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作者于1965~1967年在马来西亚进行亚周期型马来丝虫感染猕猴的实验以比较单次、双次和多次重复感染的结果。共28只恒河猴,分3组:第1组8只,仅感染1次;第2组12只,感染2次;第3组8只,重复感染多次。各组的初次感染及第2组的第2次感染均接种100条感染期幼虫,第3组在初次感染后4~7个月内接受多次接种,每次25~75条。亚周期型马来丝虫从人感染至猫以提供微丝蚴来源。实验媒介为海滨伊蚊。于感染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30岁,干部。因发热、食欲不佳、消瘦、乏力2月;1月余来,左上臂出现皮下结节,逐渐增多呈串珠状,于1985年5月3日就诊。患者居住丝虫病流行区,曾多次发过流火。体检:全身浅表淋巴结均触及,左上臂5个结节呈串珠状排列,腹股沟、腋窝和胸锁乳突肌两侧淋巴结成簇聚集,3~  相似文献   

3.
作者试用马来丝虫经口感染沙鼠。从实验室饲养的埃及伊蚊获得马来丝虫的第3期幼虫,感染6周龄的雄性沙鼠。每只沙鼠给予100条幼虫,其中经口灌入未麻醉的沙鼠3只,用苯巴比妥钠腹腔麻醉的7只;另以乙醚轻度麻醉的5只沙鼠,采用鼠蹊部皮下注射作为对照。于感染后第8周始,每周从沙鼠眶后静脉取20立方毫米血计数微丝蚴,至16~20周止,用乙醚将沙鼠杀死,从心腔取20立方毫米血标本计数微丝蚴,剖检时将各组织分别浸泡于pH7.2磷酸盐缓冲液碟中,将所有组织撕碎后在解剖显微镜下寻找成虫。  相似文献   

4.
5.
作者为了寻找理想的哺乳类的马来丝虫动物模型,以供生物医学的研究,对非洲狒狒进行了马来丝虫的实验感染。首先用实验室的东乡氏伊蚊叮咬感染马来丝虫的家猫,饲养14天,待丝虫发育为第三期幼虫,使存活的3只蚊虫叮咬出生3个月的小狒狒的腹部,然后解剖这些蚊虫,  相似文献   

6.
7.
在实验室家猫感染周期型马来丝虫较为困难。我们采用将感染期幼虫直接注射到腘窝淋巴结的方法感染家猫成功,并对微丝蚴的周期性进行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一)感染期幼虫的收集:用本所实验室饲养驯化的中华按蚊,光照下以胎盘膜饲血瓶喂食37℃混有周期型马来丝虫感染长爪沙鼠腹腔液的兔血。饲血后于28℃饲养11天,贝氏分离法收集感染期幼虫,备用。 (二)实验动物及感染方法实验用6只家猫均购自马来丝虫非流行区。猫龄6月~4岁,人工感染前血检均未发现微丝蚴。实验感染时,将家猫固定于实验台上,轻度麻醉。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农民,47岁,已婚。江苏淮阴人。因腹部隐痛2月伴低热半月,于1980年3月15日入院,体检:体温37.8℃,巩膜无黄染。心律齐,88次/分,两肺少许干啰音。腹平软,移动性浊音可疑。肝肋下1.5cm,剑突下3cm,质软,无触痛;脾未及,脐周有轻度压痛。两侧腹股沟扪及3枚蚕豆大小淋巴结,无压痛。血红蛋白9g%,红细胞300万/mm~3;  相似文献   

9.
目前,有报道认为丝虫感染存在家庭聚集性。为了调查遗传、家庭、环境等因素对马来丝虫感染的影响,本文作者在有马来丝虫病流行的印度尼西亚南苏拉威西的Karon-dang村开展了本项研究,通过检测夜间血微丝蚴和抗丝虫IgG4来确定丝虫感染。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探讨了细胞免疫在保护猕猴Macaca iris免受丝虫感染的作用。实验动物为6只已证明对马来丝虫反复感染具有免疫力的健康猕猴。给免疫制剂5周后,每猴皮  相似文献   

11.
世界许多地方已报道了犬恶丝虫的人体感染,其中大多数病例是在肺、心、皮下发现虫体,仅报道了一例乳房犬恶丝虫感染。本文报道一例妇女乳房犬恶丝虫感染。患者,37岁,女性,住日本熊本县,疑为乳房恶性肿瘤而住院。手术切除0.7×0.7×0.7cm的炎性结节,经组织学检查发现在坏死的炎性病变中央有一线虫的横切面,其周围系伴有各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性,48岁,已婚,务农,安徽省无为县人。因左胸痛伴干咳、低热3月入院。入院前1月,在当地胸透发现胸腔积液,给予雷米封和链霉素治疗20d,无效。体检:左下胸廓饱满,叩诊实音,呼吸音消失。腹平软,肝脾未及,两侧腹股沟触及蚕豆大小淋巴结数枚,余无异常。Hb 10g%,  相似文献   

13.
中华按蚊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非特异性酯酶、乙酰胆碱酯酶、糖原及蛋白质等组织化学观察结果表明,感染马来丝虫微丝蚴后蚊体内的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糖原及蛋白质含量均比未感染蚊明显降低。非特异性酯酶活性亦有一定改变,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则几无改变。  相似文献   

14.
感染马来丝虫微丝蚴中华按蚊元素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对中华按蚊的羽化蚊、吸正常人血后0d、5d、8d、12d、18d及感染马来丝虫微丝蚴后5d、8d、12d、18d的中华按蚊虫体内13种元素含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这13种元素由钾、钠、钙、镁等4种常量元素和铁、锌、镍、铝、钢、铅、铜、锰、铬等9种微量元素组成。结果表明,非感染马来丝虫微丝蚴中华按蚊体内元素的含量随蚊虫的发育而增减不一,减少明显的有锌、铁、镁、铜等,而钙、钾等却有所增加。感染蚊与非感染蚊相比较,多种元素的含量明显减少,于感染第5d,有铁、锌、钾、钙、钠、铝、钢、铅、铜、锰等10种;第8d有除钙、镁以外的11种;第12d有除钙、镁、铜、镍外的9种;第18d有钾、镍、铝、镉、铅、锰、铬等7种元素的含量显示出非常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概述用马来丝虫感染雪貂所出现的一些病理生理变化,并对这种模型的实用价值进行评价。雪貂皮下注射马来丝虫感染期幼虫产生的病理变化与人体受感染后所产生的伴有淋巴水肿的临床症候群相似。接种幼虫后第3个月,在血循环中出现微丝蚴,同时产生持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1000~10000个/μl),多数雪貂在8个月内微丝蚴血症消失,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筠连县为马来丝虫病流行区。经反复查治病人,1984年基本消灭丝虫病。继后又采取了全民普服海群生药盐等巩固措施。尽管已连续5年人群病原学监测未检出微丝蚴血症者,但在传播媒介监测中却发现存在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自然感染牛腹腔丝虫幼虫。此种情况给马来丝虫病防治后期的媒介监测造成干扰。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鉴于海群生常常引起严重副反应,限制了它在现场大规模应用;左旋咪唑也偶然引起象海群生所致的副反应,作者选用了毒性低的甲苯咪唑和甲苯咪唑合并小剂量左旋咪唑治疗马来丝虫微丝蚴阳性病人。选择20例微丝蚴阳性而无其他严重疾病的成年男性病人,分成两组,一组12例口服甲苯咪唑每日3次,每次500mg,连续21天。另一组8例给上述剂量甲苯咪唑的同时,并用左旋咪唑每周2.5 mg/kg体重,连续3  相似文献   

19.
从感染周期型马来丝虫的沙鼠腹腔收集微丝蚴,与加有肝素的兔血混匀人工感染东乡伊蚊,实验分2组进行。1组饲养10天后集体解剖蚊虫收集感染期幼虫(L_3),无菌生理  相似文献   

20.
中华按蚊感染马来丝虫后产卵力及存活率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实验室驯化的中华按蚊,通过人胎盘膜,吸取含马来丝虫微丝蚴的新鲜兔血而获感染.在温度为25.5±1℃,相对湿度为75~85%的实验条件下,对不同密度微丝蚴血餐感染后的中华按蚊的产卵力及存活率等方面的变化作了观察。结果表明:当感染微丝蚴密度≥5.42mf/μl和≥2.69mf/μl时,感染蚊的第1次和第2次产卵数均显著下降;后者更甚于前者。而感染蚊的存活率,则随感染微丝蚴密度的上升而下降,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感染后的第1~12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