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制中药止痛栓用于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同期接受手术治疗并拟施行术后镇痛患者20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9例与对照组108例,分别采用自制中药止痛栓直肠内用药及阿片类药物镇痛泵镇痛。术后0~72h采用数字评分法(NRS)评定疼痛情况,镇痛结束后判定止痛效果,记录止痛起效时间、给药次数(持续给药者按总剂量/分次给药剂量计算)、切口愈合时间、术后镇痛费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总体止痛有效率无显著差异,其中治疗组术后4、8h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给药次数、术后镇痛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起效时间长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恶心、腹胀等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2%、75.0%(P〈0.05),治疗组2例首次给药后出现肛门灼热感,均能耐受。结论自制中药止痛栓用于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且给药方便、费用低廉、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比较在肺叶切除术后老年病人自控静脉和硬膜外镇痛中应用曲马多复合溶液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的肺叶切除术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静脉自控镇痛组9静脉组)(芬太尼0.0003%+曲马多1%+氟哌利多0.005%)、硬膜外自控镇痛组(硬膜外组)(罗哌卡因0.1%+芬太尼0.0001%+曲马多0.3%+氟哌利多0.002%)。镇痛泵均设置为背景剂量2ml/h,追加剂量0.5ml,锁定时间15min,手术结束前15min时给予负荷剂量5ml,开通镇痛泵。术后转入麻醉后监护室,呼吸室内空气,每隔2h观察记录术后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镇痛并发症。结果 硬膜外组病人术后疼痛、镇静优于静脉组(P〈0.01),且静脉组有1例患者因过度频繁按压追加键而出现过度镇静状态;术后静脉组病人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增高(P〈0.01),第2天后才回落至术前水平(P〉0.05),心率则持续在较高水平(P〈0.01);而硬膜外组血压、心率却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两组间血压、心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1)。两组均未发现低氧血症,静脉组并发症如恶心、呕吐、瘙痒、多汗、眩晕等较硬膜外组有增多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用曲马多复合溶液可安全用于老年病人静脉或硬膜外自控镇痛,且硬膜外镇育、镇静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3.
术后疼痛严重地影响手术病人的术后康复和生活质量。随着临床麻醉的发展,术后静脉镇痛已是广泛采用的镇痛方法,病人自控镇痛(PCA)是镇痛技术中一种新的给药方法,以往作者多采用吗啡PCA,且绝大多数为经静脉给药,虽然镇痛作用较好,但恶心、呕吐、过度镇静和呼吸抑制发生率也高。老年患者由于生理、药理方面的特点,在术后镇痛的使用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本文旨在对老年患者皮下自控镇痛(PCSA)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做一对比观察,探讨其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外科术后自控镇痛泵应用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疼痛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或感觉,但却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如何解决好术后镇痛已成为医学界共同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病人自控镇痛技术(PCIA)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疼痛治疗的新方法。PCIA最大的特点是病人不必打扰医护人员,可以自行控制给药,镇痛效果迅速。与传统肌肉注射麻醉性镇痛药相比,具有血药浓度维持恒定,用药量少、镇痛效果好,有利于病情恢复,可以根据个体对止痛药的不同需求而投放用药等优点。加强PCIA治疗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可明显提高病人的镇痛效果。我们2003—01/2004—12外科术后病人306例接受了PCIA镇痛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镇痛期间的观察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两种胸段硬膜外镇痛对胆囊手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两种术后胸段硬膜外镇痛对胆囊切除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胆囊切除术病人19例分A、B两组。A组11例病人术后接止痛泵行PECA(自控硬膜外镇痛),镇痛药物为0.25%罗哌卡因,背景流速2ml/h,B组8例病人缝合皮肤时硬膜外腔推注吗啡1.6mg。观察病人呼吸频率、反常呼吸、SpO2(血管饱和度)等指标。结果 术前均无反常呼吸,术后2小时A组11例病人中4例出现反常呼吸,B组病人全部出现反常呼吸(P<0.05),两组间呼吸频率及SpO2无显差异。结论 术后0.25%罗哌卡因行PECA可改善膈肌运动,增强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研究心外科术后静脉芬太尼病人自控镇痛(PCA)与传统间断肌肉注射镇痛(CAT)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将184例心外科术后病人分为 PCA组和 CAT组,其中 PCA组 98例,CAT组 86例。PCA组用药为50μg/ml的芬太尼,单次剂量25μg,锁定时间 6分,不给病人负荷剂量。拔除气管导管后病人感到疼痛时开始PCA,直到拔管后72小时。 CAT组在病人需要镇痛时酌情肌肉注射吗啡10 mg。分别在拔除气管导管后 4、12、24、48、72、96及 120小时,对病人进行随访并记录有关疼痛及副作用等各项指标。 结果:PCA组疼痛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CAT组,但恶心、呕吐、头晕发生率显著高于CAT组。 结论:芬太尼PCA用于心脏术后镇痛的疗效,优于常规间断肌肉注射吗啡。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别比较佳苏仑和纳洛酮在全麻后催醒病人清醒复苏时对镇痛效果的影响,证明在全麻催醒完全的同时佳苏仑还保留较好的镇痛效果,病人感觉舒适,表情良好。纳洛酮次之,且有躁动等表现。方法 选择全麻术后需要催醒的病人100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Ⅰ组选用催醒药为佳苏仑,用量为0.5~1.5mg/kg,加生理盐水稀释后分次静注。Ⅱ组选用催醒药为纳洛酮,用量为0.006-0.008mg/kg,加生理盐水稀释后分次静注两组分别用药均至病人完全清醒,此时分别询问各组病人的痛觉、观察表情和心血管系统的变化。结果 两组病人完全清醒时,Ⅰ组病人保留较好的镇痛效果,感觉舒适,表情良好。Ⅱ组病人容易出现拮抗过量,出现痛觉,躁动。结论 常用剂量的佳苏仑在全麻催醒时保留较好的镇痛效果,对阿片受体无拈抗作用,效果优于纳洛酮。  相似文献   

8.
术后疼痛对病人产生诸多不良影响。开胸手术由于创伤大 ,胸腔引流管的放置等原因 ,4 0 %的病人疼痛剧烈 [1 ] ,传统的度冷丁肌注止痛 70 %的患者存在镇痛不全 [2 ] ,并不能有效地咳嗽、排痰及术侧肢体的主动活动 ,导致胸腔积液、肺不张、肺部感染、凝肩等并发症的发生 ,因而如何安全有效地止痛已成为开胸术后护理的重要问题。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将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10月在我院施行择期开胸手术患者 88例 ,采用 PCEA(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法 )术后镇痛者4 2例 ,称 PCEA组 ,其中男 36例 ,女 6例 ,平均年龄 5 9.2± 11.2岁 ,…  相似文献   

9.
韦焕璜  陈春燕 《内科》2013,(2):122-124
目的对比常规镇痛与自控镇痛对晚期肺癌患者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33例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晚期肺癌伴疼痛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15例)采用肌注芬太尼0.05mg+曲马多50mg,可重复给药;PCA组(18例)采用芬太尼0.4mg+曲马多400mg+2.5rag氯哌啶+生理盐水100mL,通过静脉系统电子泵给药。采用自我报告的形式完成疼痛症状及缓解满意度的量表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症状及疼痛缓解满意度。结果在接受镇痛治疗2d及3d后,PCA组患者的疼痛症状轻于常规组(P〈0.05),PCA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满意度高于常规镇痛组(P〈0.05)。结论与传统的常规镇痛方法比较,自控镇痛术能更有效地控制晚期肺癌患者的疼痛发作症状。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防治膀胱痉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观察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技术(PCEA)在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痉挛防治中的效果,将60例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患者术后按不同的解痉镇痛方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给予吗啡4mg、布比卡因150mg,生理盐水稀释成150ml,通过保留的硬膜外导管采用美国Baxter公司PCA-Ⅱ型自控镇痛泵持续给药,2ml/h。对照组30例给予杜冷丁50mg、阿托品0.5mg肌肉注射。所有患者均治疗3天,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间接评估镇痛效果,纪录膀胱痉挛次数、持续时间。结果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率观察组为18%、对照组为83%(P<0.01);术后72小时内膀胱痉挛发生次数和持续时间观察组<对照组(P<0.01);术后镇痛效果观察组好于对照组(P<0.01)。认为PCEA能明显降低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痉挛的频度和强度,镇痛效果优于其它方法。  相似文献   

11.
沈建乐  时飞  孙立新 《山东医药》2006,46(29):49-50
将24例行快通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移植术(OPCABG)患者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各12例,术后分别采用静脉自控镇痛(PCA)和皮下PCA。负荷量注射完毕后记录镇痛起效时间;镇痛开始后12、24、36、48h记录疼痛VAS评分,PCA需求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药物用量、镇静程度评分;术后各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数字分级评分(NRS评分)。结果Ⅰ组镇痛起效时间明显早于Ⅱ组(P〈0.01);两组疼痛评分、按压次数、药物用量、镇静评分、术后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镇痛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认为皮下PCA用于OPCABG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们将盐酸二氢埃托啡用于妇科术后镇痛,效果满意。本组105例,均在2%利多卡因20ml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施水。术后3~4小时开始感觉疼痛,给予盐酸二氢埃托啡片20mg舌下含化。给药后5~25分钟(平均13.5分钟)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一次给药镇痛维持时间为2.5~6小时,平均3小时48分。根据病人疼痛程度可每隔4小时给药1次。本组显效69例,有效3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14%。 体会:盐酸二氢埃托啡为阿片受体激动剂,是一种高效镇痛药,舌下含化可迅速产生镇痛作用。本组除个别病人用药后出现较微恶心、头晕外,无其它不良反应。实践证明,此药服用方便,止痛迅速,副作用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老年病人上腹部手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对内分泌和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37例65岁以上全麻下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人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对照组n=18例)术后按需肌肉注射哌替啶50叫次。Ⅱ组(PCIA组n=19例)术后行PCIA镇痛,分别于麻醉前、术毕1h、24h、48h、72h采血测定血糖(Glu)、皮质醇浓度(Col),同时监测呼吸频率(RR)、潮气量(Vt)、每分钟通气量(MY)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02)。结果Ⅱ组病人VAS评分低,血糖于术后48h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24h皮质醇基本恢复正常;而Ⅰ组病人48h后血糖及皮质醇仍居高不下。同时,Ⅱ组呼吸功能改善明显。结论PCIA改善了老年人术后的肺功能,减轻了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4.
陈庆雨 《山东医药》2002,42(21):46-47
我们对 6 0例行子宫切除、剖宫产手术的患者于术后给予不同剂量吗啡行硬膜外镇痛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组 6 0例患者年龄 2 5~ 5 4岁 ,体重 5 2~80 kg,将患者随机分为 A、B、C三组各 2 0例。三组病例年龄、体重无明显差异 ,均选择硬膜外麻醉行子宫切除及剖宫产术 ,术后均保留尿管。 B、C组保留硬膜外导管。A组术终前 2 0分钟经硬膜外导管单次推注吗啡 2 mg(生理盐水释至 10 ml) ;B、C组均采用 Baxter一次性微量连续输注泵 (PCA泵 ) ,选择负荷量 +持续量 +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给药模式 ,其剂量分别为 5 ml/ h、2 ml/ …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芬太尼静滴用于术后镇痛的可行性。方法 全麻下腹部手术的患者120例(ASAⅠ级),随机双盲分为3组各40例。F2组术后肌注芬太尼2μg/kg;F4组术后先给芬太尼2μg/kg肌注,之后给4μg/kg静滴;M组术后给哌替啶1mg/kg肌注。采用Prince-Henry(PH)疼痛程度评分法、警觉/镇静(OAA/S)评分法和自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法评估术后8h(TO)、16h(T1)、24h(T2)和48h(T3)的镇痛镇静效果及病情变化。48h后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估整体镇痛效果,了解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镇痛药物并发症及总用量。结果PH、0AA/S与SIRS评分均以F4组最理想,与F2、M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均〈0.01);F2组PH、OAA/S评分稍高于M组,F2、F4组SIRS评分显著低于M组(P〈0.01)。48h后VAS评分、并发症、患者满意度仍以F4组最优。结论 术后芬太尼静滴镇痛效果好,安全性高,且有助于防治SIR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建立早期外科干预耐多药肺结核最佳手术时机的评估方法,以降低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住院费用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方法以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结核病分册)为基礎,根据患者的病变特点、术前用药、身体状况及手术方式等建立一简单实用的LTB-S最佳手术时机判断方法;同时,按照LTB-S分类方法,将耐多药肺结核外科手术的病人分为Ⅰ、Ⅱ、Ⅱ类。随机选择已手术的30例耐多药肺结核手术病人进行验证分析。结果随机选择的30例耐多药结核病人无1例手术死亡。手术方式:肺叶切除15例,全肺切除5例,肺局限病灶清除8例,胸膜肺全切2例。并发症:支气管胸膜瘘2例,术后对侧播散3例,二次进胸止血1例,术后伤口裂开2例。按LTB-S分类方法,I类手术并发症1例,Ⅱ类手术并发症2例,Ⅲ类手术并发症5例。随访4个月-12年,未治愈2例,复发0例。结论 LTB-S可以作为耐多药肺结核最佳手术时机的判断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自控止痛泵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观察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科病人剖宫产术后切口疼痛,严重影响了术后活动及按时哺乳,从而影响了产妇术后身体康复及乳汁的分泌。甚至产生术后并发症。为此,我们2004-10/2005—10对126例剖宫产病人术后止痛采用自控泵止痛的方法,并与同期采用常规肌肉注射镇痛剂的对照组做了详细观察,结果显示应用镇痛泵连续给药的实验组止痛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经鼻腔和静脉两种给药途径超前镇痛用于老年患者鼻内镜手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在全身麻醉下行鼻内镜手术且麻醉效果确切的老年患者9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3组各31例:布托啡诺经鼻腔给药超前镇痛组(A组)、经静脉给药超前镇痛组(B组)、对照组(C组)。于麻醉诱导前10 min,A组经鼻腔滴入布托啡诺2 mg;B组缓慢静注布托啡诺2 mg;C组以生理盐水2 ml缓慢静注。计算手术时间、气管导管拔除时间、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停留时间、术中芬太尼和丙泊酚的用量。分别于术后1 h(T1)、6 h(T2)、12 h(T3)、18 h(T4)、24 h(T5)、30 h(T6)及36 h(T7)进行镇痛及舒适度评分,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术后镇痛中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头晕、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结果于T6、T7时VAS镇痛评分A组明显低于B、C两组,舒适度评分明显高于B、C两组;于T2至T5时VAS镇痛评分A、B两组明显低于C组,舒适度评分明显高于C组;A组镇痛时间明显长于B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A、B两组明显低于C组(P0.05)。气管导管拔除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A、B两组明显短于C组,舒芬太尼用量A、B两组明显少于C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经鼻腔和静脉两种给药途径超前镇痛均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老年患者鼻内镜手术后镇痛,且副作用较少,而经鼻给药途径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病人术后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择期拟行腹腔手术的病人40例,年龄>60岁,ASA分级Ⅱ~Ⅲ级,随机分为两组(n=20):舒芬太尼(R组)和舒芬太尼+右美托咪啶组(RD组),于手术结束即刻行病人自控静脉镇痛,R组舒芬太尼100 μg,RP组采用舒芬太尼100μg+右美托眯定200μg,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50 ml,负荷剂量6 ml,背景输注速率2 ml/h,单次给药剂量3 ml,锁定时间15 min,维持VAS评分≤4分,Ramsay评分2~3分.记录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PCIA总按压次数;记录术后镇痛期间恶心、呕吐、心动过缓、低血压、镇静过度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术后24 h时行Ramsay镇静评分.结果 与R组比较,RD组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降低、PCIA总按压次数减少、Ramsay镇静评分升高,术后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降低(P<0.05).两组均未发生过度镇静和呼吸抑制.结论 右美托咪定不仅可减少老年病人术后舒芬太尼PCIA的用量,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老年患者术后在不同镇痛模式下氧合状况及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探讨其防治方法。方法 60例老年患者根据术后采用不同的镇痛模式随机分为3组:硬膜外自控镇痛、静脉点滴(静脉)持续镇痛、肌肉注射(肌注)镇痛组,每组各20例,监测24h氧饱和度(SpO2),分别采自术前、术后第4、24、48h动脉血气。结果 硬膜外自控镇痛、静脉持续镇痛、肌注镇痛组24h内发生1次或多于1次的低氧血症患者分别为21%、36%、32%,硬膜外镇痛组48h内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静脉持续镇痛、肌注镇痛组术后4、24hPaO2、PaCO2与术前比较显著下降,但均大于70mmHg。结论 硬膜外自控镇痛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的氧合抑制较少,减少了低氧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