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心房颤动与脑卒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卒中是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常见且最严重的并发症,其年发生率平均为5%,不同亚组间差异很大0.5%~12%。房颤占所有脑卒中原因的15%-20%,在房颤基础卜发生的卒中与无房颤患者相比导致严重功能障碍和致死的比例更高。应根据危险分层合理选择抗栓治疗的适应证,在有效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同时,减少不适当抗凝造成的出血危险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
张杰  郭媛  岳鹏飞 《吉林医学》2010,31(31):5694-5694
T管拔除后胆漏是胆道手术后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胆汁性腹膜炎,若未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后果严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我院2003年1月-2010年1月,拔除T管的428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发生胆汁漏,发生率0.93%,再手术率占胆漏的25%,现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胆管损伤是肝胆外科手术的严重并发症,国外报道总发生率0.221%,国内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一般为0.15%~0.5%,也可高达1%~2%^[1],其中90%发生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或开腹胆囊切除术中^[2]。因此,如不能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置,其后果非常严重,甚至危及到患者的生命。1982年1月-2008年1月我院共诊治医源性胆管损伤2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硫酸镁治疗围术期突发支气管痉挛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气管痉挛是围术期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为0.8%~1.6%。一旦发生,轻者可给麻醉管理带来困难及影响手术顺利进行,重者可导致严重缺氧和高碳酸血症,甚至危及病人生命。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4月间对围术期突发支气管痉挛病人予以硫酸镁静注为主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田颖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0):74-75
目的总结分析AMI合并AF的临床特征及处理,以进一步探讨AMI并发AF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6年6月兵团总医院收治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房颤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心功能分级、梗死部位及面积、严重并发症及住院死亡率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性别方面无统计学意义。且房颤早发亚组中下壁心肌梗死与房颤晚发亚组比较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并发房颤中前壁心肌梗死发生率最高,且预后差,应积极选择相应有效的治疗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甲状腺功能亢进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影响。方法纳入将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56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血浆中TSH水平分成3组,即TSH<0.55 mIU/L组、0.55~4.78 mIU/L组、>4.78mIU/L组。比较3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观察不同组别患者的房颤发生率。结果567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44例诊断为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发生率为7.8%。 TSH在0.55~4.78 mIU/L时房颤发生率最低,为6.4%(30/503);TSH>4.78 mIU/L时发生率最高,为19.5%(8/41),而TSH在<0.55 mIU/L时房颤发生率为17.4%(4/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甲状腺功能亢进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发生房颤存在相关性。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房颤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总人群发病率为0.15%~1.0%,其中年龄超过60岁的占8%~17%,79%的患者伴有二尖瓣病变。房颤有较高的病残率和死亡率,这主要是由于房颤带来的3种损害性后果:(1)无规律的不规则心跳,引起患者的不适感和焦虑;(2)房室同步收缩丧失,使血流动力学功能受损,导致不同程度的充血性心力衰竭;(3)左房内血流淤滞,容易导致血栓形成。房颤的死亡率要比其他心血管状况高出1.5~2.0倍。目前,房颤的发生率在显著上升,而且,房颤增加了中风的高危性及造成巨大的医疗资源消耗。虽然,  相似文献   

8.
心房颤动诊治新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为常见心律失常,发生率比房扑高20倍。成人发病率为0.3%~0.4%,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60岁以上2%~4%,75岁以上8%-15%。男性为女性2倍。房颤为心律失常住院病人的34.5%.房颤可引起血流动力学异常和血栓栓塞。从而增加致病率,死亡率和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房颤)的栓塞发生率在4%以上,相关调查显示脑栓塞的发生率达5.3%。非瓣膜性房颤者发生脑栓塞的危险性是无房颤患者的5~7倍。由此可见,防止栓塞对于改善房颤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采用华法令进行抗凝治疗时,临床上常以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来评价抗凝强度,通常为2.0~3.0。但针对我国患者的具体情况,关于INR的最佳标准还尚未确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华法林用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经验。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5月65例房颤患者,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自3mg/d开始口服,用药前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次,服药第3天复查INR,以后每天监测,根据INR调整剂量,每次加减量0.5~1.0mg,如INR每天稳定在2.0~3.0,则每周监测2~3次,共1~2周。稳定后监测次数逐渐减少到每月1次。若患者增加或减少某种药物时,应随时监测INR,根据INR调整华法林剂量。结果共发生出血事件8例(12.3%),其中严重出血1例,轻微出血7例;血栓栓塞事件2例(3.09%)。结论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而严格监测INR则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系统评价使用肺静脉隔离(PVI)的导管消融治疗方法对房颤患者维持窦性节律的效果。方法检索PubMed、CENTRAL、EMbase、NTIS、CNKI、VIP、万方数据库和CBM中所有对比PVI和抗心律失常药物(ADD)治疗维持房颤患者窦性心律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同时追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3年2月。对符合质量标准的RCT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主要和次要终点的结果显示:在1年的随访期时,PVI的有效性显著f77%(466/631)比38%(227/590),OR=5.93,95%C14.52-7.80,P〈0.011,GRADE系统推荐分级为中级。PVI可显著降低因心血管事件导致的住院率(5%比24%,RR=0.15,95%C10.06-0.36,P〈0.01),GRADE系统推荐分级为高级。在PVI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是2.7%(17/631)。结论与ADD治疗策略相比,PVI显著增加1年期的窦律维持率,显著减少因心血管疾病原因导致的再住院率,而并发症的发生率甚至低于其他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2.
仝峰  慕春言  王景斌  苏毅  杨琴 《中原医刊》2011,(3):48-49,52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与不同抗凝强度的华法林预防75岁以上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75岁以上老年非瓣膜性房颤108例分为肠溶阿司匹林组(150mg/d,36例)、华法林抗凝强度国际标准化比率(INR)1.8~2.4(低等强度组,37例)和INR2.5~3.0(中等强度组,35例)三组。观察三组血栓栓塞并发症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基线特征(包括合并疾病和伴随用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阿司匹林组、华法林低等强度组、华法林中等强度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6.6%、8.1%、5.7%,不同抗凝强度华法株组较阿司匹林组显著降低血栓栓塞事件(P〈0.05),而不同抗凝强度华法林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总出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2.8%、5.4%、11.4%,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严重致死性出血病例。结论华法林抗凝强度INR1.8~3.0能明显降低75岁以上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INR1.8~2.4时出血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是常见的心律失常 ,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伴快速心室率的房颤可出现或加重血流动力学异常 ,因此 ,尽快地控制到满意的心室率是房颤治疗的目标之一。我院应用硫氮 艹卓 酮静脉治疗房颤伴快速心室率患者 31例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 1997年 1月~ 2 0 0 1年 1月房颤伴快速心室率的患者 31例 ,男 17例 ,女 14例 ,年龄 30~ 71岁 ,平均 5 4 5岁。房颤时心室率为 (12 0~ 180 )次 /min ,平均心室率(14 3 2± 5 2 )次 /min ,房颤持续时间 30分钟~ 5年。其中 :阵发性 11例、持续性 2 0…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对比利伐沙班与华法林用于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12月—2013年12月该院就诊的128例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利伐沙班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华法林进行治疗。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剂量,将INR控制在2.0~3.0。比较二组患者的INR达标率,血栓栓塞发生率,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IN R达标率为81.25%,对照组患者为53.13%,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血栓栓塞发生率为4.69%,对照组为6.25%,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出血发生率为1.56%,对照组为15.6%,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死亡率1.56%,对照组为3.13%,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利伐沙班用于防治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与华法林相比具有较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利伐沙班能提高患者IN R的达标率,有效降低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率及出血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预后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美托洛尔治疗Graves病合并快速型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Graves病合并快速型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在常规Graves病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静脉注射美托洛尔5mg,使心室率较治疗前下降25%~30%,口服美托洛尔胶囊维持,50mg,bid。对照组静脉注射地高辛0.5mg,每隔4~6h按需注射0.25mg,每日总量不超过1mg。两组患者均治疗2~4周,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心室率、血压及心功能变化,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90%与70.00%,观察组静脉注射美托洛尔后,心室率明显降低,E/A〉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BP、DBP及LVEF变化不明显(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静注美托洛尔治疗Grayes病合并房颤疗效确切,能迅速减慢心室率,改善症状,可作为治疗Graves病合并快速型房颤的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162例老年患者心房纤颤的病因和临床特点,并了解抗栓治疗现状。方法收集本院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住院的老年心房纤颤患者162例,分为阵发性房颤组和持续性房颤组,对照组为老年无心房纤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心房纤颤的病因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房颤组和对照组心力衰竭和脑梗死的发生率分别为66.7%、30.3%和37%、11%,房颤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房颤患者中最常见的病因是冠心病(占33.7%和43.8%),其次为高血压病并冠心病(占26.5%和23.4%),高血压病(占18.4%和10.9%);三组患者抗栓治疗成功率分别为房颤伴栓塞组70.8%,房颤不伴栓塞组69.3%,对照组44%,房颤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老年房颤患者阵发性房颤发病率高,其心力衰竭和脑梗死的发生率较高,抗栓治疗应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并加强华法林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小剂量胺碘酮治疗老年性心房纤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1年9月~2006年9月期间我院门诊及住院心房纤敷患者82例.随机分为胺碘酮治疗组(Ⅰ组n=42)美托洛尔治疗组(Ⅱ组n=40).治疗随访时间为0.6~5年。结果Ⅰ组:显效.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22例(52.4%);有效,房颤心率(〈90次)17例(40.5%);无效,3例(2.1%)Ⅱ组:显效10例(25%).有效18例(40.5%).无效12例(30%)讨论 小剂量胺碘酮治疗老年性房颤,转复房颤并维持窦性心律、预防复发牢52.4%.未复律患者控制心室率良好(85%,17/20例).明显优于美托洛尔.密切随访完全可以及时预防胺碘酮的严重不反应。  相似文献   

18.
李志宏  刘玺  岳鹏  陈维  李共举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9):157-158,161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在基层医院开展防盲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2006年7月~2012年1月收治的688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超声乳化组及囊外摘除组,分别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现代囊外摘除术的治疗。治疗完成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矫正视力、裸眼脱盲率、裸眼脱残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超声乳化组矫正视力、裸眼脱盲率、裸眼脱残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0.31±0.11)、98.0%、79.9%、4.9%,囊外摘除组则为(0.32±0.13)、83.7%、41.9%、15.1%;平均矫正视力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超声乳化组裸眼脱盲率、裸眼脱残率显著高于囊外摘除组(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囊外摘除组(P〈0D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在基层医院防盲工作中效果良好,且安全可靠,值得在基层防盲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现阶段房颤病人的流行病学变化、临床特征、评价目前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情况。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2007年4月出院诊断为房颤的590例心房颤动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目前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情况。结果瓣膜性房颤221例,占房颤病人总数的37.5%,非瓣膜性房颤369例,占房颤病人总数的62.5%(其中冠心病占31.6%,高血压病占28.3%,心肌病占10.1%,孤立性房颤占15.4%,其他占14.6%);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139例(23.7%),缺血性脑中风98例(16.8%),瓣膜性房颤伴缺血性脑中风41例,非瓣膜性房颤伴缺血性脑中风57例,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房颤发生缺血性脑中风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年龄〉75岁、外周血栓、心衰等;阵发性房颤与持续性房颤的脑卒中发生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应用阿斯匹林抗血小板治疗165例,脑血栓患病率16.3%,应用华发林抗凝治疗217例,脑血栓患病率9.2%(p=0.041),提示华发林抗凝治疗的脑率中患病率明显低于阿斯匹林的抗血小板治疗。结论现阶段房颤的病因已发生明显的变化,非瓣膜性房颤已成为房颤的主要病因,房颤发病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房颤发生缺血性脑率中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年龄〉75岁、心衰、外周血栓等,应予积极抗凝治疗,持续性房颤与阵发性房颤的脑率中发生率是相同的,要加强对阵发性房颤的抗凝重视。  相似文献   

20.
巨大甲状腺肿长期压迫气管可出现气管软骨退变、坏死吸收导致气管软化,其发生率为0.72%~17.1%。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急性呼吸道梗阻窒息的严重并发症。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2004年1月-2009年9月共收治各类甲状腺疾病患者1251例,发现气管软化15例,施行甲状腺次全切除加气管悬吊术或气管切开术,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