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沈瑾  谢启东 《抗癌》2004,(2):42-42
老年人因为咀嚼功能差,消化吸收功能减退及进食少等原因,容易发生营养缺乏。尤其是惠有消化道肿瘤后,由于肿瘤对消化及全身的影响,使大多数老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营养支持能提高其营养状况和免疫状况,促进病人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疗法在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恢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间收治的176例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EN)支持干预治疗措施,对照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PN)支持干预治疗措施,对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的体重、白蛋白、淋巴细胞总数及其亚群构成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肠道恢复时间、排气时间及腹部不良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体重、白蛋白、前白蛋白含量水平、淋巴细胞总数、CD3+、CD4+及CD8+T细胞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应用两种治疗方式均有疗效,早期肠道营养的干预治疗措施不仅能更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营养状态,提高肠道功能,而且还能增强患者免疫力,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故更加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3.
鲁力  谢敏  魏少忠  熊治国 《中国肿瘤临床》2014,41(18):1170-1173
  目的  探讨术前1周及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制剂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营养状态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77例老年胃癌患者, 其中38例于术前1周及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制剂, 并标记为实验组; 其余39例患者术前1周及术后早期不给予肠内营养支持, 并标记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8d前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CD4+ T细胞、CD8+T细胞比例、CD4+ T细胞/CD8+ T细胞(CD4+/CD8+)水平。   结果  营养状态方面, 术后1d两组患者前白蛋白、白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 且对照组下降程度大于实验组(P < 0.05)。免疫功能方面, 两组患者CD4+ T细胞(%)、CD8+ T细胞(%)、CD4+/CD8+水平术后1d均较术前减少, 且对照组下降程度大于实验组(P < 0.05)。   结论  术前1周及术后早期给予老年胃癌患者适当的肠内营养支持, 能使患者术后具有更好的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 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4.
于振涛 《中国肿瘤临床》2014,41(23):1479-1483
食管癌首选治疗方式为手术,而营养不良导致的贫血、免疫力低下是术后感染、创伤及器官衰竭的重要原因。术前进行营养风险评估,术后合理营养支持可以改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食管癌术后推荐应用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比,并发症少,简便、经济、安全。在肠内营养不能满足时可加用肠外营养,肠内与肠外营养的联合使用也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本文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支持的应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5.
张泽 《实用癌症杂志》2016,(8):1287-1289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联合肠内外营养支持对患者免疫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40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PN组和EN+ PN组,每组200例.PN组于术后采取单纯肠外营养支持,EN+ PN组术后采用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术后1天和7天时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的变化和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术后1天时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没有显著差别;术后7天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均得到改善,EN+ PN组较PN组的变化更明显;EN+ PN组并发症的发生率较PN组低.结论 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能更好地促进胃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热量肠内营养(HEN)支持对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术后康复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乐从医院收治的80例行肝癌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HEN组和低热量肠外营养(HPN)组,每组40例。HEN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制剂输注治疗,HPN组患者给予静脉营养输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4+/CD8+)水平、临床功能指标(住院天数、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出入院体重差及营养支持费用)及治疗过程中腹泻和导管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HEN组患者住院天数、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出入院体重差及营养支持费用均明显小于HPN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及CD8+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HEN组水平均高于HP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N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低于HPN组的1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EN支持能够提高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安全性较好,有利于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及 邯郸市中心医院2016 年 10 月至2018 年 2 月收治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和整体 营养状况主观评估两种方法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及评估,结果显示,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有20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 其分为观察组(100 例)和对照组(100 例),对照组实施肠外营养,观察组实施肠内营养。结果 两组在性别、平均年龄、 平均体质指数、平均血红蛋白、平均总蛋白、平均白蛋白、平均前白蛋白以及癌变部位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 值均 > 0.05);经过两周的营养治疗,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但两组的前白蛋白、总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 值均> 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8%,明显低于对照 组的发病率 19%(P < 0.05)。结论 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高营养风险会导致并发症发生率升高; 与肠外营养治疗相比,肠内营养更适于改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8.
老年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全肠外营养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60例老年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每组30例。肠内营养组术中放置鼻肠营养管,术后第1天开始管喂肠内营养液,肠外营养组给予等氮、等热量的标准肠外营养,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住院时间和费用。结果所有患者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肠内营养组较肠外营养组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发生明显减少,肛门排气时间更早,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减少(P<0.05)。结论老年胃癌术后早期予肠内营养安全、有效,既能促进胃肠道功能早期恢复,又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费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胃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免疫功能与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对80例确诊并实施胃恶性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干预组(Ⅰ组30例给予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混悬液)、常规肠内营养干预组(Ⅱ组20例,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混悬液)、肠外营养干预组(Ⅲ组30例)。术前1天及术后1天、3天、7天抽取静脉血,检测 NK 细胞活性和 T 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IgG、IgM、IgA 各项指标。记录并比较反映三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的排气、进食、排便时间差异。结果:Ⅰ组、Ⅱ组患者术后经持续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术后7天 NK 细胞活性较术前1天均上升,P <0.05,且Ⅰ组 NK 细胞活性明显高于Ⅱ组,P <0.05。术后3天及术后7天Ⅰ组、Ⅱ组、Ⅲ组患者 CD3+、CD4+、CD8+、IgG、IgM、IgA各项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Ⅰ组术后各项免疫指标明显高于Ⅱ组、Ⅲ组,其肠功能恢复时间较后两者明显缩短,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减少。结论:肠内营养干预可以显著提高胃恶性肿瘤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老年食管贲门癌术后营养支持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寻找老年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的理想途径。方法将220例老年食管贲门癌患者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EN)和肠外营养组(PN),监测所有患者术前1天,术后第4、11天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及IgA、IgG、IgM,留取24 h尿测定尿素氮,计算氮平衡,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记录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平均住院日及消化道不良反应等,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10 d后各组营养指标、免疫指标均有增高,但EN组水平明显高于PN组(P<0.01);临床观察EN组肛门排气时间较PN组显著缩短(P<0.05),术后并发症减少,平均住院时间缩短。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促进肠功能恢复,显著改善营养状况,增加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较肠外营养更有效,更适用于老年食管贲门癌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精细化营养支持结合纽曼系统护理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间联勤保障部队第900医院收治的148例行食管癌根治术的食管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8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精细化营养支持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精细化营养支持护理结合纽曼系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营养状况和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血红蛋白等营养指标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6%,低于对照组的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总满意度为97.0%,高于对照组的8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营养支持护理结合纽曼系统护理有利于改善食管癌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食管癌围术期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食管癌手术治疗患者73例,根据营养干预途径不同分为全肠外营养组(TPN)23例和全肠内营养组(TEN)50例。TPN组给予静脉营养治疗,TEN组给予经鼻饲管(经鼻至空肠起始位置)肠内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术后肠道功能和安全性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就诊前后体重丢失、入院时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N组血清白蛋白和淋巴细胞数不同时间点整体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EN组淋巴细胞数不同时间点整体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后组间比较,TEN组体重丢失幅度小于TPN组;TEN组术后72h、术后120h血清白蛋白均短于TPN组,TEN组术后120h淋巴细胞数高于TPN组;TEN组肛门排气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均低于TPN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食管癌围术期患者而言,肠内营养的疗效总体优于肠外营养,且安全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在结直肠癌患者辅助化疗期间对患者营养状态及不良反应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接受mFOLFOX6方案化疗的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加用左卡尼汀)及对照组,检测化疗前(T0)、化疗4周期(T1)及8周期(T2)后患者营养指标,血液指标,评估骨髓抑制程度、胃肠道毒性以及外周神经毒性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T0时两组患者的体质指数(BMI)及外周血中血红蛋白(Hb)、外周血淋巴细胞(PBL)、血清白蛋白(AL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试验组患者的外周血Hb、PBL的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和ALB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PL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胃肠道毒性及外周神经毒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时试验组患者的外周血Hb、PBL、ALB的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WB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道毒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MI、外周血PLT的含量以及神经毒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在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辅助化疗期间能较好地维持患者的营养状态,缓解中性粒细胞的减少,且能减少患者的胃肠道毒性,有助于患者治疗的维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口服营养补充复配蛋白组件改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的效果,为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综合治疗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对106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在饮食基础上应用复配蛋白组件,对其进行自身对照观察,收集口服营养补充复配蛋白组件前后的总蛋白、白蛋白、运铁蛋白、淋巴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水平结果,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应用口服营养补充复配蛋白组件后,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总蛋白[(56.59±8.74)g/L VS(63.55±7.03)g/L,t=-9.313,P<0.05)]、白蛋白[(31.86±4.74)g/L VS(36.16±4.94)g/L,t=-9.919,P<0.05)]、运铁蛋白[(0.15±0.05±4.74)g/L VS(0.21±0.11)g/L,t=-5.163,P<0.05)]、淋巴细胞[(1.41±1.08)×109/L VS(1.99±2.95)×109/L ,t=-2.433,P<0.05)]、白细胞[(8.36±3.85)×109/L VS(7.41±3.16)×109/L ,t=3.007,P<0.05)]、中性粒细胞水平[(6.52±3.91)×109/L VS(5.41±3.08)×109/L,t=3.476,P<0.05)],各项指标均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口服营养补充复配蛋白组件能够改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5.
Gastric cancer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cies in China. So far surgical excision of diseased gastric and nodal compo- nents remains the primary therapy. As the detection rate of early can- cer has increased, owing to improved radiography, endoscop…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老年肿瘤营养不良患者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蛋白质代谢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方法:108例老年肿瘤营养不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4例,给予标准的营养支持治疗;治疗组(rhGH)54例,在对照组标准营养治疗基础上,加用rhGH。所有患者均于入院时和治疗后第14天,测量肱三头肌皮褶(TSF)厚度、测定微量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测定外周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前清蛋白(PAB)、肌酐(Cre)、尿素(BUN)、TNF-α、IL-1、IL-6、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比例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营养状况指标TSF厚度、ALB、TRF、PAB均明显增加(P<0.05),Cre、BUN均明显减少(P<0.05),炎症反应指标TNF-α、IL-1、IL-6均明显减少(P<0.05),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IgA、IgM、IgG)、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比例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rhGH 在老年肿瘤营养不良患者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蛋白质代谢水平方面具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免疫营养支持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疗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间赤峰学院附属医院红山院区收治的61例老年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放疗、饮食热量供应和抗炎止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谷氨酰胺和精氨酸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5天的营养状况和T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白蛋白(ALB)和前白蛋白(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CD3+、CD4+及CD4+/CD8+水平均显著升高,CD8+显著降低,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呈反向变化,且观察组患者CD3+、CD4+及CD4+/CD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老年NSCLC患者放射治疗期间给予免疫营养支持能够显著改善营养状况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治疗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免疫功能和营养状况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12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60)与对照组(n=60)。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实验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免疫功能以及营养状况的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各免疫细胞(CD3+、CD4+、CD4+/CD8+和NK)的活性均较术前减弱(P<0.05)。术后第7天实验组患者各免疫细胞的活性与术前水平相近(P>0.05),对照组明显低于术前水平和实验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的发热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白蛋白及前白蛋白含量分别为(25.2±5.8)g/L、(136.7±18.8)g/L和(25.5±6.0)g/L、(134.3±17.7)g/L,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实验组术后第7天前白蛋白及白蛋白含量分别为(172.5±22.8)g/L、(37.6±7.7)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45.5±20.5)g/L、(31.3±7.5)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胃癌根治术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个体化目标营养管理对肿瘤化疗患者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128例行化疗辅助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4)及对照组(n=64),对照组患者化疗期间行常规性饮食指导,观察组患者化疗期间实施个体化目标营养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变化,同时记录两组患者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及淋巴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心理维度、生理维度、社会适应性及生活质量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血液系统、胃肠系统、骨髓抑制、肝损伤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体化目标营养管理能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患者化疗期间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