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p53、bcl2及PCNA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检测40例腺瘤和80例腺癌中p53基因第5~8外显子突变,同时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大肠正常粘膜、增生性息肉、腺瘤以及腺癌中p53、bcl2、PCNA的蛋白表达。结果 175%(7/40)腺瘤和4625%(37/80)腺癌可见p53基因突变;腺瘤、腺瘤癌变及腺癌中p53蛋白表达率分别为225%,706%和588%;正常粘膜和增生性息肉中未见p53表达,p53蛋白表达与其基因突变相关(rs=054),但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无关(P>005);bcl2在所有正常粘膜和增生性息肉基底部上皮细胞、779%腺瘤、647%的腺瘤癌变和55%腺癌可见表达,在腺瘤和腺癌中bcl2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分化腺癌bcl2表达率明显高于差分腺癌(P<001)。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bcl2与p53表达在腺瘤及腺癌组织中呈负相关。PCNA强表达率在大肠腺瘤—癌序列中逐渐增高,它与腺瘤p53表达和不典型增生程度、腺癌组织分化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但与p53、bcl2表达及其它因素无关。结论 p53基因改变主要涉及到良性腺癌的转变过程,p53基因突变是参与和影响p53蛋白表达和生物学功能的主要因素。bcl2表达是大肠癌发生中的早期事件,在大多数肠癌中是抑制细胞凋亡。大肠癌发生与腺瘤或腺癌中  相似文献   

2.
大肠肿瘤中p53、bcl-2及PCNA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 p5 3、bcl 2及PCNA在大肠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分别检测大肠正常粘膜、增生性息肉、腺瘤及腺癌中p5 3、bcl 2及PCNA蛋白表达。结果 正常粘膜及增生性息肉中 p5 3表达阴性 ,腺瘤癌变及腺癌组 p5 3蛋白表达率明显高于腺瘤组(P <0 0 5 )。腺瘤和腺癌中bcl 2表达差异显著 (P <0 0 5 )。高分化腺癌bcl 2表达率高于差分化腺癌 (P <0 0 1)。bcl 2与p5 3表达在腺瘤和腺癌中呈负相关。PCNA强阳性表达在大肠腺瘤 -癌序列中逐渐增高 ,它与腺瘤 p5 3表达、不典型增生程度及腺癌组织分化有关 (P <0 0 5 )。结论 p5 3基因突变主要涉及到腺瘤向腺癌的转变过程 ,大肠癌的发生与腺瘤中凋亡相对抑制和增殖活性增高有关。综合分析 p5 3、bcl 2和PCNA表达有助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3.
大肠腺瘤及腺癌细胞凋亡与p53和bcl-2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大肠粘膜癌变中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特征以及凋亡相关调控基因的表达。方法对60例大肠腺瘤.癌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SP法检测PCNA增殖指数(proliferative index,PI)及bcl-2和p53蛋白的表达。另选大肠高分化腺癌和正常粘膜20例作为对照检测。结果①正常粘膜、腺瘤和腺癌的p53蛋白表达率为5%、33.3%和70%。三组间有显著的差异(P均〈0.05)。②正常粘膜、腺瘤和腺癌的bcl-2蛋白表达率分别为15%、70%和65%.腺瘤和腺癌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腺瘤与腺癌组间差异不显著(P均〉0.05)。③大肠腺瘤和腺癌细胞的凋亡指数(AI)均高于正常粘膜(P均〈0.01),bcl-2和p53蛋白的表达率与细胞AI呈显著负相关(rs=-0.66,rs=-0.62)。结论凋亡和增殖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转化中起着重要作用,上述指标的联合检测可以作为临床早期判断人肠腺瘤癌变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用P53、c-erbB-2癌基因蛋白产物.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胆囊腺癌、8例胆囊腺癌性息肉。结果显示:胆囊腺癌中P53、c-erbB-2的阳性事分别为47.6%,45.2%。胆囊腺瘤及癌旁正常粘膜阳性率均为0%。胆囊低分化腺癌中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高分化腺癌(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与bcl-2、erbB-2和突变型p5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PCR-SSLP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50例手术切除胃癌和15例肠化组织标本的MSI和bcl-2、erbB-2及突变型p53蛋白表达。结果:胃癌MSI发生率为54%,肠化组织MSI发生率为20%,胃癌组织bcl-2、erbB、及p5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0%、22%和38%,肠化生组织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3.3%,而p53和erbB-2均为阴性。高中分化腺癌MSI发生率(86.7%)显著高于低分化腺癌(38.7%)(P<0.05),肠型胃癌MSI发生率(77.8%)显著高于胃型胃癌(40%)(P<0.05);MSI与胃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的部位、大小、淋巴结转移、浆膜浸润、临床分期及bcl-2、erbB-2和突变型p53蛋白表达无显著相关。结论:MSI在胃癌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可能是胃癌发生过程中的一个早期分子改变,其致癌机制不同于bcl-2、erbB-2及p53。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大肠腺瘤-腺瘤恶变-腺癌演进过程中细胞凋亡与p53,PCNA的表达状况,探讨其内在联系,方法:利用DNA缺口末端标记技术,PCNA,p53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p53与凋亡双重染色技术,原位观察大肠腺癌,腺瘤恶变区,腺瘤非恶变区及管状绒毛状腺瘤(分别为34,27,27及27例)标本中凋亡细胞和PCNA,P53阳性表达细胞密度及分布,以非肿瘤大肠粘膜(6例)作为对照。结果:腺瘤非恶变区凋亡细胞密度分别高于腺癌,管状绒毛状腺瘤及非肿瘤粘膜(P均<0.01),腺癌及腺瘤恶变区P53蛋白阳性细胞密度分别高于管状绒毛状腺瘤(P均<0.01)和腺瘤非恶变区(P均<0.01)及非肿瘤粘膜(P分别<0.01),腺癌PCNA阳性细胞密度分别高于腺瘤恶变区(P<0.05),管状绒毛状腺瘤(P<0.01),腺瘤非恶变区(P<0.01)及非肿瘤粘膜(P<0.01),而腺瘤恶变区亦分别高于后3组(P分别<0.01),双染原位观察P53蛋白与凋亡细胞的分布发现:P63低表达区凋亡细胞分布则有增加趋势。结论:P53突变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促进大肠癌的形成,而当突变型P53蛋白表达增加时,PCNA表达亦增加,提示P53突变的肿瘤具有较高的增殖活性,其中腺癌增殖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7.
研究家族性腺癌性息肉病(FAP)癌变过程中P21-H-ras、EGFR和P53的变化与意义。方法:用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并比较以上三种指标在41例FAP患者的正常肠粘膜、腺瘤和癌组织标本中表达情况。结果:P21-H-ras、EGFR及P53在正常肠粘膜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4.7%与0,在腺癌中为29.3%、35.4%与20.8%,癌组织中为47.4%、60.6%与52.6%,癌与腺癌的阳性率都显著高于正常肠粘膜(P<0.05);P21-H-ras、EGFR在癌组织中的阳性率高于腺瘤,但差别不显著(P>0.05),P53在癌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腺癌(P<0.05)。癌组织有2个以上指标阳性者占55.6%,3个都阳性者占27.3%;腺瘤中分别为13.2%与4.4%,差别显著(P<0.05)。结论:提示P21-H-ras、EGFR、P53基因都参与FAP癌变,P21-H-ras基因、EGFR可能作用于早期,P53基因则作用于晚期。检测P21-H-ras、EGFR、P53对早期诊断FAP癌变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16蛋白的表达与意义与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S-P法)对50例前列腺癌进行PCNA,p16蛋白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前列腺低分化腺癌PCNA指数(PCNA-LI)显著高于高分化腺癌(P<0.05),而p16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降低(P<0.05),p16蛋白阳性的前列腺癌PCNA-LI显著低于p16蛋白阴性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前列腺癌分化程度的降低细胞增殖率升高,而p16蛋白表达率明显降低。p16蛋白表达缺失的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较旺盛,PCNA,p16蛋白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大肠癌发生过程中错配修复基因hMLH1对p53基因突变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7例正常大肠黏膜、32例大肠腺瘤与165例大肠癌中P53及hMLHI蛋白的表达。[结果](D正常大肠黏膜组、大肠腺瘤组与大肠癌组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21.9%与48.5%,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hMLH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87.5%与87.3%,其中正常大肠黏膜组与大肠癌组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高中分化、低分化与黏液腺癌组中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5%、17.6%与16.7%,其中前者与后两者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hMLH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8%、70.6%与50.0%,前者明显高于后两者(P〈0.05)。③在大肠腺瘤轻中度不典型增生和重度不典型增生组中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5%与40.0%(P〉0.05);hMLH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6%与60.0%(P〈0.05)。④大肠腺瘤中随hMLH1蛋白的表达减少P53蛋白表达增多,但无明显相关性(P〉0.05);大肠癌中两者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大肠癌发生过程中hMLH1基因的功能异常可能是p53基因突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P16是新近发现的一种抑癌基因,其突变率高,分布广。本文运用S-P免疫组化方法,观察P16在结肠腺癌,正常结肠粘膜及癌前病变结肠乳头状腺瘤的表达并探讨P16在结肠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正常结肠粘膜阳性率80.8%,结肠腺癌阳性率36.7%,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癌分化程度愈差,P16阳性表达愈低,在低度分化的腺癌组与高中度分化腺癌组有差异(P<0.05);淋巴结有无转移无差异,但无转移组阳性率(46.7%)明显比有转移组阳性率(26.7%)高;结肠乳头状腺癌阳性率52.4%,正常结肠粘膜与乳头状腺瘤之间有差异(P<0.05);乳头状腺癌与结肠腺癌之间无差异(P>0.05)。作者认为P16的缺失及突变与结肠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P16在乳头状腺瘤中已部分缺失及突变,因而乳头状腺癌容易癌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β—catenin、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结直肠腺瘤癌变中的可能作用。方法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7例结直肠腺瘤(CRA)及癌变组织中β-catenin、P53蛋白及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CRA随上皮异型增生程度的提高及癌变的出现,β-catenin异常表达逐渐增高(P〈0.01)。伴中、重度上皮异型增生的CRA和CRA癌变组织中,β-catenin核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上皮轻度异型增生的CRA(P〈0.01)。CRA伴轻度异型增生和CRA伴中、重度异型增生及CRA癌变3组的P53蛋白和PCNA表达依次增高,其阳性率分别为10.3%、43.8%、75.0%和17.2%、62.5%、87.5%。在β—catenin核表达阳性者中,其PCNA的强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β—catenin核表达阴性者(69.7%和36.4%,P〈0.05);在P53蛋白表达阳性者中,其PCNA的强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P53表达阴性者(72.4%和37.5%,P〈0.05)。在CRA癌变组中,有50%可见β-catenin和P53同时表达。结论β—catenin、P53和PCNA在CRA癌变转化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p53、bcl-2蛋白和PCNA的异常表达在不同民族贲门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该病的发病学环节提供研究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90例贲门腺癌和21例非癌组织的p53、bcl-2、PCNA的表达及变化。结果:90例贲门腺癌中p53、bcl-2蛋白、PCNA的表达检出率分别为75.56%(69/90)、87.78%(79/90)、97.78%(88/90);这些指标在贲门非癌良性组织中的表达检出率分别为4.76%(1/21)、52.38(11/21)、0%(0 /21) 。阳性表达率在癌和非癌组织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贲门腺癌中bcl-2与p53蛋白之间未发现有相关关系(P>0.05)。bcl-2与PCNA相关(P<0.05)。结论:(1)突变型p53、癌基因bcl-2和PCNA的异常表达在贲门癌变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2)贲门癌组织中p53、bcl-2、PCNA表达在肿瘤分化程度、民族分布方法无统计学差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CNA和P53在卵巢癌变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5例正常卵巢、21例腺瘤、10例交界性肿瘤和35例腺癌(其中浆液性癌22例,粘法性癌13例)中PCNA和p53蛋白的表达状况,进一步了解PCNA和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卵巢、腺瘤、交界性肿瘤和腺癌中PCNA指数逐渐升高(P<0.05和P<0.01).p53表达仅见于卵巢癌中,浆液性癌的表达率高于粘液性癌(P<0.05)。p53蛋白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问PCNA指数无明显差异,但p53指数和PCNA指数呈显著的正相关。此外,PCNA指数和p53指数与癌组织分级有关。结论PCNA指数和p53指数是反映卵巢上皮性肿瘤生物学行为的有效指标;p53指数与PCNA指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卵巢浆、粘液性上皮瘤PCNA、p53、C-erbB-2基因产物的表达与细胞增殖关系。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法对110例卵巢浆、粘液性良恶性肿瘤进行PCNA、p53及C-erbB-2的检测。结果 在30例卵巢囊腺瘤、38例交界性囊腺瘤及42例腺癌中,PCNA的阳性表达分别为16.67%、0和0;p53的阳性表达分别为57.89%、39.47%和15.79%;C-erbB-2的阳性表达分别为90.48%、73.80%和42.86%。三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p53及C-erbB-2的表达在PCNA强阳性组大于PCNA的弱阳性组及阴性组,在浆液性肿瘤组大于粘液性肿瘤组。结论 卵巢交界性肿瘤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与腺癌相似的癌基因表达,浆液性腺癌的预后比粘液性腺癌差,可能与癌基因表达阳性率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p53、C-erbB -2与PCNA的异常表达可能为区别不同组织良、恶性病变提供可靠客观的指标。方法:对663例恶性肿瘤(包括鳞癌、腺癌、黑色素瘤)及566例良性病变(包括乳头状瘤、腺瘤及慢性炎病变)组织p53、C-erbB-2及PCNA表达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恶性肿瘤p53、C-erbB-2及PCNA表达阳性的检出率分别为62.7%、85.8%及94.7%,明显较良性肿瘤与炎性病变为高(分别为0-11%,12.8%-45.5%及13.6%-61.8%)(P<0.05-0.001)。结论:抑癌基因p53的突变、癌基因C-erbB-2的过度表达与扩增及PCNA的过高表达这是恶性病变的共同特征,可以作为诊断或区别诊断恶性病变的重要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erbB-2表达在胆囊粘膜癌变中所起的作用及与胆囊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0例慢性胆囊炎、12例胆囊腺瘤、3例胆囊腺瘤癌变和40例胆囊腺癌标本进行研究。结果C-erbB-2在胆囊腺瘤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慢性胆囊炎组(P=0.04);胆囊腺癌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胆囊腺瘤组(P<0.01);C-erbB-2表达与胆囊腺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有结石组C-erbB-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结石组(P<0.05)。结论C-erbB-2在胆囊腺癌发生过程中起一定作用;C-erbB-2表达不能作为判断胆囊腺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可靠指标;胆囊结石在C-erbB-2基因活化和过度表达过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胆囊腺瘤具有癌变潜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检测胃粘膜、结肠粘膜癌变过程中硫酸粘液的变化及p53蛋白的表达,寻找有助于胃癌、结肠癌发病高危人群的随访指标,以提高胃癌、结肠癌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应用粘液组织化学染色高铁二胺一阿尔辛蓝(HID-AB)染色法,对60例慢性胃炎伴肠化、27例胃癌癌旁肠化及35例胃腺癌的胃癌组织,24例正常结肠粘膜,71例溃疡性结肠炎及结肠癌的结肠粘膜组织进行粘液分泌变化分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n Vision两步法,检测胃腺癌、溃疡性结肠炎及结肠腺癌中硫酸粘液阳性组及阴性组p53蛋白的表达。结果:硫酸粘液阳性率在胃粘膜组中,胃腺癌和癌旁肠化(91.43%,92.67%)高于慢性胃炎伴肠化(30%)(P〈0.05);在结肠癌组织,结肠腺癌(22.41%)低于正常结肠粘膜(91.67%)(P〈0.05)及溃疡性结肠炎(63.38%)(P〈0.05)。p53蛋白的检出率:硫酸粘液阳性胃腺癌(60.40%)高于硫酸粘液阴性组(22.41%);硫酸粘液阴性结肠癌(53.33%)高于硫酸粘液阳性组(21.43%);硫酸粘液阴性组p53蛋白阳性率结肠癌(53.33%)高于溃疡性结肠炎(6.67%)(P〈0.05)。结论:(1)胃粘膜出现分泌硫酸粘液的肠上皮化生与胃腺癌的发生关系密切。(2)结肠粘膜中硫酸粘液分泌减少,在癌发生中具有重要意义。(3)对胃癌、结肠癌发病的高危人群(胃粘膜肠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访硫酸粘液分泌变化及p53蛋白的检出,有助于发现早期癌变病例,从而提高胃癌、结肠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解大肠癌p53基因突变与p53基因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用RT-PCR-SSCP方法检测100例新鲜大肠腺癌组织P53基因突变,以PAb1801单克隆抗体(单抗)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染色检测相同腺癌组织p53基因蛋白表达。结果在这100例大肠腺癌中,p53基因突变阳性率为51%,PAb1801单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级化)阳性率为62%。在p53基因突变检测阴性的49例中,24例PAb1801阴性,25例PAb1801阳性;51例p53基因突变检测阳性中,14例PAb1801阴性,37例PAb1801阳性,Fisher'sexacttestP=0.02。结论大肠腺癌p53基因突变是参与和影响p53基因蛋白表达的一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刘坤平  钟瑛  莫鉴锋 《广东医学》2001,22(6):485-486
目的:探讨本地区散发性大肠癌p53、p16蛋白表达、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SSCP-PCR检测p53基因突变、p16基因缺失,免疫组化检测p53,p16蛋白表达,结果p16基因缺失率48%(19/40例),未见突变,p16蛋白缺失率为55%(22/40)。p53基因突变率30%,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8%(27/40例)。组织学分组Ⅱ,Ⅲ级p16基因缺失率明显高于Ⅰ级(P<0.01),临床分期D期p53估变明显高于临床分期B,C期(P<0.05),结论p16基因缺失、53基因突变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0.
用P53、c-erbB-2癌基因蛋白产物,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胆囊腺癌、8例胆囊腺瘤性息肉。结果显示:胆囊腺癌中P53、c-erbB-2的阳性率分别为47.6%,45.2%。胆囊腺瘤及癌旁正常粘生率均为0%。胆囊低分化腺癌中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高分化腺癌(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