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23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非稳定性骨盆环骨折的内大定治疗23例。随访6个月~3年,根据Mata X线标准评价结果:优良率达91.3%。对11例下肢短缩者采用Matta骨盆X片测量法,术前平均短缩14mm,术后平均1mm。认为下肢短缩测量应作为评价骨贫骨折的一项重要指标。骨贫骨折一旦血流动力学稳定应尽早作内固定术。耻骨支骨折不需要内固定,膀胱破裂不是前路骨盆环损伤内固定禁忌证。松质骨拉力螺钉在骶髂关节固定中可在骨折或脱位  相似文献   

2.
作者自1993年以来,对28例不稳定骨盆骨折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并创用π棒内固定方法。所有病例骨折复位满意,可早期下床活动。作者认为对有垂直不稳定的骨盆骨折,进行内固定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其它治疗方法。比较分析了前后手术径路和各种内固定方法的利弊;认为T型钢板和π棒内固定优于其它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4.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自1993年以来,对28例不稳定骨盆骨折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并创用π棒内固定方法。所有病例骨折复位满意,可早期下床活动。作者认为对有垂直不稳定的骨盆骨折,进行内固定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其它治疗方法。比较分析了前后手术径路和各种内固定方法的利弊,认为T型钢板和π棒内固定优于其它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损伤特点和评价应用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5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采用骨盆前方和(或)后方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本组随访6~15个月,骨折均愈合,骨折和内固定位置满意.所有患者术后无神经损伤,切口均一期愈合,腰骶及双下肢运动和感觉均满意,无会阴部感觉障碍.结论 对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应早期手术治疗,应用骨盆前方和(或)后方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靠,并发症少,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骨盆骨折多发生于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等,大多是不稳定骨盆骨折,而且同时有其他内脏及血管和神经损伤,出血较多,治疗比较困难.治疗这种不稳定骨盆骨折,由于患者的手术耐受性差,术中神经、血管损伤风险比较高、局部解剖复杂等,手术技术要求也相对较高.骨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可以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避免功能障碍[1].  相似文献   

7.
外固定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骨盆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对15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行骨盆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根据Tile分型分类,B2型3例,B3型4例,C1型5例,C2型3例。结果本组15例,1例未获得随访,14例获得平均21.3个月的随访。1例有骶髂关节部疼痛,1例足下垂畸形,其余12例获得骨性愈合,恢复行走功能,无下肢短缩。结论对于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使用骨盆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既可恢复解剖序列的连续性,又加强了骨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两者的互补作用,提供了骨盆生物力学双重固定效应,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18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或骨盆外固定器治疗,其中旋转不稳型10例,垂直不稳型8例.平均随访17个月,疗效满意.认为旋转不稳型骨盆骨折宜首选外固定器治疗,垂直不稳型骨盆骨折应争取解剖复位,为此必须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外对垂直不稳定骨盆肌折多采用切开复位固定治疗,提高了肌盆的稳定性并改善了预后。本文综述了垂直不稳定骨折内的生物力学,并对各种内固定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内外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1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8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或骨盆外固定器治疗,其中旋转不稳型10例,垂直不稳型8例。平均随访17个月,疗效满意。认为旋转不稳型骨盆骨折宜首选外固定器治疗,垂直不稳型骨盆骨折应争取解剖复位,为此必须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克氏针联合外固定之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9月~2007年9月采用经皮克氏针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43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按AO分类均属C型骨折:C1型10例,C2型21例,C3型12例。术中先在桡骨桡背侧及第二掌骨上打入2枚外固定之架螺钉,C形臂透视下手法复位后,安装外固定之架。对于关节面或骨块间不平整、有明显碎骨块且无法通过手法牵引复位者,用克氏针在透视下撬拨骨折片,若骨折块复位后不稳定,经皮克氏针固定。对有骨缺损者,小切口植骨。结果43例术中全部达到解剖复位。手术时间43~121min,平均62.4min。术中出血量6~30ml,平均15.3ml。术后住院时间3~14d,平均5.5d。43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均获得骨折愈合且对位良好,术后腕关节活动范围明显改善,疗效依照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进行评定:优30例,良8例,可5例,优良率88.4%(38/43)。结论经皮克氏针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旋转和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选择。方法 17例存在旋转和垂直不稳定的骨盆骨折患者,全部行手术治疗:骨盆前环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骨盆后环11例采用行切开复位双钢板固定,6例在CT引导下经皮置入松质骨螺钉固定骶髂关节。结果 17例全部恢复行走功能,11例行前路切开骶髂关节双钢板固定患者中骨盆外形恢复好,但1例沿髂嵴切口有不适,6例CT引导下经皮置入骶髂关节螺钉患者骨盆外形接近完全恢复,功能恢复快而满意。结论 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患者非手术治疗效果差,宜首选内固定手术治疗;而CT引导下经皮置入骶髂关节螺钉手术操作简单、时间短、出血少、损伤少、固定牢靠,是固定骶髂关节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S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S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比较33例S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恢复和X片椎体形态恢复。结果:33例患者平均随访125个月,神经功能恢复:A级3例,E级3例无变化,其余提高1~2级。椎体前缘平均高度由55%恢复到95%,Cobbs角由205°恢复到25°。结论:SF内固定系统能准确恢复脊柱生理前凸和椎体高度,且操作简便,是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17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24(6~54)周,骨折均愈合,愈合平均时间14(8~22)周。未见患肢短缩内翻、旋转畸形或内固定螺旋刀片切割,无感染等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按Sanders评分标准[1]评价:优15例,良2例。结论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稳定性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膝关节镜辅助微创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微创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2年1月~2009年3月,对32例胫骨平台骨折行膝关节镜下微创内固定治疗。Hohl分型:Ⅱ型14例,Ⅲ型9例,IV型9例。取膝前内、外侧标准入路进镜,依次检查整个关节腔。在膝关节镜监视下,用撬拨器将塌陷的平台解剖复位,直到关节软骨面平整。平台复位后其下的空隙用人工骨或自体骨填充,经皮或小切口用空心螺纹钉、可吸收螺钉或支持钢板固定骨折块。合并半月板及关节韧带损伤时镜下作相应处理。术后康复训练。结果术后2~4个月骨折愈合,骨折线消失,关节面平整,下肢力线正常,膝关节活动度平均大于110°,无并发症。26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6个月时按雍氏评分标准,优22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6.2%(25/26)。结论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微创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康复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下颌骨骨折手术治疗的径路和其优缺点。方法:经口内径路,采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技术治疗51例闭合性、线性下颌骨骨折,术后3个月,根据患者开口度,咬合关系,X线骨折对位情况,评价疗效。结果:51例患者伤口全部一期愈合,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开口度≥38mm,X线示骨折对位良好。结论:口内径路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理想途径,面部无疤痕;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可以达到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外固定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Tile C型骨盆骨折采用外固定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进行治疗,本组27例,25例获得随访,根据Tile分型,C1型17例,C2型8例。结果本组随访时间为6个月~2年,平均1.5年。骨盆骨折复位后根据Tornetta评分标准评价,优12例,良9例,可3例,差1例,总体优良率为84%;术后功能恢复情况采用MaJeed评分系统评价,优11例,良11例,中2例,差1例,总体优良率为88%。结论对于Tile C型骨盆骨折,采用外固定联合有限内固定双重固定不仅可以恢复骨盆环解剖序列的连续性和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而且该方法具有实用、有效、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外固定支架调整拆卸方便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分析双柱拉力螺钉固定治疗横断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  1 3例髋臼横断骨折分别采用Smith Peterson入路或者后外侧K -L入路结合前侧髂腹股沟入路行切开复位 ,前后柱拉力螺钉沿其功能轴固定。术后平均随访 4年 2个月 ,按照美国矫形外科医师协会 (AAOS)标准评估患髋功能。结果  1 3例中 1 2例获解剖复位 ,1例复位欠佳。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患髋术后功能优良率为 85 %。结论 双柱拉力螺钉固定技术是一种治疗髋臼横断骨折的有效方法 ,但技术要求较高 ,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