿主动物和腹泻患者带菌情况,按照《江苏省大肠杆菌感染性腹泻监测工作实施计划》及《国家大肠杆菌感染性腹泻监测方案》在东台市开展E.coli O157:H7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河南省局部地区腹泻病人感染及携带大肠杆菌O157:H7的情况,观察带菌时间及预后。[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监测方法发现病人,通过病人粪便mEC肉汤增菌14h、胶体金免疫卡筛选、免疫磁珠法集菌、CHROMAGAR—O157:H7显色培养基分离、rfbO157、rfbO111、hlyA、stx1、stx2、eaeA引物PCR扩增方法进行毒力因子测定等方法,观察、研究感染病人的发病和预后。[结果]从1303份腹泻病人中共分离出的38株O157:H7菌株,检出率2.9%,PCR rfbO157扩增均为阳性。其中2株具有stx2、hlyA和eaeA毒力基因,36株为O157:H7不产毒株。[结论]我省首次从病人中分离出O157:H7产毒株,病人发病后可于第3~8d内检出病原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1999~2000年江苏省淮北部分地区发生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感染性腹泻并发急性肾衰病例的病因与流行特点。方法 运用流行病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传染源、传播途径、流行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1999年共在9个县(区)报告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感染性腹泻并发急性肾衰病例95例,死亡83例,病死率87.37%。6月中、下旬为发病高峰,男女之比为1:1.44,年龄以50岁以上为主,占88.42%。2000年发生38例,死亡34例,病死率89.47%。引起爆发的主要危险因素有不饮自来水、吃剩饭菜、厨房卫生差、生食瓜果和饭前便后不洗手。从2例重症患者及3例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分离到O157:H7;宿主动物O157:H7携带率为9.62%(170/1767),菌株毒力基因阳性率达99.41%(169/170)。从患者粪便标本分离的菌株与家禽家畜分离的菌株属同一克隆群。结论 这是中国首次发现由O157:H7引起的爆发疫情,其发生与宿主动物带菌率高且菌株毒力基因阳性率高有密切关系,引起疫情的具体传播途径复杂多样,主要的感染危险因素与个人卫生、家庭卫生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O157大肠杆菌初查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1997年4-7月在莆田、福州、霞莆等地区抽抽查部分人群及家养畜禽粪便等,首次在猪、鸭、羊、鸡、鸽等5种动物中检出3种不同类型的O157大肠杆菌,其中O157:H7与O157:NM各8株,O157:H?5株,同时在1位腹泻患儿中分离到此菌。本文不这些O157分离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形态、生化,致病性以及药物敏感性等进行了实验,发现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的O157大肠杆菌都可致使小鼠发病死亡。在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快速、敏感、低成本的食品标本处理方法。方法 在牛肉馅中接种不同浓度的大肠埃希菌O157:H7,经离心、过滤,去除PCR抑制剂。浓缩菌株,用煮沸法和酶/冻融法裂解菌株,制备模板DNA。通过PCR检测大肠埃希菌O157:H7志贺毒素基因以评价该处理方法的可行性。结果 在未增菌条件下,PCR最低能检测到103CFU/g牛肉馅,增菌6h,最低能检测1CFU/g牛肉馅,整个检测过程只需要12h。结论 所采用的标本处理方法是一种灵敏、省时、低成本的方法,能显著地提高PCR检测食品标本中的大肠埃希菌O157:H7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7.
嗜酸乳杆菌控制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性腹泻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使用嗜酸乳杆菌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E.coli O15 7:H 7)感染性腹泻病人进行治疗和对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控制爆发疫情并评价效果。方法 :采用 ICT技术快速检测患者粪便标本 ,阳性用免疫磁珠集菌后常规培养鉴定菌株 ,确认 E.coli O15 7:H 7感染者。肾功能指标检测血清β2 -微球蛋白采用放射免疫法 (RIA)。结果 :2 0 0 0年腹泻病流行期感染性腹泻病例比上年同期下降了 7.74% (P<0 .0 5 ) ,出血性肠炎 (HC)病例约减少 16 83例 ,溶血性尿毒综合症 (H US)病例减少 5 9.14% ,HC病人血清β2 - MG全部异常 ,嗜酸乳杆菌治疗后逐步恢复至正常值范围 ,对腹泻病人的治愈率可达94.4%。结论 :口服嗜酸乳杆菌具有较好控制 E.coli O15 7:H7感染性腹泻疫情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纳米金固定大肠杆菌O157:H7酶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新型酶免疫传感器。方法:用静电吸附作用和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将大肠杆菌O157:H7单克隆鼠抗固定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鼠IgG/纳米金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制备用于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酶免疫传感器。通过循环伏安法和恒电位法测定大肠杆菌O157:H7被固定在电极表面引起的电信号改变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在含0.1 mol/L PBS(pH7.4),1 mmol/L二甲氨基甲基二茂铁,0.2 mmol/L H2O2,30℃的底液中该酶免疫传感器的检出限为1×102cfu/ml,检测线性范围为1×103~1×105cfu/ml,相关系数为r=0.997。结论:该传感器制备方法简单,具有灵敏度高、检测时间短、操作简单等优点,在临床医学和环境监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和掌握安阳市市售生鲜肉类食品受EHECO157:H7污染的状况。方法从安阳市市售生鲜类食品中随机采样,选择增菌培养后,用免疫磁珠富集分离病原菌,应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和血清学方法鉴定,并用PCR方法进行STX1、STX2、eaeA、hlyA、rfbO157和flicH7基因检测。结果从一份生羊肉中分离到一株大肠埃希氏菌O157:H7,该菌株有rfbO157、flicH7、STX2、eaeA和hlyA基因,不含有STX1。结论此次从生羊肉中分离出带有毒性基因的O157:H7。该菌在我市食品中的存在有引起食源性疾病的潜在危险性,须引起重视,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20.
大肠杆菌O157多克隆抗体及食品中双抗ELISA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赵志晶  刘秀梅 《卫生研究》2003,32(6):606-609
本研究获得了抗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多克隆抗体 ,建立了一种适宜食品样品检测的双抗ELISA检测方法。该方法对纯培养菌液检出限为 10 3 ~ 10 4 cfu ml;只对O157菌株有特异性反应 ,对非O157菌株无交叉反应 ;经过增菌 ,鸡肉与牛奶染菌样品中的大肠杆菌O157的检出限均为 0 1cfu g(cfu 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