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每搏量变异度(SVV)指导下的液体复苏策略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2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SVV组和对照组,各31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脓毒性休克的常规对症治疗,SVV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SVV、中心静脉压(CVP)指导下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复苏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CVP、MAP、CI、ELWI、PaO_2/FiO_2均随着时间推移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SVV组复苏后6h、24h后MA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ELWI、PaO_2/FiO_2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SVV组机械通气(MV)时间、ICU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24h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及输液量均明显减少(P0.05)。SVV组急性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为6.45%,显著低于对照组32.26%(P0.05)。结论基于SVV的液体复苏策略较CVP更为安全有效,有助于优化液体管理,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酸清除率可否作为脓毒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氧输送目标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依次达到早期复苏目标中心静脉压(CVP)及平均动脉压(MAP),所有病人均监测乳酸,实验组以乳酸清除率10%为氧输送目标,对照组以中心静脉或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即Scv O270%为氧输送目标。上述试验完成后所有病人再次回顾性依照乳酸清除率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及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60例采用早期目标定向治疗方案治疗6 h均达标,乳酸清除率组及中心静脉(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组患者输液总量及输液种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 d死亡率及ICU住院天数无差别(P0.05)。而高乳酸清除率组的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P0.01)。结论血乳酸清除率可作为老年脓毒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有效的临床监测指标。早期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判断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静、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指导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的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于我院接受感染性休克治疗的患者120例,包括静、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6mmHg的患者60例为A组,静、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6mmHg的患者60例为B组,所有患者均在液体复苏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6小时内达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时段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循环灌注指标、器官功能评价指标以及预后指标,分析静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与动脉血乳酸清除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组患者在EGDT达标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EGDT 12小时、24小时的HR逐渐下降(P0.05),MAP和CVP逐渐上升(P0.05),两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在EGDT达标时的pH值、动脉血乳酸清除率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EGDT 12小时、24小时的动脉血乳酸清除率逐渐下降(P0.05),且两组间差异显著,两组患者在EGDT达标各时间点的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均无明显变化,A组患者的乳酸清除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EGDT达标时的氧合指数(PaO_2/FiO_2)差异显著(P0.05),而血清肌酐(S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EGDT达标时的PaO_2/FiO_2和SCr逐渐上升(P0.05)。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总液体入量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ICU病死率和28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EGDT达标后的ScvO_2无明显变化,静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可以作为对患者进行复苏效果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症超声对脓毒性休克合并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 EF)患者液体复苏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脓毒性休克合并HFp EF患者60例,分为重症超声指导下的液体复苏患者(观察组)和常规方法的液体复苏患者(对照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复苏前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血乳酸、脑钠肽、心脏指数(CI)、左心室流出道血流速度时间积分(VTI),对比两组人均复苏阶段液体总摄入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肺水肿发生率、ICU停留时间和28 d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复苏6 h、24 h MAP、CVP、SpO2、ScvO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心率和血乳酸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复苏24、48、72 h脑钠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均低于复苏前,CI、VT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及复苏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垂体后叶素在脓毒性休克治疗中对血流动力学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9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去甲肾上腺素组(A组)和垂体后叶素组(B组)。均按EGDT方案(早期目标指导性治疗方案)进行复苏治疗,分别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及垂体后叶素,动态观察6、24、72h心率、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尿量、血pH值及氧合指数,并对心律失常检出率、ST段移位发生率、28及90d病死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6h后MAP、治疗24h后MAP,CVP,72h后氧合指数、CVP等指标,B组优于A组(P<0.05)。心律失常检出率、ST段移位发生率、28、90d病死率2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垂体后叶素在治疗脓毒性休克、稳定血流动力学方面可能优于去甲肾上腺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PICCO)及中心静脉压(CVP)监测辅助指导老年危重哮喘患者液体管理的临床年龄。方法选择老年重症哮喘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5例,分别在PICCO及CVP监测指导下予以容量复苏。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呼吸机参数、血乳酸、脑钠肽(BNP),病死率变化情况。结果 72 h内治疗组呼吸机参数(PIP,PEEP)、BNP及血乳酸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MODS)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ICCO通过对胸腔内血容量指数等指标的监测,能准确、可靠地评估患者血容量状态,对指导老年重症哮喘患者的液体管理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能显著提高该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可替代CVP临床监测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和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在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液体管理中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吉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6例感染性休克合并ARD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EVLWI+ITBVI组30例,以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Pi CCO)技术测定EVLWI和ITBVI,联合CVP指导液体治疗;对照组26例,以中心静脉压(CVP)指导液体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在(EGDT)的达标后,治疗1、3 d的SOFA评分、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最高血清乳酸、呼吸参数(呼气末正压水平、呼吸频率、顺应性、氧合指数)、24 h液体正平衡、血肌酐、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 EVLWI+ITBVI组3 d时SOFA评分、去甲肾上腺素用量、血乳酸、呼吸参数、24 h液体正平衡均较1 d明显下降,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EVLWI+ITBVI组3 d时血肌酐无明显增加,而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EVLWI+ITBVI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和28 d病死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与单纯CVP指导的液体管理相比,ITBVI+EVLWI可以更精确评估感染性休克合并ARDS患者的容量状态,更合理地指导液体治疗,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连续心排量监测(Vigileo)技术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早期目标导向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Vigileo监测技术在连续性监测SVV、CI和ScvO2下进行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对照组常规完成EGDT,分别比较两组患者达到EGDT目标所需时间、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治疗组患者在EGDT达标时间、多脏器功能不全发生率、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和死亡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igileo技术指导EGDT能够在保证有效组织灌注的同时,降低容量过负荷及降低急性左心功能不全与MODS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应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 CCO)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63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Pi CCO组(33例)和CVP组(中心静脉压监测,3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液体复苏治疗,比较治疗结局及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72h后PICCO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血管活性药物评分、MAP、CI值均优于CVP组(P0.05)。PICCO组住院病死率、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低于CVP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Pi CCO监测下指导液体复苏治疗能够提高第一次液体复苏成功率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过程中乳酸清除率的变化与复苏达标指标间的关系,探讨其对液体复苏疗效评价的价值。方法:50例符合感染性休克诊断标准的老年患者入选进行EGDT。分析达标组和未达标组患者复苏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右房压(RAP)、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的变化,测定血乳酸浓度,计算乳酸清除率,并与上述指标作相关分析。结果:感染性休克进行EGDT,达标率70%;达标患者中RAP(14.38±1.04)与未达标组(13.08±1.08)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乳酸清除率(%)与未达标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5.20±14.03,8.51±19.24,P<0.05);SvO2(%)在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73.62±2.33,64.34±4.29,P<0.05)。达标患者乳酸清除率与复苏后SvO2呈显著相关性(r=0.50,P<0.05)。结论:应用动脉血乳酸清除率监测全身组织灌注和氧代谢变化,对评价复苏疗效更有意义,应作为感染性休克患者EGDT液体复苏中的达标指标之一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PiCCO监测技术联合NT-proBNP检测在老年脓毒性心肌功能障碍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及其意义。方法选取脓毒症伴心肌功能障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患者共60例,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PiCCO监测技术联合NT-proBNP检测指导下进行液体复苏的容量管理,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容量管理,比较分析两组复苏6 h后相关参数[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尿量、血乳酸水平]、心功能指标[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cTn)I]的变化,同时记录两组6、24、48 h的液体正平衡量、血管收缩药物(多巴胺)和正性肌力药物(多巴酚丁胺)的用量,机械通气时间、住ICU的时间及住院病死率。结果两组复苏6 h后相关参数(CVP、MAP、ScvO_2、尿量、血乳酸水平)观察组复苏后各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6 h观察组NT-proBNP与cTnI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治疗24 h后观察组心功能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6 h及24 h液体平衡量中无明显差异(P>0.05),而48 h液体正平衡量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30 d住院病死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iCCO监测技术联合NT-proBNP检测在老年脓毒性心肌功能障碍患者液体复苏中具有积极意义,能够正确指导正性肌力药物的使用,对改善心肌损害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内科》2016,(2)
目的探讨利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检测仪(PICCO)检测的容量性指标指导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ICU住院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36例,随机分为PICCO组和对照组各18例。PICCO组患者通过PICCO监测患者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GED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指导液体复苏;对照组根据中心静脉压指导液体复苏。观察两组患者液体复苏前后乳酸、乳酸清除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液体复苏后6 h、12 h,PICCO组患者的乳酸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8 h后,两组患者APACHE-II评分显著下降(P0.05),PICCO组患者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PICCO患者氧合指数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ICCO组患者BNP低于对照组(P0.05)。PICCO组患者48 h内输液总量低于对照组(P0.05),30 d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PICCO监测数据,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液体复苏治疗,能够快速改善患者组织灌注,避免过度液体输注,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心肺功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治疗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13例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治疗1组(n=43)、治疗2组(n=39)和对照组(n=31),对照组给予常规液体复苏治疗,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1组在液体复苏治疗6 h内给予HVHF治疗,治疗2组于液体复苏治疗6 h之后给予HVHF治疗。比较3组患者器官功能改善效果、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炎性因子水平及病死率。结果:治疗后,治疗1组、治疗2组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Pa 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肌酐、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血压调整性心率(PAR)、MODS评分、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1组氧合指数、Pa O2均明显高于治疗2组,血肌酐、ALT、总胆红素、PAR、MODS评分、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2组(均P0.05);治疗后24、48、72 h,治疗1组和治疗2组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1组均明显低于治疗2组(P0.05);治疗1组和治疗2组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1组和治疗2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液体复苏治疗的基础上给予HVHF可显著改善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器官功能,减少了患者死亡,且早期进行HVHF治疗的效果更加显著,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心指数(CI)等血流参数联合监测对老年脓毒性休克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进行目标导向性补液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4月-2018年7月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老年脓毒性休克伴ARD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1例以中心静脉压(CVP)监测为指导行目标导向性补液治疗,为对照组;另31例行持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以ITBVI、EVLWI、CI为指导进行补液治疗,为研究组,分析比较2组患者相关指标变化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补液治疗6、24h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7.42% vs 45.16%;93.55% vs 70.95%,P均<0.05),平均动脉压(MAP)、CVP、复苏液体量、每小时尿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72h,研究组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APACHEⅡ)评分及去甲肾上腺素剂量、血清乳酸、呼吸参数(呼气末正压、呼吸频率、顺应性、氧合指数)显著优于治疗24h,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治疗72h血肌酐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机械通气率及28d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8.39% vs 74.19%; 12.90% vs 35.48%,P均<0.05),患者平均机械通气、住ICU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ITBVI、EVLWI、CI联合监测指导老年脓毒性休克伴ARDS患者目标导向性补液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FloTrac/Vigileo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在心源性休克患者复苏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9例入住ICU的心源性休克患者,采用FloTrac/Violeo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对患者进行床旁血流动力学监测,并指导液体复苏。观察液体容量复苏期间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动态变化及疾病的转归。结果:19例患者,复苏72 h后中心静脉压(CVP)均较前明显下降,CI、ScvO2明显升高(均P0.05)。其余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入院第28 d,13例患者复苏成功后转入普通病房,无严重并发症。6例患者因严重心力衰竭死亡。复苏后72 h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HR、MAP、CVP、CI、SVRI、ScvO2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存活组复苏前后比较,CVP较前明显下降,CI、ScvO2明显升高(均P0.05)。死亡组MAP、CVP较前明显下降,CI、ScvO2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FloTrac/Vigileo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能有效地通过监测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容量负荷及全身血流灌注情况,以指导临床进行液体复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在老年脓毒症患者进行液体复苏过程中,观察每搏输出量变异指数(SVV)为复苏指标时相应的功能性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组织灌注的改善及预后. 方法 选取30例老年脓毒症患者进行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在液体复苏同时予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监测,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标准液体复苏组(对照组).观察复苏前和6h后达标患者的中心静脉压(CVP)、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GEDV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心排指数(CI)、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和乳酸清除率、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其后观察第3天APACHEⅡ变化、需要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例数、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 结果 两组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40,P=0.624).但是在存活患者中,与对照相比较,研究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缩短(t=2.166,P=0.041;t=2.104,P=0.046),第3天APACHE Ⅱ评分降低(t=2.20,P=0.038),需要进行CRRT的例数无统计学差异.在存活患者中,研究组的CVP、ITBVI、GEDVI、CI、乳酸清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759,P=0.011;t=2.146,P=0.043;t=2.199,P=0.038;t=2.654,P=0.014;t=3.362,P=0.003),EVLWI和Apache 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机械通气状态下老年脓毒症患者液体复苏治疗中,以SVV作为复苏目标的液体复苏方案,较以CVP为指导的EGDT方案达到更好的复苏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技术在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ICU)2011—2013年收治的感染性休克并ARDS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对症处理,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液体管理,研究组患者根据PICCO监测结果进行液体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心肺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全心舒张末期容量指数(GEDV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心排血指数(CI)及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液体复苏相关指标〔包括液体复苏6 h液体入量及液体复苏24 h液体入量、多巴胺用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氧合指数及血清乳酸水平〕、预后相关指标〔包括机械通气时间、入住重症医学科(ICU)时间、液体复苏6 h及24 h达标情况、液体复苏28 d死亡情况及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GEDVI、ITBVI、SVRI、CI高于对照组,EVLWI、PVRI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液体复苏6 h液体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液体复苏24 h液体入量大于对照组,多巴胺用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少于对照组,MAP、CVP、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血清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ICU时间短于对照组,液体复苏6 h及24 h达标率高于对照组,液体复苏28 d病死率及SOF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ICCO监测技术在感染性休克并ARDS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有利于及时恢复有效血容量、改善机体氧合状态并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还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肺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生脉注射液治疗老年脓毒性休克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生脉组)19例,采用生脉注射液 多巴胺 多巴酚丁胺;对照组13例,给予多巴胺 多巴酚丁胺来纠正休克。观察两组病例在治疗前及治疗6 h后的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尿量、血乳酸及用药前和用药后6 h的血清肌钙蛋白I(cTn 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浓度,评价48 h后MODS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治疗6 h后,治疗组的血压上升,心率下降,呼吸平稳,血氧饱和度升高,尿量增多,血乳酸降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h后治疗组的cTn I和CK-MB均下降,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 h后两组MODS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与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联合用于老年脓毒性休克能有效的升高血压,改善循环与灌注,抑制心肌细胞的损害,降低MODS的发生率,提高老年脓毒性休克救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与多巴胺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去甲肾上腺素组(NE组)和多巴胺组(DA组)。2组均给予有效液体复苏后,DA组由中心静脉泵入多巴胺2μg/(kg·min),NE组泵入去甲肾上腺素0.1μg/(kg·min)。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及微循环灌注指标改善情况,组织氧代谢改善情况。结果:2组治疗前HR、CVP、MAP、尿量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E组治疗后2、4、6 h HR、CVP、MAP、尿量、血乳酸清除率、中心静脉氧饱和度显著优于DA组(P0.05)。结论:采用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感染性休克均可改善微循环及组织氧代谢,但去甲肾上腺素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探讨不同液体复苏对脓毒性休克大鼠肾功能及糖萼的影响。按随机数字法将大鼠分成健康对照组、生理盐水复苏组、乳酸林格液复苏组和琥珀酰明胶复苏组,每组6只。制作脓毒性休克大鼠模型,根据不同的液体进行复苏,监测4组大鼠复苏前后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肌酐、尿素氮、肾脏血流评分、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糖萼水平、肾组织病理变化、复苏过程中复苏时间及所用去甲肾上腺素量。在休克复苏过程中,3个复苏组大鼠所用去甲肾上腺素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琥珀酰明胶复苏组复苏时间最短,与其他2个复苏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休克后,3个复苏组大鼠肾脏血流明显降低,血肌酐、尿素氮、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复苏后,3个复苏组大鼠肾脏血流恢复至正常,乳酸林格液复苏组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恢复正常,乳酸林格液复苏组糖萼成分低于其他2个复苏组(P<0.05)。肾组织病理可见,经过液体复苏后出现肾小管水肿,管腔变小,少许炎性细胞浸润,未见明显坏死,但乳酸林格液复苏组肾脏病变较其他2个复苏组轻。乳酸林格液可减少脓毒性休克大鼠肾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