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难忘的教诲     
<正> 1984年9月是我来北京医院工作的第三个年头,领导找我谈话,安排我到中南海陈云首长处工作。接到任务,激动得我一夜没合眼,既为能到首长身边工作感到光荣,又感到保健责任重大,激动之余,不时有些紧张。陈云这位德高望重的国家领导人,他平时会是什么样子?怎样工作和生活?有没有脾气?我应该怎样  相似文献   

2.
1980年8月15日上午10点北京解放军总医院领导和保健办公室负责同志找我谈话,决定派我到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身边做专职医疗保健医生,并说次日就送我过去。听到这个决定,我又惊又喜,感到责任重大,深恐力不从心。领导看透了我的心思,便鼓励我说:“放开胆量,试试看。”后来我才知道,之所以调我到首长身边工作,是因为小平同志的夫人卓琳在总院南楼住院期间,我是她的主治医生,经过一个多月的考察、接触,她觉得我的医术、为人等“还可以”,遂做出了这个决定。一 我给小平同志担任保健医生时,他已经是76岁的老…  相似文献   

3.
<正> 1953年11月17日,我奉调离开哈尔滨医科大学到卫生部保健局报到,然后就暂时住在保健局原址——弓弦胡同2号。当时,卫生部分管中央保健工作的是傅连障副部长,他也住在同一个院里。在我将于12月30日到中南海报到前的一天得到通知,傅部长要接见我。我有生以来从没见过这么大的首长,我是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进入他的办公室的。  相似文献   

4.
<正>我于1920年生于湖北省宜昌市,1949年1月投身革命,在部队文工团工作,在战争环境中,跟随部队行军,风里来雨里去,为战士演出,活跃在部队中,首长表扬我是一个优秀的文艺女战士。1950年我转业到地方工作,在区里担任妇联主任,参加农村民主改革,夜  相似文献   

5.
<正>女友到她家里来玩,同她高兴地聊着:"这手表是我老公出差到香港买的,好看吗?是限量版哦!""老公说,下个月带我和儿子到海南旅游,纪念我们结婚十周年……"她静静听着,脸上始终挂着淡淡的微笑,她的丈夫却有些坐不住了,脸色渐渐黯淡下来。  相似文献   

6.
《医药与保健》2010,19(10):50-51
<正>他们的要求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就如同人一样,小孩和老人永远是最可爱的…9岁允许我抄他的语文作业。我揪她的小辫子她不告诉老师。借橡皮给我用——不借给别的男生用。我送给她的情人节卡片她悄悄收下了。每个周五下午我可以送她回家,路上买个冰淇淋,一起吃。永远在一起!  相似文献   

7.
李依平 《健康生活》2006,(10):31-32
前不久的天,笔者慕名来到李依平老太家,她热情接受了我的采访,侃侃而谈。下面是她的自述。我于1920年生于湖北省宜昌市,1949年1月投身革命,在部队文工团工作,在战争环境中,跟随部队行军,风里来雨里去,为战士演出,活跃在部队中,首长表扬我是一个优秀的文艺女战士。全国解放后的1950年,转业到地方工作,在区里担任妇联主任,参加农村清匪反霸,减租减息,土改复查,镇压反革命,生活在群众之中,夜以继日工作,身体长期一直很好。后来进了机关,在保险公司担任秘书,工作安定,环境优美,生活十分舒适,所有的条件比过去都好多了。但是,身体的体质却逐渐下…  相似文献   

8.
如何说再见     
<正>我认识乐欣时,她已经到了癌症晚期。她对我说:"我是个不幸的人,即将离开人世,可我又是个幸运的人,能预知自己的死期。我现在考虑最多的就是如何和我的孩子说再见。"她是一对双胞胎的母亲。可惜孩子们并不  相似文献   

9.
<正>"今天晚上你要好好睡觉"到手术前一天晚上,基本上万事俱备。我就进行手术前最后一次例行查房。那是晚上8点左右,首长跟他的夫人卓琳同志坐在沙发椅上,邓楠坐在靠近办公桌的椅子上。见我去了,首长跟卓琳同志  相似文献   

10.
2012年10月6日下午3时许.突然接到李旭阁司令员的秘书姚树国电话.自是喜不自胜.脱口问道:”司令员好吗?”“打电话就是想告诉您,首长走了!”啊!什么?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前不久.还同姚秘书商定,请他安排时间我去看望首长.原以为这个电话就是通知我去看望首长的哪!没想到!万没想到啊!“首长是上午9时28分在医院去世的。这次发病比较急。住院前向首长和耿阿姨报告了您要来看望。耿阿姨让尽快告诉您!”  相似文献   

11.
半夏 《婚育与健康》2009,(17):42-42
<正>和妻是在网络上认识的,第一次见她的时候,她像个快乐的孩子,我们终于约好了见面的时间。那天她守候在汽车站里,车的晚点让我到武汉的时候已是凌晨,看着她为等我而熬红的眼眶里涌出的泪水,我心疼了。我迎上去,紧紧地拥住她。她在  相似文献   

12.
<正>我奉调于1953年11月下旬由哈尔滨医科大学来到北京。月底到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局保健处报到上班。在离开中央卫生部保健局时,傅连暲副部长(分管中央保健工作)和我谈话,明确地告诉我:你去中南海的任务是给陈云同志当保健医生,力伯畏大夫会向你交班。到中南海没几天,力大夫就约我到北长街71号陈云同志家,一同去见首长并向我交班。我从1953年12月起正式担任陈云同志的保健医生,直到1955年7月调往朱德同志处,其间,我还负责林伯渠、杨尚昆同志的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13.
《健康必读》2009,(7):35-35
我10岁时,她偷偷塞给我的糖块要比给弟妹们的还多;我13岁上初中时,她常步行十几里路给我送来饭菜;16岁我考入中师,她逢人就夸我聪颖好学;我22岁结婚时,她不顾儿女们反对给我准备了丰厚的嫁妆;我34岁被丈夫抛弃时,她曾拿着菜刀为我拼过命讨过说法;到我40岁以后,她仿佛变成了我的孩子,  相似文献   

14.
母爱的温度     
我10岁时,她偷偷塞给我的糖块要比给弟妹们的还多;我13岁上初中时,她常步行十几里路给我送来饭菜;16岁我考入中师,她逢人就夸我聪颖好学;我22岁结婚时,她不顾儿女们反对给我准备了丰厚的嫁妆:我34岁被丈夫抛弃时,她曾拿着菜刀为我拼过命讨过说法;到我40岁以后,她仿佛变成了我的孩子,紧紧依赖着我舍不得离去  相似文献   

15.
<正>初进中南海早就知道,红墙内的中南海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居住的地方,也是外人感到十分神秘的地方。当我进入红墙的大门时,特别想一饱眼福。进了大门,是和北海公园一样的只是没有开放的公园,平房是灰砖的,楼房也是灰砖的。不同的是岗哨多,每到一岗,战士就向你立正敬礼,"请首长出示你的证件"。哨兵和我一样的  相似文献   

16.
<正>女儿在日本的福岗市买了房子,她三番五次来电话让我去她那里住一段时间。盛情难却,于是在樱花盛开的季节我飞到了日本。到了日本的当晚,女儿就拿出计划,要陪我到各处去玩。我  相似文献   

17.
深深地怀念     
<正>今年6月23日是前国家主席李先念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总想做些什么,以表达自己对首长的敬仰和感恩之情。我于1979~1982年将近4  相似文献   

18.
方刚 《婚育与健康》2009,(8X):56-58
<正>丽是一个已婚,三十岁出头的女性。当她找到我的时候,正处于第二次外遇的终结时期。她到我这里,只不过是想得到一些心理的支持,以及如何处理"后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非子老师:你好!不知怎么,给您写这封信,我心里有种莫名的失落。扪心自问,我觉得自己不是个特较真儿的人,心里不痛快的时候,我也劝说自己要认命。现在、书店有很多心理健康方面的书,这些书我也粗略地翻过,无非是说,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别人给的,那是他自己的态度和选择。这些道理我全懂,可到了实际生活中,有些大话就是横竖都不管用。我跟您这么说,您可别笑话我。比如前天,我的一品红死了,那是我八百年不见一面的姐姐送我的。我姐是大官,离休前她从来也不来看我,可能是嫌我这个没出息的妹妹对她没用吧。我俩原先挺好的,一到北京就疏远了,她那会儿是部队首长的文书,后来就青云直上,成了有头有脸的国家干部;我呢,一直在工厂当工人,先是收音机厂、后来是无线电厂、再后来是电子管厂、虽说后来被外资收编了,可我工人的身份直到退体也没改变过、顶多不过是混了个工会劳保负责人罢了。即使这样,我姐对她这个工人妹妹始终不闻不问,我退休后地能来看我。我还是很高兴,加上她又送我一盆一品红,我更是感动得不知说什么。毕竟姐妹一场嘛,看着那红彤彤的花叶我就想,算啦,以前的恩怨就一笔勾销啦。可谁知,这花不到十天就死了!您说,这么蹊跷的事让我怎么快乐?自打这盆花死了,我的心情就坏到了极点,称是想我姐对我这些年的冷落,越想越委屈,后来越想这花的“猝死”就越懊恼。再跟您说说我那个宝贝女儿吧,那是我的老闺女。她年过30了,在外企工作,两年前才结婚,现在孩子快一岁了。以前老闺女每个周末都来看我,更不要说逢年过节了。每次来都是大包小包不离手。可能是我生她难产的事让地感动吧,连地自己都总跟外人说:“当年要不是我妈坚强,早就没我这个女儿了。”这话说到我心坎儿里了,我爱听。可是近这一年不如怎么的,她来看我的次数极少。“你这是翅膀硬了,嫌弃你这个累赘的老妈了吧?”有一回女儿来看我,我把心里的怨气跟她发了。谁如女儿的嘴越发甜了,说:“妈,您这辈子受了好多苦我懂,我不就是因为要照顾孩子才耽误了看您嘛。再说啦,我儿子就是您亲孙子,您孙子好了,不光我高兴,那首先也是您的功劳呀,您说呢?”我这个人心软,让老闺女几句话就给弄晕了,气消了;可打那以后你想见她的人就越来越难了。打电话没用,电话里她还会跟你耍嘴皮子,说好听的,可你要让她来,她总能找出借口。就这样,退休两年,我觉得自己老了,心里一阵阵地孤独,觉得这世上没人能了解我心里的苦。  相似文献   

20.
张桂兰与我的妈妈同岁,她是个电影艺术家,配音艺术家;我是一个普通的电信工程师,一个喜欢配音艺术的听众。从张桂兰的一个普通影迷到她的一个忘年交,与张桂兰13年的交往,使我深深敬重她的人品和艺术造诣,永远怀念她的为人和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