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伟  吴立荣  王定胜 《贵州医药》2004,28(4):324-326
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频繁发作不仅可以演变成持续性心房颤动,影响心功能,而且导致血栓栓塞的危险性较大。最近:Dilaveris提出的P波离散度(Pd)是体表心电图不同导联中测定的P波最长时间(Pmax)与最短时间(Pmin)的差值^[1]。当Pd≥40ms时能反映心房内不同部位的非均质性电活动,是预测心房颤动的一个体表心电图新指标^[2,3]。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心房颤动的患者常同时伴有心功能不全,阵发性心房颤动可能是即将发生心功能不全的先兆,也可能是心功能不全的早期表现之一。本研究旨在观察PAF患者Pd和心功能的变化,研究Pd与心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d)与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临床关系.方法:将88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两组,高血压病并PAf病史者为A组(共计44例), 无PAf病史的高血压病患者为B组(共计44例).在平静仰卧时进行12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查,测量12导联P波时限,其中最大P波时限(Pmax)与最小P波时限(Pmin)之差值即为Pd.结果:A组Pmax较B组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Pd较B组增高,有极显著差异(P<0.01);A组心脏射血分数(EF)较B组降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d可作为PAf的体表心电图预测指标,可作为预测PAf以及筛选和评价抗房性心律失常药物疗效和预防作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笔者观察了5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 (AF)患者和50例正常人的P波离散度 (Pdisp) ,探讨了P波离散度在阵发性AF诊断中的价值 ,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 1资料 :随机选择阵发性AF患者50例为观察组 ,其中男34例 ,女16例 ,年龄 (60 19±10 83)岁 ;另选择5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 ,其中男30例 ,女20例 ,年龄 (45 64±7 61)岁 ,均经询问病史、X线摄片、心电图、血液生化检查等排除心血管疾病。1 2方法 :取仰卧位5分钟精神放松 ,呼吸平稳 ,行12导联心电图同步记录 ,走纸速度50mm/s ,取基线平稳、…  相似文献   

4.
李伟  吴立荣  王定胜 《贵州医药》2003,27(10):941-943
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频繁发作使心房肌的不应期逐渐缩短,使房颤更加容易持续,不仅可以演变成持续性心房颤动,影响心功能,而且导致血栓栓塞的危险性较大。但临床上一直无敏感、特异而简便的指标预测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近年来研究表明,心房内不同部位的非均质性电活动可引发房性  相似文献   

5.
P波离散度与高血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与高血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选取高血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63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同期住院的高血压未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71例(对照组),记录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量心电图P波最大时限(Pmax)、P波最小时限(Pmin),计算P波离散度(Pdisp),进行两组比较分析。结果阵发性心房颤动组与对照组比较,P波最大时限分别为(122.22±8.70)mm和(103.24±11.18)mm,(P〈0.01);P波最小时限分别为(71.11±7.43)mm和(64.51±10.25)mm(P〈0.01);P波离散度分别为(50.79±6.30)mm和(38.31±5.85)mm,(P〈0.01)。结论P波离散度为预测高血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一个体表心电图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6.
P波离散度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Pwd)的变化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临床价值.方法 观察85例PAF患者(观察组)和85例健康人(对照组)的同步12导联心电图,记录两组最大P波时限(Pmax)、最小P波时限(Pmin)及P波离散度(Pwd).同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记录两组左房内径(LA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Pmax两组分别为(131.2±7.2)t/ms和(94.0±6.2)t/ms,Pwd两组分别为(53.3±7.4)t/ms和(25.7±7.8)t/m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最大P波间期与左LAD和LVEF呈正相关(P<0.05).结论 Pwd、Pmax和LAD是交叉预测PAF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贝那普利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阵发性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P波离散度(Pd)是指体表心电图不同导联中测定的P波最大时限(Pmax)与P波最小时限(Pmin)的差值,有研究提示:P波离散度是体表心电图预测心房颤动的一个新指标,预测心房颤动具有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近年研究表明,心房颤动的发生及维持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潘伟彪  兰军  郭灼林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0):1346-1347
目的观察胺碘酮和伊贝沙坦对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电图P波离散度(Pd,ms)和最大P波时限(Pmax,ms)的影响。方法90例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加伊贝沙坦组31例,伊贝沙坦组29例和胺碘酮组30例,健康对照组30例,观察药物治疗2个月前后心电图Pd和Pmax的变化。结果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d和Pmax明显延长;胺碘酮加伊贝沙坦治疗前Pd(48±8)、Pmax(126±7),治疗后Pd(31±5)、Pmax(109±8);伊贝沙坦治疗治疗前Pd(47±9)、Pmax(126±6),治疗后Pd(44±7)、Pmax(120±9),但差异无显著意义;胺碘酮治疗前Pd(49±9)、Pmax(126±8),治疗后Pd(39±6)、Pmax(112±7),但对Pd和Pmax改善少于胺碘酮加伊贝沙坦组。结论胺碘酮加伊贝沙坦能显著降低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离散度及P波最大时限。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P波离散度(Pd)与阵发性特发性心房颤动(Af)的关系.方法分别观察28例Af和健康体检者Pd、P波最大时限(Pmax)及P波最小时限(Pmin)差异;对比分析13例心律平显效患者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结果 Af组较对照组Pd、Pmax增大且差异显著;治疗前后自身对照Pd减小、Pmin增大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Pd是预测特发性Af的一个心电图指标,与Af发作频率有关,可用来考察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10.
王延林  狄欣欣  高敏 《中国医药》2013,8(7):881-883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Pd)、最大P波时限(Pmax)及左心房大小对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机记录160例PAF患者(PAF组)的Pd及Pmax,超声心动图仪测量左心房舒张末期内径(LAD),并与160例非PAF患者(对照组)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AF组的Pd[(47±9)ms比(33±4)ms]增大、Pmax[(123±14) ms比(104±11)ms]明显延长,LAD [(4.2±0.6)cm比(3.5±0.4)cm]明显增大(P<0.05).Pd、Pmax与LAD在不同病因PAF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Pd及Pmax与LAD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426、0.558,P<0.05).Pmax≥110 ms时,预测PAF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1.9%、73.8%和75.7%;Pd≥40 ms时,其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1.3%、82.5%和82.3%;当联合Pmax≥110 ms且Pd≥40 ms时,敏感性为74.4%,特异性为91.3%,阳性预测值为89.5%.以LAD≥4.0 cm为左心房扩大诊断标准,则其预测PAF的灵敏度、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8.1%、65.6%和66.5%.结论 Pd、Pmax与PAF患者左心房大小显著相关,均可作为预测PAF的体表心电图指标,联合应用可提高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11.
P波离散度对心房颤动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影响。方法选择阵发性心房颤动者76例,另选无阵发性心房颤动者76例,记录12导联同步心电图,通过心电图测出最大P波时限(Pmax)、最小P波时限(Pmin)及P波离散度(Pd),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心房颤动组Pmax为(118.55±12.19)ms,Pd为(41.46±11.71)ms。对照组Pmax为(101.41±9.12)ms,Pd为(35.51±9.80)ms。两组Pmax和P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波离散度是预测心房颤动的一个体表心电图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2.
胺碘酮对老年冠心病阵发性心房颤动P波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胺碘酮在预防心房颤动(房颤)发作时对心电图P波离散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冠心病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治疗(治疗组),40例只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随诊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行心电图检查,测量其最大P波(Pmax)时间.最小P波(Pmin)时限及P波离散度(Pdis)。结果治疗组3个月后Pmax无明显变化,Pmin增大,Pdis缩小,而对照组Pmax、Pmin及Pdis无明显变化。两组间Pmin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5),Pdis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胺碘酮使Pds缩小可能是其有效预防房颤复发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研究稳心颗粒对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P波最大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的影响。方法将115例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合并PAF患者作为房颤组,随机分为两组:A组56例为常规治疗组,B组5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同时以54例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不伴PAF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房颤组及无房颤组以及A、B组间治疗前后Pmax及Pd的变化。结果房颤组Pmax及Pd均高于非房颤组(均P〈0.01),治疗前A、B两组Pmax及P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B组房颤发作次数明显减少,Pmax及Pd较治疗前均明显缩短,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合并PAF者较无PAF者Pmax及Pd增大,步长稳心颗粒治疗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合并PAF可缩短Pmax及Pd,减少房颤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P波离散度对原发性高血压伴发心房颤动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笔者所在科室2009年6月~2011年6月原发性高血压伴或不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120例,并根据有无阵发性心房颤动分为两组,测量两组的Pmax、Pmin、Pd,并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并测量比较两组患者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左房内径。结果 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Pd是原发性高血压病的预测因子;两组患者舒张末期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是原发性高血压病心房颤动的独立预测因子,联合Pd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体表心电图的P波最大时限(P_(max))及P波离散度(P_(disp))对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预测价值。 方法 测量了32例PAF病人的体表心电图的P_(max)及P_(disp),并与30例无PAF者进行了比较。结果P_(max)和P_(disp)在PAF病人中明显延长,P_(max)>110ms和P_(disp)≥40ms可区分开PAF病人和对照组,其敏感度均为97%,特异性分别为76%和73%。结论 体表心电图的P_(max)及P_(disp)是一种预测PAF简便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在高血压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将95例高血压患者按有无房颤分为两组,采用同步12导联体表心电图测量Pmax、Pmin和Pd,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房内径(LA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两组间Pmax、Pmin、Pd、LAD和LVEF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max和Pd明显增大(P〈0.05),两组间Pmin、LAD和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max〉110ms+Pd≥40ms预测房颤的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有所下降,但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上升。结论:Pd是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的预测因子,与Pmax联合应用预测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d)对原发性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临床价值。方法记录3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PAF者(A组)窦性心律时12导联心电图,分别测定最大P波时限(Pmax)、最小P波时限(Pmin)、P波离散度(Pd)、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房内径(LAD),与40例单纯原发性高血压者(B组)比较。统计Pd≥40ms、Pax≥120ms以及Pd≥40ms+Pmax≥120ms阳性例数,计算PAF的灵敏性、特异性。结果Pmax:A组(125.84±17.7)ms显著高于B组(109.4±13.1)ms(P〈0.05);Pd:A组(47.7±13.1)ms显著高于B组(31.4±11.6)ms(P〈0.05);Pmin、In、LAD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max、Pd、LAD是PAF的预测因子;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d是PAF的独立预测因子。Pmax≥120ms预测的敏感性为87.5%,特异性为82.5%;Pd≥40ms预测的敏感性为81.3%,特异性为85%;Pmax〉100ms+Pd≥40ms的敏感性为78.1%,特异性为87.5%。结论Pd是原发性高血压伴PAF的独立预测因子,与Pmax联合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离散度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8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给予胺碘酮+稳心颗粒治疗)和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每组各40例,随访1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P波离散度、CRP和窦性心律维持率的变化。结果:两组P波离散度和CRP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时,研究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阵发性房颤对降低P波离散度、CRP和房颤复发率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