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王丽波 《护理研究》1989,3(3):174-175
体外循环手术及抢救各种危重病人采用动脉直接穿刺的方法来测定病人血压较准确,故临床应用越来越多.选择直接测压的动脉首先是桡动脉,其次是足背动脉,股动脉,还有尺动脉,肱动脉,腋动脉和颞浅动脉等.我们医院过去多应用足背动脉切开插管术直接测定动脉压力,这种方法切开足背动脉所需时间长,损伤足背动脉,同时增加手术医生的污染机会.而进行足背动脉穿刺置管是安全的,一般穿刺成功率可达80%以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136全行动脉直接测压病人的观察。结果发现该项 主要并发症为:血栓形成、栓塞、出血或血肿形成及感染。作者就动脉直接测压的临床应用、穿刺部位及测压管道的观察与护理、动脉压力波形和数值的观察、并发症的防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自1992年5月至1994年5月,采用动脉穿刺置管进行连续动脉测压66例,无1例出现并发症。护理中,我们体会到,护士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以减少对动脉血管的损伤,提高成功率。针柄用手术薄膜固定,应用带旋锁接头的延长管,对烦躁病人尤为重要,避免管道脱落造成严重后果。保持测压系统管道通畅,肝素配制浓度应准确。  相似文献   

5.
桡动脉穿刺持续测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桡动脉穿刺直接监测动脉压是重大手术和重病人抢救中重要手段,是评定循环功能的主要指标,是反映心肌收缩能力和心博量的依据。我科用丹麦心脏多功能监护仪时107例法乐氏四联症矫正术术中、术后作了持续桡动脉测压。现将临床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心脏术后患者直接动脉测压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慧虹 《现代护理》2004,10(2):154-154
目的 探讨心脏术后患者直接动脉测压的护理。方法 对 5 1例进行直接动脉测压的连续动态观察与护理。结果  5 1例患者最短置管时间为 3h ,最长 2 88h ,平均 4 6 .2h。结论 直接动脉测压对心脏术后的多项指标监测、血气分析、指导治疗及急救起着重要作用 ,但它不同于普通置管 ,是一种创伤性的操作。只有熟练的操作 ,精心的护理 ,仔细的观察 ,才能保证动脉监测的准确性 ,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脏术后患者直接动脉测压的护理.方法对51例进行直接动脉测压的连续动态观察与护理.结果 51例患者最短置管时间为3 h,最长288 h,平均46.2 h.结论直接动脉测压对心脏术后的多项指标监测、血气分析、指导治疗及急救起着重要作用,但它不同于普通置管,是一种创伤性的操作.只有熟练的操作,精心的护理,仔细的观察,才能保证动脉监测的准确性,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8.
心脏直视手术患者,由于受全麻低温体外循环和手术创伤等因素的影响,术后早期可出现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心肌收缩不同程度的损害和外周血管张力变化等,均可使循环系统功能受到影响〔1〕,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已成为心脏直视术后的常规监测项目之一。桡动脉穿刺置管进行有创动脉压力监测常作为首选〔2〕。本文进行桡动脉和足背动脉穿刺置管监测有创动脉血压的比较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动脉穿刺测压,因在手术中和危急病人的循环监测中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而为临床广泛应用。由于桡动脉插管可能导致一些严重并发症,Johnstone 认为可以利用足背动脉进行测压。尤其是某些烧伤后四肢瘢痕挛缩畸形需整复手术的病人,术中有时不能间接测压和横动脉穿刺测压,更适合改用足背动脉穿刺。本文就足背动脉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超声可视引导下进行足背动脉穿刺置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气管内全麻下进行择期鼻窦手术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传统手指触摸组(T组,n=30)和超声可视引导组(S组,n=30)。T组采用食指指腹触摸足背动脉搏动以定位穿刺点及进针方向;S组采用床旁超声可视引导留置针穿刺足背动脉。记录并比较两组的1次穿刺置管、2次穿刺置管、3次穿刺置管的成功例数,穿刺置管失败例数,1次穿刺置管成功操作时间以及失败原因,局部血肿发生例数。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组比较,S组的穿刺置管总次数显著性减少(P<0.05),尤其1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更高(63.3% vs. 93.3%,P<0.05),但1次穿刺置管操作时间更长(1.2±0.9min vs. 2.3±1.1min,P<0.05)。与S组比较,T组的穿刺置管总成功率明显较低(100% vs. 80%,P<0.05),且局部血肿例数更多(1 vs. 8,P<0.05)。结论:超声可视引导显著提高足背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减少反复多次穿刺对血管、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一种更为有效、安全的动脉穿刺采血方法.方法 对ICU收治的246例危重患者采取桡动脉(对照组)、足背动脉(观察组)穿刺采血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2组不良反应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采血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足背动脉穿刺采血不良反应率低,比桡动脉采血时对患者的不良影响明显要小,可以减轻患者痛苦、有踝部约束带时亦不影响采集,方便护士操作,节约护士的工作时间、减少工作强度,值得在ICU日常护理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足背动脉穿刺采血在手外伤应急检查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手外伤患者85例,将单纯手外伤者设定为足背动脉穿刺组(45例),合并躯体、下肢损伤以及单纯一侧手外伤者为桡动脉穿刺组(40例),比较足背动脉穿刺和桡动脉穿刺血肿发生率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观察两种方法在应急检查中的效果.结果:足背动脉组血肿发生率低于桡动脉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背动脉远离躯干,不妨碍患者的急救操作.触摸法确定足背动脉的确切定位和掌握穿刺技巧,是成功采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危重患者行足背动脉采血的正确护理方法.方法 按不同动脉穿刺方法将患者分为大角度快速进针组和缓慢进针组,其余临床护理措施相同,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两组内容包括两组患者穿刺进针方式、一次穿刺成功率、护理效果满意度、患者穿刺前后心理焦虑及抑郁变化情况、护患纠纷发生率等,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大角度快速进针组危重患者行足背动脉采血前心理焦虑及抑郁情况与缓慢进针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角度快速进针组危重患者行足背动脉采血后心理焦虑、心理抑郁、护患纠纷发生情况以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明显优于缓慢进针组;两组患者进行足背动脉采血时,大角度快速进针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高达94.34%,显著高于缓慢进针组的77.50%,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人员对危重患者进行动脉采血时,还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采血方式及部位,从而保障患者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的正确率,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并使之得到有效治疗,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4.
体外循环术后桡动脉穿刺测压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术后血压监测的最佳途径。方法 将桡动脉插管测压应用到体外循环术后,观察其优点及护理要点。结果 桡动脉插管测压是体外循环术后最为简便、准确的测压方法。结论 体外循环术后微创的桡动脉测压能准确地反映患者的病情,而正确的护理又能有效地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桡动脉穿刺测压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应用桡动脉穿刺、监测血压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00例先心病术后的新生儿进行改良Allen's试验、桡动脉穿刺、监测血压,不断提高护理质量.结果:患儿均顺利度过了危险期,期间无一例发生穿刺并发症.结论:掌握Allen's试验,提高桡动脉测压的护理质量,有助于提高患儿的病愈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采集危重患者血气标本足背动脉、桡动脉以及股动脉三种不同采血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ICU在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210例危重患者采取足背动脉、桡动脉、股动脉进行穿刺采血,并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三种采血方法在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血肿及发绀发生率方面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背动脉组患者在一次穿刺成功率、发生血肿、发绀半径范围0.2 cm方面分别与桡动脉组、股动脉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与股动脉组上述3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足背动脉穿刺采集血气分析标本,具有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少的优点,操作方便,可减轻患者痛苦,有踝部约束带时也不影响采集,节约了护士的工作时间,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在肾脏科ICU留置足背动脉导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1日—2018年6月31日入住东部战区总医院肾脏科ICU留置足背动脉导管的患者54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7月1日—2017年6月31日的29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7年7月1日—2018年6月31日的2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置管方式及置管后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策略进行干预,包括置管前的有效镇痛、选择合适的冲洗液、确保管路接头处连接紧密无血液残留、置管处肢体保暖、每日评估导管留置必要性。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时的疼痛、置管后的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置管时的疼痛程度及置管后渗血渗液、肢体缺血、导管滑脱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肾脏科ICU留置足背动脉导管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能有效降低其疼痛程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气囊测压表在机械通气时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禾欣 《护士进修杂志》2000,15(12):939-940
在对机械通气病人进行护理时 ,对高容量低压气管导管的气囊放气充气 ,是一项必要的护理措施。它能够有效地使插管外的气道保持密闭状态 ,保证呼吸机潮气量的给入及预防口腔和胃内容物的误吸。在临床实践中 ,为了减少气囊对气管壁的压力 ,通常在充气时 ,多采用根据呼吸机所给入潮气量大小注入一定气体的毫升数 ,即采用最少漏气技术(MLT)和最小闭合量技术 (MOV) [1] 来估算。现在我们为了更加科学地测量其气囊压力 ,而使用了气囊测压表。应用的结果及护理体会如下。1 临床应用1 1 仪器选择 :利用VBM气囊测压表 ,表盘压力指数从 0~…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骨折患者肱动脉与足背动脉血压数值的差异性及其内在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择2010年6~12月在我科住院的老年骨折患者120例,测量其平卧时的足背动脉与肱动脉血压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肱动脉收缩压及舒张压和同侧的足背动脉比较无显著差异,且二者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足背动脉和肱动脉的变化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可以替代肱动脉作为血压测量,值得在骨科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足背动脉穿刺采血在全麻苏醒期患者动脉血气分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30例全麻手术在复苏室苏醒时行血气分析的患者分为3组,160例从足背动脉采血,142例从桡动脉采血,128例从股动脉采血。比较3组患者采血后按压时间、1次采血成功、误入静脉和血肿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采血后按压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足背动脉组按压时间最短,股动脉组按压时间最长。3组患者1次采血成功、误入静脉和血肿发生情况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足背动脉组1次采血成功率最高,误入静脉和局部血肿发生率最低。结论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选择足背动脉穿刺进行血气分析,具有按压时间短、1次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