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已成为女性生殖内分泌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其发病率为5%一10%,但诊断标准不统一,治疗药物、使用方案混乱,对远期并发症也缺乏合理的防治措施,为临床诊断、治疗、预防提供更有力的依据。根据相关文献的内容,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演变过程、分类、病因病理机制、中西医治疗四个方面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不仅仅属于生殖系统疾病,同时被认为是一种累及全身、危害女性终生健康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因此,对PCOS的认识已远远超出了生殖健康的范畴。本文综述PCOS的分子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方面的研究及其现阶段遇到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为其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血脂代谢特点。方法:采用终点法对50例育龄期PCOS患者与39例非PCOS育龄期妇女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进行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法对血清总睾酮水平进行检测。结果:PCOS、非PCOS组体重指数分别为(24.79±4.73)、(21.32±2.79)kg/m2,血清总睾酮水平分别为(0.79±0.22)、(0.42±0.14)ng/ml,血清TG水平分别为(1.74±1.22)、(1.16±0.80)mmol/L,PCOS组均明显高于非PCOS组(P<0.05)。2组血清TC、HDL、LD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育龄期妇女中,PCOS患者的TG水平较非PCOS健康妇女高。PCOS患者应使体重、TG降至正常水平,以减少远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常见的异质性内分泌疾病,其病因尚不清楚, 多数学者认为遗传和环境因素在其发病中起一定作用。PCOS不仅是生殖疾病,而且是一种多系统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显示:PCOS患者发生2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子宫内膜癌等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胰岛素抵抗及其伴随的高胰岛素血症是PCOS患者重要的病理生理改变,可能在PCOS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血脂水平的研究,探讨PCOS妇女患不孕症的风险.方法 PCOS不孕患者29例为实验组,并且选取年龄相当的健康人15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于月经第3~5d(闭经者日期不限)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两组TC、Lp(a)、TG、HDL-C和LDL-C含量.结果 PCOS组的TC为(4.94±0.93)mmol/L、Lp(a)(0.41±0.56)g/L、LDL-C(2.75±0.79)mmol/L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COS患者存在血脂障碍,具有不孕症疾病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6.
多囊卵巢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妇科内分泌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早在1935年由Stein和Leventhal[1]首先提出。常发生在育龄妇女(17~46岁),患病率在5%~10%,组织学显示双侧卵巢呈多囊性改变。2003年在荷兰路特丹多囊卵巢综合征一致性会议上指出多囊性卵巢综合征的临床可表现为月经不调,高雄激素和肥胖,胰岛素抵抗(IR)和血清LH水平升高,并常合并Ⅱ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2]。因其涉及下丘脑、垂体、卵巢、肾上腺、胰腺及患遗传等诸多因素,生化改变、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有高度异质性,病因尚未阐明,成为妇科内分泌领域内…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新疆不同民族维吾尔族(维族)、汉族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新疆不同地区21 892例维、汉族育龄妇女PCOS的患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维、汉族PCOS患者的年龄分布、亚型构成、人口学基本特征及糖脂代谢异常的分布情况。结果:21 892例维、汉族育龄妇女中PCOS患者1 116例,占5.10%,其中汉族560例,占5.12%,维族556例,占5.08%;35岁以下育龄妇女是主要的患病人群,占83.38%,35岁以上患者糖脂代谢异常较年幼者发生率高(P〈0.05);维、汉族患者Ⅲ亚型较其他亚型常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汉族PCOS患者在职业分布、收入情况、文化程度、家族史、母亲及姐妹有月经异常或不孕病史及家族中有高血压、糖尿病、妇科肿瘤病史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育龄妇女PCOS患病率维族为5.08%,汉族为5.12%;35岁以下的育龄妇女易患PCOS,且以月经不调为主要表现;维、汉育龄妇女PCOS的临床特征有所不同,并随年龄增长及患者治疗目标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8.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种主要以月经稀发,月经量少或闭经、不孕、多毛与肥胖、双侧卵巢增大为其临床特点的疾病,多发生于育龄妇女,病变脏器主要在脾肾两脏,还有涉及于肝脏[1],病理重点主要为肝气郁结、脾肾亏虚、阴阳失调、气血不足、瘀血阻滞、痰湿内停,在治疗上以补肾助阳,或滋肾养阴,益气健脾为主,兼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燥湿化痰,软坚散结等. 相似文献
9.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发病具有多因性,临床表现呈现多态性的[1]妇科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不仅涉及生殖系统,而且是一个复杂的多系统综合征[2],其病因不明,目前治疗手段较少,甚至命名、诊断标准目前仍存在很多争议[3~5]. 相似文献
10.
多囊卵巢综合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是女性最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在人群中患病率因诊断依据不同而有差异。PCOS异常的激素环境可能使病人对Ⅱ型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高血脂、妊娠糖尿病、好高症和子宫内膜癌等疾病易感。PCOS在家族中群聚现象提示遗传的作用。但不论采用何种诊断依据,遗传方式分析都显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PCOS的高雄激素血症、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以及GnRH/LH分泌异常都存在独立的致病因素,可能由单个基因决定。 相似文献
11.
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治疗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是否有影响。方法选择PCOS患者26例作为PCOS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同期选择月经周期正常的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妇女于卵泡早期空腹12h后检测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胰岛素(INS)、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PCOS患者于二甲双胍治疗2个月后的卵泡早期复测上述各指标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P-COS组二甲双胍治疗前血清LH、LH/FSH、T、INS高于对照组(P〈0.05),GH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除LH外,其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PCOS患者治疗前后LH/FSH、T、INS及IGH-1水平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GH与BMI呈负相关关系(P〈0.05);GH与T呈负相关关系(P〈0.05)。PCOS患者二甲双胍治疗后有排卵组的LH、T较无排卵组低(P〈0.05);有排卵组的GH较无排卵组高(P〈0.05)。结论二甲双胍能降低血雄激素水平、减轻胰岛素抵抗,同时使血GH升高、IGF-1降低。 相似文献
12.
多囊卵巢综合症的内分泌变化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观察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的机体内分泌变化探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46例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给予克罗米芬联合二甲双胍治疗,3个周期后观察患者性激素水平、糖代谢水平、卵巢体积变化情况及临床常见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性激素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糖代谢水平、卵巢体积、多毛、痤疮及月经不调症状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多囊卵巢综合症的治疗中观察内分泌变化情况,提示联合用药能更好的调节性激素分泌,改善糖代谢水平,缩小卵巢体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有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肥胖型和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临床代谢特征.方法 根据体质量指数(BMI)的测定结果,将94例PCOS患者分为肥胖组(BMI≥25)36例和非肥胖组(BMI<25)58例.对2组患者早卵泡期或闭经状态(子宫内膜≤5 mm)下各项性激素,各时点的血糖、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进行比较.结果 ①2组患者卵泡刺激素(FSH)、血清泌乳素(PR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的睾酮(T)水平高于非肥胖组,黄体生成素(LH)水平低于非肥胖组(P<0.05或P<0.01).②肥胖组糖负荷后血糖、胰岛素水平及HOMA IR均高于非肥胖组(P<0.05或P<0.01).③肥胖组胰岛素抵抗发生率为44.4%,非肥胖组胰岛素抵抗发生率为1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4,P<0.05).结论 PCOS患者存在个体差异性,根据体质量的不同其激素水平改变不同,肥胖者以T水平升高为主,同时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非肥胖者则以LH升高为主要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总结肥胖型和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内分泌和代谢特征。方法对肥胖型[体质量指数(BMI)≥25 kg/m^2]PCOS患者(A组)18例、非肥胖型(BMI〈25 kg/m^2)PCOS患者(B组)34例进行临床体征测量、内分泌激素和代谢指标测定。结果 A组和B组比较,在体质量、BMI、腰围、臀围以及腰臀比方面,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LH/FSH、泌乳素、雌二醇、睾酮和硫酸脱氢表雄酮各指标,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脂方面,甘油三酯及载脂蛋白B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A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空腹胰岛素和服糖后15,30,60,120 min胰岛素、稳态模型指数和胰岛素曲线下面积方面,两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肥胖型PCOS患者较非肥胖型PCOS患者存在更严重的代谢紊乱,其远期并发症的防治应受到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COS患者的血纤溶能力是否较正常对照者下降.方法对照组20例、PCOS患者30例,分别取血检查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1)的活性,了解PCOS患者的血纤溶能力.结果 PCOS组的胰岛素(INS)、t-PA、PAI-1分别为24±12 mU/L、0.17±0.06 KU/Ll、0.88±0.05 AU/L.结论 PCOS患者的血纤溶能力较正常对照者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6.
17.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治疗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桑霞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19(6):87-88
从中医药辨证治疗、中医周期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疗效机理等方面综述近年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和研究进展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不同促排卵方案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1月1日~2008年10月30日在临沂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门诊就诊的78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把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氯米芬(CC)组.尿促素(HMG)组,来曲唑(LZ)组.所有患者均于月经第5天或黄体喇撤退性出血的第5天,拟行促排卵治疗并指导同房.观察二三组患者的排卵率及周期妊娠率.结果 三组的排卵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周期妊娠率:来曲组与HMG组均高于CC组(P<0.01),来曲唑组与HMG组周期妊娠率尤显著性差异(P>0.05),子宫内膜厚度LZ组厚于CC组,但中、重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来曲唑组低于HMG组.结论 来曲唑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不孕症妇女,具有良好的排卵率及妊娠率,又能减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徐冬艳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10,25(2)
总结中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的方法,从名医经验,补肾调周,临证辨证分型治疗等方面探讨该病的中医治疗现状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疗效,对临床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内分泌紊乱综合征,因其发病机制复杂,现代医学对其治疗效果尚不令人满意,文章就PCOS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调周疗法、名家经验、针药结合等方面,对近年来国内中医药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方面的状况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