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高血压病左室舒张功能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与血管内皮功能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包括46例高血压病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应用高分辨率超声测量肱动脉充血后反应性扩张(DTRH)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血管内径的变化(DTNG).应用脉冲多普勒检测二尖瓣口血流及肺静脉血流频谱,测量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p)、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Ap)和两者之比(Ep/Ap)、E峰减速时间(DT)及心房收缩期肺静脉反转血流峰值速度(Ar).检测等容舒张时间(IVRT).将患者分为左室舒张功能正常组(Ep/Ap>l,Ar正常且DT和IVRT正常)和异常组(Ep/Ap<1或Ep/Ap>1且Ar异常或IVRT异常或DT异常).结果:高血压病患者DTRH均低于健康对照者(P<0.01),且左室舒张异常的患者DTRH较左室舒张功能正常的患者显著减小[(4.70±1.86)%vs.(7.38±2.42)%,P<0.01].而DTNG及年龄、血压、血脂、血糖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患者DTRH与Ep/Ap、Ep、Ap、Ar、DT、IVRT均存在有意义的相关性(J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改变与血管内皮功能变化密切相关,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可能在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左室构型( L VG)与外周内皮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 超声观察5 5例EH患者和2 0例正常人的心脏结构功能,采用高频超声研究受检者的肱动脉充血后反应性扩张( DIRH)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血管内径的变化( DING)。结果 ( 1 )与正常组( 1 3 .0 9%±3 .3 5 % )相比,左室正常构型组、向心性重构组的DIRH( 8.4 3 %±1 .71 % ;7.94 %±1 .5 7% )均显著减小( P<0 .0 0 1 ) ,而后2组间的DIRH、3组间的DING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 2 )左室向心性肥厚组、离心性肥厚组的DIRH ( 3 .2 0 %±1 .72 % ;5 .81 %±1 .72 % )较正常构型组、向心性重构组显著减小,且向心性肥厚组最为显著( P<0 .0 0 1 ) ;( 3 )除左室离心性肥厚组患者的EF( 5 3 .5 5 %±3 .1 2 % )、FS( 3 0 .3 3 %±9.4 % )较正常组( 6 0 .95 %±6 .0 3 % ;3 5 .80 %±5 .72 % )显著减小( P<0 .0 0 1 )外,其余患者EF、FS与正常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4 )不同左室构型组患者的血压较正常组显著增高,但各组患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各组患者的年龄、血糖、血胆固醇及血甘油三脂均与正常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不同左室构型的EH患者的外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程度不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可能是影响左室构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脉冲组织多普勒( TDI)技术分析左室肥厚( L VH)患者局部室壁厚度、室壁不对称性与左室局部及整体舒张功能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左室肥厚患者4 2例,包括肥厚型心肌病( HCM) 1 6例和高血压性心脏病( HHD)左室肥厚2 6例;正常对照( NC) 2 0例。二维超声测量并计算左室8个节段室壁厚度( r WT)、总厚度( t WT)及室壁不对称指数( CVw) ;TDI测量8个心肌节段的舒张期运动速度比( r E/ A)和等容舒张时间( r IVRT) ;另外分别应用TDI和脉冲波多普勒测量二尖瓣环和二尖瓣口的舒张期参数m E/ A、m IVRT和PVE/ PVE,IVRT作为整体舒张功能指标。结果 ( 1 ) L VH者室壁总厚度及其不对称指数、局部等容舒张时间及其舒张不同步性均高于NC组;( 2 )室壁肥厚的程度及其不对称性与左室整体舒张功能相关( r值的绝对值0 .1 8~0 .4 1 ,P<0 .0 5 ) ;( 3 )局部r WT与r E/ A、r IVRT相关( r值- 0 .4 6 ,0 .4 1 ,P<0 .0 5 )。结论 肥厚型心肌病和高血压性心肌肥厚患者的局部室壁肥厚程度与左室局部舒张功能减低及等容舒张期延长有关;左室壁不对称性肥厚通过影响左室局部心肌早期舒张的速度和同步性间接导致左室整体早期充盈异常;TDI技术用于非创伤性评价左室局部及整体舒张功能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燕 《临床荟萃》2001,16(23):F004-F004
本文观察缬沙坦 (商品名 :代文 ,诺华公司生产 )对 2 5例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左室肥厚 (L VH)的改善 ,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选择符合 WHO1993年 EH诊断标准并经超声心动图证实为 L VH的 2 5例患者 ,其中男 18例 ,女 7例 ,年龄 36~ 72 (5 7.2 4± 10 .76 )岁 ,病史 2~ 2 5 (10 .6 0± 6 .0 6 )年 ,体表面积 (BSA) 1.5 0~ 2 .2 3(1.81± 0 .17) m2 ,超声测定左室重量指数 :男 >134 g/m2 ,女 >110 g/m2 。所有患者均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肥厚性心肌病及心律失常。1.2 方法 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动态监测参数与左室肥厚的相关性。方法  15 8例原发高血压 、 期患者 ,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 ,测量左室舒张末径 ( L VDd)、左室收缩末径 ( LVSd)、室间隔厚度 ( IVS)及左室后壁厚度 ( PWT) ,根据 Devereux公式计算左室重量 ( LVM)和左室重量指数 ( L VMI)。并于清除降压药物干预后 ,进行无创性血压动态监测 ( ABPM)。应用 SPSS软件对所得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L VMI与 2 4h sbp和 N sbp的水平具有显著性相关 ( r=0 .164 8,P=0 .0 3 9和 r=0 .2 464 ,P=0 .0 0 2 )。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全天和夜间平均收缩压的水平在左室肥厚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高尿酸血症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降尿酸治疗对血管内皮功能及血压的影响。方法:搜集同一中心共138例患者入选该研究。高尿酸血症并急性脑梗死者入选92例,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46例,对照组46例,同时入选同期血尿酸正常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6例,实验组口服别嘌醇3个月治疗高尿酸血症。对这些人群进行抽血化验,记录治疗前后血尿酸、血脂及hs-CRP,同时检测患者血压、体质量指数(BMI),并采用超声无创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进行血管内皮功能评估,治疗前后各组之间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别嘌醇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血尿酸[(479.7±49.0) μmol/L vs. (381.2±76.7)μmol/L]、hs-CRP[(8.1±6.7) mg/L vs. (5.1±4.6) mg/L]、收缩压[(124.7±26.3) mmHg vs. (97.4±13.5) mmHg]明显降低( P<0.05),FMD[(7.6±3.5%) vs. (11.2±3.9%)]明显升高( P<0.05),FMD升高的程度与血尿酸降低的程度呈正相关( r=0.463, 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尿酸是FMD的独立影响因子( β=-0.229, P=0.035)。 结论:高尿酸血症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降尿酸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改善炎症状态,降低患者血压,进一步印证了高尿酸血症导致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高尿酸血症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降尿酸治疗对血管内皮功能及血压的影响。方法:搜集同一中心共138例患者入选该研究。高尿酸血症并急性脑梗死者入选92例,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46例,对照组46例,同时入选同期血尿酸正常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6例,实验组口服别嘌醇3个月治疗高尿酸血症。对这些人群进行抽血化验,记录治疗前后血尿酸、血脂及hs-CRP,同时检测患者血压、体质量指数(BMI),并采用超声无创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进行血管内皮功能评估,治疗前后各组之间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别嘌醇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血尿酸[(479.7±49.0) μmol/L vs. (381.2±76.7)μmol/L]、hs-CRP[(8.1±6.7) mg/L vs. (5.1±4.6) mg/L]、收缩压[(124.7±26.3) mmHg vs. (97.4±13.5) mmHg]明显降低( P<0.05),FMD[(7.6±3.5%) vs. (11.2±3.9%)]明显升高( P<0.05),FMD升高的程度与血尿酸降低的程度呈正相关( r=0.463, 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尿酸是FMD的独立影响因子( β=-0.229, P=0.035)。 结论:高尿酸血症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降尿酸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改善炎症状态,降低患者血压,进一步印证了高尿酸血症导致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乌拉地尔降压作用及逆转左室不良重塑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乌拉地尔降压及改善心功能与逆转左室不良重塑的作用。方法选择存在左心室肥厚 级、 级高血压患者 6 0例 ,对其服用乌拉地尔前后记录 2 4小时动态血压 ( 2 4ABP) ;测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及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 ( LVPWD)、左室重量指数( L VMI)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 4小时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 ( 2 4MSP和 2 4MDP) ,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及舒张 ( d MSP,MPD;n MSP,n MDP)压均明显下降 ( P<0 .0 1) ;降压谷 /峰比值均大于 6 0 % ;LVMI下降 ( P<0 .0 1) ) ;左室舒张功能有显著改善 ,左室收缩功能改善较小 ( P<0 .0 0 1,P>0 .0 5 )。结论乌拉地尔降压疗效可靠 ,对改善左室舒张功能与逆转左室不良重塑有明显作用 ;副作用小 ,适用于各期高血压患者  相似文献   

9.
金玉华  祝之明  刘争建 《临床荟萃》2007,22(20):1452-1455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早期肾功能损害对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337例住院患者分为高血压(EH)组91例,糖尿病(T2DM)组64例和代谢综合征(MS)组182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将以上患者分别分为肾功能正常组和早期肾功能损害组,比较左室结构的变化和左室肥厚的发生率。结果①MS组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舒张期末左室内径(LV)、舒张期末左室后壁厚度(LVPW)、舒张期末室间隔厚度(IVS)、左室质量(LVM)和左室质量指数(LVMI)与肾功能正常组比较明显升高,其中LV(44±6)mm vs(41±5)mm、LVPW(10.9±2.0)mm vs(9.9±1.5)mmI、VS(10.2±2.9)mm vs(9.3±1.2)mm、LVM(161±4)g vs(134±4)g和LVMI 48±1 vs 3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H组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LV、LVPWI、VS、LVM和LVMI与肾功能正常组比较明显升高,其数值分别为(44±4)mm vs(41±5)mm(、10.8±1.9)mm vs(9.9±1.6)mm(、11.0±1.6)mm vs(9.4±1.6)mm(、160±6)g vs(129±4)g和(46±2)vs(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2DM组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LVPW、LVM和LVMI与肾功能正常组比较明显升高,其数值分别为(9.1±1.2)mm vs(8.5±1.0)mm、(158±2)g vs(113±5)g和43±2 vs 3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早期肾功损害的MS、T2DM和EH病人罹患左室肥厚(LVH)分别为33.6%、10.0%和17.7%,而肾功能正常的MS和EH病人罹患LVH分别为16.0%和4.3%;本组资料中肾功正常的DM患者无罹患LVH。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对左室重构有显著影响,对代谢综合征患者积极预防早期肾功能损害能减少左室重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左室舒张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超声测量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21例健康对照者的肱动脉充血后反应性扩张血管内径变化(DTRH)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血管内径变化(DTNG),多普勒组织显像技术检测其二尖瓣环的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及两者之间的比值(Ea/Aa)。据二尖瓣环舒张期峰值速度将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左室舒张功能正常(高血压Ea/Aa〉1组)23例,左室舒张功能异常(高血压Ea/Aa〈1组)27例。结果两组高血压病患者嘲均低于对照组(P〈0.01),且Ea/Aa〈1组患者DTRH低于Ea/Aa〉1组(P〈0.01)。DTNG在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分析表明:患者DTRH与Ea/Aa和Ea呈正相关(r=0.70,P〈0.01和r=0.38,P=0.01),与Aa呈负相关(r=-0.30,P=0.04)。多元回归分析提示患者DTRH与Ea/Aa、年龄、收缩压有关联(r′=0.63,P〈0.01;r′=-0.21,P=0.04;r′=-0.21,P=0.04)。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改变与左室舒张功能的改变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内皮功能障碍可能是左室舒张功能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基础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