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气血两虚型产后风湿的兼夹证分布规律,评估益气养血方治疗气血两虚型产后风湿的疗效。方法:纳入气血两虚型产后风湿患者60例,统计兼夹证出现频次。以益气养血方随证加减治疗8周,通过比较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并对不同兼证的气血两虚型产后风湿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入组气血两虚型产后风湿患者兼夹证出现频次如下:表虚不固(48.21%)、肝肾亏虚(39.29%)、肝郁气滞(21.25%)、脾虚夹湿(19.64%)、瘀血阻滞(3.75%)。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SDS评分、WHOQOL-BREF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益气养血方治疗产后风湿总有效率为94.64%;不同的兼夹证治疗疗效不同,表虚不固、脾虚夹湿、肝肾亏虚、肝郁气滞的显效率分别为58.82%、28.57%、21.43%、1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血方治疗气血两虚型产后风湿临床疗效确切,并且不同兼夹证占比及其临床疗效存在明显差异,表虚不固证临床疗效最好,该研究为产后风湿的中医治疗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搜集、整理明代医家龚廷贤治疗肿瘤相关疾病的内服方剂,总结其用药规律。方法:用Excel建立数据库录入系统,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频数分析法。结果:治疗积聚的药物用药频率位居前三位的分别是理气药(23.3%)、活血化瘀药(23.0%)、补虚药(11.5%)。治疗翻胃的药物用药频率位居前三位的分别是补虚药(22.7%)、理气药(17.9%)、清热药(9.1%)。治疗肠澼的药物用药频率位居前三位的分别是补虚药(28.5%)、清热药(24.0%)、止血药(11.8%)。结论:龚廷贤治疗肿瘤相关疾病善用补虚药,重视扶正培本和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加味四物汤与VitB_(12)合用治疗骨折术后气血两虚型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骨科手术后120例气血两虚型贫血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3组进行治疗,即加味四物汤合用VitB_(12)组(治疗组)、单纯加味四物汤组(对照1组)、单纯VitB_(12)组(对照2组),每组40例,治疗14d后比较3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第14天,治疗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较对照1组、对照2组患者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气血亏虚症状改善较对照1组及对照2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四物汤与VitB_(12)合用治疗骨折术后气血两虚型贫血疗效确切、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位肛瘘实施低位切开高位实挂与虚挂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肛肠科80例高位肛瘘患者(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间)纳入研究,用计算机随机数表法分组:实挂组(n=40)、虚挂组(n=40),对实挂组实施低位切开高位实挂治疗,对虚挂组实施低位切开高位虚挂治疗,分析疗效、安全性状况。结果:虚挂组总有效率与实挂组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虚挂组创面愈合时间、术后1周VAS及Wexner评分、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挂组(P0.05)。结论:高位肛瘘实施低位切开高位实挂与虚挂疗法治疗效果相当,但虚挂时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更利于肛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脾阴一号丸治疗脾阴虚型萎缩性胃炎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应用中医脾阴虚理论治疗脾阴虚型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应用脾阴一号(丸剂)治疗脾阴虚型萎缩性胃炎36例,疗程8周。结果:总有效率91%,幽门螺杆菌(HP)转阴率70%,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应用中医脾阴虚理论创研的脾阴一号丸治疗脾阴虚型萎缩性胃炎疗效好,副反应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补虚消癥汤治疗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脏病(CKD)3期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7例糖尿病肾病CKD3期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19例,2组均采用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补虚消癥汤;连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尿酸(UA)、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定量(UTP/24h)、尿NAG酶、血/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Cr、UA、尿NAG酶、TC、TG、血/尿NGAL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或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SCr、TC及血/尿NGAL水平下降明显(P0.05或P0.01)。结论:补虚消癥汤治疗糖尿病肾病CKD3期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疗效确切,能有效保护肾功能、改善脂代谢。  相似文献   

7.
《四川中医》2021,39(3):217-219
目的:探析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药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4年-2018年间公开发表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内服中药复方,经计算机录入并进行统计分析,获得规律。结果:统计发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药多以补虚(28.82%)、理气(22.89%)、消食(7.03%)、化痰(9.89%)等为主要组成部分,其中补虚药又以补气药、补血药为主。结论: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上应以补虚、理气为主,辅以消食、化痰消痞。  相似文献   

8.
针灸治疗阴阳两虚型2型糖尿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阴阳两虚型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将108例阴阳两虚型T2DM患者采用针灸治疗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空腹瘦素(FLP)、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及血脂和肥胖指标;并分析其疗效与证型、年龄、肥胖度、病程、性别及病因诱因的相关性。结果:1针灸治疗阴阳两虚型T2DM患者显著32例,有效50例,总有效率75.93%。2患者治疗后FLP、FPG、FINS、Homa-IR、TC、TG、LDL-C、体质量、肥胖度(A%)、BMI、F%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ISI、Homa-β、HDL-C明显升高(P0.01)。3针灸治疗阴阳两虚型T2DM患者疗效和年龄、肥胖度及病程相关(P0.01),年龄越小,肥胖度越低,病程越短者,疗效越好。结论:针灸治疗阴阳两虚型T2DM患者的疗效机制是通过对"脂肪-胰岛内分泌轴"的良性调整,使机体内分泌、糖以及脂质代谢恢复正常;针灸对阴阳两虚型T2DM患者的疗效与患者年龄、肥胖度和病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降糖防聋方对糖尿病伴围绝经期综合征不同证型患者骨钙素的影响。方法40例糖尿病伴围绝经期综合征不同证型患者用降糖防聋方治疗前后测定骨钙素变化。结果糖尿病伴围绝经期综合征阴虚燥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患者治疗前骨钙素与证型呈正相关性升高,但阴虚燥热、气阴两虚相比骨钙素无显著性差异(P0.05),阴虚燥热和阴阳两虚比较骨钙素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阴虚燥热、气阴两虚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均0.05)。阴阳两虚骨钙素改善明显(P0.01)。结论降糖防聋方对糖尿病围绝经期不同证型患者骨钙素有不同程度调节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心功能及血液流变学之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研究冠心病 (胸痹 )中医辨证分型与心功能及血液流变学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16 4例作为研究对象 ,分为心血瘀阻、气阴两虚、痰浊壅塞、阳气虚衰 4型 ;分别测定心功能 (SV、CO、EF、CI) ;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证实不同证型有不同的心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冠心病阳气虚衰型的心排量(CO)、心脏指数 (CI)较心血瘀阻、痰浊壅塞两型有明显下降 (P <0 0 5 ) ;气阴两虚、阳气虚衰两型每搏量 (SV)较痰浊壅塞型有所降低 ;心血瘀阻型、痰浊壅塞型在全血黏度 (低切 )、纤维蛋白原中 ,明显较阳气虚衰型高 (P <0 0 5 ) ;心血瘀阻型在高切中明显高于气阴两虚型、阳气虚衰型 (P <0 0 5 )。对于冠心病 (胸痹 )病人的不同阶段 ,确立不同的治疗原则 ,对提高冠心病的中医中药治疗效果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近10年文献中内服方药功效和中医证型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检索近10年中药内服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文献,整理、归纳和分析膝骨关节炎的内服方剂功效和中医证型规律。结果:491篇有效文献中共有491个方剂,统计的方剂功效共有12个,总使用频次为1965次。所列的中医证型共有18个,总使用频次为2973次。结论:近10年来治疗膝骨关节炎主要是应用补法(补益肝肾、补益脾肾、强筋壮骨),泻法(通络止痛、活血化瘀、活血行气、散寒除湿、祛风除湿),补泻兼施法(益气活血、扶正驱邪)。现代膝骨关节炎的潜在中医分型是:虚证(肝肾亏虚型、肾虚髓亏型、脾肾亏虚型),实证(寒湿痹阻型、气滞血瘀型、湿热壅盛型、筋脉淤滞型、风湿痹阻型),虚实夹杂证(阳虚寒凝型、气虚湿阻型)。  相似文献   

12.
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证素与颈动脉内膜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证素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方法采集12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四诊资料,应用"证素辨证"的方法,对四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同时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①代谢综合征基本证素: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津亏、痰、血瘀、湿、热、气滞、心、肝、脾、肺、肾。②影响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因素有中医证素痰、血瘀、肾、脾,其中与痰呈密切的正相关,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505(P0.01)、0.168(P0.01)、0.116(P0.05)、0.097(P0.05)。结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可作为代谢综合征痰证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补肾活血调周法治疗不同证型多囊卵巢综合征9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调周法治疗不同证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疗效。方法运用补肾活血调周法治疗不同证型PCOS患者90例,其中阴虚火旺型34例,肾虚痰湿型27例,肾虚血瘀型29例,治疗3个月经周期,分别在治疗3个月和停药3个月时观察中医证候评分、月经正常率和排卵率,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阴虚火旺型组、肾虚痰湿型组、肾虚血瘀型组治疗后综合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2.35%、77.78%、82.76%,停药3个月后总有效率分别为76.47%、77.78%、79.31%,各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证型组的总排卵率分别为61.76%、70.37%、51.72%,停药3个月后分别为58.82%、59.26%、51.72%,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证型组治疗后月经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79.41%、70.37%、82.76%,停药3个月后分别为79.41%、70.37%、86.21%,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证型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下降(P〈0.01),停药3个月后阴虚火旺型组、肾虚血瘀型组评分较治疗后下降(P〈0.01),但此时各证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调周法治疗PCOS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和延续作用,并对阴虚火旺型、肾虚痰湿型及肾虚血瘀型等不同证型的PCOS具有相似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长沙市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证型分布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根据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证候特点,前瞻性研究长沙市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病状特点、中医证候类型及其诊断要点。方法:在长沙地区选择4家中医院,对确诊为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病例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人口学、症候学资料建立SPSS数据库,以频数分析方法研究各症状的分布规律,用多维尺度分析方法探讨各辨证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用聚类分析归纳出证候类型及其诊断要点。结果:调查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804例,该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肝肾亏虚,筋骨不强是其发病的病理基础,"寒"、"湿"、"瘀"、"虚"、"热"所致筋骨瘀滞是其基本病理,从病状归纳出肾阳虚、血瘀、寒湿、肾阴虚、肝阴虚、痰浊、湿热、风、脾虚等9种辨证要素,聚类分析出肝肾阴虚、气滞血瘀、阳虚寒凝、湿热郁结等几种主要中医证型。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个多病因的疾病,"瘀"、"寒"、"湿"、"虚"、"热"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主要病因病机因子,其病因病机责之于肝肾之虚和寒、湿、瘀、热之实。肾阳虚、血瘀、寒湿、肾阴虚、肝阴虚、湿热是膝关节骨关节炎主要的辨证要素。肝肾阴虚证、阳虚寒凝证、气滞血瘀证、湿热郁结证是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常见中医证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梅花针叩刺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作用机理和适宜治疗证型方法。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4型——湿寒型、气血瘀滞型、气虚肾亏型、复杂型。均采用针刺结合梅花针叩刺拔罐疗法,观察并比较不同证型在治疗前后相关量表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结果:4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寒湿型、气血瘀滞型、复杂型均优于气虚肾亏型。结论:针刺结合梅花针叩刺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中医分型疗效有一定差别,说明本疗法的疗效机理主要为温经通络、活血化瘀。对气虚肾亏型患者应考虑加用其他补肾益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介绍刘光宪辨治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经验。认为该病病因病机多为脾虚、湿郁、风动、肾虚、血瘀、络阻;治疗分内外治法,内治多用中药辨证论治,外治善用灸法。并举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影像学检查(B超、CT)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进行定性定量诊断分析,探讨NAFLD影像学指标与中医各证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NAFLD患者200例,辨证分为肝郁脾虚、痰湿内阻、湿热内蕴、痰瘀互结、肝肾不足5个中医证型,同时运用B超、CT两种影像学方法对脂肪肝进行分度和定量诊断,分析脂肪肝严重程度与各中医讧型之间的关系。结果:(1)NAFLD中医辨证分型以湿热内蕴最常见(37.00%),肝肾不足最少(6.00%)。2种检查方法均提示从肝郁脾虚型、痰湿内阻型、湿热内蕴型、痰瘀互结型到肝肾不足型,非酒精性脂肪肝严重程度逐渐加重,经’X^2检验,各中医证型间的脂肪肝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AFLD各中医证型肝/脾CT比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各组间比较,从肝郁脾虚型、痰湿内阻型、湿热内蕴型、痰瘀互结型到肝肾不足型,肝/脾CT比值逐渐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AFLD各中医证型与影像学指标(B超、CT)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B超、CT检查可为脂肪肝的中医辨证规范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硬变腹水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256例肝硬变腹水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进行SAAG检测,通过统计学方法,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气滞湿阻证SAAG值较低,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蕴结证与寒湿困脾证SAAG值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脾血瘀证与脾肾阳虚证SAAG值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蕴结证与肝脾血瘀证、脾肾阳虚证比较,SAAG值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寒湿困脾证与肝脾血瘀证、脾肾阳虚证比较,SAAG值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阴虚证与其他证型比较,SAAG值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变腹水中医证型与SAAG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痛风性肾病为脾肾亏虚,兼夹湿浊、瘀血的虚实夹杂证,在急性期以湿热瘀血为主,稳定期以脾肾气虚为主。益肾泄浊方是我院著名肾病专家陈以平教授治疗痛风性肾病的临床验方,其根据痛风性肾病的病因病机而组方,以达益肾健脾、活血通络、化湿泄浊之效,从而有效防治痛风性肾病,提高生活质量。附现阶段临床研究结果及验案3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20.
罗本华 《辽宁中医杂志》2012,(11):2260-2262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分析疾病分型、证型的疗效和痊愈疗程。方法:从疾病分型和证型上对133例颈椎病临床疗效及痊愈病例疗程评价,比较两型的证型构成。结果:总病例的治愈率为45.86%,好转率为45.11%,总好转率为90.97%。在痊愈天数上,颈型为(12.50±5.34)天,神经根型为(16.59±4.66)天;且风寒湿阻最短,痰湿阻络其次,气血虚弱、气滞血瘀、肝肾不足较长。在疗效上,颈型比神经根型要好,痊愈率分别58.67%,29.31%;风寒湿阻型最好,痰湿阻络其次,肝肾不足型最差。证型构成上,颈型与神经根型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针灸治疗颈椎病有较好的疗效,疾病分型、证型及证型构成对疗效、疗程及愈后判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